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30章

天下豪商-第230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梁山贼寇也不在乎他这个小虾米落荒而逃……有什么好在乎的?不就是跑回阳谷县城去搬救兵吗?

    问题是阳谷县城有救兵可搬吗?阳谷县虽然靠近梁山泊,但是因为是西门家的大本营,也没多少油水——西门家当然有油水了,问题是梁山惹不起,要不然西门家的“旅辽宋侨”就要教梁山怎么做贼了——所以恁多年来阳谷县都是太太平平的,因而只有县尉司,没有设巡检司。

    县尉司就是张克公管得衙门,有百八十个弓手,相当于后世的警察局,那些弓手也就警察。大宋的县,不论大小,都有至少一个县尉司。

    而巡检司则是一个军事部门,长官由使臣充任,管得是乡兵土兵,算是比较有战斗力的。和每个县都有的县尉司不同,巡检司并不是每个县都有,在很多地方都是几个县设一个巡检司。

    在郓州就是阳谷县和寿张县合一个巡检司,须城县和中都县合一个巡检司,东阿县和平阴县合一个巡检司。

    所以整个郓州就只有三个巡检司。而每个巡检司都管辖着一二百个乡兵,战斗力比起只有弓手的县尉司要强多了。

    不过即便从寿张和须城的巡检司搬来了乡兵,肯定也是打不过1000个梁山好汉的。

    除了弓手、乡兵之外,宋朝的地方上还有另外两支武力,一是驻扎地方的禁军和厢军。在京东东路,禁军的数量是不多,而且都是不系将禁军,没有什么战斗力。厢兵的情况当然更糟,基本上不会打仗。而在郓州,极少量的禁军和厢军都在州城须城,都归郓州兵马钤辖指挥,当然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

    而另外一支武力,则是根据《保甲法》设立的保丁,这支武力是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的!实力强弱,往往就看掌握他们的豪强肯不肯投入了。

    在郓州,实力最强大的保丁就在阳谷县,便是阳谷县城外的西门庄都保的保丁。也就是西门家族控制的武力了!

    西门庄就在阳谷县城西面,早年是西门家族的祖宅——西门家在宋朝初年时也是义门的结构,聚族而居,抱团取暖,当时大家就住在西门庄里面。

    不过现在,西门家早就不是义门了,子弟大多散居各地,便是居住在阳谷县的家人,也大多住在县城里面。但城外的西门庄也没有荒废,而是变成了西门家塾的所在。西门家在阳谷的土地,也都是西门家塾的学田,西门家的子弟也不种的,只是收租供应家塾。

    和范家的家塾不同,西门家塾还循着祖先重武轻文的路子(西门家的子弟靠走私发财,道德文章用不上,还是打架的本事比较靠谱),教授的诗文经义并不多,主要是武艺。

    而西门家塾(包括学田和西门庄)的管辖权,都属于西门家的族长,也就是西门青的爷爷。

    同样的,西门庄都保的都保正也是由西门家的族长担任,眼下坐这个位子的就是西门青的爷爷西门鹤。

    只有西门鹤或是西门鹤指定的代理人下令,人数多达500的西门庄保丁才会出动。而没有西门鹤或是他的代理人的命令,便是阳谷知县也调不动西门庄的保丁。

    以文御武什么的,在西门庄是不管用的!

    至于原因也简单,因为西门庄的保丁核心是西门家的子弟,大约有二三十人,全是能够厮杀的好手,同时他们也是西门家塾的教师和教头。而其余的保丁,则是西门家的佃户子弟,西门家会免除他们一家的地租,若是战死还会供养他们的家人——这一套都是燕云豪族养私兵的规矩,全被西门家挪到阳谷县了。西门家也因此牢牢控制了这500保丁,让他们成为了西门家在郓州立足的根本。如果西门家真要发狠,这500人都能夺下郓州州城须城!

    当然了,西门家的保丁和燕云豪族的私兵还是不能比的,主要是装备太差。燕云豪族是庄园经济的路线,可以自给自足,拥有打造兵器甲胄的工坊,也有路子搞到龙烟铁山的铁料,牛皮什么的就更在话下了。

    所以燕云豪族的私家战兵总有两三成的披甲率。而西门家的保丁一律无甲,明面上连纸甲都没有一领(实际上纸甲是有不少的)。

    另外,西门家的保丁也没有反骑兵和破重甲的能力。因为军用的矛和弩都是禁止民间私藏的,而且西门家的保丁也没有反骑兵和破甲的需求,他们又不打算造反,京东东路江湖上的贼寇也可能有大量铠甲和战马。

    所以西门家的保丁装备的武器就是刀、盾和弓箭,具体的兵种就是刀盾手和弓箭手以及少量的轻骑(骑将)。

    这样战力遇上甲士和骑兵自是不禁打的,可要是对付梁山这样的贼寇,那是足够了。

    因此在得知了梁山贼寇出兵攻打范家庄的消息之后,阳谷县尉张克公立即就着人去招西门家的主事之人到县衙商议出兵,然后就急急忙忙去寻施大知县商量了。

    “啥子?梁山贼寇下山了?有多少?县城没得问题吧?”

    施大知县一听说有梁山贼寇,立马就跳了起来,在衙门里面急得团团转。

    他再书呆,也知道阳谷县城的防御有多空虚,官府的兵力就是张克公手下的那些弓手,若是梁山打来,一准能破城。到时候他这个知县也只有为官家尽忠一条路了!

    可他还没活够,儿子都没生呢,怎么肯死?

    “县城无妨的,”张克公道,“下官已经派人去西门家了。”

    “派人去西门家干啥子?”

    “自是让西门家的家主来商议出兵讨贼的事情。”

    “西门家有兵?”

    “西门家有500保丁,还有二三十个好手,是可以和梁山一战。”

    “对对对,”施大知县一按额头,“险些忘记了,西门庄的都保正是西门鹤……”

    知县老爷的话儿没说完,一个张克公手下的胥吏就连滚带爬的进来了。

    “县尉,县尉,不好啦!”

    不好了?

    莫不是梁山打来了!?

    施知县和张克公两人都吸了口凉气儿,张克公问:“出了甚事?是不是梁山贼寇到了县城外面?”

    “不是,是西门家的西门鹤不在阳谷县。”

    原来是这事儿,西门家是商人,族长西门鹤在外面有不少买卖,所以经常外出,并不奇怪。

    “那西门家是谁在当家?”张克公问。

    “是少主……西门青。”

    西门青现在还是少主!

    因为西门鹤还没决定收谁做自己的养子,所以少主的位子还是西门青的。现在西门鹤不在,西门家的当家自然是西门青了。

    张克公已经知道不妙了!

    范之进告武诚之的罪名就和西门青有关啊……那可是指西门青和老公公武诚之扒灰!西门青那娘们能咽下这口恶气?而且施知县还让武诚之赔5000缗给范之进,这不等于在拿西门青的钱?

    “她不肯来?”张克公试探着问。

    那胥吏哭丧着道:“她……她想不开了。”

    张克公一愣,“想不开?”

    “她要寻短见!”

    “啥子?”张克公还没怎么样,施知县一下跳了起来,“她,她,她要寻短见?”

    “是啊!”

    张克公问:“怎么回事?”

    “西门家的人说西门大姐是贞洁烈妇,被范家冤枉和人**,所以悲愤异常,决定从今天中午开始绝食!”

    中午开始?

    张克公看看外面的天色,现在才是清晨啊!也就是说还有差不多两个时辰才开始饿饭?也不知道是吃完午饭才开始饿,还是不吃晚饭就开始饿?张克公琢磨绝食问题的时候,却看见知县施国忠撩起官袍就往外走。

    “知县,您上哪儿去?”张克公连忙追上去问,“现在梁山贼寇还没打来呢?”

    是啊,没打来,用不着逃跑吧?

    施国忠一边跑一边说:“本官要去劝西门大姐吃饭啊……如此贞烈的女子,若是饿死了,岂不是让阳谷县父老蒙羞?”

    “啊……”

    张克公愣了又愣,西门青怎么就是贞烈女子了?她就算没当淫贼去勾引武大郎,也逃不了tong奸啊!她要是算贞洁,那九芳阁里面的妓女也能算贞洁了。

    施知县认真地道:“本官还要告诉西门大姐,本官阳谷县父老为了表彰她的贞烈,准备集资送她一座贞洁牌坊!”

    贞洁牌坊?

    张克公翻了翻眼皮,这个施知县还真是一个糊涂官啊!居然要给一个淫fu立贞洁牌坊……大宋朝怎么会有那么糊涂的官?而且还是一个东华门外唱过名的文官,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第307章 剑太重,娘未死

    (全本小说网,HTTPS://。)

    阳谷县,安乐镇,范家庄。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范家完了!

    阳谷范家的族长,拥有特奏名进士身份和从九品将仕郎官衔的范开山,这个时候穿着心爱的官服,顶着幞头,颤抖的老手中攥着一把不知从哪儿弄来的,既长又宽的宝剑,跪在范家祠堂之内,对着范家列祖列宗的排位老泪纵横。

    因为他知道自己是阳谷义门范的最后一代族长了!“聚族一千口郓州第一,同居一百五十年世上少有”的范家义门,现在已经被梁山好汉攻破了。

    哦,也不能说是攻破,好汉们根本没有攻……因为范家庄根本没有人防守。

    范家庄可不是西门庄。

    后者是常年有100名弓箭手、50名刀盾手和10名骑将驻防的。其中10名西门家的骑将都是能射连珠箭的好手,100名弓箭手素质也不低。这110张长步弓射起来,1000个梁山好汉都得变成刺猬。

    而范家庄虽然看着像回事儿,也有围墙,墙外还挖了壕沟。可是围墙里面却没有可以防守的保丁。都保当然是有的,就是没有能打的保丁。义门范祖上虽然也出过武人,范开山手中的长剑就是祖上留下供在祠堂里面的兵器,可是范家早就弃武从文,转变成了科举家族,走的是耕读传家的路子,没有,也无力推行允文允武的教育。

    允文允武可不便宜!所谓穷文富武,在农耕社会中要学武,就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西门家有这样的财力,范家则不具备。而且西门家原是幽州牙将家族,祖上还参加过安史之乱,现在还有北西门一脉在辽国从军,自然是精通武学的——他们的武学可不仅仅是武艺,而是包括用兵打仗在内的一系列本领,所以西门家可以组织起500战斗力不弱的保丁。

    而财力不足的范家为了让更多的子弟接受科举应试教育,自然不会去传授和科举无关的武学军略——纸上谈兵的兵法是教一点的,不过不能用这个去组织军队和敌人打仗的。

    由于范家子弟都能文不能武的,范家控制的都保自然也无法组织有战斗力的保丁了。

    而且范家也不可能向西门家一样,给充当保丁的佃户许多优待,以鼓励他们为范家战斗。

    毕竟范家没有横财来路,就只能靠刮地皮的这点收入在维持那么多子弟读书、生活和繁衍。便是范家子弟中大部分读书不怎么出色的,也都会在两到三次发解试失败后成为耕地的农民!

    所以范家这样一个以培养保卫大宋封建主义江山的官员为目的的科举义门,就是一个读过书的农民家族,自身是没有自卫武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