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32章

天下豪商-第13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友仁站在武好古边上看,见他写到“只影向谁去”的时候已经有点呆了……有这文采,你干嘛不去科场一试?要是中了个进士,早晚能位列宰执的。

    不过接下来武好古没有写《摸鱼儿。雁丘词》的下半截,而是直接什么“思潘十八姐由感而做”云云的了。

    这下米友仁更是呆住了。武好古写的应该是《摸鱼儿》词牌,应该是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才对。可武好古只写了前片就算完了……这是怎么回事?

    “写好了!”

    “后片呢?”米友仁追问。

    那么好的词,只有半截怎么行啊?

    “后片?”武好古心说:后片李莫愁又不念,我哪儿知道去?

    “没有了,没有后片,”武好古摇摇头,“就这些了。”

    就这些?米友仁心说:恁么好的词牌,就是前片没后片……这怎么传世啊?这算不算有文采呢?

    收好了武好古写的半截“情词”,米友仁就和武好古一起去镇安坊等高俅了——这段时间赵佶一下朝就会换了便服去镇安坊找李师师,高俅自然跟着,他主子在青衣小楼里会美人的时候,他就在街边一个茶铺里面喝茶。

    这日他刚和几个王府的侍卫走进茶铺,就看见武好古和米友仁两人在角落里面坐着。两人也看见他了,也不上去招呼,而立起身进了个雅间。高俅安排了一下几个侍卫,然后自己也溜进了那个雅间。

    “高大哥,少见了。”

    武好古唱了个喏,就请高俅坐下说话,也没什么寒暄的,就直入了主题。

    “给潘十八带封信?”

    高俅想了想,点点头说:“好吧,某去试试……不过某不一定能见得着十八姐。”

    “见得着,”米友仁插话道,“我师父已经安排好了,到时候会有两封端王手书的请帖叫你送去……一封给十八姐,一封给潘秉义。你只要把我师父的手书夹在请帖中,亲手交给潘十八姐即可。”

    “端王的手书请帖……”高俅看了看武好古和米友仁,点点头道,“这倒是可以见着十八姐的,或者还可以替端王捎上句话。”

    捎上句话自是“矫诏”,赵佶若是做了皇帝,那可就是个罪过了,不过现在没甚底要紧。

    ……

    “忆之,这份请帖是……”

    同一时刻,刚刚调到枢密院编修司的纪忆正将一份请帖双手递给枢密院都承旨蔡京。

    “佳士得行?”蔡京低声念出了大红贴子上,米友仁亲笔书写的“佳士得行”四个字,点点头:“好字!是米元晖写的?”

    纪忆笑道:“还是蔡学士眼力好,一看就看出来了。”

    蔡京哈哈一笑,捋着大胡子说:“老夫是猜的,小米的字还自成一体,又能仿各家笔迹,实在是很难认的。不过他的字的确是好,小一辈中,大概只有端王可以和他相比了。只是他在书法绘画上耗费的经历太多,以至于耽误了学问,忆之,你可不能学他啊。”

    “学士教诲,晚生自当铭记。”

    蔡京翻看了请帖,里面赫然贴着两张“花招儿”,正是李师师和墨娘子的人像。

    “这是李师师?”蔡京先认出了李师师,然后又看见了墨娘子,“她是白番女人?”

    “正是,”纪忆道,“她就是墨娘子。”

    “墨娘子……”蔡京点点头,“她是泉州来的?”

    蔡京是兴化军仙游县人,家乡距离此时的世界第一大港泉州很近,因此他对外洋的事情也知道一些。

    “不是,她世居明州,已经好几代人了。”

    “好几代?这样的人你也能找到,”蔡京看了眼纪忆,“你可真有本事啊!”

    纪忆笑道:“其实这事儿,令郎也有一份。”

    “居安吗?”蔡京哼了一声,“就知道走捷径,却不知正道才是真正的捷径!”

    他吸了口气,“也罢,老夫就走这一趟,也算是为你们这些晚辈铺路了。”

    纪忆躬身一礼,“那便多谢蔡学士了。”

 第183章 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

    (全本小说网,HTTPS://。)

    “先别忙着谢。全本小说网;HTTPS://。.COm;”蔡京看着纪忆道,“你也得帮老夫做件事儿。”

    “请学士吩咐。”

    蔡京眯着眼睛道,右手摸着胡子,半晌才道:“老夫想知道那位心底里面是怎么想的?”

    也说的“那位”,自然是端王殿下了!

    虽然章惇的布置是尽可能传位给赵煦的侄子,以避免出现向太后临朝的情况——实际上宋朝出现过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情况,就是在哲宗皇帝未亲政前。当时垂帘的是高太后而不是向太后。

    不过这个情况有点特殊,因为高太后在神宗皇帝年幼时就曾经垂帘听政,权威很大,根本不是宰执重臣们能压制的。而向太后因为在高太后二次临朝期间表现软弱,给人一种压不住场面的观感。想要以太皇太后的地位临朝听政,还是有些难度的。

    但是万一官家龙驭宾天之时没有侄子,那么要阻挡向太后临朝就很困难了。

    所以蔡京还是想在端王身上押上一注的!

    “心底里面?”纪忆看着蔡京,“蔡学士指得是甚事情?”

    “不世之功!”

    所谓不世之功,自然是指恢复燕云了。

    北宋的历代官家对于燕云,若说一点都不曾想过的,大概也是没有的。不过真的为恢复做过一番努力的,也就是开国的太祖、太宗,和后来的神宗,以及当今的官家四人。

    抛开太祖和太宗两朝不论——他们二位在世时的北宋的政治格局同后来是不一样的,那时到底还是开国气象,重文轻武的现象也只刚刚开始——后来数朝,官家或太后对于“恢复”的态度,可是直接决定朝局走向,特别是新旧两党的沉浮的。

    因为旧党那伙人,道德文章毛笔字都是好的,但是富国强兵的办法是没有的。让这些人执政,无非就是不折腾,好好过日子。如果官家的锐气磨尽了,或是根本就没什么锐气的老太后执政,旧党得势是肯定的。

    而官家一旦以恢复燕云或者灭亡西夏为己任,那么得到重用的肯定是新党。且不论新党有没有辅佐官家恢复燕云的本事,他们至少会往这个方向折腾啊!能不能恢复燕云是能力问题,愿不愿意努力是态度问题。

    所以旧党是无能力也无意愿富国强兵——也许是他们早就看透了大宋官家的心眼容不下燕云十六州!

    而新党则是有一点能力,也愿意朝着恢复燕云的大方向去折腾——只是折腾着前进,而不是放开手脚去练一支新军。这事儿,哪怕如今深受天子信任的章惇都是不敢的。

    因而新旧两党争斗的关键,就是官家对恢复燕云的态度,或者是渴望恢复的程度。

    现在官家赵煦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能支撑多久谁都没底。而章惇虽然促成了皇后改立,扶植起了亲新党的刘皇后,可是他却没有办法变出一个皇太子或是皇太侄来继承皇位。

    如果没有小一辈的继承人,那么刘皇后就没有办法变成临朝听政的刘太后。那么官家赵煦一旦过早去世,那憎恨新党的向太后就会临朝了……

    不过最有可能即位的端王赵佶今年已经十六岁了,转年就是十七了,便是向太后临朝,也没几年好临了——实际上向太后只听了七个月的政就去世了!而在赵煦死后三个月,他的侄子赵亶(后来的钦宗赵恒)就出世了。

    如果向太后早死几个月,哲宗皇帝晚死几个月。那就没赵佶什么事儿了,就是他儿子赵亶婴儿即位,而被章惇拱上后位的刘太后会临朝听政,宰相章惇可就要大权独揽了……

    ……

    “试探赵小乙?这是……章相公的意思?”

    佳士得行总店,书房之内,武好古、纪忆、米友仁和苏大郎四人正在商议十日后的“丰乐楼大唱卖”。

    纪忆却在这时提出了一个让武好古有些意外的要求。

    对于武好古的反问,纪忆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接着说:“有人想知道赵小乙是否想恢复燕云?”

    那还用得着试探?

    武好古心说:这位不是想,而是完成了恢复燕云的功业——可惜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然后就把整个北方都丢了,自己也跟着去白山黑水间劳动改造了。

    不过武好古不能把这个“天机”泄露给纪忆,就是泄露了人家也不信。那要怎么试探赵佶呢?

    他思索了半晌,才对纪忆说:“实不相瞒,自从上次见了官家后,我就一直在画一幅《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准备献给官家,以贺横山大捷。”

    “《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你想把这幅图……”纪忆心说:官家要是能横刀立马,谁还关心端王想什么呀?

    “把这幅图放在丰乐楼里给赵小乙观看,”武好古说,“而忆之兄就看赵小乙的反应。”

    武好古正在创作的《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是照着历史上一幅名画《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画的。这幅图武好古在后世可是临过好多次的,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现在他就是把拿破仑换成了赵煦……图上官家赵煦挎着一匹立起来的骏马,腰间挎着横刀,身披黄色的斗篷,高举右手,指向前方,仿佛在指挥千军万马,直捣灵夏!

    这图要是能赶在出使辽国前献上去,官家赵煦看了还不得马上给武好古赐个官?而且这幅《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的作用也不仅是哄官家高兴,还能挂出来给各国使者参观——看到没有?这就是如今的大宋皇帝,厉害吧?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大宋官家!尔等蛮夷,还不赶紧跪了!

    “好!”纪忆思考了一会儿,点点头,“便如此吧……不过能让我先看看那幅画吗?”

    “行啊,”武好古一笑,“虽然还没有画好,不过已经可以看了。”

    这是一幅油画,创作的过程自然比较长,所以还没有完成。不过武好古为了画好赵煦的衣服,还用铅笔打了好几幅稿,纪忆要看也能看了。

    “对了,忆之,”米友仁这时忽然问道,“蔡承旨会来吗?”

    “会!”纪忆笑道,“他和蔡攸都会来。而且他还会给个台阶让你和赵小乙下。”他顿了顿,又说,“蔡承旨何等聪明之人,怎么会不好好表现一番?他只要想表现,就会把台阶拿出来了……这样你和赵小乙之间,多半就不必分甚底高下了。至少在十日后的丰乐楼是不必分高下的。”

    “这样就好。”武好古也笑了笑,他不知道纪忆说的台阶是什么?不过蔡京要在赵佶面前不露声色的表现一番是肯定的,要不然就对不起传了几百年的奸相之名了。

    不过蔡京怎么玩和武好古没关系,只要能让蔡京背一下锅就行了。

    几个人正在议事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然后就是一个佳士得行的伙计的声音。

    “大东家,大掌柜,陈文林来访。”

    陈文林就是文林郎陈佑文,他沾了西北横山大捷的光,刚刚升了文林郎,前几天还在潘楼大摆宴席,还给武好古和武诚之发了请帖,不过武家父子没去,其他人去的也不多,大部分都只是叫人送上一份贺礼,闹了个冷场。

    没想到今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