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78章

天下豪商-第78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就好……还有,大武哥哥觉得马二哥如何?”

    “马二哥吗?倒是个人物,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但是这等人物也不宜深交……”

    “不宜深交?为甚?”

    肩并肩坐在小楼里面一张卧榻上,看着窗外的夜色和空中那轮圆月的情侣正在说悄悄话。先是说些关心对方的话,后来不知怎么,却把话题转到了马植身上了。

    “因为他是英雄!”潘巧莲拧着秀眉道,“奴和大武哥哥都是凡人。英雄要做大事,要复燕平辽,要流芳千古。这固然没有甚底不好,但是英雄人物为达目的,是会不择手段的。

    对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其实你答应和他共赴燕云,已经有些不妥了……幸好没约时间,还是想办法推了吧。”

    还别说,潘巧莲到底是出身豪门的女人,看人还是有点准的。

    马植在后世史书上是小丑似的人物,但实际上他能往来宋金之间,促成联金灭辽的大业,使大宋一度恢复燕京,如何不是英雄?

    至于后来的靖康之耻,这锅实在不该他来背。

    “我知道,”武好古点点头,“等我回了开封府,便对他敬而远之就是了。”

    这回他是在欺骗潘巧莲。因为武好古也想做成一件大事,就是挽回靖康之耻!

    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光是在云台山和海州做准备是不够的。最好的路子就是让辽国走上昔日唐中后期藩镇割据的路子,这样武好古和潘巧莲才能在大宋过真正安稳舒适的小日子。

    可是武好古的这个小目标,靠他自己根本实现不了,只有马植能够做到。

    马植和他背后的燕云汉人大族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他们过高估计了大宋的力量(其实也没高估,只是低估了宋朝统治者的愚蠢),结果走了一条错误的路线,引发了靖康之难。

    “对,一定要敬而远之,”潘巧莲又说,“而且你也不要和朝中的新旧人物走得太近。你想要做名士就要有名士的超然,千万别像苏学士那样陷进党争。

    将来,我们最好就久居在云台仙山……钱也不需太多,奴现在就有三四十万缗的嫁资,大武哥哥的书画商行再赚个几十万,有个百万便可了,再多也会遭祸的。”

    潘巧莲是将门女,自小就在一种讲究明哲保身的环境中长大,打骨子里就不想“做事”,只想享清福。各种自保和保家的办法,早就成了她的一种本能。

    武好古听了她的这些话,却有些暗皱眉头。

    其实他也不是个想惹是非的性子,可是……靖康的是非能躲过去吗?

    这神仙眷侣,不是我们俩想做就能做的!

    就算武好古和潘巧莲逃去了江南,也得防着金兵在“搜山检海捉赵构”的时候波及到自己。

    而且南宋初建时期的局势也纷乱得很,武好古和潘巧莲要真有百万缗的家产,又没有一点自保的武力,会不会被人当成肥猪宰了也不好说。

    “好,都听你的。”不过武好古也没有把真实的想法告诉潘巧莲,而点点头应付了一句,然后伸出一条胳膊,突然挽住了潘巧莲的纤腰。

    潘巧莲嘤咛一声,细腰动了动,似乎想要从武好古的胳膊中挣脱出来,可是她用的力气是恁样的小,而武好古的胳膊又出人意料的有力。

    刚刚还仿佛是个大姐姐一样在告诉武好古将来要怎么做的潘巧莲,这会儿似乎有些慌了神,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小兔子一样。

    武好古哪里肯这样就放过潘巧莲?他突然扭过头,在潘巧莲俏丽嫩滑的脸颊上就香了一口。

    “大武哥哥……”这下潘大小姐可是羞的面红耳赤。

    武好古那只原本按在她小腹部的手掌,这时也开始慢慢向上挪,直奔那一对隆起来的“山峰”而去。

    “不行,不行……”

    嘴上喊着不行,心里面其实是万般愿意的。可是潘巧莲毕竟是宋朝人,还是大家闺秀,这个时候还是没有完全沦陷,还在有气无力的抵抗。

    而就在武好古即将得手的时候,猛烈的敲门声突然响了起来。

    “大郎,小郎君,马员外和智深法师到了!”

    这是小瓶儿的声音。武好古和潘巧莲在阁楼中相会的时候,她就在外面把风。

    什么?什么?马植和鲁智深来了?

    这也太不是时候了吧!

    刚才还扭捏在一起的武好古和潘巧莲一下就分开了,两人连忙起身,各自整理了一下衣裳,又不约而同望了对方一眼。

    武好古看到的是个千娇百媚的美人儿,眉目含情,哪有办法恼怒?

    心中道了一声可惜,武好古就对潘巧莲道:“十八,我们去见马二哥和智深和尚吧。”

    “嗯。”潘巧莲应了一声,便和武好古一起走到门口。

    武好古推开了房门,就看见小瓶儿紧张兮兮的在看自己,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射出的目光可是没有多少善意。

    就在武好古想问问马植和鲁智深在哪儿的时候,小瓶儿突然一把抓住潘巧莲的右手,拽着她就走,一阵风似的便下了阁楼。弄得武好古一头雾水,过了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是叫那小丫头当成大色狼了……

 第112章 救国真理

    (全本小说网,HTTPS://。)

    就在武好古差一点就把潘巧莲吃到嘴里面的次日,在淮河北岸,沿着运盐河北上的官道上,驰过三四十骑人马,这些人马都做风尘仆仆的客商打扮,还携带着弓箭直刀,脸上灰尘都是颇厚,一看就是不顾劳苦赶路所致。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而这三四十骑人马中,当先的一人,若是叫武好古和潘巧莲见了,肯定会大吃一惊。

    原来此君正是潘巧莲的嫡亲哥哥,潘家金银绢帛交引铺的东翁,官拜秉义郎,在捧日军中还有个指挥使军职的潘孝庵,潘大官人!

    原本一直养尊处优,骑个马都会跌下来潘大官人,现在居然吃得恁般幸苦,一路骑马赶路,白净的面孔都晒得黝黑,还被风吹得有点儿干裂了。

    不过,看他的马术显然也进步了不少,稳稳坐在马庵上,一只手控着缰绳,显得游刃有余。

    看来,他这一路都是骑马行路的,终于练出来了。

    “指挥使,”一个瞧上去就颇为精悍的中年男子这时策马到了潘大官人身旁,大声说,“前方就是个馆驿了,可要进去休息一日?”

    潘大官人闻言,就在马背上瞪了他一眼,骂道:“直娘贼的,歇个屁!要是把本官的国舅爷歇没了,看我不把你发去打西贼!”

    说话的人名叫陈希真,也是禁军的杂品武臣,一身的好本事,跟了潘孝庵总有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潘孝庵这个公子哥怎么能吃苦呢!

    一连十日,人不解衣,马不卸鞍,拼了老命赶路……这劲头简直和潘家老祖潘美有一比了。

    不过潘孝庵那么拼也正常的,因为他老妹潘巧莲被端王赵佶瞧上了,早就要了武好古画的《潘巧莲写真图》去,成天临摹,十余日前还提出要见潘巧莲一面……

    这可多半是瞧上潘巧莲,要娶回去做正妃了——潘巧莲的身份摆着,入端王府就只能做正妃!

    将来就是皇后啊!

    这下潘孝庵再坐不住了,他妹子可跟武好古那小白脸在一块儿呢,要是让武好古睡了……皇后可就没了!

    所以潘孝庵当天晚上就召集心腹,第二天就出了开封府,日夜兼程,棒打鸳鸯来也……

    馆驿不入,饭还是要吃的,马儿也得喂,要不然可没力气继续赶路。

    “便在这里休息,用些吃食,把马也喂则个。”潘孝庵拉住了缰绳,停下了胯下的走马,然后翻身下来,又把缰绳丢给了陈希真。

    “陈大郎,去告诉弟兄们,到了海州都他n的给老子管住了嘴,谁要敢多嘴,待回了开封府,都给老子打西贼去!”

    “喏!”陈希真大声应了,然后却想到不对,又问了句,“指挥,你不让兄弟们说甚?”

    “自是十八和端王的事情!”潘孝俺咬咬牙,“不许说一个字!”

    “哦。”陈希真想了想,“可万一有人打听,该怎么说?”

    潘孝庵一想也对,他那妹子泼辣的很,而且有点离经叛道,嫁给端王赵佶这种别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在她看来也就那样了——反正她和武好古也不是甚贫贱夫妻,两人有的是钱,后台也算硬,神仙眷侣一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好?何必一头扎进吃人都不吐骨头的大宋皇宫?

    不过对潘孝庵而言,他妹子要是做了皇后,他可就一步登天,成了国舅爷啦!官职也会很快从八品秉义郎跃升到四五品的刺史,就和王诜一边大了,连带着他的几个儿子,也能荫补到官职。

    他这一房,日后可就要飞黄腾达了!

    所以这事儿在他,那是志在必得!

    他思索了一下,厉声道:“就说大宅门里有人在嚼舌头!别的话,一句也不许说,知道了吗?”

    “知道了,小底这便去吩咐。”陈希真连声应着,转身去了。

    潘孝庵松了口气,才感到浑身上下的骨头都疼起来了。这一路上,他可真是吃了大苦头了,现在就看金瓶儿那妮子办事是否得力了。

    如果让姓武的把潘巧莲睡了又睡,生米都睡成熟饭了,那可就什么都黄了!

    不行,不能再等下去了。

    这干柴烈火的,多等一个晚上,可就多一份危险!

    潘孝庵想到这里,也不顾人困马乏,掏出干粮胡乱啃了几口,又喝了点凉水,便摇摇晃晃站起来大喊道:“弟兄们,都给老子起来,继续上路,今天晚上一定要到海州潘家庄!本官重重有赏!”

    “喏!”

    ……

    “马二哥,像你这样的北朝儒生,都是学甚底的?”

    武好古这个时候还没想到自己的头上绿云聚集,他正在和马植、米友仁,还有西门青三人在潘家庄园的听涛轩上观海、品茶、探讨人生理想。

    虽然认识马植的时间不久,但是武好古对这位“马二哥”却已经佩服非常了。

    人家是人才啊!

    能文能武,满腹韬略。

    虽然在历史书上是个丑角,但是大辽的灭亡他是出大力气的,燕云基本上也被他收复了,如果不是宋军的战斗力太差,大宋靠着他就算遂了一百六十余年的宏愿了!

    而且武好古还知道,在大辽的末世中,还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儒生——大石林牙,耶律大石!

    一个马植颠覆了大辽的锦绣江山,一个大石又凭借契丹残军开拓出了称霸中亚的西辽帝国,还打败了在西方如日中天的塞尔柱突厥帝国!

    光是这两个人物,同时代的北宋儒生中,又有几人可比?

    在武好古的后世灵魂来看,这就是北朝儒家教育的成功,同时也是宋儒的失败!

    要知道宋儒的数量百倍于辽儒,如果能出一百个耶律大石再加一百个马植,怎么会有靖康之耻?

    所以武好古就打听起马植读什么书了?

    “学六艺啊,学君子六艺。”马植笑问,“大郎和小乙都是读书人,该知道君子六艺吧?”

    “君子六艺”武好古当然知道了,就是“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