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86章

天下豪商-第286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证明君可以虚之,那岂不是……”

    岂不是什么?纪忆一时也说不上。说武好古是乱臣贼子吧,似乎也不是。如果按照《共和商约》的办法治国,那就是三十三个元老重臣议政并且监督一个宰相了——现在大宋朝只有一个宰相,可以没有一堆元老在监督啊!所以章惇不能说主持订立《共和商约》的武好古是乱臣贼子,要不然人家会以为他害怕重臣监督……

    而且《共和商约》都说了是部“商约”了,根本就不管朝廷的事儿嘛,何必庸人自扰之?

    章惇叹了口气,苦笑道:“所以老夫才说他能名留青史嘛……你我所不如也!”

    “相公,可不能任由其胡作非为啊!”纪忆急急地说。

    章惇苦笑一声:“不由着他搞,还能怎么办?封了界河商市吗?这商市能封闭吗?封闭了,且不说辽国那边现在会怎么样,日后若是北国大乱,靠河边东、西两路的状况能支持北伐吗?”

    听了章惇的话纪忆就是一怔。可不是嘛,就算界河商市是洪水猛兽,现在也只能养着!只有把界河商市养大了,以后北伐的时候才能要什么有什么呀。你现在把它掐死了,以后伐辽的时候靠谁来供应后勤?靠河北东路能行?根本不可能啊!

    而且……没有界河商市的港口和附属的海运能力,就算收复燕云后,一年百万石的粮食缺口怎么补?

    要是补不上,燕云地方的那帮豪强还不趁机造反作乱?那可比虚君共和还可怕!

    “相公,那么我们能否了《共和商约》吗?”纪忆想了想,又问。

    “否了?”章惇笑了笑,“让武好古在界河商市大权独揽吗?”

    好像也不行啊!界河商市这么个地方,不能变成武好古的“藩镇”啊,这也让他大权独揽二十年,到时候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如果辽国那边再乱起来,武好古说不定就能以界河商市为中心,建立起一个新的幽州镇了,他就变成武禄山了……

    也不对,武好古多半没有将来了,这次他是做定了“首恶”,除非章惇真的能把简王拱上台……纪忆心想:到时候不如我去界河商市吧!由我看着,总不会让虚君共和这个路子闹大的。

    “忆之,老夫现在拿这个界河商市是没办法了,”章惇按着额头道,“也只得任由《共和商约》在那里实行了。但是你将来一定要把这个隐患解决掉,无论如何不能让《共和商约》乱了天下人心。

    这虚君共和,垂拱而治好是好,但终究不合我大宋的祖宗家法。”

    章惇这个变法的急先锋现在居然在说祖宗家法了!看来他是真的看出了这部《共和商约》有些不妥了。不过章惇对“共和”的警惕程度还是不大够,远远比不是满清末年的那些王爷阿哥。

    毕竟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可以不要皇上的共和体制,在他的理解中,《共和商约》即便闹大了,也就是在君权和相权之外再加一个议政之权而已。

    若是这武好古早生个几十年,或许可以和王荆公议论则个……

    “晚辈明白。”纪忆非常郑重地回答道。

    章惇点了点头,又问道:“对了,那件事情怎么样了?”

    那件事情自然就是蒙骗端王在关键时刻出府的事情了!

    今天章惇在上朝的时候发现官家赵煦的精神有差了一些,一想到今后十几天中赵煦要面对的诸多繁文缛节,章惇就非常担心赵煦会突然倒下!

    “已经有了万全的安排。”纪忆说,“保证追查不到我们头上。”

    “好!”章惇眯着三角眼看了眼纪忆,“好好去做吧,老夫今日的地位,就是你将来的地位!”

    纪忆站起身,行了一个揖拜之礼,“多谢相公栽培!”

    章惇一笑:“说甚底相公?叫岳祖丈吧。”

    “喏。”

    ……

    “臣武好古拜见陛下,太后娘娘,太母娘娘,皇后娘娘。”

    武好古终于在内东门外的安寿堂见到病怏怏的官家赵煦和日益发福的向太后,满脸忧愁的朱太妃,还有年轻貌美的刘皇后。

    皇家的除夕夜宴就摆在内东门外面的几座小殿宇内。因为内东门是内外宫的分界线。入了内东门就是后宫了,别说武好古不能入内,就连端王赵佶也不能进去。

    所以等到官家赵煦一死,向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百官上朝的地方可就不是文德殿(常起居的地方)了,而是会移到内东门。

    另外,也没有崇政殿问对了。到时候太后和宰执重臣的问对,也会改在内东门附近的殿宇中进行。

    与此同时,掌控内东门的内东门司也会变成一个相当机要的衙门。

    “武好古,平身吧。”赵煦有气无力地开了口,“你的《共和商约》朕看了,很不错啊。看来朕之前是小瞧你了。”

    “陛下过奖了。”武好古有点儿心虚地说,“《共和商约》不是臣一个人做出来的,而是界河商会的三十三家股东一起商量出来的。”

    “呵呵,”赵煦笑了笑,“你以为朕不知道这都是你先提出的条款,再叫那些股东们来议论吗?”

    “陛下圣明。”武好古赶忙送上一句马屁话儿。

    “皇儿,你说的《共……和商约》的,是个甚东西?”向太后这个时候忽然插了句嘴。

    老太太对官家赵煦的健康状况是非常了解的——太医院的医官每天报告,都是相当不乐观的——所以她知道自己很快就能垂帘听政了,因此就开始留意国家大事儿了。

    “是个……”赵煦斟酌了一下,“是个可以把界河商市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办法。”

    武好古送了口气儿,看来赵煦对“共和”的警惕性也不高,没看出自己其实是个乱臣贼子……

    “哦,”向太后点点头,“恁般年轻就能治理一方,也算是奇才了。不过你终缺一个出身,不好大用,若是能在界河多读点书,将来考个进士,说不定会有荐跻两府的一天。”

    “微臣今后一定多多读书。”武好古又是一礼拜了太后。很显然,向太后也没把武好古太当外人——其实武好古和向太后也算是沾亲带故的,向家和潘家都是大名府的豪门,又都是将门,双方早就是亲上加亲的亲戚了。所以武好古在娶了潘巧莲后,就算是大宋将门勋贵圈子里的人了……

 第376章 还想再活三十年

    (全本小说网,HTTPS://。)

    “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宋元符二年的除夕之夜是个雪夜,雪下的分外的大,直到第二天,也就是元符三年的正月初一清晨还没有停歇。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仅仅是一个晚上,天地之间就是一片白茫茫的。寒风卷过,和东华门遥遥相对的丰乐楼阁之间,茫茫似雾。可是这般的茫茫大雪,依旧没有阻挡住开封府的市民们来东华门朝拜天子的热情。

    当后世公认的大宋王朝的一代昏君赵煦在刘皇后以及一群宫中的内官和几个亲王还有亲贵的陪同下,登上东华门城楼的时候,聚集在东华门外和马行街上的群臣、使臣、举子和百姓们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今年来此贺正旦的百姓胜过以为历年啊!站在东华门城楼上,望着不计其数立在一片雪景中,冒着还在飘落的雪花欢呼的百姓,赵煦心中很有一些感慨。他知道,百姓们冒雪而来不仅是想一睹自己的圣颜,更是在欢庆来之不易的天下太平。

    没错,天下就是在这位官家赵煦的治理下,勉强达到了太平的程度。

    西夏失却横山、天都山,再无余力侵扰陕西六路。青唐吐蕃首领瞎征入朝归附,河湟之地也算是太平无事了。而辽国现在又和大宋一起建设界河商市,也算是兄弟之邦了。

    至于大理、安南、高丽、回鹘等国,也都知道了大宋天朝的厉害,不敢在边疆上寻衅滋事了。

    也就是说,自仁宗朝开始的连年战乱,终于在元符二年完全结束(只是非常短暂的和平,不过哲宗不知道,欢呼的百姓们也不知道)了。

    这也就意味着,大宋的百姓终于可以过上一段时间安逸富足的生活,压在他们身上的徭役和苛捐杂税,总算能稍稍减少一些了。

    至少可以有十年的休养生息……站在东华楼上的赵煦心里想着。

    现在是四夷衰弱而中华强盛了。战与不战,在宋不在夷了。大宋的百姓也苦了几十年了,该让他们休养个十年。同时这十年也可用来练出一支强兵……兵终究是要练的,没有精兵想要北伐胜利是不可能的。

    等到百姓恢复了元气,强兵也训练成功,界河商市也初成规模之后,就可以考虑北伐复燕了!

    当然了,北伐之事不能操之过急。有了民力、精兵和可靠的大据点后,还需要有良相、良将和良机。

    如果一切顺利,在十年休养之后,再有十年干戈,就可以恢复平辽复燕。

    复了燕云之后,再能有十年的治理,这天下就能真的太平了,不说万世,至少能有百年盛世吧?

    官家赵煦抬头看了眼茫茫苍天,心中想着:天若怜惜苍生万民,就让朕再活三十年吧!

    “嗯咳,嗯咳……”

    站在东华楼的一角,正在一张架起来的画板上用铅笔快速记录着眼前万众欢呼场面的武好古耳边忽然传来了隐约的咳嗽声音。

    武好古扭过头,向皇帝站立的地方看去,只见身体单薄,在寒风中似乎有点摇摇晃晃的官家赵煦正用一块手绢捂着嘴。

    这天也忒冷了,现在天天拉弓拎小石锁(大的拎不动)还骑马锻炼的武好古都有点扛不住,何况病入膏肓的赵煦?

    说句真心话,就赵煦现在的身体状况,好好躺着或许能多活些时候,如果要冒着风雪折腾……一个感冒说不定就会诱发个急性肾衰竭什么的,到时候神仙都难救啊!

    想到这里,武好古又瞧了眼站在赵煦身旁的赵佶,又高又壮的大小伙子,也没穿太厚的衣服,扛着风雪一点毛病没有。在神宗皇帝的一群孩子里面,就数他身体最棒了。怪不得人人都说他有福寿,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混个善终?

    ……

    在东华门外开阔的广场上,和一群九品文官挤在一起的纪忆刚刚向东华楼上的天子行了揖拜之礼。

    根据宋朝的礼法,只有在真正的大朝礼上,或是宣麻拜相的时候,臣子才需要行跪拜之礼。今天在东华门外行的拜见天子的礼仪不是大朝礼,所以不必跪拜。不过纪忆倒是宁愿去大庆殿外给官家赵煦磕头,因为眼下这种太平盛世的局面不举行大朝礼的原因只有一个……官家的身体真的不行了。

    “官家好像走了!”

    “是啊,真的走了!”

    “怎么恁般快?”

    “是天忒冷了吧?”

    这时纪忆身边的九品芝麻官们忽然开始议论纷纷了,原来是皇帝提前退场了……大部分官儿都不是第一次来东华门参拜,自然知道时间短了。

    这可不是好兆头!

    纪忆的心脏快速跳动着,他知道皇帝的身体不行了,恐怕禁不住这样的天气和没完没了的折腾。

    要是有什么万一,自己该怎么办?

    是跟着章惇一条道到黑,还是出卖……走错一步,死路一条!

    若是走对了,纪忆心想:至少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