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75章

天下豪商-第75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他所思所的,大约只有怎么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然后把燕云之地再一次变成汉家疆土吧?

    不知不觉,武好古等人已经攀上了宿城山,来到了法起寺山门外。

    这法起寺是依山而建,面向南方,面积很大,几乎可以和开封大相国寺相比。试想也正常,开封府的地皮多贵啊?就大相国寺的占地,要是拿出来开发房地产,“几个小目标”就有了。

    而云台山虽说是仙山,不过也没多少富豪到这边来盖海景别墅,所以土地便宜得很。法起寺千年古刹,又号称中土佛法之源,要是小了才怪呢。

    不过法起寺虽是大庙古刹,可是香火并不兴旺,高高大大的山门看上去颇为冷清。

    两个看守山门的头陀认得鲁大僧判,这个级别的和尚在开封府还不算甚底,可到了云台山就大得没边了。一个守门的头陀殷勤地将武好古等人迎入,一个飞也似的奔去通报方丈和尚。

    走进寺院,武好古发现这座寺庙大而破旧,不仅香火不旺,连和尚都没怎么见到。

    正奇怪的时候,念经的梵音入耳,武好古顺着声音看去,就见正对着山门,不知多少阶台阶上面,是一座巍峨的大雄宝殿,念经的声音就是从那里传来的。

    “现在正是晚课的时候。”鲁智深说,“这边的和尚规矩大,早课晚课不曾耽误,过了正午就不吃饭了,一日两餐都是清汤寡水的,可苦得很。”

    早晚念经,过午不食,都是和尚应守的戒律,只是鲁智深向来是花和尚,不理这套而已。

    武好古等人拾阶而上,很快就到了大雄宝殿正前方的广场上,广场上摆着一只青铜铸就的巨大香鼎,用来燃放香火。

    米友仁在宿城港的集市上请了些线香带上了山,现在拿出来分给众人,都点上摆在了香鼎之内。

    而后,除了鲁智深和穿着道装郭京、刘无忌外,每个人又往香鼎后面摆着的功德箱里添了些香油钱。这时,一个又高又瘦,约莫四五十岁的和尚,在一个小沙弥和方才那个去通报的守门头陀陪同下从大雄宝殿里面走了出来。看见鲁智深和武好古等人,便双手合十行了个佛礼:“智深法师,各位施主,两位道长,贫僧净因,是此处的主持和尚。”

    武好古也行了个佛礼,模仿佛教信徒的口气说道:“佛弟子是开封武好古,是智深法师的朋友,来云台山烧香,想在贵寺借宿一宿,不知可否方便?”

 第107章 海上有云台 完

    (全本小说网,HTTPS://。)

    法起寺尚客堂内,几盏云雾点茶,飘散着袅娜变幻的香气。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武好古已经在法起寺的客房内安顿下来,沐浴一番,换了身干净的衣裳,也没有戴幞头帕巾,只是插了一支木簪固定住发髻,然后便被小沙弥请到了尚客堂,一边喝茶,一边等着用斋。

    过午不食是和尚的戒律,武好古是“佛弟子”,还不需要守持这戒律的。开封府来的僧判级大和尚鲁智深也不守这戒律,武好古到的时候,他已经在尚客堂内坐了一会儿。

    郭京和刘无忌两个假道士,还有马植、花满山二人也早就到了,正捧着茶碗和老和尚净因寒暄谈笑。西门青、潘巧莲和小瓶儿都没露面,许是身子乏了,要小憩片刻吧。

    武好古其实也乏得很,不过却还不能歇着,因为他有正事儿和同净因老和尚说说。

    寒暄的场面话很快就说完了,就看见武好古一脸羡慕地说:“净因法师,佛弟子到了云台山,见此地寺庙林立,梵音处处,顿觉十分喜欢,想要在这里置个山庄,好方便修持礼佛。只是置产一事非常麻烦,佛弟子在云台山又是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只能请教法师了。”

    老和尚闻言一笑,脸上的皱纹也绽放开来:“施主还真是与佛有缘,若是早来个十天半月,老僧也爱莫能助……这云台仙山虽然占地广大,可是能用来建个山庄的地皮也不大多,且都是有主的。若是主人不卖,纵有万金也是无用。

    巧在半月之前,有个长居云台山的富商无疾而终,他的家人不愿意在云台山居住,想要出手山庄,也正好托到本寺。如果施主有意,不妨前去一观,若是还看得过去,最好早早出手买了。

    毕竟这样的机会,错过了就要等上一阵子了。”

    老和尚的话,听着有点象后世的房地产中介!

    武好古淡淡一笑,也没有露出着急的模样:“敢问法师,这座山庄占地多少,建在何处?”

    老和尚道:“这座山庄占地约10亩,便在北云台山南麓的黄茅顶中部,周遭树木成荫,修竹掩映,清泉流水,极有意境。而且还能眺望云台雾景,可是整个云台山顶好的一个庄子了。”

    这话听着仿佛是个售楼小姐,不,是售楼和尚。

    武好古不置可否,又问:“还有别的庄子吗?若没有现成的庄子,土地也可。

    若是山里面没有,宿城镇周遭也是不错的。”

    武好古其实压根不想在云台山修什么仙,他就是听了马植的分析,想着在云台山这边搞点“防御工事”……虽然现在距离靖康之耻还有二十多年,不过武好古所谋的事情不小,有没多少头绪,因而得抓紧一些才行。

    而根据马植给出的建议,主要的防御工事,应该摆在云台山脚下的宿城港地区。

    在仙客居用饭的时候,武好古目测了一番,发现宿城港地区海滩并不开阔,大约只有四里长,两边都是大山。

    若是能修个四里长的海塘,然后再沿着海塘修几个庄子,便可彻底封锁宿城港了。

    未来的金兵肯定也没有坚船利炮,面对这种海防工事,只能束手无策。

    如果武好古还能建立起一支能和大金水师抗衡的船队,就能把云台山建成一个海上抗金基地了。

    当然了,对于未来,武好古能做的事情肯定不止“云台山抗金基地”这一项,不过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

    “宿城港那边的地?”老和尚显得有些失望,云台山的地产,向来是“离神仙越近,价钱便越高的”,宿城港那边的平地反而不怎么值钱。

    “有倒是有,”老和尚眼珠子转了转,便露出难色,“只是那边没有现成的庄子,只得买些菜地来自建了,在岛上营建,可不便宜啊。”

    武好古抚掌笑笑:“花点钱不是问题,至于在岛上如何营建,自然还得请方丈法师和法起寺帮忙了。

    至于那北云台山南麓黄茅顶的庄子,明日也去看看,若是能瞧得上,一并买下就是了。

    对了,买主索价几何?宿城港的土地又是甚价钱?”

    老和尚闻言大喜道:“那庄子的买主所价两千缗,虽然不便宜,可是那庄子真是不错的,在云台山上也不多见。

    至于宿城港的地,那是贱得很,一亩就是两缗上下。施主买个百亩,也不过二百缗,只是要建成庄子还得花费不少。”

    宋朝的房子也就是开封府城内比较贵,别的地方是很便宜的。便是位于云台仙境,占地十亩的山景+海景别墅,也不过索价两千,这还是老和尚在狮子大开口,若是要讨价还价,有个一千五也能拿下了。

    当然,武好古今天不会和老和尚讨价还价的,这事儿自有张熙载和花满山去做。

    想到这里,武好古开怀笑道:“这样也好,明日便去看看山庄吧。法师,佛弟子还有个不情之请,想请法师或是法起寺中别的法师,帮着在下买入宿城港的田地建个庄子。”

    老和尚看来心情极好,笑道:“出家人与人方便,何况施主又与佛有缘,这个忙我法起寺帮定了。

    现在时候不早了,老僧陪诸位去用些斋饭吧,吃完以后,诸位早点休息,明日一早可以观日出,看雾海……这云台山的景色,便是那时最好了。”

    ……

    鸡鸣时分,朝霞绚丽

    起了个大早的武好古,第一个登上了法起寺的释迦塔,站在五层高塔上,眺望着日出云海的壮丽景色。

    诺大的云台山和周遭的海州湾,此时都隐入了云海,只露出一个个山峰,仿佛云海中的礁石小岛。东方的天空是金红色的,有些刺眼的霞光漫过层云,铺满了半边天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大郎,你看此处景色如何?”

    武好古耳边响起了燕地口音,他回头看去,只见马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到了他的身后。

    “雄壮,浩瀚,无垠,”武好古说,“和昔日魏武皇帝东临沧海时所见,堪有一比。”

    马植却摇摇头,叹道:“太白山云海,却比此处更加壮丽!也难怪隋唐之时会六征高句丽。

    只可惜先人功业,子孙却未能守全!”

    太白山就是长白山,唐朝时称白山、太白山,契丹人把它的汉名改成了长白山。不过马植依旧称其旧名:太白山。

    显然是不忘汉唐之雄风……

    武好古道:“马二哥竟想到了太白山?那里可是汉唐故土啊……”

    马植点点头:“是啊,不知何日才能重归华夏?”

    “终有这一日的!”武好古脱口而出,“白山黑水,终有一日会回归华夏的!”

    马植望着武好古,重重点头,“大郎,你说的对,终有这一日的!”

    武好古完全明白马植的心思——马植就是个“唐人”,想的事情和宋人是不大一样的,这大概就是他悲剧收场的原因吧?

    而武好古,其实也不是宋人,他的灵魂来自九百多年后,同这个时候也是处处不合。

    因此,他和马植直接,竟然在此刻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第108章 云中对 (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小说网,HTTPS://。)

    “两位可真敢想啊,我朝的太祖、太宗两位先帝也只想收复燕云之地,你们二位竟想要长白山,这岂不是要灭辽了?”

    米友仁和西门青这时并肩上了高塔。全本小说网,HTTPS://。m;米友仁一身青袍,手持把折扇,耳鬓上还插着支不知哪儿摘来的芍药花,果真是个风流才子。

    西门青则是白衣胜雪,头上一帕方巾,手中也有一把折扇,虽然耳鬓后面空空如也,可还是显得有些妖娆。

    说话的是西门青,他虽然是幽州镇牙将之后,家中先辈也素有复燕之志,但是却没有人想过平辽。在西门青看来,大宋收复燕云已经是千难万难,要平辽,简直是痴人说梦。

    马植却笑了笑说:“对大宋而言,复燕和平辽,其实是一件事!

    若能复燕,辽东亦不难取。若无平辽之雄心,燕亦难复!而大宋太宗皇帝两次北伐之败,便是败于没有平辽之心。”

    “马二哥何有此言?”米友仁忍不住发问。

    他到底将门出身,也知晓一些太宗北伐的成败,但是从未有人将复燕和灭辽等同起来。

    马植一笑:“此论在辽国那边其实是有公论的。大辽国虽有南北两面,但失却其一便要亡国了,这南面北面,对大辽是一样紧要的。

    因而燕云之战对大宋是锦上添花,对辽国却是存亡之战,必倾举国之兵一决生死,断无捐弃南面燕云之地以保北面之理。”

    “可辽国有万里疆域,去了南面的燕云之地,仍然不失为大国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