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428章

天下豪商-第428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佃是陆游的祖父,曾经是王安石的弟子。但是在王安石问新政于佃时,陆佃却说:“法非不善,但恐推行不能如本意。”

    意思大概就是经时好经,就是和尚们的嘴都是歪的……

    因为有了这样的表态,所以陆佃就不再是王安石一党,而变成了党派色彩不浓的官员了。不过他也不是王安石的对头,只是靠边站着而已。

    但是站啊站的,就变成了元老级的人物,而且新旧两党都可以接受他——在靠边站的同时,王安石还把修订《三经新义》的工作交给了他,所以他仍然算是继承了王安石的学问。

    而韩忠彦现在没有够资格的旧党干将可以推荐,就只能推荐这个中间派了。

    赵佶对于陆佃也没什么恶感,不过还是要征求一下其余几个宰执们的意见,于是就将目光转向了曾布等人:“陆佃此人的学问是很好的,为官也不错,就不知道能不能做宰相了。”

    曾布听到韩忠彦推荐陆佃,真是在心中长出了口气,其实他最担心韩忠彦举荐蔡京。蔡京要当了右丞,那绝对可以干出右相的声势。而这个陆佃,向来是非常知趣且会明哲保身的好人官……

    “陆佃为官三十余年,颇有政绩,”曾布说,“臣以为他能做好右丞。”

    左右二相都一致了,陆游他爷爷宣麻拜相的事情自然就定了,其余的几个宰执也没什么人会反对。

    议论完了尚书右丞的人选,赵佶又把话题转向了府兵制。

    “知京兆府李格非,勾当京兆府保甲军府公事纪忆和知蓝田县武好文联名的奏折,诸卿都看过了吗?”

    李格非、纪忆和武好文联名递交的奏章是前天送达的,赵佶看完后就令人抄送政事堂和枢密院了。

    “陛下,李格非等人所奏之法,将府兵、井田、乡约合为一体,同时在蓝田免行《保甲法》……颇为严密,非常可行,如照此法试行,一年之后蓝田军府必可小成,数百精锐就能番上服役了。”

    韩忠彦当然是支持的。倒不是因为他家是相州巨室,如果照此方法在相州施行,韩家在相州的势力将会更加强大。而是在韩忠彦看来,适当放权给巨室豪门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否则还能怎么办?分田地给府兵是不可能的,也没那么多官地可以分啊,要动私人手中的田地那就是做梦了。

    而且拥有大量土地的富人是不大可能去当府兵的,他们要读书考科举,怎么可能去当兵?

    如果不能分田地,富人又不当兵,那么一个府兵“荫”200亩地的奖励政策就毫无意义——有田的不当兵,当兵的根本没有田,你免200亩田税有什么用?

    至于司马光早年在上疏中提及的办法,就是自家没田就把免税额度让给亲戚,然后问亲戚收点好处的办法,实则不就是把府兵的召集权交给巨室豪门吗?实际上就是给豪门免税,再让豪门去逼着佃户当府兵……用这法子,还不如用“井田、乡约”来将农民组织起来比较靠谱呢。

    至少在“井田制”和“乡约”的保护下,府兵之家是不会没有饭吃的——劳役地租的剥削效率低下,也就有利于农民维持生计了。毕竟地主的收益通过农民的劳动而非地租实现的,地主也就必须和农民一起承担种地的风险了。

    而乡约对地主和豪门巨室其实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也能约束和团结府兵。有了乡约的存在,府兵战死后家属也有人可以帮助抚养,如果临阵脱逃也会祸及家人!

    另外,如果这种“井田、乡约、府兵”捆在一起的制度得以实行,那么对于相州韩家这样的北地豪门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因为府兵制不可能,也不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府兵毕竟不是长年累月服役的“长征兵”,所以最好在靠近前线的地方大量设置军府。否则府兵还没有赶到前线,他们的服役日期就过去了。

    对于眼下的大宋而言,在河北两路、陕西六路、河东路和京东京西两路大量设置军府就够了。

    而这些地盘都是旧党士大夫占优势的……也就是说,旧党士大夫将会成为保卫朝廷的武力支柱之一!

    韩忠彦说得似乎有道理,赵佶又转头看向曾布。

    曾布当然明白韩忠彦的心思,所以马上反对道:“陛下,若将乡约、井田、府兵融为一体,那么在蓝田县做主的到底是朝廷委任的官员,还是吕氏豪门呢?这府兵可不是乌合之众的保丁,而是能够上阵作战的精锐啊。这样的精锐,怎能掌握在豪门巨室手中?”

    “竟有此事……”赵佶也是汴梁子,不知道开封府外的乡间有多少豪强巨室,他沉吟了一下,又向左相韩忠彦征求意见,“韩卿,以你之见,蓝田吕氏会否借着试行府兵进而称霸一方?”

    韩忠彦摇头:“豪门巨室没有府兵也已经垄断一方了,如今从政为官的诀窍就是不与巨室为难。所以陛下欲行府兵,就必须依赖巨室去征兵,而要依靠巨室征兵,就必然会让巨室掌握一些权力。

    不过一家巨室负责征兵数百,也不会对朝廷的安危构成太大的影响。而且巨室所招募的不一定是兵,也可以是壮丁。”

    豪门巨室垄断一方其实并不是这些以考科举为主要上升通道的家族有多强,而是朝廷派出的流官太弱,使得基层被地方胥吏掌握,而胥吏又多依附或出自地方豪门,也就造成了实力并不强大的地方豪门垄断一方。

    所以在韩忠彦看来,朝廷要征募府兵,就只能依赖巨室——要不怎么办?让县官、主簿、县尉这仨流官上大街上拉壮丁?看到身强力壮的捆了就拉走?

    而新党官员提出的反对意见和赵佶的疑问,韩忠彦也早就想到了——他的女婿武好文早就给他写信提过这个问题了,所以韩忠彦有了准备,还想到了一个糊弄人的办法……

    “陛下,”韩忠彦顿了顿,又往下说,“依着李格非、纪忆和武好文所奏之法行事,壮丁是必然可以从蓝田县征调到的。若是担心蓝田吕氏因此掌控府兵,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兵役之期加以避免。”

    “如何调整?”赵佶追问。

    “可以将府兵的三季务农一季服役之期,变成连续服役数年,而后除役回家务农。这样府兵服役之期都在军营之中,由军官掌握,除役回家就是百姓了。”

    “发饷吗?”赵佶最关心的还是发不发钱?

    “不需发饷,”韩忠彦道,“一兵荫田200亩,除役时止。朝廷则供应该兵服役时的饮食衣被兵器等等,不需该兵自备一物。”

    韩忠彦还真是挺会糊弄事儿的!他想出来的府兵都快接近后世的义务兵了——适龄青年服役几年,然后除役回家。

    当然了,征兵还得依赖地方上的豪门,要不然县老爷一样没地方去拉壮丁。

    听了韩忠彦的话,赵佶顿时眼前一亮,而在场的新党重臣,则全都不由得微微皱眉。

    韩忠彦糊弄事情的本领可见长啊!居然想出了连续服役几年的府兵……这事儿想着挺好,真的做起来怕是要出问题啊!

    赵佶将目光投向了知枢密院事安焘,“安卿,你以为如何?”

    “陛下,”安焘皱着眉头说,“此等府兵并不发饷,全赖荫田200亩之利益将养……只怕难以长期安心服役啊!”

    韩忠彦笑道:“不过数年之苦,总是可以忍受的,还可以在除役之后,免其终身徭役,这样数年之苦也算有所收益了。”

 第549章 以德服人 一

    (全本小说网,HTTPS://。)

    经过韩忠彦修改完善的“义务府兵制”当然是一种各方面都满意,理论上也可行的理想兵制。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首先当然是省钱了!

    所谓“荫二百亩”田就是免了二百亩田的赋税——这里面可没说是旱田、水田,只是笼统的二百亩。而朝廷当然也不傻,才不会去亩产很高的东南六路征集府兵呢。

    府兵必然出自贫瘠的陕西六路,河东路和河北二路。在那里,二百亩田的赋税折算成钱最多不过二十缗,而且还经常因为各种灾害收不齐。

    除去这少收的二十缗税赋(其实是收不齐的),义务府兵还能得到自己的一份口粮——因为人家是连续服役几年,自备干粮是不可能的,只能有朝廷管饭,不过只需负担一个人的饮食,往多了算就是一月50斤米面再加点盐菜,一年差不多十五缗。

    再考虑该兵退役后少收取的免役钱和少量的赏赐(可以不给),一兵的开销每年最多也就是三十七八缗。比起正规的禁军还是要节省不少。

    其次则是精壮了!

    以一兵服役五年计,十八岁入役,二十三岁退役,把最好的青春留在了封建主义的军营。这可比几乎是终身服役的禁军精壮多了,禁军干到四五十的大有人在,三四十的多如牛毛。大多是居家过日子的大叔,怎么能和十八到二十三岁,整天憋在军营里面的棒小伙比?

    如果用慕容忘忧的办法训练出一大批职业军官作为军队的核心,这支有青年义务府兵组成的军队,完全可以承担起阻止少数民族南下的重任……

    当然了,这都是理论上的好处。

    而义务制府兵的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是短期服役的义务兵比长期服役的职业兵更加依赖高素质的军官团。因为士兵五年一轮,新兵期占了至少五分之一,所以训练部队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要求很高,必须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把新兵训练出来。

    如果军官素质跟不上,这种义务府兵制很可能搞出一群乌合之众——当然了,就算是乌合之众,也不会比伪装的禁军大叔们差多少……大不了就是全军覆没吧!

    第二个不足之处就是太依赖一帮地主阶级士大夫了……

    北宋朝廷是不控制基层的,吏都是世袭的,一个县就仨文官,上哪儿拉壮丁去?没有基层的吏员的协助,他们什么都干不了。而吏员没有晋升的机会,他们自然要听豪强的而不是听朝廷的——干得再好也是个胥吏,干嘛不糊弄事儿?

    所以要征义务制府兵就必须通过地方豪强的手了,而那二百亩的免税额度最后会落在谁手里,那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很可能会出现地主豪强拿走了府兵的利益,然后强迫客户去当兵的情况。没有足够的利益,这些义务府兵可就是只有义务没有权利了!

    当然了,蓝田吕氏没有那么下作,他们是真正的贤士大夫。只要“乡约”和“井田”可以同时实行,在蓝田的府兵制试点是肯定可以成功的。

    ……

    “诸卿,武好古和童贯日前还递上了奏章,称已经和高丽国密使吴延宠见过面了,高丽人愿意购买军器监出产的兵器。”

    府兵制试点已经讨论好了,就照韩忠彦的建议实行。所以赵佶就开始讨论“国际军贸”的事情了……说真的,国际军贸这事儿还是头一回在朝堂上讨论呢,所以赵佶也觉得有点新鲜。

    军器监居然是可以赚钱的!这可真是有点让人意想不到。

    “韩卿、曾卿,”赵佶直接点了韩琦和曾布,“你们二人觉得怎样?”

    “陛下,高丽素为我朝之友邻,现在高丽国要打仗,我们助以兵器是应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