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勒胡马 >

第83章

勒胡马-第83章

小说: 勒胡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一家老小还要吃饭,坞堡实在是扒不得,太大的数目字我们也筹措不起啊……

    就此开始了长时间的讨价还价,最后裴该听得实在是烦了,一摇扇子,打断了众人的话:“这些刁民,果然只畏威而不怀德,卞君才为彼等说几句话,便顺着竿子爬将上来,竟然只应诺些小之数——汝等不输粮,则我吃什么去?”然后“啧”了一声:“本官在河东有万顷良田,即南渡后琅琊王所赐,亦皆大过汝等基业,难道鹓雏会贪腐鼠不成么?罢了罢了,寒门本无远见,便算本官暂借汝等的好了。”吩咐周铸,给他们开白条吧。

    “且慢!”祖逖赶紧伸手拦阻,说,“使君借彼等米粮,如何归还?”

    裴该摇摇扇子:“且过了今秋再说——我江南的产业,今秋也会有所收成,大不了我再遣使向琅琊大王讨要好了。总之不以广陵郡的名义商借,盖我徐州刺史之印。”瞧那表情,仿佛在说:祖士稚你就是多事,咱们且混过这一阵子再说吧。

    可是卞壸也道“且慢”——“我有一策,还请使君思量。”

    “卞君请说。”

    “今我等近乎裸身前来,无论州、郡、县,吏皆不足数,可授予彼等,以换粮米、人力,若何?”

    祖逖瞪眼道:“此非卖官鬻爵乎?不可,不可!”

    “何言‘卖官鬻爵’?”卞壸赶紧解释,“朝廷名器,自不可轻授人,然州郡皆可自辟僚属,以自身俸禄养之,则与名器无伤。我等今日,是召彼等相商,请乐输资供,捐得多了,乃以僚属赏赐之——是赐也,非卖耳。”

    说完话转向众人,掰着手指头说:“一州惯例招募吏四十一人,卒二十人,治中、诸曹从事,汝等皆无所学,恐不可得,然门亭长、录事、诸曹佐、守从事等,以及各乡职,若捐输合理,并可赏赐——汝等以为如何?”

    祖逖貌似还是想拦:“彼等不过寒门子弟,安能为吏?”

    这话连卞壸都听不下去了:“先父即寒门出身,先外祖(张华)亦寒门出身,以祖君所言,连州郡小吏都无可充任吗?!”

    一句话彻底堵死了祖士稚。

    下面的陈剑听到这里,不禁胸中热血涌起:我靠,有门儿!我本来就是想过来捞个官儿做的呀,这在太平时节,以我家的门第,就算最低级的里吏都不一定能够混得上,这回却说不定能得个州从事!机会若不抓住,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了!

    只要能当官,则我家的门第就有望上升,而且兵荒马乱之际,最易立功,将来立了功,或者得着刺史、别驾的亲睐——那个冷口冷面还经常瞪眼的郡守就别想了——说不定连一县之长都有机会捞得着!

    ——因为这年月与后世不同,官吏之间并无明确界分,小吏而累绩升为中层官僚的也并非罕见。

    赶紧开口问道:“若小人乐输三百斛米,不知可得何职?”

    卞壸瞥了他一眼:“太少,止可得里吏而已。”按照当时的制度,每百户设一里吏,是最底层的吏员。

    陈剑心说光我坞堡所养民众,就不止十个百户啊,仅仅一名里吏,怎么够抖威风?不过听了卞壸此言,他心里也大致有数了——“小人欲为守从事,未知所值几何?”勒胡马

    zj190128g

 第二十七章 行县

    陈剑返回自家坞堡,对兄长陈奋说:“祖太守贪婪横暴,一如孤狼,当敬而远之;卞别驾谦谦君子,似可以依附者也。(全本小说网,https://。)”

    陈奋问他:“使君如何?”

    陈剑瞥瞥嘴:“世家高门,纨绔子弟而已,然听其言,似有索贿之意。我打算隔些时日,便将前日篡改的田契密呈使君,只要附上些供奉,相信必能签署,以便传之子孙万代。”

    陈奋连连点头——这个好,这个要得,但——“我等庶民,恐不能越过别驾,直接面见使君……”

    “弟折返前与淮海从事卫君立谈少顷,卫君似可为我等牵线。”

    陈奋说很好,兄弟你这趟去真没有白跑啊,得着了这么个利好的消息,但不知——咱们得拿出多少好处来,才能买得动卫从事和裴刺史呢?

    陈剑说这事儿可以再商量,但——“弟所得利,其实并不止此。”说着话回过头去招呼一声,就有从人捧着上来一个大托盘,盘子里面厚厚地摆着两摞牍版。

    陈奋瞥了一眼,说我认字不多,上面写的都是些什么,兄弟你给我念念吧。陈剑说不用念,实话告诉你啊哥哥,这些都是空白的告身,是我等咸鱼翻身的大法宝!

    对于裴该、卞壸“卖官鬻爵”一事,绝大多数坞堡主都是深感兴奋的,但也表示究竟买哪些官,要“乐捐”多少物资或者人力才能够买到,一时间还难下决断,所以就先暂且认下一些,说要等回去后再与族人商议,最后敲定。

    因为可能某些官职有好几家都想要,但若不私下商量、协调好了,就怕官府趁机狮子大开口,搞类似“拍卖”的把戏,或者货卖两家。还有些坞堡可能想一口气吞下好几个官职,但那就必须拿出很大一笔财货来,不但多少有点儿肉痛,也怕因此而钱财露白,被那个貌似胃口很大的祖郡守给盯上……

    陈氏家大业大,独霸一乡,兵卒也多,只要陈剑此番安全脱出县城,就不怕祖太守使坏,所以他不怎么在乎,一口气就应下了十好几个职位。但问题是倘若尽数购买,即便坞堡中人力、物力再丰厚,都难免伤筋动骨啊,所以要哪些不要哪些,他拿不定主意,终究要回来跟哥哥陈奋商量商量。

    陈剑原本是想当州府守从事的,但卞壸价开得太高了……他倒不是买不起,但你既然当了守从事,总不好不给哥哥买个诸曹佐吧?两个高级职务都拿下来,钱粮就未必凑手了。所以退一步,打算给哥哥买个乡正——也就是一乡之长,自己买个乡正的副手,即乡史或者乡佐当。此外淮泗乡内,合该十四名里吏,一名校官掾,他也先把空白告身都给搬回来了。

    只可惜郡、县属吏不卖——郡是因为太守祖逖的坚持,不肯卖官,而县是因为……连县令都还没有呢,怎么置吏?还可惜暂时只卖淮阴县内的职务,陈家坞堡还有大量产业在临郡的盱眙县内,暂时买不到……

    可谁成想喜孜孜地来向兄长表功,陈奋却根本不以为然:“我等但有田产、坞堡、兵卒可矣,要这些乡间小吏的名额,有何用处?本来淮泗乡内就是我等兄弟说了算,还要什么乡正?”连连摇头:“不买,不买。”

    陈剑反复哀求,陈奋却只是不允,还嘲笑兄弟官迷了心窍——“若想为官时,不妨等着汉军异日杀来,我为汝去买个将军做吧。”

    最终陈剑急了,说既然哥哥你无意于晋朝的官职,那好吧,这乡正我来当!当然即便做了乡正,我还是得听你的,你是乡正他哥嘛。权当兄弟我就想穿袍子,抖威风吧,坞堡之财,我也有份儿,就拿我那份钱粮来买,不动哥哥你一粒谷子!

    陈奋拍拍兄弟的肩膀:“兄弟之间,何分彼此?兴国欲做官,那便做官,我出人出钱,买来给你做便是了。”

    最终兄弟二人商定,由陈剑先买下乡正来,再买三名里吏,派给三名陈剑的亲信,总计价值两千九百斛粮米,或者折算成五千八百人日的劳役——那是为了助修城池和沿岸燧堡。

    此外,根据会上商量定的,各家坞堡还必须派出三十到一百名不等的男丁,以及足够一年的口粮,充作县卒,不但因此可以减少今岁秋赋的两成,而且还不白给,刺史写了白条,算是暂借。

    对此陈奋觉得给多了——你起码得降三成税才行吧——估摸着兄弟是被买官之事冲昏了头脑,所以才满口应承下来。但这终究不算多大的事儿,为了弟兄间的和睦,算了,我就认了吧。不过他当即从公库里拨出价值五千钱的谷、绢、金银等物来,说这是买田契专用的,兄弟你费心去运作吧,我希望到了秋收之期,这一乡的田地,就全都稳稳地落到了我陈家的手中。

    这才是最重要的,兄弟你可不要顾小而失大啊。

    ——————————

    陈剑返回坞堡仅仅六天之后,就忙不叠地押运着大笔粮米,以及兵役、劳役,折返淮阴县城。先向那个口吃的周从事交割了人、粮,给四张告身上填好了名字,然后再去寻卫从事,献上十匹绢,请他帮忙向刺史进言,更改田契。卫从事虽然喜孜孜地把礼物收下了,但却告诉陈剑,说刺史正好出外未归,你先回去等着吧,待他回来,我会帮忙禀报的。

    陈剑不禁略略皱眉:“未知使君何往?几时才可归来?”

    卫循笑道:“使君乃云:‘郡无督邮,乃使我就行县之任乎?祖君何驱我如吏耶?’”

    陈剑完全有听没有懂,只好瞪俩天真的大眼睛,注目卫循,请他解释。卫循不禁摇头——本地的地主真是没学问,你瞧这还号称是大家长的亲兄弟呢,就分明没读过什么书——只得耐心地解释说:“郡中本当置督邮,分部行县,然祖守初至,汝郡中也无有名的士人,竟然无督邮可任,于是乃请使君相助行县……”

    他说是祖逖跟裴该说,你反正也没什么事做,呆在县城里不觉得气闷吗?不如帮我到各处去巡视一番吧——暗示陈剑,祖逖有把裴该诓走,彻底架空他的用意。

    这当然是编的瞎话,裴该和祖逖还不会那么快便生龃龉,若非自愿,堂堂刺史也不会去充当什么四处巡察的督邮。且说当日研讨究竟该怎样向县中各坞堡征收钱粮的时候,卞壸就表示,这件事情不大好办——官府的权威已然丧失,谁肯平白无故拿那么多钱粮出来帮忙修缮城防啊?祖逖就建议说,不如打白条商借吧。

    裴该笑一笑:“我在江东即向顾、纪等家商借了不少钱粮,然彼等是瞧在东海王太妃的面上,才肯借与,欲图攀附也。今若一无所出,谁肯借君?”不如咱们来卖官鬻爵吧。

    与在众人面前的表现正好相反,祖逖对此并没有太明显的反感,还表示可以尝试一下,一向严明刚直的卞壸却连连摆手,极言不可。裴该就解释啊,说我没打算卖正经官职,可是那些乡正、里吏啥的,反正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就算现找,最终也还是得落到地方坞堡主手里,不妨就干脆卖他们算了。

    卞壸道:“则原命乡正、里吏又如何处置?”

    裴该说我查过了,一县之内的乡、里小吏,主动辞职不干和被迫流亡不见的,超过了七成,剩下人数不多,倘若有家族想买,那就直接换人好了——“一任守令,往往更置乡、里吏,本也寻常。”

    卞壸问道:“坞堡主等,有实力而未必有名望,即有乡里之名,亦未必能得到官府承认,若然再授予吏名,只恐从此毫无忌惮,上欺郡县,下躏乡间,奈何?”

    裴该一撇嘴:“便彼等无吏名,难道就不会鱼肉乡里了么?”你可别高瞧了那些土地主的节操,也别太看低他们的狗胆啊。

    卞壸终究做过国相,不久前还暂摄过广陵县事,那些乡下地主究竟是什么德性,他倒也是清楚的,闻言默然不语,虽然还是不大情愿,却已无言反驳裴该。所以他们原本就计划着要卖官的,不是卞壸的临时起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