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73章

天下豪商-第273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你在清州时给朕送来的最后一份奏章。”赵煦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御案,“你在奏章上说辽人认为界河商市只要能大兴,宋辽就必成兄弟之邦?”

    “是,陛下,这是辽国的正使萧保先在酒宴上吐露的真言。他说我们大宋等于把一箱子钱放在边境上让他们辽国看管,不是兄弟之邦,是绝不会怎么做的。”

    “你认为有道理吗?”赵煦问。

    “有些道理,”李忠说,“这界河商市的确是有利也有弊的……虽然商市大兴后有利于我朝囤积伐辽所需的兵粮和召集民伕,但同时商市一旦被辽人先行打破,只怕会起到资敌的作用。而且……”

    看到李忠欲言又止,赵煦说道:“有话就说吧,朕又不是听不得真话的人。”

    “喏。”李忠顿了顿道,“而且能从界河商市中得到大利的,必是开封府的亲贵富豪……他们会赞成辽宋开衅吗?”

    这话说的可有点诛心了!

    界河商市虽然是新党力主建立的,可是能在商市上投钱的毫无疑问都是旧党的支持者——旧党支持者有钱嘛!旧党的根底本来就是和开封将门、富豪融合在一起的北方豪门士大夫。他们不仅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且还通过经营商业积累了巨额财富,也只有他们才有能力去投资界河商市。

    而旧党的政治理念很明确,就是少惹事儿,安安稳稳过日子——他们大都是北人,朝廷惹了辽人或是为了防辽“四易”、“五易”黄河,倒霉的都是他们!所以他们肯定是反战的!

    也就是说,为伐辽而建的界河商市,最终会被反对伐辽的旧党支持者所控制!

    “武好古呢?”赵煦问,“他会反对伐辽吗?”

    “陛下,”童贯接过问题回答道,“武好古一直是反对伐辽的。”

    “怎么会?马植不是他带来开封府的?慕容先生也是他领来的。”

    “陛下,武好古、马植和慕容先生都认为辽国必亡。”童贯道,“他们只是主张在辽国灭亡之时有所动作,据有燕云以备新崛起之胡虏。

    若辽主可以励精图治,再兴国势,他们就不会主张伐辽了。”

    “那辽国能重振吗?”赵煦问。

    “不能。”李忠回答道,“十万宫帐兵都奈何不了一个磨古斯,辽国的大势去了。现在只等女直人和高丽人分出胜负,辽国就会两面受敌了。”

    “辽人只有十万精锐可用?”

    “有二十万!”童贯回答道,“据慕容先生说,辽国能战的就是十万宫帐兵加上最多十万人的部族兵……这二十万战兵,就是辽人的根本。不过现在宫帐兵养尊而弱,部族兵则苦战疲敝,都不复昔日之勇武了。

    而且契丹人、奚人过于崇佛,以至于子裔减少,凶性不足。所以北阻卜一战才会久战不胜。若东方再有强国崛起,契丹、奚人必然亡族。到那时,也就不存在要不要恢复燕云的问题了。”

    在契丹亡国的局势面前,无论新党旧党,都是无法坐视的。因为大宋要不把燕云拿下,回头换个刚刚崛起的凶悍胡虏入主,大宋还想有安稳日子吗?人家可不知道有澶渊之盟!

    “援辽呢?”赵煦忽然问,“到那时,有些人也许会想要援辽以图安逸和财帛吧?”

    童贯和李忠都没有办法回答赵煦的问题了。因为赵煦是在说自己身后的事情……他要是还活着,开封府的那些亲贵豪商是不敢为了财富和眼前的安逸就推动援辽的。

    但是他如果不在了,特别是章惇那老头也不在了。恐怕开封府的旧党就会和唯利是图的商人们勾结起来,破坏朝廷的伐辽大计了。

    崇政殿内一片沉默,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赵煦一声叹息:“商市不能全被商人控制,一定要有朝廷……不,要有宫中的人。”

    宫中?

    童贯和李忠互相对望了一眼,似乎没有明白赵煦的意思。

    赵煦仿佛在自言自语,低声道:“要不在界河商市搞个应奉局?专门替宫中搜罗药材、御马、肥羊、玉石……也在界河商会入上一股。”他忽然眼皮一抬,看着眼前的李忠和童贯,“你们谁去给朕看着界河商市?”

    ……

    “共和……”

    章惇这个时候也在自己的宅子里面和张商英说话,提到“商市共和”的共和,章大宰相就忍不住直摇头。

    他当然知道“共和”这两个字的出处,就是周历王被国人驱逐,由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执政十四年的这段历史。

    也就是说,天下不是天子统治,而是由两个大臣共同行政,多半还要给那些犯上作乱的国人以议政之权。这就是共和!

    而在《清州之约》中,共和两个字居然被用在了商市之后。

    “相公,”张商英非常明白章惇的想法,于是也皱起眉头说,“下官也知道这两个字不妥,但是也找不到比共和更加妥帖的用词来体现界河商市的治理了。

    这个界河商市不是我大宋一家的,朝廷自然不能委任官员去管辖,要不然辽人不会答应的。但是商市也不是辽人说了算,那样我朝不肯答应。但同时商市也不是双方共管……商市要是共管,我方可就控制不了局面了。

    所以武好古就提出了这个共和……就是由商会股东一块儿商量着推行出个管事的衙门。因为我朝这边有钱人多,所以商会大部分的股东肯定是我们的人,所以商市名为共和,实际上还是听朝廷的。就像西周共和一样,最后还不是又归了王政?”

    现在不是清末,共和这个词儿没那么负面……不仅不负面,而且还是比较正面的。毕竟西周共和的结果还是归政于王。武好古用“共和”二字形容商市的政体,似乎也预示着商市最后是要归大宋朝廷的,这没有什么不对的。

    只是武好古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这本事是不是大了一点?把商市给他管真的好吗?

    “无非就是多了一家将门。”张商英看出了章惇的心思,笑道,“武好古所求的,无非就是将来平辽复燕后能封个贵官,哪怕给他当节度使又如何?开封府那么多将门,也不多他一家。”

    张商英说的节度使当然不是拥兵据地的那种节度使了,而是个武官的阶官,太尉以下就是节度使。武好古现在是武官,将来能当上节度使,想来也该满意了。

    可别说大宋文官喜欢欺负武人,大宋文官欺负的只是狄青那样起于孤寒的武人。武好古是近幸豪商出身,他弟弟武好文眼看就中进士了,好像还和相州韩家联姻。所以他这个武人有谁去欺负?自己人啊!而且武好古又不会真的带兵打仗,他只是做生意搞后勤拉关系的将门,谁会怀疑他造反?说出去也不像啊,现在满开封都是这种将门,要是会造反大宋早给造没了。

 第360章 假的权相

    (全本小说网,HTTPS://。)

    回到开封府的第二天,武好古睡了个大大的懒觉,直到将近午时才从床上起来。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洗漱了一番之后,武好古直接就去了一家人用饭的厅堂。潘巧莲、西门青都已经到了,阎婆儿却不在,看来是去开封府城内的怡红院了。她的这处窑子要发卖,自是要忙活一阵子的。

    他的好徒儿杜文玉也不在,一大早就去了自家的宅邸向祖父杜用德汇报了——给武好古当外室,还能在界河商市拥有自己的宅邸,看上去也不错啊,至少不用受潘巧莲和西门青的气儿。

    武好古没有让两个怀了孕的妇人起身,而是自己走到她们中间坐下。

    “大姐儿大约何时生养?”

    西门青正在抚摸自己的肚皮,里面的胎儿又在“调皮”,听到武好古的发问,便笑呵呵道:“年后就该生了,说是十月怀胎,其实就是九个月,我的身体壮,怀上孩子后也一直在活动,胎儿应该能呆到足月的,生起来多半也不会太难。”

    她虽不会接生,但到底是个妇科高手,对怀孕生子的事情并不陌生,知道一味将养休息对生育并不有利,也知道孕妇食补过度一样不利胎儿。所以在她的安排下,她自己和潘巧莲这些日子都有一定的运动,饮食结构也比较合理,两个女人并没有胖得不像话儿。

    生育的日期,自然可以算出来,西门青自己是年后的一月中旬到月底。潘巧莲要晚一些,要等到明年的四月或五月。

    从目前的情况看,两个孕妇的胎儿都比较健康,西门青的胎位也比较正,潘巧莲的胎位还不知道——现在要查胎位只能靠接生婆的手里摸,潘巧莲才三个多月的身孕,根本摸不出来。

    另外,一组接生婆也已经到位了。是西门青写信从徐州召来的,都是三十多岁的妇人,干接生婆的时候约在十年上下。经验丰富,但是也没到守旧的地步。

    西门青把产钳和“韩氏消毒法”传给了她们,还让她们在开封府城外给将门客户的孕妇们接生时试用了产钳和消毒法。效果仿佛不错,据说还救了一个难产孕妇的命。

    武好古算了算日子,笑道:“那我就等大姐生完了再去界河商市,安排一番后寻个借口再回趟开封府……这样就能赶上十八姐生孩子了。”

    潘巧莲点点头,柔声笑道:“嗯,大郎在门外,奴就安心了。”

    “奴也是。”西门青只是在附和潘巧莲,她没有那么依恋老公。男儿大丈夫要建功立业的,不必总守着老婆。

    武好古点点头,刚想接着说话,就听见罗汉婢在门外嚷嚷着报告:“老爷,端王府的高大官人来了。”

    高俅来了!

    武好古笑道:“哈哈,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真打算下午去寻他做买卖呢。”

    “买卖?”潘巧莲眨了眨眼睛,“又有甚买卖要做?”

    “大买卖!”武好古笑道,“而且还是个斯文买卖。”

    说着他已经站起身,大步往门外去了。高俅的官儿虽然没有武好古大,但是人家的主子是赵佶,将来是要做官家的!不过高俅却没有傻愣愣等在大门外,而是径自入了梨花别院。

    所以武好古才到内外宅间的月亮门处,就看见高俅笑容可掬的站在外面,见面便拱手唱了个肥喏。

    “大郎你这一趟可是走的忒久了些,怎到现在才回来?也不怕开封府的佳丽们等得心焦?”

    武好古是正人君子,不过在外人看来,他一定没少利用潜规则和开封府的花魁娘子们牵手。

    武好古也拱了拱手,笑道:“高大哥莫要取笑小弟了,小弟可是规矩人啊。”

    “知道,知道,照规矩一个个来嘛!”

    这话听着还是不对!

    武好古摇摇头,“高大哥,你来的正好,家里面才开饭,来尝尝梨花别院的饭菜如何?”

    “嘿嘿,这可太好了,梨花别院可是潘楼的手艺!不知有没有家伎作陪?还有那个二锅头酒也不能少。”

    “家伎真没有,阎婆儿刚回城去了。”武好古一边带着高俅往一间偏厅而去,一边苦笑道,“不过二锅头酒是有的,但是不能让你畅饮,免得你喝醉了没法谈正事。”

    “阎婆儿不在就没别人了吗?”高俅笑道,“不会在去清州的差事中都发送完了吧?

    对了,你要和我说甚底正事儿?”

    “等进屋再说,一边喝一边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