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371章

天下豪商-第371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亲戚都嫌弃他,就是他自己也嫌弃自己。如果不是怕死,早就拿根绳把自己吊死了。

    可就在元祐三年二月十五日国子监前放榜的那一刻,施国忠立马就神奇地实现了屌丝逆袭,被一群年纪比他还小的白富美她爹争抢……最后他一个五十多岁,半截身子入土的糟老头子,居然迎娶了开封万家的大小姐,还得了一所价值数万缗的宅子以及陈留县的万亩良田还有一大堆金银财宝做陪嫁。真是做梦都没那么美啊!

    也许是因为这幸福生活来得太不容易,所以施国忠这个堂堂二甲进士出身的文官做官做得比条黄鳝还滑。早年当县尉,当教谕的时候,专门拿一些没啥背景的中小商人、地主立威,看上去好像很有风骨。后来被提拔当了监察御史里行就开始混,尽拿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弹劾权贵,也不“入党”,结果就被打发出京做知县了。在知县任上也是糊涂官办糊涂事儿,从来不敢去招惹权贵豪强。

    本来以为这辈子就要在知县任上混到致仕了,却在阳谷县任上抓住了个不动声色逢迎幸近的机会,转眼就混上了知州——从知县跳过通判直接当上知州,可是官场上的飞跃啊!

    而这飞跃是如何实现的,施国忠当然心知肚明。不过他并没有因此上门去向武好古道谢,而是沉住气在家里面等着武好古上门。倒不是他在端架子,而是一个堂堂正七品的文官去拜一个从七品的武官的门是有可能惹来御史弹章的。他可不是蔡京那样的大山头,不怕别人用鸡毛蒜皮的小事弹劾他。

    不过一等多日,都快要去沧州上任了,也不见武好古来访。武好古没来,却来了个施国忠早年在外游学(其实是当教书先生)时认识的朋友,比他晚一科金榜题名的宗泽——就是那位北宋末年的抗金名臣,当过东京留守的宗泽宗汝霖。

    宗泽是元祐六年的进士,官运其实不错,第五甲的出身,早早就当了知县。现在刚刚做完了一任龙游知县,回京述职守选,借住在距离豆腐巷不远的观音院内,时常来豆腐巷和施国忠喝上几盅小酒,畅通一番国家大事儿。

    而今天,来访的宗泽却和施国忠聊起了昨天才发生的“楼市风波”。其实也算不上什么风波,只是有些进士出身的文官和一些禁军小武臣没有买到房子,在共和楼门口堵了一会儿。如果不是惊动了安焘和吕嘉问这两个大佬,压根就不是个事儿。

    但是武好古偏偏撞在了安焘、吕嘉问的枪口上,明眼人都知道,这事儿可就不容易了啦。

    不过宗泽那可是一代名臣,看问题自然深刻一些了。

    “喜忧参半,先喜而后忧。”

    听了宗泽的评价,施国忠皱了下眉头,“怎么是先喜后忧呢?明明都是喜没有忧啊!都亭驿、封丘门内那两幅地也没多大,盖了房子竟然卖出几百万缗……若是就此能盘活朝廷在开封府的土地,一年卖出几块地就能收入几百万,抵得上天下十分之一的税赋,难道不好吗?”

    “这是好事,”宗泽说,“但是伯恩兄你不能只看眼前而忽视长远啊!这次共和行仅仅靠两幅地和几百处房产就圈禁数百万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敛财速度啊!”

    “也算取之有道啊!”施国忠摇摇头,“有甚不妥?”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啊!”宗泽摸着自己的大胡子,皱着眉头,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如今的天下,就是多而不均,富而不安,人心惶惶。而武好古的所为,又给豪门权贵开了一条条迅速积累财富的路子,必将造成富者越富,贫者不安,长久之后,就恐天下解体啊!”

    宗泽所言,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武好古的所为在加速资本的积累和聚集。不仅在开封府搞“地产兴邦”是这个路子,在界河搞商市,在海州搞天涯小镇,都是在集中资本——资本集中了,才能有主义嘛!

    只是在这一次的房产售卖活动中,资本聚集的效应特别明显,这才引起了宗泽的担忧。

    当然了,他的担忧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因为资本的聚集,或者说是富者愈富之后,就一定会造成贫者不安。而且“愈富”的富者大多来自中心城市,看武好古这一次在地产生意上捞到的钱就知道了!能分到他自家的钱,怎么都有好几十万缗吧?

    那么多的钱,要是当地主收租子,一百万亩都不一定够啊!

    换句话说,武好古行为,带动了一部分大城市豪商进一步暴富,相对的就打破了原有的财富和权力格局,很容易造成天下的解体——类似的情况,在宗泽的老家义乌一带,早就已经出现了!造成义务及两浙部分地区“富而不安,人心惶惶”的则是来自海上的巨富。

    暴富的海商大量购置土地,还勾结官吏,将田赋转嫁给贫民。而生活困难的贫民则“食菜侍魔,结党自保”,让地方官非常头疼。

    ……

    武好古这个时候,正坐在一辆摇摇晃晃的马车里面,在潘楼街上慢悠悠的前行。

    车厢外面下着蒙蒙细雨,路面有些湿滑泥泞,不过这并不是武好古不骑马而改坐车的原因。他今天要做的是结党营私之事,当然不方便光明正大的来了。

    所以他不仅坐了辆马车,而且这马车还是租来的,赶车的也不是奥丽加或是林冲,而是共和行的一个管事,名叫万宝禄。这个名字非常喜庆的人是苏大郎从开封万家聘来的子弟,也是施国忠的娘子万大姐的堂弟。

    坐在马车车厢里面的武好古,则眯着眼睛在想心事,不是开封府的事儿,而是北面之事!

    就在今天早上,林冲从界河商市赶回了开封府,还给武好古带来了辽主耶律洪基驾崩和耶律延禧即位的消息——因为辽国的最高权力交接向来不是很平稳,所以耶律延禧在即位后密不发丧,等到将散在各地的辽国重臣们(辽国的重臣并不都跟着皇帝在野外转悠的)都召集到了冬捺钵营地后,才宣布了耶律洪基的死讯,并且向大宋、高丽、西夏、回鹘等国派出告哀使。

    现在告哀使还没过界河,林冲送来的消息是由马植发出的。

    得到消息的武好古知道自己在开封府厮混的日子很快就到头了,界河那边还有大生意需要他去料理呢!

    不过在离开开封府之前,还是有不少事情需要安排妥当的……特别是那个吕氏家贼一定得给他下点套!

    正琢磨着要怎么陷害忠良的时候,武好古乘坐的马车已经在一条小巷子外面听了下来。

    “东翁,豆腐巷到了。”万宝禄的声音从车厢外面传来了。

    “好。”武好古收回心神,一撩车帘钻了出去,外面还在淅淅沥沥的下雨,万宝禄马上殷勤的递上一把雨伞。“东翁,可要小底陪您一块去吗?”

    “不必了,”武好古笑了笑,“豆腐巷我可熟了。”

    说着话,就打着雨伞,快步往狭窄的街巷内走去。很快就到了施国忠和万娘子居住的小楼门前。刚想敲门,房门就吱呀呀开了。

    从里面走出来一个男子,四十多岁,有点小胖,一张肉乎乎的圆脸上留着一捋山羊胡子,一对铜铃般的眼眸炯炯有神,看着就不是一般人。

    武好古不禁有些疑惑,忙向两边打量了一下,确认这房子的确是施国忠的家……

    “咦,怎地大郎来此?”

    万娘子软糯好听的声音忽然传来,然后就看见万娘子出现在了那个四十多岁男子的身后。

    这下武好古更惊奇了,心说:不会是选错了时间,见了不该见的人了吧?不过不要紧,我的口风很紧的……

    想到这里武好古连忙让在一旁,想让那人赶紧离开,这时他才看见施国忠拎着一个竹篮出现在了门内,“汝霖兄,这里有只东坡肘子你带着……咦,武东门,你怎地来了?快请,快请进。”

 第479章 房奴 八

    (全本小说网,HTTPS://。)

    “刚才那位真是宗泽?”

    “是啊!他是老夫早年游学时认识的好友,元祐六年的进士,虽然只是第五甲出身,但却是有真才实学的。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他到开封府来是述职还是任官?”

    “他的龙游知县任满了,回开封府守选的。”

    “有去向了?”

    “没有呢,哪儿那么快……东门,你怎么问该不是想替他也安排则个?”

    “没问题啊……可以给他安排个出使辽国的随员。”

    在施国忠家的酒桌上,武好古和施老头先聊起了宗泽。这可是“宗爷爷”啊,“宗爷爷”居然和施老头这个属狐狸的是莫逆之交,这也忒让人意外了。

    “你真能给安排个使辽的机会?”施国忠有些犹疑地看着武好古。

    使辽虽然是个临时的差遣,却很容易让官员有一番表现。特别是宗泽这个级别,以京官权知县,官运算是不错,多半是有大佬赏识提拔(他是吕惠卿提拔的),要是有个机会,没准就一飞冲天了。

    “很快就有机会了,”武好古压低声音说,“刚刚得到了北国密报,辽主驾崩了,他的孙子耶律延禧即位,朝廷照例要派出贺使的。”

    施国忠吃了一惊,“东门的消息可真是灵通啊!”

    “宣德,”武好古顿了顿,“等辽国的告哀使一到,你我就得启程北上了。”

    这有关系吗?施国忠听了武好古的话有些不大明白。

    武好古并没有解惑的意思,只是笑着说:“宣德可知官家为何要将知沧州事一职交给你吗?”

    施国忠轻轻转动着手中的酒杯,笑道:“想来是东门给老夫说了好话吧?”

    “好话说不上,”武好古道,“只是叫官家知道宣德你也是东坡先生的门人。”

    东坡门人?施国忠心说:自己什么时候入过东坡门下?要真拜过苏东坡,早就给踢到不知什么地方编管去了……

    施国忠笑道:“东坡门下是不敢称,不过是学了一点苏门的学问。”

    “那就是门下了!”武好古顿了顿,看着长相有点“土”的施国忠,笑道:“所以在下想请伯恩先生(施老头的字号)兼任界河云台分院的司业。”

    “界河云台分院?司业?”施国忠听得一脸懵逼,云台分院是书院吗?和云台学宫有什么关系?司业……这是职官?

    “云台分院是云台学宫的分院,”武好古解释道,“不过明面上却不是官学了。司业则是分院之主,借了个学官的名头,却不是职官。不过……所得的薪俸,却比国子监和云台学宫的司业高多了!每月给500缗钱。”

    一月500缗钱,一年就是6000缗钱!虽然大宋的官员薪俸很高,可是500缗的月入也不是小数目了。正三品官员的正俸也就是这个数了!

    “这个,这个……”施国忠有些忐忑,“这个不妥吧?”

    宋朝的官员多有兼职的,但是担任一所民间书院的“院长”,还一年拿人家6000缗钱。怎么看着都像是受贿啊!会不会让御史弹劾?

    “妥!”武好古一挥手,“会有官家的中旨下达,叫你做书院司业的。”

    中旨就是不通过中书门下,直接由宫中发出的诏令。

    “有中旨?”施国忠眼珠子转了转,“那陛下的意思是……”

    “自是为国为民,具体的等到了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