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穿越之长姐难为 >

第162章

穿越之长姐难为-第162章

小说: 穿越之长姐难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既然家里能拿出新鲜的黄瓜,家里肯定也吃过了。所以,小山、小文没吃黄瓜,他们也没感到奇怪。

    而步九、步十虽然知道家里还从没吃过黄瓜,却也没客气。他们没有谦让的意识,桌子上的人跟他们又不熟。吃到嘴里才是赚的。

    柴斌是知道东屋里种植着蔬菜的,但具体有多少却不清楚。

    其实。东屋蔬菜箱子里的菜,除了黄瓜是年前种植的,其它都是年后种的。黄瓜因为肥料足,长得很快,已经结了好几根黄瓜了。

    其它蔬菜这几天长势也很快,白菜、萝卜、菠菜、芹菜相继冒出了四五个叶子,高度也有十几厘米了。如果放个菜汤,炒个肉菜都可以。

    只是东西太少,不能供应那么庞大的施工队伍。只能给老村长、郑师傅他们每顿添个菜。

    韭菜和葱生长比较缓慢,只是刚刚冒出个菜牙,离吃还得等些日子。

    李紫玉带着弟妹们和王秋月、姑姑表姐在西屋的炕桌上吃的饭,她们这桌因为有孩子,也有一盘拍黄瓜。

    这是黄瓜成熟后第一次吃,虽然也很想吃,李紫玉却一口也没吃。

    自从开花结了黄瓜,小武、小虎和小兰每天都会看几回,看看长了多大。等真的能吃了,知道家里要盖房需要蔬菜,三个小的懂事的谁也没张罗着吃黄瓜。

    李紫玉有几回看到小虎、小兰看着黄瓜流口水的样子,心里很是心酸。冲动之下就想给他们摘一根尝尝,没想到他们懂事的拒绝了,说留着给客人吃。

    这么懂事的弟妹让她心里感觉很愧疚,所以,今天她咬着牙也给她们桌子上弄了一盘黄瓜,让弟弟妹妹尝个鲜。

    饭菜客人们吃的都很满意,脸上几乎都洋溢着欢喜的笑容。姑姑和王秋月先后端着烧开的热水到院子里,给客人们解渴。

    大家在院子里踅摸了木柴,垫在身下坐在院子里,边喝水边聊天,气氛很是热烈。

    这时,一个三十几岁、高大粗犷、满脸络腮胡的汉子喝了一口热水,满足的出了一口长气说:“哇!好舒服!没想到在这个穷乡僻壤,还有这样的伙食,我老鲁赚到了。喂!小泽,这人家不错呀,厚道!”

    这个汉子叫鲁金贵,是郑家建筑班子有名的木匠。他自诩是鲁班的后代,也不知是不是真的。但他的手艺却是闻名大叶朝,就连宫里的某些建筑细节都要请他去雕琢。经他手的木工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堪称艺术精品。

    被鲁金贵称呼为小泽的,是郑师傅的小儿子郑钿泽,今年十七岁。也就是指挥着大家搭建帐篷的年轻人。

    郑钿泽长的有些黝黑,但五官端正、身上带着一丝儒雅之气,谈吐之间就像是一个学子。

    此时,他微微笑了笑说:“鲁叔,深山出俊鸟,飞剑有沉鱼。越是这样的环境,越有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人才。等着吧,你肯定会不虚此行的。”

    鲁金贵眼睛一亮,忙凑到郑钿泽身边低声问:“这话咋说?莫非这家有什么背景?或者是有出奇的地方?”

    院子里的其他人也侧耳倾听起来,脸上满是好奇。

    郑钿泽却不说了,笑眯眯的只顾着喝水,举手投足间是那么的惬意,好像喝的不是白开水,而是琼浆玉液一般。

    父亲走后不久,他带着车队就出发了。路上他带着车队走了将近二十天,今天上午才和父亲在石岩镇汇合。

    在日日红酒楼里,父亲把大家安置好后,给他看了一份图纸。

    那图纸上把所要建筑的细节画得栩栩如生,细节之处还进行了解说。整张图纸立体感极强,带给他极大的震撼。

    他第一次见到图纸可以这样画,这样的身临其境,让他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见一见画这张图纸的主人。

    所以,他现在感觉这家的人有一种神秘感,他实在是不敢相信能画出那样图纸的人,会住在这样一个地方。

    不过,却让他越加的好奇了。父亲并没有告诉他谁画的图,问他也不告诉他,说到时自知,让他心里如猫挠一般很是难受。

    不过,已经到了家里,到底谁才是高手,应该也不难知道了吧?

    这时,郑鹏远他们那桌吃饱喝足站了起来,相携着走进了院子里。老村长知道柴斌还要赶夜路,就张罗着往家走。

    “老哥哥,你可慢着点,夜深了加点小心。”郑鹏远对赵清说。

    两人经过在饭桌一番攀谈,脾气很是相投。再加上郑鹏远是个老油条,知道村长在村里的地位。自己还得在这里待一阵子,免不了和村里人打交道。于是刻意结交,老哥老弟的就称呼起来,显得很是亲热。

    谢谢各位亲们的打赏、推荐、收藏和订阅!谢谢各位亲们的不离不弃、一路相随!谢谢大家!(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六章 郑氏班子

    柴斌在年龄上毕竟和他俩有些差距,就在一边充当晚辈,照顾着二人的吃喝。

    只是他感觉吃饭过程中,郑鹏远时不时的打量着他,让他心里警觉起来。

    按理说郑鹏远不该认识自己才对,虽然他也是从京城来的,但他确认从来没有见过郑鹏远。而且已经过了十几年了,自己就是碰见熟人,也未必能认出自己来。

    虽然有了警觉,但他面上没露出丝毫异样。一顿饭谈笑风生的和他们周旋,把他的圆滑手段发挥的淋漓尽致。

    小山、小文虽然还小,但他们却认真听着三人的谈话,仔细揣摩着其中的含义,也是受惠良多。

    步九、步十整顿饭几乎没开口,把饭吃完就回到树上去了。

    别看现在家里家外的人很多,但也不能大意。越在这个时候越要提高警觉,一丝也疏忽不得。

    柴斌见郑鹏远不知自己也走,就说:“郑师傅放心,我顺路把赵叔送回去。”

    郑鹏远听了一愣,奇怪地问:“你不住在这里?你不是管家吗?”

    正说着,帮着欧阳萝把厨房料理好的王秋月走了过来,爽快的说:“郑师傅,我主子家房子太少,住不下。我们两口子在别处另有住处,明天我们会早早过来,不会耽搁工程进度的。”

    “呃,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呵呵,也对。这家也太小了,呵呵呵。。。。。。”郑鹏远看着柴斌夫妇,眼睛里闪过一道不易察觉的精光。面上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道。

    李紫玉带着小山、小文把老村长、柴斌夫妇送到了坡下,目送着他们远去。

    山坡下,那些瓦工木匠们都陆续回到了搭好的帐篷里,却都没有休息,三三两两的聚在帐篷外边,在闲唠着家常。

    李紫玉带着小山、小文把郑师傅送下山坡,顺便也看看这些远来的客人们。

    在这片平坦些的平地上。坐落着七座帐篷。如果按照三十个人员分配,应该是五人一座帐篷。另两座帐篷应是郑师傅和某些师傅的,工头总得有点特殊照顾嘛。

    在七座帐篷外围。用厚实的布幔围成了一道布墙,下面除了都用地钉固定住外,还用大石块压得很结实。

    布墙只有一个出口,就是冲着李紫玉家门口的方向。这样就算夜里有什么野物下山。也有个缓冲的时间。相对的安全了很多。

    而且出口可以用固定的布幔门掩紧,野物不会进到布墙里面。

    现在布幔门并没有从里面固定住,李紫玉就带着两个弟弟随着郑鹏远走了进去。

    李紫玉进去时用手摸了摸布幔门的材质,发现原来是涂层的锦纶布。这种布防水性能好,悬垂性强。锦纶丝强度等同于同等粗细的钢丝,可以想象锦纶布的强度如何了。

    就是遇上野兽来袭,这个布墙也能抵挡一阵子。当然不可能完全抵御得住野兽的侵袭,只能给人们一个准备的时间而已。

    这时。三三两两唠嗑的人们,看见郑师傅和李紫玉姐弟进来。就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

    郑师傅一改在外面的随意,微胖的身躯面对工友们多了几分威严和气势。

    “郑头儿!”

    “郑师傅!”

    “郑叔!”

    “郑伯!”

    。。。。。。。。。。。。

    工友们根据和郑鹏远关系的远近,和他陆续的打着招呼。

    “嗯!”郑鹏远对着大伙儿点点头,指着李紫玉姐弟三人说,“大伙儿认识一下,这是雇主家的三位主人。李紫玉小姐,李紫山少爷,李紫文少爷。都认着点儿,不要冲撞了。”

    “是!”

    “哎!”

    “记住了!”

    。。。。。。。。。。。。。。。。。。。

    大伙儿七嘴八舌的纷纷应答着,对着李紫玉三姐弟善意的笑着。

    李紫玉看着三十多人的工友们,真诚的说:“各位叔叔伯伯哥哥们,你们为了我家抛家舍业的跑这么远,都辛苦了!我代表我家谢谢大家!以后你们就把这里当成自己家,有什么事情就尽管说,能办的我会尽量给大家办。我家的事情也拜托各位了,希望大家在这里住的愉快。谢谢大家!”

    李紫玉说完,带着两个弟弟给大家鞠了一躬。然后,就告辞出来了。

    临走,她注意到那个带着大家搭建帐篷的年轻人,总是把目光在自己三姐弟身上扫来扫去,似是在找寻什么,或是印证什么。

    走上山坡后,小山率先开口说:“姐,那个总看我们的小子是谁呀?是不是有什么坏心啊?第一次见面真不礼貌!还京城来的呢。”

    李紫玉没说话,看着小文问道:“小文怎么看?”

    小文想了想说:“坏心到不至于,不过我感觉他好像在咱们姐弟之中找什么似得,奇怪!”

    李紫玉说:“我也有同感。这个人有可能是郑师傅的子侄,不是儿子就是侄子,你们没注意到他和郑师傅长得有些相像吗?至于他到底想找什么,以后总会知道的。”

    小山、小文回想了一下,认同的点点头。

    走到槐树下,小山冲着树上说:“步十大哥,回去睡觉吧。”

    今天按照轮换,该步十回家睡觉,所以,小山就招呼了一声。

    小山话音还没落下,步十就无声的从树上落到了地上。小山、小文欢喜的簇拥着步十回了院子里,李紫玉在后面把院门插好。

    不说李紫玉她们回去睡觉,且说在下面的一座帐篷里,有五个人正在对着一张图纸研究讨论。

    这五个人是,郑鹏远、郑钿泽、鲁金贵,还有两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

    其中长着瘦长脸、高颧骨的那个叫项思远,他擅长勘察地形地貌,也就是堪舆相地之术。

    另一位四方脸、大眼睛、高鼻梁的叫童盛启,他是负责房屋的整体设计的。

    郑钿泽则是负责整个班子的财政预算的,同时兼顾材料的采买。郑氏建筑班子的财务都在他手里把持着,是真正的财神爷。

    郑鹏远则负责班子的全面事物,主要负责业务的外联。粗话说就是找活儿。

    不过,因为他们郑氏班子名扬大叶朝,已经不需要四处奔波找活儿了。现在是他们挑拣着接活儿了,一般不够规模的他们现在根本不接。这次若不是看在任家的面子上,这样的小工程他们根本没看在眼里。

    谢谢各位亲们的打赏、推荐、收藏和订阅!谢谢各位亲们的不离不弃、一路相随!谢谢大家!(未完待续。。)

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