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文娱救世主 >

第132章

文娱救世主-第132章

小说: 文娱救世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顾诚不经意间干扰了周洁伦的创作轨迹的缘故。本来02年的周洁伦创作风格就还没成型,停留在《八度空间》的水平,中国风的歌只走到《东风破》的程度。

    而顾诚不慎把《菊花台》邀稿用掉了,又机缘巧合弄出了《兰亭序》,结果周洁伦的思路似乎变得闭塞了些,顾诚不去约稿,他自己潜意识里都不觉得古风的中国风也是可以尝试的创作风格。

    为了不让《发如雪》、《青花瓷》这些曲子在这个世界就此湮没,顾诚也只能时不时约个稿,拨一拨动一动。大不了最后写明方纹山周洁伦词曲、顾诚演唱,也算对得起他们了。

    除了片头片尾曲,顾诚还制作了一些磅礴大气的bgm,准备用于杨过领悟玄铁剑法、黯然**掌或者重阳宫大战等场合使用。

    不过那事儿比较麻烦,刘慧来的时候也还没搞定。

    ……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

    “你发如雪纷飞了眼泪,我等待苍老了谁。红尘醉微醺的岁月,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

    顾诚在录音棚里,把最后一条音轨合上去,觉得效果非常完美,这才收工。

    刘慧在高大松的工作间里,隔着镀了增透膜的隔音玻璃,看着顾诚发挥了好久。直到顾诚离开隔音区,她才回过神来。

    她连忙恭维了一句:“顾……顾总,您真是天生的情圣,唱得我都陷进去了。这首歌一定会大红的。”

    “说正事儿,客气啥。”顾诚擦擦汗,喝了点茶水,随和地说。

    刘慧一紧张,blabla毫不停顿地往外倒词儿:“你安排的主要道具,总算都做好了,您要不要亲自过目一下?其他次要道具也会分批到位,肯定不会误了时间的。血浆硅胶人打样了几个,剩下的可以倒模,到时候用多少补多少,很快的……”

    “慢慢说,一样样说。”顾诚拍拍刘慧的肩膀,示意她别急,“先看看那几件最重要的道具吧。”

    刘慧抿了抿嘴:“那……去外面休息室看?那个仿的‘玄铁重剑’,七八十斤重呢。还打了把内部用普通弹性造船钢、外面包了层铱钨合金的,稍微轻点儿,三十斤。”

    顾诚点点头,示意刘慧带路,然后很快在休息室里看到了他要的道具。

    顾诚拿起来试了试,三十多斤的那把水货,他好歹能够举平挥几下。八十斤重的那把就只能拎着剑柄了,连伸平手臂都难。

    这还是顾诚身体素质不错、当初练过两年舞、如今还坚持健身的结果。

    试想一下,这种感觉就跟单手拎着一桶大桶桶装水,还得把桶侧着拧平。

    真拍的时候,部分打斗激烈的场面,还是得拿形状完全相同的、内置动作捕捉传感器的绿漆木头道具凑数,后期cg时再把剑的模型材质p回去。

    当然,很多人习惯性觉得使用“电脑合成cg”的一个重要拍摄特征,就是把背景或者要去掉的部分用绿幕盖住,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之所以很多剧要用绿幕,只是因为其实景背景中带这种颜色的东西最少,所以罩了绿幕之后,后期“ps”抠图的时候工作量能少点儿。而如果一场戏是在草原丛林这些“精灵族”氛围的背景里拍摄是,说不定就要因地制宜改成“黄幕”或者“蓝幕”了。

    顾诚试完剑,刘慧好歹松了口气,以为自己完事儿了。

    谁知,顾诚又一次突破了她的想象力。

    “慧姐,既然东西都出来了,这几天就让道具师和音轨师提前加加班,把这把剑的音效配出来。到时候贴进去用。”

    刘慧可怜兮兮地一阵茫然:“音效?一把剑还有啥音效要做?”

    “挥舞起来时候的音效啊,还有打击感的音效啊拍的时候,我手上拿的是道具剑,最后砍上去哪有那么强的打击感?来,我给你看台设备。”

    顾诚神秘地一指休息室的墙角,那里有一台他前阵子加急从德国买来的设备。特地寄存在高大松的录音棚,就是为了方便就地录音。

    防尘的幕布一拉开,刘慧便看到底下是一台灵活的机械臂。

    “我挥不动八十斤的剑,这台机械臂可以很轻松,而且通过plc动作编程就能完成‘玄铁剑法’那种直来直去的简单招式。

    真正重剑挥舞起来时候的唿唿破风声音,我不要用别的合成的,也不要港片里那种‘biubiu’声,我要实打实录制。重剑砍在金属铠甲上的声音、砍在木柱子、城墙砖上的声音,甚至是砍在人肉上的声音,我都要实际动作实际录。没有人肉可以砍就用包上盔甲的死猪或者硅胶假人来录。”

    刘慧静静地看着顾诚装逼,心中暗暗惭愧。

    没想到在国内拍片,还能遇到这么精益求精的导演。

    倒不是别的导演不想精益求精,关键是没钱。

    她只在念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时候,听教授们用传说的语气提到过这种案例。

    比如,当年卢卡斯拍《星球大战》的时候,坚持亲自试了几百种金属摩擦声,最后才做出“绝地武士”们跑动时的盔甲铿锵声,然后为这么一个不起眼的背景音单独拉一条音轨,最后合成回去。

    而那家为卢卡斯做《星球大战》的音效公司,就是后来圈内排行世界第一的天行者音效。

    一剑一图层。

    一剑一音轨。

    这才叫专业!(未完待续。。)

第44章 以萝制萝

    十一长假过完了,横店影视城里的旅游团也陆续散去。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神雕侠侣》终于到了正式开拍的日子。开机之前,顾诚花了一周的时间和各位主要角色把自己的戏份理了一边,大家相互交流对角色的理解,酝酿一下人设。

    第一次做导演,顾诚总算知道了一部影视剧在开拍前到底有多少繁杂的工作量。

    相比之下,他前两次的经,对于影片前期筹备和定调子的介入程度,只能算是皮毛了。

    就这,至少80%多的具体导演工作量,还是管狐和刘慧帮他完成的。

    开拍之后,因为他同时是男主角,所以也得管狐替他坐在监视器后面看着,纠正剧组的出镜跳轴、逆光走虚等摄影、灯光、走位方面的小错误。

    他这个甩手导演,几乎只能算是一个定调子、定逼格、提要求、提效果的活儿。至于效果提出来之后具体怎么做到,他顾诚就只能负责砸钱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很多从演员第一次转型做导演的人,都是这么干的。

    10月8号一大早,在横店外景基地,顾诚和所有演员、剧组成员举办了开机仪式。

    仪式比较简单,没有烧香供猪头。顾诚本来就看不上那些封建迷信,如今好不容易自己投钱自己总览全局了,自然要按着自己的意思来。

    开机仪式之后,就是道具和布景的工作了,第一天的准备工作总是特别长,大概需要花几个小时把开篇的“陆家庄”这几个镜头需要的场景布置好

    第一天白天没有室内戏,纯粹是陆展元夫妇在庄子外面发现李莫愁要来追杀的讯息、以及程英陆无双表姐妹二人连夜逃跑,最后在即将被李莫愁杀死时,遭到还是小痞子身份的杨过死缠烂打相救、并被路过的郭靖黄蓉巧遇相认。

    入夜之后,才会挪到室内,穿插陆展元夫妇商量对策、定夺如何让女儿和外甥女逃跑的过程。

    道具和布景干活的时候,顾诚先请全体早早吃了一顿开机午宴,到中午11点就收摊了,后面会是至少七八个小时的连续开工。

    一整天,顾诚只会有三四组镜头亲自下场,剩下的时间正好跟在管狐后面观摩具体的导演工作。而刘菲菲的小龙女至少前3集都不会出场,今天参加完仪式吃过开机宴,就可以休息了,过一个多星期再来都没问题。

    电视剧拍摄的过程当中,会尽量协调每个角色的出场顺序,把他们需要留在组中的时间缩短。因为除了男女主角之外,很多次要演员的出场时间是很碎散的。

    而《神雕》更是典型的“除了杨过之外其他人出场都很碎,连女主小龙女都经常连着五六集不露面”。

    当然,小龙女不在的场景,杨过身边往往是陪伴着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郭芙、郭襄……而这些戏份的主旨说穿了往往就是一句话:陪杨过找姑姑。

    哦,还有那段长达两集的掉下山崖学独孤剑法的戏份,把妹子换成了一只3d建模后实扫材质贴图的大雕,来完成陪伴杨过找姑姑的任务。

    按照拍摄日程的,顾诚后面3个月的人生经大致可以这么概括:每一个重要女配都可以轮流得到休息,而顾诚则只能忍受刘菲菲蒋歆杨蕊杨蜜孙俪……五个妹子轮x的辛苦。

    幸好一切还才刚刚开始,眼下只要忍受蒋歆和杨蕊的双飞就够了,养精蓄锐已久的顾诚还不觉得辛苦。

    ……

    第一天忙完,蒋歆和杨蕊又“停工待料“了。

    只剩下顾诚需要和郭靖黄蓉以及杨蜜扮演的郭芙对手戏,本剧的第一个难点也如期而来。

    拍摄名着的改编剧,最大的麻烦就是容易被观众、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观众拿去和老版进行对比,并且挨黑。

    事实上,除了一些特别雷的剧之外,很多90年代末和本世纪拍的新剧并不是所有方面都比老版差,至少说是各有千秋。

    之所以无论拍成啥样都被黑,最大的原因是80后会看到90后和00后在看什么,而00后不可能看到90后和80后们看过什么。事实上如果83版射雕能够被90后和00后充分看过好多遍,一样有演技浮夸的点可以吐槽。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以先入为主的印象去评判后来者的潜意识。甚至仅仅是用“拍得像不像前者”来作为优劣的标准。

    而翻拍剧为了圈内专业人士的口碑,又不可能直接照抄老版的剧本,肯定要大改以求新意。如此一改,被喷的机会就更大了。

    自从谷天乐和任贤奇那两版之后,杨过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实际上已经很难再有可以深挖的点了。很多喜欢美型的80后“迷姐”们,甚至就是在用“新杨过长得像不像谷天乐”来作为衡量尺度。

    这一切,顾诚始终很清楚。从他接下这个片子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个挑战。

    但他不可能因此就放弃创新。

    要创,还要创得有深度,能够挖的点并不多。

    “深挖人性形成原因”或许算得上一个貌似宏伟、但实现起来无比困难的突破点。

    这倒不是说顾诚会用于麻那种“为每一个配角配一段狗血的爱情往事”的天雷滚滚做法,给李莫愁田伯光这类明明难以洗白的反角都塑造一段“导致他/她之所以变坏的悲惨经”,再套上一句00后们说惯了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顾诚没那么傻逼,他在编剧时把这方面的笔力着重花在了杨过的人格形成阶段上。

    东邪西狂,为什么邪?为什么狂?

    往年的《神雕》当中,杨过少年时的举动,有很多常人不能理解的“惹祸”行径,比如在桃花岛时故意顶撞惹毛了黄蓉和柯镇恶,上了终南山又主动挑衅赵志敬。

    哪怕是谷天乐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