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96章

天下豪商-第296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给高丽使臣使用的同文馆,给回鹘、于阗使臣使用的礼宾院,给三佛齐、真腊、大理等国使用的瞻云馆和怀远驿。也可以逐步拆迁,统统搬迁去开封府城西的离宫旁和辽使的都亭驿搁在一块儿。

    如果条件允许,再拆掉一座城北的大兵营,将一部分禁军和家眷都迁去离宫,以保护离宫安全。

    这样就能腾出不少开封府城内的地皮了,一方面可以缓解目前开封府房产稀少,价格高昂的局面;一方面还可以腾出不少钱来替陛下在开封府城面建一座崭新的离宫;同时,还能带动离宫附近的市面,也能给开封府城内的闲汉们找份工作……”

    武好古其实是在下一盘房地产大棋,不仅要在开封府城内搞上六七个大盘项目,还打算顺手开发开封府城西离宫周围的地产。

    这个金明池和琼林苑距离开封府城其实是很近的,周围都是开封府富豪高官的地产,武好古和潘孝庵在那里也有不少土地。都可以用来开发,可以修建一个“学区房”和官员的住宅,还可以修建市集、瓦子、码头、库房等设施。

    另外,赵佶的离宫,使馆区,市集瓦子,富豪和官员的住宅区,学校区,以及一座营区,将来可以共同构成一座附属于开封府的小而坚固的城池。

    顺便说一句,现在的开封府的城墙其实不是后人想象中高大雄伟,坚不可摧的模样。开封府的城墙其实是很破的!年久失修,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塌陷,只有城门楼子修得比较体面。

    不过,就算开封府的城墙没问题,这座一百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也是无法防御的。一个是城墙没有坚固到可以防御黄河大水的地步;二是人口太多,吃饭是个问题;三是城池太大,需要投入的守城部队太多。

    所以忧国忧民的官家心腹奸臣武好古,就琢磨了一个弃大守小的路子。放弃开封府大城,同时在开封府城旁修一个小而坚固的城池。

    “大郎的办法倒是不错……”赵佶认真的斟酌了一番,“不过眼下还是不行啊。”

    赵佶还没有轻佻到马上给自己修离宫的地步!现在他的皇帝宝座还不稳当呢!

    “可以慢慢来,”武好古道,“陛下现在刚刚登基,还是应该先做一些能让天下人称颂的事情。”

    “天下人称颂?”赵佶问,“大郎,你想说甚底?”

    武好古道:“先帝一朝,文治武功都颇有建树,只是朝中新旧两党恶斗,有伤及国本的苗头。陛下初登帝位,或许可以缓和党争,化解恩怨,使得朝中两党多少可以摒弃一些成见。”

    “如何缓和?”赵佶问。

    “陛下可以让朝臣及以上官员获罪安置及编管者,一律遣送海州。”

    赵佶问:“都去海州?”

    武好古点点头道:“都去海州吧,海州是山清水秀,对于上了年纪的官员也是个好地方。而且距离开封府也不远,沿途转送起来也方便,还能省不少路费,也省得他们在路上过世……新旧两党现在都有点水火之势了,若是再贬官贬出不少人命,将来恐怕更要恶斗了。”

    “对,对,对,”潘孝庵附和道,“那帮老臣走路都摇摇晃晃的,好好在开封府呆着还隔三差五生个病,真要贬去远恶之地,那肯定是有去无回了,和杀头没有甚分别。”

    高俅则说:“陛下,现在有不少元祐年间的老臣获罪被贬在外,将他们赦还也需要一个过程,若是陛下能让他们先去海州,太后一定会赞成的。”

    和武好古、潘孝庵不同,高俅的党派色彩是很浓的。他是高太后的远亲,又在苏东坡、王诜府上做过书吏,是典型的旧党背景。所以他不提将来要贬出去的新党奸臣,只提他们旧党的元祐诸贤。

    “好,就这么办。”赵佶听了高俅的话,终于做了决定。实际上他现在还没有掌权,只能向太后提出建议,不能自己下旨意。不过能讨好太后的建议,赵佶还是很愿意提出的。

 第388章 为人父

    (全本小说网,HTTPS://。)

    赵佶果然向向太后提出了“贬官止于海州”的建议,并且得到了向太后和朝中众臣的一致赞同——现在是新党大臣和旧党太后搭班,人人都有被贬的风险。全本小说网;HTTPS://。.COm;贬的近一点,总归是好的吧?

    元月二十二日,朝廷就正式颁布大诏,宣布今后凡官至朝臣及以上者,获罪后安置、编管之地,一律定为海州。现在已经被安置在远恶军州的获罪官员,凡曾经官至朝臣者,一律迁往海州安置、编管。

    也就是说,无论新党旧党,都不必担心被安置、编管到天涯海角去了,至少理论上不会去了。

    当然了,朝廷还可以把看不顺眼的官员派去知儋州。不过知州不算惩罚人的差遣,那可是正经的一州父母官。所以官员是可以“不就”的,也就是拒绝做知儋州事。而朝廷最多不给派新的差遣,让这个官儿做个没有职事的候选官。

    而就在朝廷宣布“贬官止于海州”的同日,向太后又圈定了熙宁九年的状元,如今的吏部侍郎徐铎为知贡举,主持元符三年的礼部试。第二天一大早,以徐铎为首的一众考官,包括一位同知贡举,两位权同知贡举,以及点检试卷、监贡院门、诸科出义、考试、覆考等一干官员三十余人,一齐同赴临时充作贡院的国子监。

    从这一天起,所有的考官都会被锁于贡院之中,直到二月初十礼部试开始,这段时间称之为锁院。

    在这十几天中,被锁在贡院中的考官们会商量出今次科举的考题。给今年的科举大比出题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科举考试的目的不仅是抡才,同时也是为了推行和宣告朝廷的政治主张。

    由于哲宗皇帝的突然驾崩,朝廷的大政方针和政治主张,将再次发生剧变。而这一次礼部试的考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变化。

    这不仅是对考官们的考验,而且对于正在准备应考的举人们来说,也是一场额外的考验。谁都不知道他们苦学七年的“王学”(王安石的学说),在这次大比中还算不算数?

    对于那些上了年纪,参加过“新旧”两党分别主持的科举考试,也精通“新旧之学”的举人们而言,倒还是心中有底。不过对武好文这样并不精于旧学的举子而言,可就得担点儿心了。

    而这一切,和武好古并没有多大关系。

    他现在根本不担心自己的“书呆子”弟弟武好文的科场前途,哪怕文章写得不大好,只要宋徽宗和向太后开个后门,一个进士总是有的——自己这个当哥哥的现在是宋徽宗的心腹,而武好文未来的岳父韩忠彦又是向太后看中的旧党大佬,大约很快就是出任首相了。

    这小子简直是带着主角光环进考场的,怎么可能不中?无非就是个名次而已。

    现在真正让武好古有些担心的,则是自己的爱妾西门青即将要临盆产子了。西门青是去年四月份怀上的,到今年一月份就有九个月了,算日子差不多270…280天,到一月底二月初,差不多就超过290多天快300天了,真的要达到“十月怀胎”的程度了。

    如果西门青是后世的孕妇,怀孕达到43周(301天,标准的10月怀胎)还不生,那可就要打催产针或是刨腹产了——一般情况,40周左右就生了。真要怀孕超过了10个月,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羊水会变混,胎儿也有可能因为在宫内主动呼吸而出现肺积水、肺窒息。在没有刨腹产手术的时代,很有可能造成母子皆亡!

    所以到了一月底的时候,已经搬回梨花别院居住的武好古已经有点坐立不安,做事的心思都没了,整日都守在西门青身边。

    同时,西门青的一个同族姑姑,名叫西门如月的四十多岁的女郎中则带着两个产婆随时守候在梨花别院,就等着给西门青接生……或者抢救了。

    不过西门青自己倒是非常镇定,还不时安慰武好古道:“官人,你莫着急,怀孕时间长一点不是坏事儿。孩子在娘胎里多呆一日,这身子骨就会多强上几分。奴现在觉得这孩子特别有劲儿,多半是个男孩。”

    正和西门青在后花园里散步的武好古看来眼“健步如飞”,不需要人搀扶的西门母狮子,也笑了起来:“男孩随娘亲多一点,若是个男孩,就叫他义勇吧,将来你教他习武,再拜慕容先生为师学兵法,将来做个大将军。”

    武好古的儿子是义字辈,而“勇”字并没有被白波武家的义字辈男孩用过。所以武好古就打算用“义勇”为自己的儿子命名,象征着《义勇军进行曲》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做将军?”西门青愣了愣,“他可是庶子啊……应该习文啊。”

    她说这话,就已经认定武好古能开出一家将门了。开封将门不是义门,而是类似门阀,嫡长子荫得的官位较高,升迁也较快。而庶子虽然也能荫得武官,但是首选的出路还是习文,走科举的路子去博个进士。如果考不上进士,再考虑从军。

    当然了,也有个别将门子文武双全,中了文进士以后又转武资去带兵的。

    那个在三川口之战中大败的主将刘平就是中了进士的将门子,后来文官武官都做过,文官做到侍御史,武官做到步军都副指挥使。结果因为范雍的瞎指挥被李元昊打了个围点打援,全军覆没,本人也被活捉,后来死在西夏,绝对是个反面教材。

    “我武好古就是个商人,怎么生得出文进士?”对于西门青的建议,武好古只是笑着摇头,“我的儿子,将来还是亦武亦商吧。”

    亦武亦商当然不是什么好路子了,混得再好也就是个将门资本家,除非能有潘孝庵的机遇,否则是不会大用的。

    不过西门青肚子里的孩子长大成人后,靖康年差不多也要到了……到时候还考什么进士?

    而且,就算靖康之耻可免,武好古也不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去走科举入仕的路线。

    因为他想在科举之外,再开出另一套真正有效的教育路线。

    “哦,奴知道了。”西门青有些不情愿,不过也不好驳武好古这个家主的话,嘴上应了下来,心里却琢磨着还是要让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

    正想着以后要请个好一点的先生来教自己儿子读书的时候,西门青就感觉到自己的大肚子一阵抽搐的疼!

    自己就是郎中的西门青知道,这是孩子要出生了!

    “大郎!奴要生了!”

    随着西门青的一声大喊,整个梨花别院里顿时就变成了个妇产科医院。几个健壮的仆妇在西门姑姑如月的指挥下,用个担架把捂着大肚子嗷嗷叫的西门青扛进了一间早就收拾干净的“产房”——这也是某个姓韩的郎中的办法!不仅产房打扫得干净,里面所有的用具都用开水煮了又煮。几个产婆也遵照韩郎中的办法,用“酒中仙”和清水洗了手,然后飞也似的进了产房,开始帮西门青接生。

    武好古则一路跟着西门青到了“产房”门外,并没有进去,只是在门外焦急的守候。

    ……

    “一二三,用生力啊!”

    “嗯,嗯,嗯……”

    “快快快,快生了!”

    “嗯,嗯,嗯……”

    西门青这个时候已经被安放在了床榻上,下身的裙子裤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