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172章

天下豪商-第117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首,是元老院选举出来的,不是武家父子相传的一个职位。

    所以在武家父子垄断元首之位30年后,出现一位不姓武的元首,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并不是在削弱武家的权势,而是在武家的后人铺一条退路。

    既然元首之位并非世袭,那么一旦武家没有继续垄断此职的力量,也就无需用生命捍卫了。

    在武好古的晚年,怎么让自己的子孙安然度过未来的种种风波,就成了他最关心的问题了。

    除了劝说武义久安排一个“过渡元首”之外,武好古还将自己的子孙好像播种一样,洒向了海外。其中武义勇被安排长期担任日本行省总督,武义勇的儿子们也都落籍在了日本行省的相模州、武藏州。并且纳了当地日本血统的豪强之女为妾。

    对了,日本国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而是完全变成了日本行省!

    原先日本国的皇室、藤原氏、平氏、源氏的子孙,全部被迁移到了大周国的南北直隶。而且还改换了汉姓。

    而留在日本本土的公卿武士豪强们,也全都改成了汉姓,并且向大周共和国效忠。普通的日本平民,也在这场改姓易氏的运动中,统统变成了汉人,至少表面上看,他们就是汉人!

    汉化的过程,无疑还要继续下去,因为日本行省对目前的大周共和国而言,实在太重要了。现在的大周是“两个大陆的帝国”了,西面是旧大陆,东面是新大陆,日本则处于两个大陆之间。

    毫不夸张的说,大周的世界帝国是以日本行省为中心的!

    这不是媚日,是现实!

    在风帆时代,华夏的版图中如果没有日本,是不可能向东占有新大陆的。从日本东北出发,帆船走上4000里就能抵达殷州的梁山镇。而如果从海州京东市出发,距离将会拉长到9000里!

    而且,盛产稻米的日本关东平原还可以作为新大陆的后方补给基地存在。

    新大陆虽然富饶,但也有一个开发的过程。别的不说,就说武家湾周围这一片(后世的温哥华、西雅图一带),的确有富饶肥沃的土地。但是都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着!

    没有几年时间砍伐树木,兴修水利,开辟耕地,根本不可能把茂密的树林变成丰产的肥沃农田。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周在新大陆上的殖民地就必须要从日本行省购入粮食。如果没有日本这个基地,运粮船也得在海上多走5000里。运输的效率就会下降40%以上!如果运送牲畜的话,运输效率下降的可就更多了。

    所以没有日本行省,大周在风帆时代殖民美洲的成本将会几倍增长,效率也会大幅降低,从而使得征服美洲不具有任何经济上的可能性了。

    因此彻底掌握日本,将之永久的变为大周共和国的一部分,就成了征服新大陆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大周的国策!

    而武义勇则成了这个国策的执行者,为日本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终身……

    武好古伸出布满了老人斑的手掌,轻轻推动地球仪,将东半球(另一个时空的西半球)部分转到了自己的面前。

    辽阔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已经画了上去,不过依旧不太准确,只是能看一看了。

    环绕美洲的航行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将会在未来的几年内实现。

    而提出这个计划的,则是大周共和国的北美总督武义信。未来的北美合众国之父!

    不过现在还没有北美合众国,只有一个北美总督区,四个海外省(分别是雪乡省、山西省、海东省、新乡省)和十三个自治领、十五个自治商市以及七十七个军事据点。

    其中最东面的据点,已经摆到了北美大陆的东海岸……摆在了后世纽约的所在,现在称为新岳镇,是一个相当遥远,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海军陆战队驻防的荒凉之地。

    根据最新的统计,如今居住在北美洲大周公民和平民总数,已经超过了150万,而且每年还能增长差不多10万人!

    在北美洲的周人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当地的殷人却在不断减少之中。根据北美总督府的报告,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总督区内的殷人部落每年都会发生大疫,一死就是八成九成的,非常可怕!

    而且从周国本土赶去的良医,也束手无策!

    北美总督的辖区,则止于后世墨西哥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在这片雨林的南方,则是南美总督的地盘。

    因为距离太远,洋流和海上的风向也不大有利,因此南美总督区的开发程度远远比不过北美总督区。

    整个总督区的周人(公民加平民)不到10万,主要集中在银山省,就是以银山城和新银山城为中心的一片盛产白银的区域。

    至于南美洲的其他地方,则实行了羁縻统治,封了一大堆“殷家王公”——所谓的“殷家”其实就是一个尊号,大约是国王和皇帝的意思。也不知道和殷商有没有关系?

    不过大周共和国方面也不管这些,直接就拿“殷家”这个称号当成了“自古以来”的证据,还封了一大堆殷家王公,都说是纣王和苏妲己的后代……

    武好古的耳边这时想起了脚步声音,他将目光转向了自己大书房的门口。进来的是已经年过五十的次奥野。潘巧莲和西门青都已经在几年前相继离世了!现在伺候在武好古身边的女人,就是耶律延禧的小女儿次奥野了。

    “官人,”次奥野快步走到武好古身边,行了个福礼,然后低声道,“刚刚得到消息,西宋太上皇病重,快不行了!”

    “什么?”武好古回过头,脸上露出了难过伤心的表情,“怎么就不行了?他比我还小呢!”

    赵佶比武好古小四岁,今年已经74岁了。比历史上多活了19年,现在终于快走到尽头了。

    在辉煌富丽的成都琼林宫中,荒淫无道了一辈子的大宋太上皇,这个时候正躺在寝殿的榻上,寝殿内到处都弥漫着中药的味道。

    赵佶刚刚喝下了一盅苦得出奇的人参汤(吊命的),这会儿稍微来了点精神,睁开眼睛,只是定定地看着屋顶,脑海中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这一生。

    到了这个马上就要见祖宗的时候,赵佶的确应该好好想想,等他见到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他们,应该怎么汇报?

    大宋的江山,在他手中是不是败坏了?

    呃,好像是坏了!有点对不起祖宗了……开封府都丢了,好端端的一个大宋也碎成了两个。

    咦,也不对啊!开封府丢了不假,中原的地盘也丢了很多,大宋也搞得分裂了。

    可是……得到的也不少啊!现在两个大宋拥有的土地,比过去大宋统一的时候大了十倍都有啊!

 第1464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从今天起一更)

    (全本小说网,HTTPS://。)

    如果赵佶知道原本的历史是什么样子,他一定会感激武好古的。全本小说网,HTTPS://。m;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五十多岁时就在冰天雪地的五国部悲惨的死去了。而大宋也变成了南宋,还一度向金国称臣。南宋的皇帝赵构也变成了“臣构”和“完颜构”,为了苟延残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而如今的赵佶,依旧是富贵尊荣的太上皇!

    而一分为二的两宋,则各自成长为了真正的世界帝国!

    这个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后三国”的时代,绝对不是一个让人痛心疾首的时代,而是一个令无数后来者心驰神往的时代。

    因为三个并立的华夏大国,为了自身能够成为将来“三分归一”的胜利者,全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想在同时出现的地理大发现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大时代中攫取足够的利益。

    只有做大做强了,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如果不能做大做强,未来就只有死路一条!

    甚至不用等待太久,就会被迅速发展的另外两个世界帝国摧毁,成为第一个出局的悲剧国家。

    而赵佶所在的西宋,这二十多来可真是一刻也不敢放松。西宋的第一任皇帝赵桓,更是殚精竭虑,做梦都在想强国强军的事儿——不想不行啊!东宋、新周都是“开挂的人民币玩家”,一家一个新大陆不算,还拥有财源广进的贸易线,而且本土还特别容易发展工商业,财政收入一个劲儿的上涨,黄金白银水一样的流入,西宋和人家一比,整个就是穷光蛋啊!

    但是赵桓不甘心灭亡,他立志当一个努力奋斗的穷光蛋,一直努力了二十多年,虽然没有改变西宋贫穷落后的面貌,但还是将国土面积扩张了不少。向西扩张到了钦察草原和里海(通过附属国西凉),向南已经吞掉了大半个蒲甘国,连首都蒲甘城也被西宋第一悍将岳飞攻破了。

    在西南方向,整个雪域高原,也依旧在西宋朝廷的统治之下!高原上的部落、寺庙领地被分为了十三个万户所,所有的万户,都必须由西宋朝廷册封。另外,西宋朝廷还会在逻些城、匹播城这样的紧要之处屯兵驻守。

    而在北方,西宋牢牢掌控着黑山和阴山,庇护着河套灌区的安全。而河套灌区,则成了数万西宋军户的家园。

    以田庄支持军户的军事体系,到目前为止,仍然维持的不错——虽然代价是不断对外扩张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极度遏制……

    而赵桓的殚精竭虑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就是积劳成疾,现在也已经重病缠身,躺在长安的华清宫中动弹不得。所以现在只能派皇三子凉王赵训,代表自己到成都府的琼林宫来照顾病危的父皇。

    现在赵训就守在赵佶的寝殿之中,一副孝子贤孙的乖巧模样儿。

    赵佶哼哼了一声,赵训马上问道:“皇爷爷,您有什么吩咐?”

    “老三和老八的使臣到了吗?”赵佶有气无力地问,“来的应该都是朕的孙儿吧?唉,好好的一家人,现在天各一方,见不着了……”

    老三是东宋的皇帝赵楷,现在还在江宁府呆着。老八则是交趾王赵棫,目前在升龙府。两人都不可能去成都给赵佶送终。

    现在赵佶还在世的,没有当上一国之君的儿子,都已经到了成都府,准备给他们的老子送终了。

    而三个当了君王的儿子,却都来不了成都,只能派儿子代表。

    “禀皇爷爷,”赵训回答道,“从江宁府来的是赵珏,从升龙府来的是赵玒,都是孙儿的堂弟。”

    赵训不提赵珏和赵玒的封号,因为赵楷是“伪帝”,而赵棫虽然一度向长安称臣,可是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在得到了东宋的援兵后就断绝了和长安的关系,所以也变成了“伪王”。

    伪帝和伪王的儿子,当然都是“伪的”,赵训也就不提他们的封号了。

    赵佶只轻轻吐了口气,“这是何苦呢?分明是一家人,为什么就不能齐心协力……”

    “皇爷爷……”

    赵佶吃力的抬起手摇了摇,“好了,不说了,让他们来见一面吧!朕看着就不行了,这怕是最后一面了!”

    赵训含泪道:“皇爷爷您别这么说,您只是偶染风寒,好好歇息就能痊愈的……”

    说着话,赵训还是出了大殿,将守候在外的赵珏、赵玒都带到了赵佶的跟前。

    赵佶瞅了瞅自己的这两个孙子,不认识他们,都是头一回见面呢,估计也没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