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47章

天下豪商-第247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州吴家。”武好古笑道,“他们很快就会有一单大买卖,一家吃不下,必须分我们一些了。”

    纪忆听了这话才明白,“难道高丽人和女直人打仗的事儿?”

    “是啊。”武好古笑着点头,“这买卖够大吧?”

    “不可能。”纪忆马上摇头道,“高丽能有多少军需生意?吴家怎么可能吃不下来?”

    “谁说我们要和高丽人做买卖?”武好古嗤地一笑,“高丽人的买卖都给吴家。”

    纪忆瞪大了眼睛,“那我们要,要……和女直人做买卖?”

    “是啊!”武好古道,“若是没有人卖军需给女直人,高丽人说不定很快就把女直人打垮了,到时候吴家的买卖怎么做?而且吴家也不能和女直人做生意,要是让高丽国王知道了,他们吴家在高丽的买卖还做不做了?所以这买卖只能是我们做,而且吴家还得帮我们造船练水手。”

    他说得对!纪忆心想:这段时间我一定是读圣贤书读糊涂了,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吴家和共和行分别支持一方,高丽…女直之战才能持久啊!持久了大家才能有钱赚,说不定还能把女直和高丽都拉过来做大宋的盟友藩属或盟友什么的……

    “若真是这样,倒是可以做的。”

    “我看也可以。”

    纪忆和苏大郎都点了头。他们俩都是佳士得行,也就是未来的共和总行的大股东。他们点了头,共和行也就可以进入海贸和造船领域了。

    武好古笑道:“不过酿酒、海贸和造船三个勾当都不能在开封府做,得在界河商市做。

    其中酿酒勾当得和潘家合作,潘家是潘楼的东家,而潘楼是可以在开封府酿酒卖酒的正店,在大名府、应天府、洛阳府、京兆府也有分店,同样可以酿酒卖酒的。所以潘家要占一半的股份!”

    宋朝的酒不是随便卖的,而是专卖的。在开封府界,就是七十二家正店可以酿酒和卖酒。界河商市当然不会搞专卖,不过没有潘楼的渠道,“二锅头”也不可能在开封府、大名府、应天府、洛阳府和京兆府这大宋五京敞开了大卖。

    武好古顿了顿,又说:“若是诸位没有异议的话,在界河商市开展酿酒、海贸和造船三个勾当的事儿就先定了,具体的等界河商市开张后再说。”

    “行!”

    “就这样吧!”

    “可以啊!”

    众人自然没有什么异议,毕竟和佳士得行如今的规模相比,酿酒、海贸和造船三个勾当的开展的初期所需的资金只是个小数目。

    “好,”武好古笑着点点头,“那现在说说人事安排吧。”他一指在场的苏大郎,“大郎,共和总行的大掌柜你来做,佳士得行的掌柜也得你来兼任,可忙得过来?”

    “忙得过来!”苏大郎哈哈一笑,“这么一来,我的事儿比原来还少了呢。”

    “共和总行也设一个总账房,”武好古接着说,“不仅要负责审查下面的各子商行的账目,还要负责管钱和理财,总账房一职会由潘家金银交引绢帛铺的管事潘五郎来担当。”

    苏大郎点点头道:“铁算盘潘五郎,他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这个什么铁算盘潘五郎自然是潘巧莲的人了,他祖上是潘家将门做买卖的奴仆,非常心腹,因此得了个“潘”姓。在被潘巧莲派到共和行前,是潘家金银交引绢帛铺的二管事儿,是界身巷上有数的账房先生,不仅会算账还会理财,而且还非常可靠,比张熙载可强多了。

    “花魁行交给魏四海、谢尚宾和张择端管,”武好古说,“魏四海做掌柜,谢尚宾管刻印坊,张择端管画册的编辑……至于绘画,我在离开开封府前会弄好的。”

    花魁行的垄断门槛可佳士得行高多了,首先得有一架“人肉照相机”才行。除了武好古,现在勉强能画的就是米友仁和赵佶了。张择端和杜文玉两人虽然都很有天赋,但是毕竟功力还非常不足。所以武好古准备在离开开封府前画上几百张素描,给花魁行备足“弹药”。

    “张熙载、黄四郎去管地产,一个做掌柜,一个做总都料。”武好古顿了顿,“对了,我们的地产行就叫万和行怎么样?”

    “行啊。”

    “就这样吧。”

    万和地产……万家和睦之意(明明是万科、万达的“万”加上和黄的“和”),自然是好名字了。

    “花满山、周高、林万成和屈华杰跟着我去界河商市,”武好古接着说,“以后海运、造船和酿酒的勾当就给他们管,大家没有异议吧?”

    “没有。”

    “行啊。”

    武好古又道:“再有一个事儿就是得有一个共和行的伎术学堂,比如绘画、印刷、建筑、算账、酿造这些个伎术活都得传承下去,没有一个学堂可不行啊。”

    所谓“伎术学堂”其实就是武好古心目中的大学了!将来是要改名“灯塔大学堂”的,现在只能叫“共和伎术学堂”。

    “我打算把学堂开张界河商市,就在伎术房的基础上办学。”武好古斟酌着说,“这个伎术学堂的花费……由共和行拿出来可合适?”

    “合适啊,”苏大郎一笑,“伎术学堂是为共和行培养人才的,我们共和行不出钱谁出钱?再说也花不了几个吧?”

    武好古又看了眼纪忆,纪忆点了点头,也认可了由共和行去负担伎术学校的开支。

    “那共和行的事儿先说到这里,现在说说界河商市的事情吧。”

    界河商市其实也是一间特殊的商行,说它是商行,是因为界河商市是由商会出资建设并且买扑运营的,理论上是盈利为目标的,自然是商行。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界河商市是一间实行“共和制”的商行。

    武好古很清楚界河商市(灯塔商市)是个什么东西。

    如果靖康之耻或者类似的什么耻依旧出现的话,灯塔商市很有可能蜕变晋级,变成一个洪水猛兽一样的资产阶级自由邦!

    而这个自由邦,在武好古看来只能是共和制的,而不可能演变成一个帝国。因为武好古为了让灯塔市拥有足够的力量,采取了许多极端的安排。

    譬如他准备在灯塔市创办大学!而且这所大学还会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校训,遂行的是自由和实证主义的办学理念。这样的大学简直就是革命思想的摇篮!

    而在开办大学的同时,六艺书院和船政学堂也会出现在灯塔市。所谓六艺书院,其实就是一所少年军校!十岁的少年进入其中,接受军事精英的养成教育,并且在六到八年后考入大学或是船政学堂。而所谓的船政学堂,其实就是一所军官学堂,不仅有海军军官的课程,还会依着《慕容兵法》进行陆军军官的训练。

    也就是说,武好古会在灯塔市采取最激进凶猛的少年军官养成法来培养军事骨干人才!

    在后世,少年军校几乎就是军国主义的摇篮!

    随便想想就知道了,一群从十岁开始就被当成精英军官训练的少年,在经过十年以上的严格的,机械的,甚至缺乏人性的军官教育之后,根本不可能养成正确的封建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就是军国主义分子,根本不是封建官僚和封建王朝可以驾驭的。

    谁要给他们(军校生和大学生)去做皇帝一定是件悲惨的事情,搞不好全家都得上断头台,所以还是共和制比较好。

    其实宋朝自立国时就开始实行的以文御武和重文轻武的国策,很大程度上也是无奈之选。

    因为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太多的王朝更替,太多的“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给了宋朝的君王们太多的反面教材——强悍的军队,对封建王朝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啊!

    所以只要继续走家天下的路子,无论谁家做皇帝,都会走上抑制和削弱武力的路线。哪怕开国君王有足够的胸襟,接班人也不会沿着强兵强民的路线走下去。

    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天下为公的共和路线。

 第328章 共和 下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郎……这个界河商市到底是怎么回事?”

    纪忆纪大官人突然开口,打断了正准备说界河商市计划的武好古。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界河商市和共和行的股东们关系是很不一般的,因为共和行的大部分股东都在武好古的游说下准备入股界河商市了。现在提问的纪忆之前也已经应允入股,不过这位纪大官人到底是海商家庭出身,对于商人的种种无法无天还是比较了解的,因此在家里复习圣贤书的时候琢磨了一番,总觉得有点不对啊!

    商人本来是唯利是图的,海商又多了一份无法无天(历史上威尼斯、热那亚、海上马车夫荷兰这些资本主义早期的自由邦和联合省什么的主体都是无法无天的海商),而且还要吸收一批失意的辽国世家子弟。那些辽国世家子弟能有什么好人?不是契丹蛮子就是燕云世兵——在辽国转了一大圈的纪忆已经摸清燕云门阀的底细了,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门阀,也不是世家,而是世兵!他们大部分是唐季五代幽州镇牙兵集团的后裔!还有一些则是辽国早年入侵中原时略回去的别的镇将世兵的子孙。在辽国那边得了世选官的特权,不过大部分人还是担任军职,实际上就是个世兵世将集团。说难听点,就是一群欠管教的野蛮武夫稍微读了点书就在充世家子了,很有一个沐猴而冠的意思。

    界河商市居然想把无法无天的海商和野蛮凶残的辽国世家子也许还有不知道什么种的奴隶全都凑一块儿!而且还不严加管束……这个到底想干什么呀?

    武好古沉吟一下,回答道:“界河商市所立,自是为了应付来日辽国的激变。忆之兄使辽数月,当知辽国心腹已溃,大乱只在一二十年间了吧?”

    纪忆想了想,沉声道:“可是界河商市由商会自治,总是不妥。”

    “呃?”

    武好古忍不住道:“怎地不妥?”

    “士农工商,工商为末。

    而且商人唯利是图,少知忠义,也没有多少报国之心。若以工商治市,将来朝廷北伐复燕之时,恐怕不为所用,反为掣肘。

    所以这界河商市,总归有些不妥。”

    纪忆的这番话让武好古感到有些讶异,纪家不是海商世家吗?纪忆本人不也是商人吗?怎么听他的话好像被什么奸商坑过似的?

    “忆之兄的意思是……”

    “商会治市必须有个时限。”

    “时限?多久为期?”

    “十年为期。”纪忆说,“界河商市建成后十年自治,商人的投入也该收获颇丰了,而后还是变成朝廷的州县为好。”

    “十年为期?”

    武好古闻听纪忆所言,眉头轻轻皱起。纪忆的为人不算迂腐,又是豪商出身,居然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商人自治的城市出现。看来这工商之人,还真是不招人待见啊。

    “十年太短了!”武好古摇摇头,“二十年为期吧,另外再给五年建成期,总共二十五年。”

    今年是1099年,若是协议能在年内签署,建设工程明年能开始就算快得了,再加25年就是1125年。到时候宣和北伐都玩过了,若是真的顺利打败了辽国收回了燕云之地,界河商市也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