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勒胡马 >

第714章

勒胡马-第714章

小说: 勒胡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已经没了,晋之天下,不可无主,大王您又岂可不绍继祖宗之业,登基称帝呢?您瞧,就因为但称晋王,而不肯践祚,导致咱们跟巴氐都没法来往,导致刘琨等忠臣最终投入华人的怀抱……

    随即就在王导等人的一再怂恿下,司马睿在建康城内为司马邺发丧,上谥号为“孝愍皇帝”,并于城外建衣冠冢。

    只是司马睿仍坚持不肯称帝,他甚至跑去向吴兴太妃裴氏哭诉,说:“茂弘等乃欲置孤于火上啊,孤实无僭越之心,叔母其鉴……”

    裴氏安慰他说:“大王何必如此?群臣所奏,亦有其理,若长江可守,何妨从之?”

    司马睿苦笑着反问道:“长江乃可守乎?”

    他心里明镜儿似的,以王导、王敦为首的江南臣僚,没人真心规复晋祚,不过想通过拱自己上位来图谋更大的富贵罢了。其实皇帝谁不愿当啊,倘若真能跟华朝划江而治,司马睿不在乎做个傀儡天子——反正现在也是傀儡王爷。但问题是长江天险,真能守得住吗?我若只称王号,将来事急时及时出降,尚可望保首级,要是真称皇帝,多半就只有死路一条啦!

    别看刘禅、孙皓投降后都能得着善终,因为他们是继承前人割据之业,不是自己僭号称尊的;而至于自己,一旦登基,或许只能类比两汉之间的公孙述……再者说了,胡汉杀司马炽,起了一个坏头,天晓得裴文约会不会起而仿效呢?

    要优待前朝皇帝,有个司马邺就够了呀,况且说不定传言为真,司马邺真的已经被他给弄死了……

    关键是如今江南之兵,七成都为王敦所掌控,屯在中游,还有三成是吴兴周氏等地方豪族武装,建康城内卫戍之卒,尚不足四千人。王导多次谋图打造一支能战的王家禁卫,却总受王敦的掣肘甚至是阻挠——王敦之意,建康没兵,我手上有啊,要不要派点儿过去?茂弘你又不怎么懂军事,何必自己募兵呢?

    那么一旦华人牵制住王敦的兵马,复遣一军自石头渡江,建康城几乎就等于不设防啊!

    更要命的是,建康城内大小官僚,目前一门心思都扑在劝进上了,就没几个人真担心华人来侵,致力于江防建设的,彼等在王府相互攻讦,归自邸则宴饮清谈,就这种德性,将来又拿什么来抵御华人呢?

    所以司马睿坚决不肯称帝,还特意跑来向裴氏诉苦,那意思——即便哪天我实在扛不住了,被迫进一步迈向深渊,您既是我家长辈,又是裴文约的姑母,将来可一定要帮我向裴某求情啊,此非我之所愿也,我是被逼的……

    其实司马睿倒是小瞧了王导,王茂弘实有保晋祚而守江南之志,之所以撺掇司马睿称帝,也是想要稳定江南人心,拉拢和安抚土著。他固然常在府内大宴宾朋,主要目的也不是享乐——不排除其他人确乎在醉生梦死——而是方便与同辈共议国事。

    终究他身份摆在那儿呢,如今贵为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扬州刺史,并任晋王府长史,实执江左臣僚之牛耳,也是建康第一实权人物,若在公开场合商议某些事,既怕把气氛搞得太过紧张,又担心引发士民的恐慌情绪——目前局势可实在不怎么好啊——若归私邸密谋,则怕被人怀疑是结党营私。所以啊,遵照中国人的传统,有什么话咱们可以跟酒席宴间,或者起码吃完了我请你们饮茶的时候,趁机说道说道。

    这一日王导就又宴客了,来宾皆江东俊彦,包括贺循贺彦先、周顗周伯仁、薛兼薛令长、纪瞻纪思远、陆晔陆士光、戴邈戴望之,还有王彬王世儒、王邃王处仲等同族兄弟——借口是为会稽太守诸葛恢诸葛道明接风洗尘。

    这些人不是土著高士,就是南迁旧族,门第显赫、声望隆厚,所以方便聚在一处;至于最近东山再起,燮理庶政的庾氏兄弟,则论其出身,向来不被陆、戴等人放在眼中——而且除了王导,貌似就没人真喜欢庾亮那刺儿头的——王茂弘便须别设宴席谈话了,这场合庾氏是挤不进来的。

    于是酒过三巡,菜上五味,席面上的气氛也逐渐热络了,王彬就趁机点明正题:“我等反复恳请,大王却始终不肯正位,诸君以为,如何是好啊?”

    戴邈毫不客气地一语道破:“大王岂无意乎?唯不敢也。”随即望向王导,一字一顿地说道:“建康无外郭,内城也低矮;石头本为江上险塞,驻军却不足千人;一旦华寇来侵,令兄处仲需几日可以回援?则当此势,大王又焉敢遽称尊号啊?!”

 第四十二章、增筑石头城

    戴邈字望之,是广陵人,其兄戴渊曾为东海王司马,扶保司马裒渡江,以监裴、祖二军北伐,结果在撤退的时候,被郭默给一箭设死,尸沉于睢水之中……

    所以戴邈是跟裴家有仇的,自不愿司马睿从华,最近怂恿称帝,也以他的举措最为夸张,估计就差仿效先贤,执剑倒挂在城门前声称死谏了——奈何司马睿没事儿不会出城去……

    与曾经为盗,满身土豪习气的乃兄不同,戴邈是个文弱书生,少年即通经史,弱冠而举秀才,长于文事而不通军务。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但即便这样,他也能够瞧得出来,如今的建康就跟座空城一般,根本没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则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睿坚决不肯称帝,其心情我们也都可以理解吧。

    于是问题来了,王茂弘你为执政,难道就不能设法解此危局吗?

    王邃趁机提出来:“不如请大王召处仲兄东归,护守建康,如何啊?”

    南渡的琅琊王氏,基本上全都是王览的子孙,而晋初更为煊赫的王浑一系,王衍死在宁平城,王澄被王敦给宰了……王敦、王导、王彬、王邃等皆为堂兄弟,说不上谁亲谁疏,所以王邃突然间跳出来欲召王敦,王导虽然心下一凛,侧目而视此弟,却也不便开口驳斥之——否则不是显得我心胸太过狭窄了吗?

    好在自有人帮他挡箭,纪瞻冷冷地摇头道:“不妥,武昌为中游重镇,岂可无大将镇守啊?且即便王命召令兄,我恐他亦不肯来……”

    纪瞻是在座唯一真正领过兵,打过仗的,所以他一直在觊觎兵权。倘若说王敦归镇建康,而放他纪思远到武昌或者江陵去,那他必然举双手双脚赞同此议啊,问题是王处仲肯干吗?王导宁可把废物王廙摆在荆州刺史的重任上,也从没想过要用纪瞻。

    理由也很简单,纪瞻乃是江南士族的代表人物,其祖纪亮曾仕孙吴为尚书令。王导是力求拉拢江南士族,同舟共济的,王敦却对那些南貉并不感冒——对于沈充等有兵有粮的豪强,还是值得利用一下的,而顾、贺、闵、薛、纪等名士,王处仲向来唯敷衍而已。

    王敦不喜欢这票南貉,这票南貉还讨厌王敦呢——身为世族子弟、曾尚公主,行为处事却如此的跋扈而近乎粗俗,手里把着兵权,一丝一毫也不肯漏给南人,则他若东归建康,还能有咱们的立足之地吗?绝不能让他回来!

    再者说了,即便我们捏着鼻子应允此议,你王邃多半也是热脸贴冷屁股——他若肯归,上回“清君侧”的时候就不会呆不过几月就走啦。此公在武昌土皇帝做得好好的,岂肯回来顶王导的职位,收拾这好大一个烂摊子哪?

    王邃闻言,不禁叹息道:“似此,又如何处啊?”

    王彬建议说,不妨命王敦派一支兵马来助守建康——“君等以为沈士居如何?”

    贺循、薛兼等纷纷摇头。王敦此前就想留一支兵马在建康,他们费了好大力气才将之少数整编、收拢,大部找借口给赶芜湖去了,怎能容忍王处仲同时把握着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兵权呢?到时候还有人能治得住他吗?说不定连王导都得靠边儿站!

    至于沈充,他确为南人,原本也是可以寄予厚望的。问题是这货甘心给王敦当狗,此前平灭吴兴周氏,又被王敦彻底捏在了掌心里,他有多大的可能性背离王敦,靠拢建康zhèngquán,或者起码允执其中呢?

    商量来去,莫衷一是,直到酒宴结束之后,王导将出茶具,亲手给宾朋们煮茶来饮,诸葛恢才貌似突然间想起来:“苏峻南来,其兵分驻于新安、会稽,可能为我……国家所用否?”

    纪瞻闻言,手捻胡须,略一沉吟,便道:“或许可用,只看国家如何安抚他了。”

    周顗却道:“苏峻本为华主旧部,因其跋扈难制,遂受逼而反,复败而南渡……”眼望王导:“茂弘自思,可能制约否?若不能制约,何言任用啊?”

    王导尚在沉思,不及回话,诸葛恢笑笑说:“苏某前在青州,据地自雄,乃起妄心,遂致华主之怒;今其南来,部下皆北人,如浮萍随水,毫无根基,又有什么难以制约的?今放之于会稽、新安,实无所用,徒耗粮秣,不如召来守建康。只要给予厚禄,则必感德;供其粮秣,则必畏威,复有何忧啊?若敢有二心,但申令讨伐之,并断其供输,必败也。”

    纪瞻颔首道:“道明所言有理。若君等不放心苏峻,先不必召其到建康来——可使苏峻驻军于湖,马雄屯兵丹徒,东西拱卫建康城,倘若遇警,三日内可以疾驰来援。茂弘等再可设谋,先重用马雄,断苏峻一臂,复以马雄制约苏峻,这万余北兵,无需半载,或皆可为国家所用也。”

    ——————————

    苏峻、马雄等自从南渡以来,日子过得非常的艰难。

    原本他们在青州近乎割据,虽然各郡守相往往敷衍,不肯供输粮秣物资,地方豪强却无人敢犯虎威;待得兵败南渡,等若寄人篱下,本来已经做好伏低做小的打算了,可谁成想即便假装老实头,仍然成天有巴掌搧到脸上来……

    初渡江之时,原本分驻在宣城和毗陵,东西拱卫建康,然而邓岳觉得其势凶险,就向王敦进谏,乃使建康加二人高官厚禄,同时以沿江郡县粮秣不足为由,命他们率部南下,苏峻驻在新安,而马雄驻在会稽。

    既为华朝叛臣,苏峻知道自己再投回去的可能性相当之低,如今所可倚靠的,也只有建康zhèngquán了。所以他护守江防,抵御华人南下的愿望甚坚——比很多江左将吏还要坚——又怎么甘心久守新安,等若投闲置散呢?

    再者说了,南兵无论人数还是质量,都远不如北兵,无论建康也好,还是武昌也罢,谁瞧着他手底下这几千人不眼馋啊?除非自己居于关键之地,一旦离守,则江防不保,大祸顷刻,否则军队迟早是会被吞并的;而若丧失了兵权,他一介降人,无根无基,还能有好下场吗?

    再加上新安诸吏,比过去青州诸守更加眼高手低,不但不肯按期供应苏峻粮秣物资,还三天两头抽调他的兵卒去修城、筑堡,甚至于铺路、开渠,整个儿把他们当工程队了!偏偏苏峻人地两生,又不象在青州时那样,有王贡、卫循肯伸出援手来,就暂且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只怕这尾巴夹得时间长了,连自己的棱角都将彻底被磨平,志向将彻底蹉跎啊!

    不过他还不是最惨的,马雄被迫南下会稽,遭逢的局面只有更加凶险。

    建康zhèngquán拜苏峻为冠军将军、徐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封邵陵郡公,而马雄却只是安集将军、历阳内史,封将乐侯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