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722章

天下豪商-第72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罗帝国再怎么凶悍,也不可能禁止阿拉伯商人通过印度洋(印度洋这个名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啊。朱罗的水军没这样的实力,而且他们也得收税啊。

    所以最后倒霉的,不用说,一定是三佛齐国了!

    皮袜大相看得分明,却不能点破,只能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一定不愿意看到刀兵再起的……”

    “这是除魔卫道!”坐在纪忆身边,正在大吃大喝的元觉大师马上插话,“婆罗门外道最是可恨,本来教派之争,大家动动刀兵也没什么。打生打死都是上面的事情,和下面的老百姓有个鸟关联?可他们却把我佛的信徒一律贬为贱民,世世代代做他们的奴隶,你说可恨不可恨?”

    可恨当然是可恨的……

    婆罗门教的这条规矩真的有点坑,本来老百姓的宗教信仰是跟上面的君王走的。君王要皈依我佛了,让下面的人拜佛,谁敢不拜?可是这个信佛的君王一旦失败了,婆罗门教再当道,就不许下面的人改回皈依佛教前的种姓,统统得当贱民!

    这在印度可不是闹着玩的!

    如果下面的老百姓不想当贱民怎么办呢?当然就是皈依天方教了……所以孟加拉和马来亚、东印度群岛这种历史上佛教婆罗门教反复争斗的地方,最后都变成了天方教的地盘——看看那里的人种就知道,那些地方的天方教并不是靠子宫取胜的,而是婆罗门教的昏招帮了天方教大忙。

    “是啊!”纪忆一拍桌子,当时脸色就沉下来了,“这等恶徒如何不好好教训,使之改邪归正,我等还能称为佛弟子吗?

    而且迦陀诃乃是三佛齐故地,难道你们的大王就不想收复那里吗?”

    真的不想……皮袜话到嘴边,却是生生忍住了。

    他也知道,无论自己说什么话,纪忆这位虔诚的佛教徒一定会出兵帮助三佛齐国收复迦陀诃的……

    “纪正使啊,”皮袜大相摇摇头道,“朱罗国乃是强国,称霸南天竺100多年,可不比天方教的海贼。他们不仅有水军,而且在陆地上也有强兵啊。”

    纪忆正色道:“有我大宋天兵在此,朱罗王国算得了什么?皮袜大相,你就尽管放心,等到东南风一起,本使就亲率大军,前去攻打迦陀诃!”

    ……

    将一肚子苦水没处倒的皮袜大相送上了开往末罗瑜的船只后,纪忆就开始布置对迦陀诃的战争了。

    “夏都,攻打迦陀诃的方略做好了吗?”

    在尚没有完全建成的龙牙门港城堡内的巡检司大堂上,纪忆召集了几个将领还有元觉和尚,还有副使李纲,商议起了即将开始的又一场战争。

    幸好没有御史跟在一块儿来南洋,要不然非得狠狠参上他几十本!之前和三佛齐国的蒲家水军开战已经有擅开边衅的嫌疑——先下手的可是纪忆的舰队!

    现在更不得了,要私自发动一场灭国战争了!

    “已经准备好了!”呼延庆跟在武好古混了几年,胆子也肥了,也不管朱罗国和大宋是有过友好邦交的,就根据纪忆的命令准备好了作战计划。

    地图已经铺在了一张木坯方桌上面,呼延庆指着被后世称为马来半岛的半岛地形,“属下想兵分两路,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迦陀诃。”

    “好!”纪忆点点头,“亚齐的兵力算上了没有?”

    “亚齐?”呼延庆摇摇头,“蒲家怕不肯跟随吧。”

    “容不得他们不跟!”纪忆道,“西路军要路过亚齐的,逼着蒲家出兵即可。

    另外,在迦陀诃拿到的战利品分姓蒲的一半!”

    打婆罗门教徒当然得拉上天方教徒了!要不然他们双方联手怎么办?

    “喏。”呼延庆应了一声。

    纪忆又问:“有没有在迦陀诃东面港口筑城的方略?”

    “在东面筑城?”呼延庆又是一愣,“东面筑城防备谁?”

    “堵路啊!”纪忆道,“不堵上迦陀诃东面,三佛齐海峡的船只就会减少许多。”

    “那为什么不在迦陀诃西面筑城?”

    纪忆看了一眼呼延庆,笑道:“在西面筑城不就是给三佛齐当盾牌了?我们只管打迦陀诃,打完后不必防御,只需堵住通往南洋的港口就行了。”

    “这是为何啊?”呼延庆问,“三佛齐不是咱们的盟友吗?”

    “三佛齐是盟友,”纪忆笑道,“但是三佛齐海峡上的霸主只能有一个,就是咱们!而且三佛齐海峡上最大的商市,也只能是南心岛!

    如果朱罗国和三佛齐打起来,亚齐也卷入,那么大宋庇护下的南心岛,就是整个三佛齐海峡最太平的所在了。到时候末罗瑜的商人,亚齐的商人都会到咱们南心岛来。”

    还是界河商市的老办法……不过手段更加狠毒,更加无耻!

    “忆之,”李纲这时插话问,“朱罗国如果知道了是咱们下的手,会不会把矛头指向南心岛?”

    “不会。”纪忆摇头道,“朱罗国一定把账算在三佛齐头上。”

    “为什么?”

    纪忆一笑:“因为三佛齐大而弱,到处透风,朱罗国打三佛齐一定可以捞个盆满钵溢。而我们在三佛齐海峡的据点只有一个南心岛……夏都,等使团走后,你一定要好好经营。如果兵马甲械不足,就向制司索要。总之,一定要把南心岛经营的固若金汤。”

    “下官明白。”

    李纲又问:“忆之兄,咱们如果对朱罗国的属国下了手,朱罗国会不会不让咱们通过西洋?”

    纪忆笑着摇头,“哪儿那么快知道?咱们这一次西上,拿下迦陀诃后就和大队分开,带上光明之神号、天理号,再加上阿拉丁的六艘船,一块儿去巴格达了。

    这一去就是好几年,再回来时,三佛齐海峡这边应该已经打完了。”

 第909章 穷兵黩武天可汗 一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宋大观元年,正月初八。/全本小说网/https://。/

    开封府城西北,牟驮岗大营,校场之内,虎贲如林。

    一万八千余名模范新军士兵,戴着范阳笠,穿着整洁的红色战袄,一声不吭的肃立。36个营方阵,144个队横阵(4列横阵)。组成了完美的阵容,就如刀砍斧剁出来的一般严整。

    每队的一名队正、一名押队和四名火长,都站在排头,擦得锃亮,反射着阳光的界河瘊子甲穿在身上,仿佛六尊钢铁的塑像,动也不动一下。

    且不说这一万八千多人能不能战,但是这种排队排出来的肃杀气势,就已经超过开封禁军了。

    而开封禁军可是专业排队几十年的军队,打仗是不会的,排队摆样子冒充精锐可是顶好的。

    可是和眼前这支正式建立不到一年,相当一部分士兵才入伍两个月的新军一比,差距可是相当明显的。

    方阵之前,是一个木头搭成的方台。台上空空荡荡的,只有一文一武两名官员。文官是模范新军监军张克公,而武官则是模范新军都指挥使钟傅。

    两人的目光,都死死的看着眼前的大军,眉头也是一样紧皱着。

    张克公皱眉是因为这支军队太违反祖宗家法了!

    大宋固有的军制,是以“将不知兵,兵不识将”为原则的。理论上,只有指挥一级的低级带兵官才能和士兵打成一片,而高级将领必须和士兵保持距离。

    可是现在,模范新军通过实行“军事机宜制”,将军、将、部各级直到营、队、火等基层完全打通,不仅形成了体系,而且让一批只有从九品官身的军事机宜掌握了很大的权力。

    模范新军的军级设了总军机房,将级有军机务,部级有军机官,而且这些“军机”和张克公所知的“机宜文字”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机宜文字除了处理公文之外,就只能出“赞襄策划”,是没有什么实权的。而模范新军的军事机宜则是包办一切,管作战,管训练,管器械,管粮饷!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总军机房的“方略”和“建白”管不了的……而统军大将的命令,也必须通过总军机房向下级的军机务、军机官一级级的传达。朝廷的诏令,同样要通过都军机司下达到总军机房。

    也就是说,一群从九品的低级武官现在实际上掌握着模范新军!

    虽然这种安排表面上也符合大宋用人的“大小相制”原则。可是这群右榜进士出身的军事机宜,在高中之前,几乎都在界河云台学宫下面的骑士学院念书。

    这批实际上控制了模范新军的从九品武官根本就是师出同门的同窗啊!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准备将(营官)和副准备,也是骑士学院出来的。

    这群骑士学院出身,又中过右榜进士的低级军官如果串谋起来搞事儿,会不会闹出黄袍加身的戏码?

    真是不好说啊!

    就在张克公看穿一切的时候,钟傅则在为模范新军的甲械迟迟不能到位而头疼。

    根据都军机司制定的“模范新军编组方略”,总兵力达到两万三千多人的模范新军中,有一万八千人是战兵,分成四个将,十二个部,三十六个营,一百四十四个队。全部是步兵,没有配属骑兵。而一百四十四个队也全是“纯队”,也就是装备一种主战兵器的队。装备长枪、刀盾、弓箭、神臂弓的队各有三十六个。其中所有的长枪队和刀盾队一律配置全装铠甲,弓箭、神臂弓队配置纸甲和铁制兜鍪。

    可是现在只有配属给队级以上(包括队)军官的界河瘊子甲全部到位,其他的铠甲、纸甲、兜鍪一件也没有到位。配属弩机队的神臂弓,也没有一件到位。而配属给弓箭队的步弓和羽箭虽然已经下发,但是质量很差,根本不堪使用。给刀盾队的环首直刀质量也非常堪忧,而藤盾也只给了三分之一。配给长枪队的丈八长矛也大多不合规格,用料马虎,长度也不统一……

    而应该配属给辅兵的驮马(挽马)、车辆、营帐以及各种器具,也都没有见着。

    为此,钟傅不仅向都军机司移牒上报,而且还通过御药院暗入文字直接向赵佶反应。但是却犹如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回音。

    呜呜……

    军号倒是给了——就在钟傅和张克公各自想着心事的时候,军号声突然呜咽一般响起。然后就听见马蹄声响,大校场边上旗门大开。一骑健马当先而出,马上之人一身的瘊子甲,在阳光下面闪闪发光,直刺人眼。跟在后面的,还有一名骑士,一身黑色山文皮甲,一手擎着面认旗,上头写着“总军机王”四个大字。

    来着原来是今日校阅的部署官,模范新军总军机王禀。

    只听见王禀一边策马绕着场上的军阵奔跑,一边朗声大吼:“圣人驾到,圣人驾到!”

    驾到的圣人就是赵佶了,今天的校阅就是为他准备的!

    王禀的喊声一起,马上就有带队的军官开始带头山呼万岁,紧接着所有的兵士,都跟着一起大喊。一万八千多张嘴,呼出来的“万岁,万万岁”竟然整齐的好像一个人似的。

    很显然,这一手也是花了功夫苦练过的。

    当万岁喊的地动山摇的时候,官家赵佶已经在一群甲胄鲜亮的武将骑士簇拥下,骑着一匹第三代界河马,志得意满的从旗门后面出来了。跟在后面的,还有一群文武官员和各国使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