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680章

天下豪商-第680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琼林宫,崇政殿。

    蔡京昨天终于下了决心,把章援送来的建白书的抄本——蔡京自己抄的,还进行了修改——以暗入文字的形式,送去给了赵佶。

    现在厚厚的一本《乞编练新府兵并裁撤旧军疏》,已经摆在了赵佶的御案之前。

    蔡京和蔡卞当然不是冒失鬼,拿到了章援的“建白书”后,并没有马上往上递,而是找了钟傅、蔡攸等人一起来研究。反反复复的推敲,最后得出结论,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这才将“建白书”改动了一下,又抄了一遍,以蔡京、蔡卞的名义联名上奏给了赵佶。

    赵佶当然已经看过了,拍案叫好啊!

    能不好吗?

    按照这套办法,不仅新军可以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旧军也可以一步步缓缓撤除。两者衔接得天衣无缝,完全可以保证国家的稳定。

    而且因为裁撤旧军的速度很慢,完全在旧军的承受范围之内……全部裁撤要等到十三四年后,到那时新军已成,而旧军就都是一些中老年人,想造反也没力气了。

    所以今天,在崇政殿召对后被留下来的,就是蔡京和蔡卞两兄弟了。

    赵佶拍了拍案几上的《乞编练新府兵并裁撤旧军疏》,满意地笑着:“不错!果然不负朕望!两位蔡卿,你们看谁可以负责速成武学和模范府兵编练?”

    “此事当由陛下圣裁。”蔡京绝不会推荐自己的弟弟,那样就太蠢了,“以臣思之,速成武学和模范府兵不应该由一人主管,至少需要两人,而且还应该一人主管武学,一人主管模范军,其中主管武学者最好还能在枢密院任过职。如此才方便制定出一个由枢密院直接指挥调度新府兵各军的办法。”

    虽然不能直接推荐蔡卞,但是却可以给赵佶下套,让赵佶自己往里钻。而这个套,在章援献给蔡京的建白书里面已经有了——就是由枢密院直接指挥河东、河北的新府兵各军!

    这可是老赵家从赵光义开始多少代的梦想了,可就是老也指挥不好。

    “由枢密院直接调度各军?”赵佶眉头微皱,“会不会贻误军机?”

    “不会的,”蔡京说,“在上一次西征中,武好古、高俅二人都是依靠军事指挥机宜作战,大致的方略,都是在战前就拟定的……当然了,枢密院拟定的方略也不能具体到临阵布置之上,这就有点过了。但是如朔方军在西征灵州之战前那样的方略,其实是可以由枢密院制定的。”

    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赵佶琢磨了一番,既然武好古和高俅可以利用军事机宜指挥制定出万全的方略,那么枢密院为什么不能制定出同样的方略?

    对了,枢密院里面少有会打仗的将官啊。

    “是要让武官入枢密院?”赵佶问。

    “或可成立一个枢密院军事机宜房。”蔡卞适时提出建议——其实在枢密院成立军事机宜房的建议,章援送来的建白书中就有,只是蔡京在抄写的时候一不小心给漏了……

    听蔡卞这么一说,赵佶才想起来,蔡卞当过知枢密院事的。

    当下赵佶就道:“不如就由蔡卞来主管……蔡卿你当过知枢密院事,现在又是祭酒,负责速成武学是最合适的。至于模范军,管军应该是个武官吧?”

    “应该是武官。”蔡京道,“但是将门出身的武官不大合适,没有上过战阵的武官,也不大合适。”

    将门出身的确不行,成立新府兵就是要砸将门的金饭碗,你让他们自己来砸?像话吗?没上过战场也不行,啥也不懂,练个屁兵?

    赵佶眉头一皱,“那就是……就是武好古了!”

 第858章 请蔡入翁 五

    (全本小说网,HTTPS://。)

    最合适担任模范军管军大将的,的确就是武好古!

    武好古不是将门子,也不是旧禁军系统的,他实际上就是新府军运用的第一人,军事机宜制度也是他创立的。全本小说网;HTTPS://。m;而且他的官阶也够了,现在是正任官的防御使,足够担当任何武职了,最后他也上过战场。的确符合蔡京列出的所有条件……

    只是武好古自己肯往这个坑里跳吗?

    如果他跳了,等待来年天下士子公车上书的时候,他这个光杆管军(模范军成立有个过程,不可能马上变成武好古的实力)也只能灰溜溜下台。

    相比之下,他还是呆在界河商市比较安全。天高皇帝远,手里还有点实力,任谁也拿他没办法。就算赵佶废了右榜进士,禁了实证伪学,也不会去动武好古最后的根本。不仅不能动他,反而要好生安抚,免得他带着界河商市和云台学宫一块儿投了大辽国……

    所以蔡京算准了武好古在天下士子反对实证伪学的呼声大涨的时候,是不肯轻易离开界河商市的,所以才照着武好古的条件划了条线。

    武好古不敢来,高俅一样也不能来——高俅是西北三路宣帅,宰执级别的官员,入京也是当枢密,怎么可能去做新军管军?至于童贯这样的宦官,也不可能当驻京军队的管军的,这可是祖制!

    武好古、高俅、童贯都不干,其他的高级武官当然也不会来干了。这不是一般得罪人啊!而且他们也干不了。

    赵佶大概也知道武好古不大可能丢了沿海市舶制置司的肥缺,到开封府来当这个得罪人的管军。想了想又问:“如果他不肯来做模范军的管军,还有谁可以接任?”

    “这个……”蔡京露出沉思的表情,想了老半天也没给出答案。倒是他的弟弟蔡卞出了个主意,“陛下,要当模范军的管军不仅要上过战场,还要有一定的官阶,而且最要紧的是必须精通《步兵学》、《骑兵学》、《辎重学》、《战术论》这几部云台学宫编纂的兵书。

    上过战场和官阶够高的臣子或许有不少,可是精通这几部新兵书的高官却是不多的。所以臣提议让有意学习新兵书的在京官员去速成武学念书,这样陛下就能从中选出合适的管军了。”

    这是在为钟傅量身定制条件了。在京的,又够级别官员当管军的,吃撑了才去速成武学念书呢!

    在京的可以当管军的武官都和潘孝庵差不多,不是大资本家就是大艺术家,打仗什么的是不会的,而且也不想学……很有可能,最后只有钟傅一个忠君爱国的大忠良报名,最后再自告奋勇提出转武资。

    这样赵佶也就没得选择,只得让钟傅去当模范军的管军了。

    “好!”赵佶点了点头,“就依蔡卿所言。

    待速成武学组建完毕,就下诏让在京官员报名入学。”

    ……

    就在蔡京、蔡卞两兄弟一步步踏入武好古和章惇联手布下的陷阱而不知的时候。作为陷害忠良的国际奸臣,武好古这个时候正在忙着帮助日本人民进步的大事儿。

    很久都没有见过主公的武藤亲一,终于被招到了界河云台学宫内的博士团大楼四层的大团长公厅,见到了主公武好古。

    “臣下亲一,参见主公!”

    在大团长公厅的觐见室内,已经换上了一身儒服,发型也改成汉式发髻的武藤亲一,正跪坐在一张蒲团上,大礼参拜同样跪坐在上首的武好古。

    “亲一,”武好古看着下方这位很久没见过,都快认不出的家臣,温言道,“就在数日前,高丽国的2000大军攻占了对马岛。”

    “纳尼?”武藤亲一一怔,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这些该死的韩寇!主公,阿比留家是不是……灭亡了?”

    武好古道:“据苏仲南从剥夺派来的使者说,阿比留家在交出了岛上的庄园后,举族乘船撤往了博多,伤亡并不是很大。”

    阿比留家当然不会像后来的日本武士一样随随便便就为主上殉死了。因为他们还不是真正的武士,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可以效死的主君。

    如今的日本国还没有建立起武家体制,尚处于公卿政治的末期。所谓的“武士”,一部分是朝廷的武官(高级武士),譬如直属于白河法皇的北面武士就是这一类高级武士。不过大部分武士,都来源于寄进式庄园的庄头家族。

    所谓寄进式庄园,就是日本各地方的土豪,为了规避朝廷的赋税、徭役和兵役,将自己的土地和农民“献给”权贵、寺院、神社,以换取“不输不入”的特权。换言之,就是土豪们向权贵交钱换取庇护,而不是权贵赐下土地换取武士的效忠。

    在这种制度下,指望阿比留家为了上一级的权贵效死是不现实的——如果这些地方土豪都肯为了他们名义上的主人(通常是公卿)殉死,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武家时代了。

    所以在面对压倒性优势的敌人时,阿比留家族选择逃亡也是无可厚非的。

    武好古看着眉头紧皱,不知道在想什么的武藤亲一,“亲一,高丽国的军队,是乘坐着沿海市舶制置司提供的战船去往对马岛的!”

    武藤亲一又是一愣,“主公,这是为何?”

    “自然是为了促使日本开国!”武好古提高了嗓音,义正词严地说,“日本自闭国门已经200年了,在这200年中,日本不仅妄自尊大,自以为天朝上国,而且拒绝接受儒家天理教化,自绝华夏,甘为蛮夷。对于博士团的好言劝解,日本国的权贵则当成了耳畔之风,甚至拒绝博士团的使者去平安京面见法皇。

    如此愚顽之辈,难道不应该敲打震慑一二吗?”

    “主公所言甚是!”武藤亲一可不敢顶撞武好古这个主公,连忙拜伏称是。

    武好古点了点头,注视着武藤,“亲一,既然你也同意我的看法,那么你愿意作为一名布道博士,去博多开设书院,招收弟子吧?”

    “臣下愿意。”武藤道,“只是太宰府会同意我们在九州传播儒家天理吗?”

    武好古冷笑:“韩寇大至,难道还敢坚拒大宋天朝吗?想那白河法皇还不至于昏庸如此吧?”

    他顿了顿,“而且日本国并不知道韩人是乘坐大宋的战船前往对马岛的!你去了日本之后,也不得泄露此事。”

    “喏!”

    武好古又点了下头,“好,那么明天就为你举行学成之礼和入团之礼,从明天起,你不仅是我的家臣,还是一名博士团的布道博士,当要牢记使命,以传播天理于四方为己命。”

    武藤亲一再一次拜伏于地,大声道:“臣下自当为博士团效死!”

    ……

    今日要参见武好古这个博士团大团长的还不止武藤亲一,在武诚久带着他离开大团长公厅后,早就成为博士的耶律大石、萧铁牛和韩大狗三人,走进了觐见室。

    “学生耶律大石,拜见恩师。”

    “博士萧铁牛,拜见大团长。”

    “博士韩大狗,拜见大团长。

    三人行礼完毕,就一字排开跪坐在武好古跟前,其中耶律大石坐在中间。武好古看着这个已经生得高大魁梧,五官棱角分明的青年博士,“大石,听说你想回辽国去考进士?”

    “学生确有这个想法,”耶律大石回答道,“学生毕竟是大辽太祖皇帝的八世孙,同时学生也想趁机将恩师的大道布之于大辽。”

    武好古的“道”其实已经在大辽传播了,不过却主要在邻近界河商市的南京道传播,在大辽其他地方,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