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勒胡马 >

第369章

勒胡马-第369章

小说: 勒胡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涛不仅仅双手,就连整个身体全都觳觫起来了,而且越抖就越厉害

    刘粲道:“先生且将制书收好了,手不要抖——若然牍版落地,孤便立发六军,踏平董亭,族灭薛氏!可怜先生娇妻、幼子,都将死无葬身之地。不过先生放心,我先不会杀先生,妻儿固然再难得见丈夫、慈亲,先生临终之际,却有望再见妻儿遗骸一面。”

    薛涛恐惧到了极点,急忙手捧牍版,拜伏在地——当然还得竭力控制着自己的双手,不要让那份制书沾着地面——连声哀告:“殿、殿下饶命,我妻儿无罪啊……”

    刘粲冷笑道:“当此乱世,无罪而就戮之人难道还少么?若欲活,不在有罪无罪,而在于——是否肯为我所用啊?孤秉性素急,还请先生尽快给一个答复才好。”略略提高声音:“请问,先生可肯受我皇汉之职、之爵啊?”

    “我……我……臣叩谢殿下……朝廷天恩……”

    “先生肯为我做书否?”

    “臣……臣愿意……”

    ——————————

    薛涛莫名其妙地就被数十名胡兵给带走了,消息传入庄内,薛氏族人无不大惊失色。有人就要抄家伙前去追赶,却被薛涛之弟薛宁拦住,说:“阿兄生死不明,胡人劫其何意,也尚且不知分晓,倘若急往相救,反易坏其性命……还是遣人前去探听消息才是。”

    有人就说了,这必然是郡内索取贡赋不得,所以才劫走了家主。薛宁道:“倘真如此,倒不算什么大难,及时将贡赋输上,阿兄自可归还。只恐胡人是欲以阿兄为质,破我坞堡,族我薛氏……”

    本来族中还有几位前辈长者,但多数没见识,慌慌忙忙的,一时间拿不出什么主意来,薛宁这几句话,分析得在理,倒把众人全都聚拢到了他的身边,七嘴八舌地,询问该当如何应对。薛宁沉吟道:“倘若胡人真欲来攻我庄,阿兄不在,众心不一,实难抵御……北方薛强壁初成,极其牢固,便二三万兵来皆可抵御,我意不如退守薛强壁……”

    可是薛强壁再怎么牢固,终究只是一座拱护庄院的坞堡而已,全族光薛姓就上千人,是不可能全都挤进去的。薛宁吩咐同族关闭庄门,登壁守备,他自己则保护着薛涛的妻、儿,以及亲信数百人,就直奔薛强壁而去。

    理由很充分——“阿兄若遇害,小强是嫡长,可为薛氏之主。我当善辅幼侄,保卫乡梓。”

    就这么闹哄哄的一直到黄昏时分,终于有探子回来禀报,说薛涛是被胡人所劫,进了汾阴以南的一处营寨啦。留守族人急报薛强壁的薛宁,薛宁问清楚了那里不过数十帐幕,估计最多百余人,就谋划趁夜领兵去救回薛涛。但随即又有胡骑驰来,送来了薛涛的书信……

    天才本站地址:。。。

 第五十四章、渡河!

    薛涛承父祖之余绪,年未三旬便为族长,护守家业,本身自然不是一个胆怯、无谋之辈,而且他自诩能骑善射,颇欲于此乱世中闯荡出一番事业来。(全本小说网,https://。)此前之所以不肯出仕胡汉,原因有三:

    一,天下纷乱,屠各骤起,究竟谁才可能笑到最后,此时无可预料,在瞧准了风向之前,他雅不愿轻易押宝。因为拖家带口的,这全族千余人,加附庸、奴婢、佃户接近万数,全都依靠他生存,则自身若有蹉跌,就怕连累族人。倘若是孤家寡人一个,说不定他早就降了胡了,即便战败,生死也只及于己身——大丈夫难道还怕死吗?

    二,屠各显贵占据平阳朝堂,虽然对于晋人也多笼络,终究他薛氏家名不显,瞧着是没机会攀上高位的。你不瞧朝堂上一水姓刘的,偶有别姓,也多屠各、匈奴,即便六夷都得靠着姻亲关系,才可能封侯拜将,况乎晋人?晋人而在平阳得列高品的,也就一个范隆吧?可人家是一代大儒啊,姓薛的谁能相比?

    对了,还有一个王彰,曾为太尉——那是王弥之弟,割据一方的军阀,除非自己拿下半个河东,有军上万,否则怎可能以王彰为榜样呢?

    三,河东郡内各家晋人世豪,多数都处在观望状态,胆敢扯旗抵御胡师的几乎没有,但虽多数俯首称臣,也少有使家主或族内重要人物出仕胡汉的。那么他薛涛若敢轻易迈出这第一步,其他家族又会如何看待?若为众矢之的,就算有平阳撑腰,他也没信心继续在河东立足啊。

    当时象薛涛这般心理的大族之长,乃是常态,说不上基于什么夷夏之辩,仅仅是目胡汉为篡逆,怕晋军还会卷土重来,所以不肯急上贼船,想再多观望几年再说。所以在原本历史上,从胡汉、前赵直至后赵,真正为虎作伥的故晋士人并不多,有的也大抵为寒门出身——只有在原本体制下难以出头的寒门,才会期冀换一个环境,起而一搏。要到后赵覆灭,慕容鲜卑等进入中原以后,因见北方久为戎夷之地,南方的东晋又不思振作,这些大族方才扭扭捏捏地打开大门,正式和外族合作。

    可是这回刘粲直接以灭族为要挟,薛涛惊惧之下,就不得不低下他高贵的头颅了。虽然事后细想,正当晋军收复河南、关中,逼河而阵的时候,刘粲不大可能在河东郡内大肆挥舞屠刀——这不是自乱阵脚,引敌来攻么?即便想要殄灭他薛氏一族,也非易事。但正当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薛涛又怎可能平心静气地仔细分析时局啊。

    尤其刘粲“可怜先生娇妻、幼子,都将死无葬身之地”那几句话,真是把薛涛给吓着了。其继室本是裴氏庶女,年轻貌美,更加知书达礼,夫妇之间甚是恩爱;爱屋及乌,对于那个才刚降生不久的“薛强”,薛涛也是拱若珍宝。屠刀挥向自己或许不怕,但一想到可能妻儿会先自己遇难,可怜小小稚童连“阿爹”都还不会叫,便要横死夭折,薛淘的骨头当场就软了……

    由此被迫接受了讨晋将军、汾阴县侯之封,还答应为刘粲写书,召裴硕等人前来。不过在此之前,他先央告刘粲,说我跟殿下来至汾阴,还没来得及通告家人,族内必然惶急,倘若因此而与官军起了冲突,那我便百死莫赎了。刘粲倒是也很通情达理,让他先写信回家去报个平安——当然啦,书信内容,他是要先验看过的。

    乱世之中,人心狡诡,薛涛其实在书信中玩了花样了,只是刘粲瞧不出来。他特意在书信边角上点了两点墨汁,一则表示确实是自己的亲笔,而且不是被逼着作书的,二来通告家中,不可轻举妄动。

    他在书信中说,我很好,乃是皇太子亲自前来相请,我受宠若惊,一时激动,没跟家里告诉一声就先跟着去啦,想必族人都很担忧吧。如今我已受了朝廷讨晋将军、汾阴县侯之封,要留在汾阴辅佐皇太子,家中之事,暂交舍弟薛宁打理。

    众人见信,又惊又恐,但反复查看,确实是薛涛的亲笔,信上还点有暗记,这是伪造不了的。终究族长性命无虞,则我等只要严守庄院、坞堡,相信不至于会遭了胡人的屠刀吧?

    唯有薛宁多了个心眼儿,坚决不许裴氏母子返回庄院,而要他们仍然留滞在薛强壁内。

    他跑去悄悄地对裴氏说:

    “阿兄书上记认,只是说明他性命暂时无忧,并不是他人强逼着写下此书的。然而阿兄数月前才刚亲往长安,谒见裴大司马,本有附晋之意,为何突然间会受胡人名爵呢?必然是因情势所迫,不得不为啊……

    “据阿兄书中所言,前来庄前,劫其而去的,竟然是胡汉皇太子!则刘粲因何到河东来?愚弟忖度之,此必欲自汾阴涉渡,以扰关中,是恐我等为关中通传消息,故此劫持阿兄,迫其受爵。今阿兄在彼等掌握之中,不得已而受其名爵,则若真降胡汉,必恶裴大司马,若止伪降,胡人狡诈,焉知不会泄露行迹啊?为策万全,阿嫂与侄儿还是仍留此壁为好。但愚弟在,必要护得阿嫂母子周全!”

    其实薛宁暗中还有另外的盘算,他心说老哥这就算沾上胡尘啦,裴大司马原本许了他高官厚禄,但染此污点,将来还可能有飞黄腾达的机会吗?薛氏一族,亦或受其牵累。不如我暗中派人去河西送信,为家族谋算,这是“狡兔三窟”之计,为自己谋算,将来或许有机会取代老哥的族长之位也未可知啊……

    然而刘粲就在汾阴,按常理来推算,必然严密关防,想从这儿涉渡黄河,难度是相当大的。于是薛宁便即召来一名心腹猛士,命他快马南下,在蒲坂附近渡河,直奔大荔而去。

    打马疾行,一天一夜就跑了一百多里地,终于抵达蒲坂渡口。可是渡旁本有胡军守备,又不象汾阴渡似的,内应无数,已经被薛氏捅成筛子了。这名薛氏家丁在渡口附近徘徊了一整个白天,都找不到船只可以私下横渡。无奈之下,只好趁着夜色,潜近河岸,打算凫水过河。

    可是他才欲解衣、脱鞋,忽听一声哨响,四周火光腾起,并有箭矢破风之声隐约传来。此人大惊,急忙一个猛子就扎到水里去了,随即肩上就是一阵剧痛,已被羽箭射中。

    两队胡兵分从南北方向兜抄过来,举着火把朝河水中乱照,都说:“那厮已然被箭,游不动的,速取挠钩搭上来,看看是谁家之人,竟然如此大胆。上官有令,拿获奸细有赏,禀报上去,必要夷其三族!”

    ——————————

    薛涛被迫为刘粲作书,召裴硕等人前来,“共襄大业”。与此同时,原本就已陈兵在浍水一带的胡汉大军也陆陆续续进抵汾阴,做好了随时渡河的准备。

    数日后,河东各晋人世豪按照薛涛书信中的要求,各自准备好粮秣、物资,乃至于数百上千的庄丁,纷纷向汾阴输运。但是除了裴硕以外,其他族长都没有亲自来谒刘粲,而是找了种种借口,命家人子侄作为代表。

    其实闻喜裴氏初亦不肯放裴硕前来,众人都说:“刘粲召公往,必无好意,薛涛恐亦为他阶下囚了……”裴硕摆手道:“他人还则罢了,既是刘粲亲至,使薛涛做书相邀,我又岂能不亲身前往啊?若恶了刘粲,灭门之祸就在眼前;若不从薛涛之言,恐怕裴、薛两家也要起龃龉。此去若有危难,我一身当之;此去若被迫附胡,也止及我身可也,卿等都有大好前程,不可蒙此污名。”

    等到裴硕抵达汾阴以南地区的时候,所见就不仅仅是数十座帐篷啦,而以刘粲的金顶大帐为中心,密密麻麻,连营数里,旌帜招展,杀气弥空。裴硕报门而入,刘粲大喜,亲自下座来拉着他的手,说:“此行有裴公相助,破晋必矣!”

    裴硕的身份又与薛涛不同,一则裴氏天下高门,非薛氏可比,二来裴硕本人也是在晋朝做过一任郡守的,不象薛涛此前还是白身。因此刘粲认为,倘能说动裴硕出仕,千金马骨,则河东各姓必将陆续投诚纳款。

    当即把准备好的制书硬塞给裴硕,任命他为侍中,封闻喜县侯。裴硕辞以老迈,坚决不肯接受,刘粲好说歹说,虽然口气比对待薛涛的时候要温和得多,但最终还是光火了,瞠目喝道:“汝不肯受我名爵,难道有叛国逃晋之心么?须知我杀汝一老匹夫,有若宰鸡屠狗一般!”

    裴硕面色不变,只是拱手道:“老朽贱躯,岂敢有劳殿下,老朽自死可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