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勒胡马 >

第359章

勒胡马-第359章

小说: 勒胡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或者挖到什么秘笈,从此炼成绝世武功,将仇人如甄随、梁等全都轰至成渣。

    只可惜,现实总要比传奇故事残酷得多,杨难敌才刚缒下崖去,找一处地方落脚,那里的山石就突然间崩塌了……

    裴军在山崖下搜索了将近五日,终于还是被他们找到了杨难敌碎残的肢体。

    战报也不知道是甄随找谁写的,没有一上来就说杨难敌已死,而是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裴该初始不禁吊起了心,等看到这儿,方才大大舒了一口气。他最怕杨难敌逃入巴蜀,到时候成为巴氐北侵陇上的带路党,难免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好在杨难敌终于还是死了,但裴该亦因此而不自禁地想到:倘若不定汉中,陇上终不得安啊!

    然而接下来,便是相关汉中的消息了。

    汉代汉中郡的辖区非常广袤,东起荆山而西至沔水,然而到了汉季乃至三国时期,汉中两分,分属蜀、魏,曹魏方面便分汉中东部为魏兴、上庸、房陵三郡。入晋以后,继续维持这一区划,并将蜀有汉中与其南面的梓、广汉、巴西、巴东和巴郡都从益州割裂出来,别置梁州。

    梁州刺史原为张殷,因为内有流民作乱,外有巴氐相侵,难以镇定,岌岌可危,因此永嘉二年,晋朝委派名将、江夏钟武人张光为材官将军、梁州刺史,命其前去接替张殷。可谁想到张光还没进入梁州州治所在的汉中郡,张殷和汉中太守杜正冲就都弃官逃亡了。张光遂于魏兴召集属吏与各郡太守,募兵西进,艰难转战整整三载,这才终于收复了汉中郡。

    但是随即,在荆州北部流蹿的流民帅王如战败而降王敦,旋被王敦所杀,其残党李运、王建等率三千户自襄阳西蹿汉中。张光遣参军晋邈前往拦阻,谁想晋邈先是受了李运等人贿赂,劝说张光接纳他们,继而却又觊觎流民的财货,进谗言使张光诱杀了李运、王建。

    王建之婿杨虎就此得以统领部众,驻厄水而叛,张光遣子张孟苌率军讨伐,却不能胜,于是双方都遣使北去,向仇池求取增援。当时杨茂搜还在,派长子杨难敌率军南下,以助张光因为理论上他还算是晋臣啊,当然要帮张光啦。谁想杨难敌向张光索贿不成,杨虎倒是献上了不少历年搜掠所得的珍宝,于是杨难敌便阵前倒戈,导致张孟苌、张援兄弟全都战死,张光本人也因悲愤、忧伤,于不久后因病辞世了。

    张光既死,杨难敌遂得汉中,但他随即又排挤杨虎,杨虎被迫率部南投成汉。时隔不久,张咸等煽动汉中百姓起兵,驱逐杨难敌,杨虎得以卷土重来,并被成主李雄任命为汉中太守这是三年多以前的事情。

    拉回来说,此番杨难敌遭到晋军攻伐,被迫遣使向李雄投款,请求增援,李雄以武都地远,恐怕远水难救近火,便下令汉中太守杨虎发兵北上。

    杨虎近年来从关中输入了不少兵器,势力稳步增长,得令后,便亲率五千兵马溯西汉水而北,直指河池。正在指挥攻打下辩的杨坚头闻讯大惊,匆匆赶回老窝,却在城下被汉中军击败。氐兵四散,杨坚头本人不及逃入城中,被迫翻山而走,只剩下一千裴军当初甄随留下以护守河池的“劫火中营”士卒固守河池,浴血奋战,数次打退杨虎的猛攻。

    等到甄随等人攻下仇池山,一方面搜寻杨难敌的踪迹最终找到了他的残骸一方面继进以攻取下辩。下辩残氐一鼓而下,甄随旋即亲率兵马来救河池。杨虎闻讯,不敢与战,加上听说杨难敌已死,便主动撤除了河池之围,退返汉中去了。

    计点损失,裴军在河池城中伤亡将近三成。

    仇池氐就此覆灭,武都一郡也可以说是基本上平定了。捷报呈递到裴该面前,裴该不禁大喜这回杨家两兄弟算是全都完蛋啦!

    原本杨坚头早早归降,又相助夹攻杨难敌,虽说没能攻取下辩,劳而无功,却也不便责罚他。事后论功行赏,即便不加封,也起码得把河池城继续留给他吧,也没什么堂皇正大的理由削弱他本部势力啊。杨坚头虽然无能起码跟他哥比是这样终究是杨茂搜之子,相信仇池氐顾念杨茂搜之旧恩,将会陆续聚拢在他身边即便是原本杨难敌的铁杆时间一长,恐又成一大部了。

    但是这回杨坚头战败了,不但战败,而且还跑了,不但跑了,还把一千官军留在了孤城当中,这事儿可大可小:倘欲招抚、羁縻杨坚头,乃可不论;若欲除去杨坚头死罪都是轻的!

    裴该当即下令,以临阵脱逃之罪搜捕杨坚头,死活不论!

    武都郡内氐羌甚众,总数还在晋民之上,除仇池氐、宕昌羌外,尚有一些小势力,相信大军一到,都将如冰雪向阳,陆续皆化,不足为忧。既灭仇池,裴该接下去,当然要考虑宕昌的问题,然而甄随在奏报中,却把梁夸得跟朵花儿一样,说他不但深得宕昌晋戎拥戴,而且本身是晋人世家出身,心向王化,耿耿忠心,绝无自外于朝廷之意。

    此番攻伐仇池,宕昌羌在梁的指挥下,为王前驱,作战也很英勇,而且肯听指挥大都督实在应该重赏梁才是啊!

    要不然,干脆任命他做武都郡守得了。

    裴该见到这些文字,不禁皱眉,心说甄随平常就很少说人好话啊,这个梁是怎么回事儿?难道是甄随收取了他的贿赂不成吗?然而那蛮子又不似个爱财的人……

    裴该原本打算,先定仇池,再伐宕昌,即便宕昌羌的首领梁是个晋人,也不能轻易放过。

    因为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倘若一小挫戎人与晋人杂居,只要本身没有严密的组织形态,时间一长,自然混同于晋人,倘若还能相互通婚,则几代之后,肯定一丁点儿戎人的影子都没有了。同理,一小挫晋人入于戎中,即便作为统治家族,也会逐渐地混同于戎因为那样才更方便统治。

    宕昌是诸戎部的混合体,根据事先调查,其间晋人数量很少,则梁若治戎久了,恐怕自己也必会逐渐变成戎人。

    裴该基于后世的灵魂,认为无论晋戎,哪怕胡、羯,全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他也不会特意歧视某个少数民族。但人种即便相近甚至相同{羯和部分鲜卑则可能离得较远},风俗和基于风俗的历史、文化,差异却往往有若天壤。中华本以文化认同立族,文化不同者,真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随时都有可能反噬。

    而且更要命的是,一旦戎、胡占据主导地位,则必然拉低原本的文化层次,社会也可能倒退到奴隶制去,这是裴该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所以只要宕昌地区的主体族群不是晋人,裴该便视之若刺,会想要趁其尚未坐大前先赶紧拔出来。但问题是天下方乱,胡、羯觊觎在侧,短时间内不可能施用过于苛酷的手段对于雍州、秦州诸羌、氐、鲜卑,也是这个政策,只要肯降服,便暂时羁縻之。

    终究梁从前不论,最近这段时间还算恭顺啊,即便他协助官军攻打仇池,未必真是心向王化,仅仅出于旧仇,你也没什么好理由去惩处他。再者说了,倘若甄随是难得说了回大实话,梁确实是个人才,于此战确实出力甚多,再谋他的宕昌就不合适了。

    因而裴该最终决定,当甄随等人班师之际,让他把梁也带上若肯乖乖前来,我便有赏,倘若不来,我也就有借口兵发宕昌了。

    可是裴该才刚回到冀城,甄随等人尚未凯旋,便又接到了两份急报:

    一,彭夫护卷土重来,再扰安定,将郡功曹鲁凭团团围困在朝那城中。

    二,刘虎率铁弗部侵扰冯翊……

 第四十五章、我等是中国人

    建兴四年四月,也就是大约一年半以前,刘曜在大荔城下为裴该所破,一路北蹿,最终退出冯翊郡,逃到了故汉上郡境内。(全本小说网,https://。)

    上郡汉初始置——当然啦,当时面积没有后来那么大——汉自武帝伐匈奴,向北方拓殖近千里,直抵河套地区,先后设置了云中、五原、朔方等一级区划,与上郡、太原等同属并州刺史部。上郡一度范围极广,南起漆垣,北抵桢林,东近黄河,西包奢延泽——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延安、榆林两个地级市。

    然而到了汉季,中原大乱,西戎趁势而起,帝国西北疆域逐渐向南方收缩,逮至晋代,包括上郡在内的并州河西地区,已然尽入羌胡之手了。

    刘曜北蹿后,即遁入故上郡高奴残城,舔舐伤口,图谋东山再起。

    包括上郡在内的故汉并州河西地区,如今中原人士数量已经微乎其微,基本上被氐、羌所占据,最北部还有刘虎的铁弗部。刘曜虽败,尚有二三万残兵,加上他胡汉政权雍王的号召力,想要召聚戎部,扩充势力,原本是并不为难的事情。奈何近十数年前,虚除部崛起,在故汉上郡内建立起了一个松散的大联盟,多数氐羌都俯首臣服,留给刘曜下嘴的地方实在不多啊。

    尤其刘曜之与虚除,从前勉强可算为友,如今却彻底撕破了脸皮。好在刘曜尚且捏着虚除伊余为人质,他想靠这个人质从虚除部索取好处,那是痴心妄想——虚除权渠若为了儿子的安危,输人输粮于刘曜,则必然威望大堕,联盟分崩离析——然而却可以保证权渠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全力来攻。

    至于这一定时间是五年、十年,还是半年、一年,那就不好说了。但就理论上来说,倘若五年、十年过去,刘曜仍然无法重整旗鼓,那他迟早是被虚除吞并的命运。

    想当日才抵高奴之时,刘曜就唤来亲信司马刘均,向他问计:“我一时轻敌,为裴该所破,竟被逐离中国,而至戎地,不知道可有反击之策啊?子平何以教我?”

    刘均反问道:“孰谓此处为戎地?”

    随即解释:“上郡汉初即设,郡治肤施尚在北方五百里外,昔匈奴右贤王侵扰汉土,文帝遣灌婴率军抵御……”伸手朝地上一指,“便在此处,高奴,败右贤王,迫其退归草原……”

    他话还没说完,刘曜却突然间压低声音,插嘴问道:“子平,我等虽从光文皇帝,绍续汉业,重建汉基,然而……我等究竟是匈奴,还是汉呢?”

    刘均凝视着刘曜的眼睛,一字一顿地回答道:“我等是中国人,遑论匈奴与汉?晋人或目我为胡,其实我本匈奴别部屠各,随之南迁,数世居于并州,难道还不能算是中国人么?若不为中国人,如何建号称帝,驾驭中原百姓?此光文皇帝建号皇汉之本意也!明公慎勿别起他心,若欲复为匈奴,恐怕只能在此处,甚至更往北方去游牧,不能复归中原了。”

    刘渊不但久居并州,幼习诗书,中国化很深,而且他跟几百年前的匈奴单于不同,对于中国之大、人口之密更有了清晰的认知。汉朝建立之初,不但百废待兴,而且疆域狭小,直辖人口可能还不到千万,与雄踞草原的匈奴帝国相比,也就人口数略占上风而已。但经过多年积聚,可能到文、景之时,就已经恢复到秦代两千万的人口数了,逮西汉末年,更蹿升到五千万之巨。

    此后虽然经过多次改朝换代的大乱,到西晋初年,朝廷统计在册的人口数也有一千六百万,若加上大量隐户,必在两千万以上。相对的,匈奴帝国已经彻底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