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勒胡马 >

第193章

勒胡马-第193章

小说: 勒胡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原因是,先前巩县已有零星败卒逃至偃师,向才刚接替了城池防御的刘勋禀报了战况,刘勋虽然并非守城战的名将,终究见多识广,很快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云梯才刚架上城堞,刘勋便命勇健士卒冒着箭雨,往云梯末端堆积柴草,然后点火焚烧。固然云梯的尖端镶有铁钩,终究本体还是木制,很快就被烧断。且第一批冲上云梯,欲图纵跃登城的徐州兵也为大火所阻,被迫退了回来。

    这第一日之战,守军被城下放箭所伤的甚多,唯有烧毁晋军三具云梯,大大鼓舞了士气。徐州方面的伤损则非常有限,但未能取得丝毫战果,等于说是彻底失败了。

    巨大的云梯不是那么容易造成的,即便徐渝和匠人们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再造起来,速度必然会比第一批为快,即便那三具云梯只是第一段梯身遭到焚毁,修修还能用,但砍伐树木、削斫材料,也非顷刻之功。裴该无奈之下,只得暂时收兵,命徐渝必须在两日内修好第一批云梯,此外再多造六具出来——到时候我三面攻打,看你能尽数烧尽否?!

    然后第二日,刘敷率领三千精锐胡骑就从孟津杀过来了。

    刘夜堂指挥“厉风”三营在城北堵截刘敷,刀对刀,枪对枪,杀了个旗鼓相当。若非刘敷急于进城,又怕裴该自城东增援“厉风营”,估计最终是个不胜不败的局面。但刘敷先是不计伤亡,猛冲晋阵,既而见不能破,被迫向西方飏去,兜个大圈子,从西门进了偃师,结果战后计点伤亡,胡军死伤不下七百余,晋军所失还不足其半。

    徐州方面开会总结经验教训,裴该就问刘夜堂:“卿今所遇胡骑如何啊?”刘夜堂老实回答说:“甚强……”

    就士兵素质和武器装备来说,刘敷所部三千,与当日七星堡中刘勋所部三千,其实差不太多。但问题当日对敌刘勋,乃是趁其骄惰时发动突袭,胡骑被分割在七座堡垒之中,难以呼应,而且也丧失了骑兵机动的长处;今日对敌刘敷,可是大平原上正面拮抗胡骑,压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啊。

    裴该听了刘夜堂的详细描述,不禁笑对众将:“刘粲所部,当皆此类,且不下万骑——卿等尚有必胜之心么?”

    其实虽云“万骑”,大家伙儿也都知道,胡军并非全部都是骑兵。还在草原大漠上的时候,匈奴人动不动就是数十万骑出征,而且人人有坐骑,甚至一人多马,但既已深入中国,在并州定居数世,战马数量肯定就会直线下滑啦。而且当南匈奴仍受中央王朝控制的时代,中央王朝一则恐其坐大,二则本身也需要战马,每年都会从各部征收大批良骥;虽然其后刘渊建基,胡汉立国,终究时间也并不很长,还不可能恢复到鼎盛时期。

    所以刘粲带过黄河来的这两万军,仍然是步骑混编,估计骑兵数量占总额的四成左右——那就已经很可观啦,总体而言,是晋军的五到十倍。如今刘粲主力倘若返回,估计总得有一万多人,其中四千马军,倘若集结而来,裴该问了:各位,你们扛得住吗?

    估计甄随若在,肯定会说:老爷我下得马来,都能擒获骑将,有何可怕啊?但其他将领没他那么狂躁、肆意,听到裴该的询问,都不禁垂首沉吟。裴该当即用竹杖“啪”的一声抽响桌案,对众将道:“我军自阴沟水畔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军中上下,乃起骄心。从来骄兵必败,可不慎欤?胡自强悍,今日始见,乃知绝不可轻忽大意。我当设谋划策,使卿等皆能以强敌弱,然便胜弱敌,有何可夸耀处?”

    先敲打一番众将,随即便说:“故我前从陶司马计,欲待敌来,半渡而击。卿等不必惧胡,然亦不可轻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临阵不急不徐,灵活应对,方可保安。”特意关照陆衍:“卿守浮桥,肩负之任甚重,尤须谨慎。”

    可是等到刘粲真的领兵从延寿城跑回来,裴该却急命陆衍率“蓬山营”后撤,给他让开通路,使得刘粲顺利而入偃师,这又是为什么呢?

    裴该暂退,还真不是怕了刘粲,而是因为——哨探来报,胡军呼延晏部自弘农方向汹涌杀来,前锋已然逼近了洛阳。

 第四十章、清君侧

    刘粲尽搜国中,得七万雄兵,号称二十万,没有全数自孟津南渡,主要是为的赶时间。//全本小说网,HTTPS://。)//既然听说晋军后方不稳,粮草捉襟见肘,那么就必须抓稳这个战机,尽快进入洛阳盆地——是当即发起猛攻还是深沟高垒,长期对峙,这年月信息搜集手段落后,消息传递速度缓慢,总得靠近了才能详细谋划啊,隔着条黄河是什么都算不清的。

    然而黄河水流湍急,逾越不易,即便是孟津这种名渡口,七万大军也不是可以轻松得渡的,部众越多,辎重也多,则渡河的速度就会越加迂缓。故此刘粲才自将两万精锐渡过孟津,而命呼延晏率余部从上游的茅津、浢津等处先渡,经弘农郡从陆路赶来会合。

    呼延晏所率兵马不如刘粲部精锐,但是数量很庞大,根据徐州方面的哨探回报,起码在三万以上(确数则是五万左右)。裴该生怕当自己隔着汜水正与刘粲对攻的时候,突然间呼延晏率部从侧翼杀来,到时候形势难以预判,局面必然被动,故此他才暂释偃师之围,向东方后退二十里地扎营。

    然后裴该便遣人去洛水南岸与祖逖联络,并且召唤成皋留守兵马西进增援——不过你们先不必到我这儿来,趁机去把孟津给我夺下来,并且封住喽再说。

    裴该预想中,最终的决战地点,大概就在这偃师城下吧。

    刘粲进入偃师的第二日,呼延晏亲率前军数千骑也赶到了,同时洛水南岸出现了豫州军的旗帜。不过刘粲才刚渡过洛水,就如同前几日在汜水上那样,把浮桥给烧掉了,预估祖逖要被迫向上游迂回二十里地,在訾城和黄亭附近涉渡,进而与徐州军会师。

    刘粲才待召集呼延晏等众将商议,如何与晋军决战——我部虽然受挫,但既得增援,数量还是占据上风,胜面也不算小——谁想呼延晏却又给他带来一个坏消息。

    呼延晏请刘粲摒退众人,压低声音对他说:“皇太弟在华阴,恐有异动……”

    刘乂、刘丹等人率领残兵败将,从成皋关上退下来,快马而西,竟然途经整个河南都不停留,一口气跑到弘农郡最西面的华阴去了。本来晋将宋哲守备华阴,完全可以将其封堵在华山以东,谁想宋哲是个草包,一见胡汉旌帜,便即落荒而逃,使得刘乂得入华阴,终于有了个歇脚的地方。

    随即刘乂便遣使去联络身在冯翊的刘曜——弘农和冯翊仅隔一水,华阴和冯翊郡治临晋,直线距离也还不到六十里地,通传消息很方便。他具体跟刘曜说些什么,无人知晓,但在华阴城中召集众将吏商议下一步的对策,却是瞒不过有心人的。其后不久,呼延晏遣别军往攻华阴,结果被刘丹当场就给收编了,其中有几名胡卒受人所遣,悄悄逃回来向呼延晏禀报,呼延晏不禁大惊失色。

    ——————————

    那么刘乂、刘丹他们都商量些什么呢?据说御史大夫陈元达、金紫光禄大夫王延和前太尉范隆都说:“相国前将老弱予殿下,本欲坑陷殿下,今殿下既败,岂有不趁机使靳准等奸贼进谗以害殿下之意乎?此晋寇大举逼侵之时,国家危急存亡之秋,而陛下沉溺于醇酒妇人,王沈、宣怀等窃柄于内,相国、靳准等擅权于外,不纳忠言,杀戮大臣,尚欲动摇储位,长此而往,恐即光文皇帝之陵寝都难得保安矣!”

    其实国家怎么样还属次要,关键这些人虽然不算刘乂党,但多次直言进谏,跟靳准、王沈等人可是结下了深仇的,要不然刘粲也不会派他们辅佐刘乂,想要将政敌一网打尽——等到刘乂战败,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抹掉他“皇太弟”的冠冕,至于那些副将,还不该牵几个出去餐那项上一刀,当替罪羊么?对此众人也皆心知肚明,本想按照刘丹的谋划,尚有反击之力,谁想阴沟水畔一战,就把他们的念想给彻底打瘪了……

    因此众人都劝刘乂赶紧去跟刘曜联络,好倚刘曜为援,对抗刘粲。范隆说了:“相国所忌者,唯殿下与始安王,合则尚可挫其奸谋,分则必死!”从前刘乂在平阳,虽然挂着“皇太弟”的头衔,其实身旁全都是刘粲的耳目,他就不可能去跟常年出征在外的刘曜勾结,天幸这回离京,机会来了。

    因此刘乂就问了:“若得始安王为我助言,乃可安然返归平阳否?”

    王延连连摇头:“殿下尚奢望回归平阳乎?若归,必为靳准所害!”

    陈元达叹了口气,缓缓地说道:“臣料此时,相国必然已得我军败报,或授意靳准弹劾殿下,且召殿下返都。殿下若归,即不为其所害,储位恐不能保;若不肯归,彼獠必以抗旨之罪,发兵以攻殿下……便始安王肯为殿下言,又能济得甚事?”

    刘乂不禁潸然泪下,当即拜倒,说:“还请诸公救我性命!”

    刘丹一直缩在旁边不说话,直到见着刘乂这般举动,才赶紧避席伏地,然后一咬牙关,压低声音说:“殿下若求活命,唯有一计……”

    “阿叔快说!”

    可是刘乂不催还则罢了,这一催促,刘丹却又不禁犹豫,左右望望几名同僚重臣:“只恐诸公不肯……”

    陈元达当即面色一沉,提高声音说:“既知我等不肯,还请公勿得再言!”

    他是猜到刘丹想说啥了,其他人可还懵懂着,仍然附和刘乂,催刘丹快说。刘丹注目陈元达,一字一顿地问道:“若非如此,公可有为殿下全性命、固储位,且利国家之策否?”陈元达听问,双睛不禁一暗,抬起手来捂住耳朵:“利国还是乱国,我不知也,不敢与闻。”说着话站起身来,一溜小跑就躲出去了。

    陈元达的意思很明确,他不赞成刘丹的谋划,认为是“乱国”之举,但除此之外,也确实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为刘乂“全性命、固储位”了,所以——你们想讨论就讨论吧,这事儿我绝不掺和!

    等到陈元达走了,刘丹才长吸一口气,缓缓道出了他的谋划。其实很简单,刘丹想要依靠刘曜发动一场政变——“今唯命始安王暂弃长安,以兵马卫护殿下归京,旋以‘清君侧’为名,杀靳准、王沈等,并罢黜相国,唯此殿下性命、储位皆可得全,而国家始能转危为安!”

    王延和范隆闻言,都不禁吓了一大跳,脱口而出:“此计能售否?”

    刘丹详细解释说:“是否能售,只看二人。”竖起一枚手指来:“一是始安王。始安王素与相国不睦,欲其奉殿下而逐相国,易也;然欲使其回师平阳,一清君侧,则未必容易。前闻相国私许始安王割据雍州,而为雍王,殿下若欲说其相助,须更加赏才是。至于成功与否,臣亦不能逆睹……”

    接着竖起第二枚手指来:“二是陛下。若始安王大军逼临,杀靳准、王沈等,举手之劳,然相国为陛下亲子,陛下岂忍废黜?除非陛前以刀剑相逼,使陛下退位,让与殿下,或起码使殿下监国,事乃可成——未知殿下可有此决心否?”

    众人闻言,莫不大惊失色,可是等心情略略平复一些,再一细琢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