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52章

天下豪商-第5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大泽”湖泊,位于单州和徐州的交接处,是个两不管地区,而且附近还有泡水、古汴渠通过,地形比较复杂,因而时不时有匪寇出没。

    而靠南的官道则要从芒砀山脚下通过,和大泽乡的地形相比,芒砀山可就险要多了,那里自古就是个匪寇常常出没的土匪窝,便是如今的大宋盛世,也照样有许多匪人在那里落草。

    因此,从徐州往东去的商队,多半选择走靠北的官道,打大泽乡通过。

    另外,常在外行走的商人,也有安全通过险地的方法,就是结伴而行,同时再雇佣护卫。

    而要通过大泽乡险地的商人们,通常都会在虞县县城集中,然后合伙雇佣护卫,保着他们安全通过大泽乡。

    因此虞城县城,也常常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天色将黑时,武好古一行人风尘仆仆,骑着走马缓缓行来。远远看到虞城门口通明灯火,走老了江湖的林万成不由得长出一口气,对跟着他的武好古说:“大官人,城门还未关闭,今晚可以入城安顿了。”

    虽然虞城还是应天府地界,治安状况不错,但是在城外住宿总是不叫人放心的。

    所以林万成在武好古和傅和尚分手后,就一个劲儿催促赶路,紧赶慢赶的,终于趁着虞城县城闭门前到了点儿,不过却把武好古累得够呛。

    “三哥,去通个关。”

    武好古先是叫郭京去通关,而后又对潘巧莲道:“十八郎,这一路可累吗?早知道,便不要走得那么急了。”

    因为已经出掉了一部分货,所以武好古便提前退了一辆在开封府雇的骡马大车,只是骑马赶路。却没想这一路走得颠簸,他的屁股都颠得生疼,两条大腿的内侧都磨破了,也是一阵阵的疼痛。

    现在是连马背都下不来了!

    不过潘巧莲倒是轻轻一跃,便从马背上翻下,双足稳稳落地,还笑吟吟对武好古说:“才走了多少路?怎么就累了,大武哥哥难道忘了奴是将门子吗?”

    是了,潘巧莲是将门女,不仅会骑马而且还会射箭!便是她的小女使瓶儿也是个能骑马的丫头,现在也扮作个书童跟着潘巧莲一起从马背上下来,哪有一点疲惫不堪的样子?

    当着潘巧莲和小瓶儿的的面,武好古也不能太怂了,不能叫人来扶他下马,只得硬着头皮从马背上慢慢爬下来,双足落地的时候,两条大腿都是一阵阵发麻,路都走不得了。

    就在武好古下马的当口,郭京已经办妥了通关手续。

    “大官人,可能走路吗?要不让我家大郎来背吧?”

    林万成何等眼光,早就看出武好古是个豆腐架子,骑了大半天的马怕是快散了。

    “没事儿,没事的……”武好古连连摆手,他可不想在潘巧莲面前丢恁般大的人,于是便抽出他爹给他防身的日本刀,当成拐棍拄着行路。

    不过潘巧莲见了也没有看不起武好古的意思,反而还想上去搀扶,也被武好古挥手阻止了。

    实际上,他现在这副怂样,就是摆在21世纪也挺丢人的。不过在大宋元符年间,却没有女人会看不上男子文弱……

    豹子头那样的赳赳武夫,在汉唐或许是标准的美男子,可大宋却更欣赏能中进士的文弱书生。

    拄着武士刀入了城,武好古发现,这小小的虞城,居然也是不错的地方。街道整洁宽敞,沿街店铺鳞次栉比,显得非常繁荣。

    现在虽然天色将黑,但是大部分的店铺都没有上板,还在营业。几间酒店中还有丝竹之音传出,显然有歌伎表演。

    武好古早就乏了,也没心思去酒楼吃饭,便在一家客栈的门口停了下来。

    “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

    店中的小二非常热情的迎上前来。

    不过武好古没搭理他,这等事情现在都由郭京和刘无忌两人在料理。

    “七间上房,十一匹走马,两匹挽马,都上精料。”

    郭京递过两个铜板的小费给那小二,然后要了七间客房。武好古和陆谦都一人一间房,林家父子挤一间,郭京和刘无忌挤一间,潘巧莲和小瓶儿一间,四个潘家护卫和两个车夫又占了两间。

    “十一匹走马,两匹挽马,三个马厩,都上精料!”

    小二大声吆喝,自然旁的小厮从店里出来,接过缰绳牵走马匹,他自己则陪着武好古等人进了大厅。

    大厅里面非常嚣杂,不知有多少人在用餐。

    郭京知道武好古和潘巧莲都喜欢清净,于是便问:“可有清净的上房?”

    “有,有,有。”小二满脸堆笑,一边领着众人去柜台那边领房牌,一边问,“客官可是行商到此?”

    “我家郎君是回乡省亲。”郭京答道。

    小二扫了眼男装打扮的潘巧莲,又看了看七八个铁塔般高大,带着弓箭、哨棒和刀剑的护卫,还当武好古是哪家衙内了,便笑着说:“那么客官可知道东面的大泽乡素有贼人出没?”

    “知道一些。”

    小二道:“那么客官可想与途径的商队结伴吗?最近大泽乡那边来了群过江龙,很不平静……”

    说话的时候,众人已经到了柜台,一个掌柜模样的胖子取了七个门牌给郭京。

    郭京则让刘无忌先陪着武好古、潘巧莲去休息,还叫伙计准备了热汤(洗澡水)和小点心,都送到房间里去。又让林冲、陆谦两人扛着行李先去安顿。自己则和林万成留在柜台这边,问清楚“结伴”和雇佣护卫之事。

    在入城前,林万成就和郭京说过,虞城县城内的客栈,背后都是虞城、沛县和单父(单州治所)三县的大户豪强在控制,他们都组了护队,和大泽乡的匪徒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是可保过路商队平安的。

    所以只要给了“买路钱”加入了虞城县内各个客栈组织的商队,一般都能安全通过大泽乡。

    不过这段时间,大泽乡那边仿佛出了些状况。

    就在武好古洗完了热水澡,想去寻潘巧莲一起吃饭的时候,蓬蓬篷的敲门声却响了起来。

    从门外传来了郭京的声音:“大郎,大郎……出了点状况!”

    武好古连忙去开了门,就看见郭京、林万成和一个二十多岁,浓眉大眼,留着部络腮胡子的壮汉站在门外。

    “出了什么状况?”武好古问。

    郭京道:“大泽乡那边来了伙过江龙,说是甚底梁山好汉!”

    “甚么?梁山好汉?宋江?”

 第七十三章 危险,发现西门庆(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小说网,HTTPS://。)

    “原来这位员外也知道这伙强人头领的名号啊。(全本小说网,https://。)”

    和郭京、林万成一块来见武好古的那个浓眉大眼的青年,听武好古叫了宋江的名号,便一拱手道:“在下姓张,名熙载,行二,便是这间张家老店的掌柜,也做些保镖护路的勾当,不知员外如何称呼?”

    “原来是张掌柜,在下武好古。”武好古还了一礼,急急问道:“掌柜可知这伙梁山强人有多少人马,可能闯得过去?”

    梁山贼寇的大名他如何不知?《水浒传》里面他们可有一百零八条好汉,拥众数万,破州夺县,纵横中原。

    虽然武好古在现实中遇到的“水浒人物”,大多比《水浒传》里面混得差。梁山大约也不会有一百零八好汉和几万兵丁,但还是不能小觑了。

    所以武好古现在已经琢磨明天一早就回应天府去了……徐州的买卖,不做也罢。

    张熙载却是豪爽没所谓地一笑,说道:“员外也莫多虑,最多便是两三百人的流寇而已。”

    “哦。”武好古应了一声,稍稍放心。

    参考高俅、林冲、陆谦他们的处境,想来梁山的那伙贼人也是要缩水的。

    不过两三百,听着还是蛮多的,还是回应天府去吧。。。。。。

    张熙载又笑道:“不过为了防个万一,虞城的护卫行还是要组个大商团,再多雇些护卫方可出行。”

    “大商团?有多大?”武好古忙问。

    “那可不好说了,”张熙载笑道,“虞城这边,做护卫行的有好几家,以往都是单独组一队,几条好护着顶多十几人过大泽乡的。

    而有些大商家都养着护队,不需另雇保镖,只是透过虞城护卫行给大泽乡那边打个招呼,多少送点礼品,也能安然过去。

    不过如今大泽乡来了过江龙,原来的好汉都被驱走了,谁也摸不清他们的底。因而便需几家护卫行和大商家联手,这样人多势众,就可保无虞了。”

    “原是如此……”武好古嘴里应着,却还是不大放心,便看了老走江湖的林万成一眼。

    林冲他爹马上解释道:“员外,凡是大商家一般都养着硬手,而且江湖上的各路神仙都拜到家了,一般不愿意让外人加入的。不过我们不一样,没甚底行李,还有八个好手(郭京和四个潘家护卫也算可以),而且人人有马。”

    武好古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好手”的价值,实际上林冲、林万成、陆谦这三位能射连珠箭的骑将,是可以一当百的!

    若是平常的草寇,三百个他们也能对付——当然了,这不是说他们一个能杀一百个,而是连着射杀三五个,余下九十几个都吓跑了。

    草寇嘛,也就这点出息了。

    要是大宋的草寇个个都如《水浒传》里那样悍不畏死,那西军精锐该是如何样子的?这女真蛮子怎么打得进来?

    虽然有三个骑将和五个普通护卫,武好古还是觉得不太放心,便问那张熙载道:“如今可有路过的大商队在虞城吗?”

    “有,正有一个,是往徐州去贩生药的商队,有二三十个护卫,甚为精壮。他们的东家就在楼下大堂用饭,大官人若要去相见,小底可以带路。”

    “那便劳烦掌柜了。”武好古说着话,从随身携带的招文袋(长得像个折叠的皮夹子)中取出一个小小的银铤,递给了张熙载。

    张熙载收下了银子,道了声谢,便转身引路,带着武好古又回到了客栈大堂里面。

    此时大堂里面的客人已经少了一多半,显得空空荡荡。刘二将武好古等人引到了张靠窗口摆着的方桌子旁,桌右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须发花白,相貌和刘二有几分神似。桌左坐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男子,穿着一袭青色儒服,头戴士子巾,耳鬓插了枝红芍药,身材修长,神态清雅,面如冠玉,五官俊秀,下巴光溜溜一片,没有续须,一双狭长的丹凤眼溢彩流光。

    武好古心道:“好一个美男子。”

    这位美男子正在和那老汉说话,嗓音稍有些尖细,不过听着还是蛮舒服的。

    “张都保,你的消息不会错吧?宋江那伙贼人向在郓州左近为祸,怎跑到徐州来了?你莫不是想多搂几个钱,就编了个假消息吧?”

    美男子管这老汉叫“张都保”,张自然是姓氏,都保却不是名,而是“都保正”的意思。根据宋朝实行的《保甲法》,民间十家为一保,设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设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设都、副保正。

    这“张都保”,便是管着五百家乡民的都保正了!

    在官员遍地走的东京开封府,都保正什么的不算甚底,然则在虞城这么个地方,都保正必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