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纳妾记 >

第81章

纳妾记-第81章

小说: 纳妾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知县也是满面春风:“贤侄,我们去郝家退婚地时候,这,这郝员外真是大人大量,不,不仅没有丝毫责怪的意思,还,还提出如果贤侄愿意,他还是希望能将,将他的女儿郝倩也嫁,嫁给你为小妾。”
啊?杨秋池这下简直惊呆了,难道蟑螂真地称霸世界了吗?简直太让人,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自己如果是公爵王爷之类的,或许还能理解这是攀高枝,可自己只是一个小牢头,一个乡村小地主,而象他这种小地主,简直就是河滩上地一块石头,太普遍了,并且,他们郝家本来就那么有钱了,难道还图自己的钱吗?
不图钱不图地位,这郝老爷图个啥呢?难道,自己的身份泄露了,他们是冲着自己的锦衣卫指挥使特使来的吗?不可能,这属于绝密,除了皇上和颁旨的李公公之外,就只有锦衣卫指挥使纪岗和少数几个最高领袖知道了,王同知虽然知道,可他马上就被他弟弟杀死了。其他人知道的,也只是锦衣卫派出了特使,并不知道这个特使就是自己。
既然郝老爷子不知道,凭什么儿媳妇被自己抢走了,还要厚着脸皮把女儿也送给自己呢?难道真是为了自己什么“天纵英才”吗?鬼才相信。
这时候,心中那早已存在的疑虑象魔鬼一样袭进了杨秋池的心头:会不会他们两家早就已经串通好了呢?郝家知道宋晴娘会给了自己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这种方式婉言拒绝自己的提亲,等宋知县去退婚,郝家就很大方地答应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根本完不成那个任务,没有办法抢到他们的儿媳妇,所以宋晴还会是他们郝家的。
如果是这样。这里面猫腻就大了:为什么宋晴地娘要绕着弯子让自己赶母猪上树?难道是为了让宋晴与自己保持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吗?这种关系对他们有什么好处?郝家又为什么厚着脸皮非要让郝倩成为自己的小妾?郝倩成为自己的小妾。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宋晴见杨秋池又傻呆呆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什么,奇怪地问道:“秋池哥哥,你不高兴吗?你不仅可以娶我,还可以娶了咱们宁国府第一美人哦。”
杨秋池心中地不安无法言表。这些不安让这娇媚地宋晴在他的眼里,好像突然变得有些陌生了。笑了笑,说道:“这件事以后再说,我已经发现了杀死屠老四灭口的真凶的下落,现在马上要去抓捕。”
宋知县一听。高兴极了:“贤侄,你说地是真的吗?”
宋晴也很高兴:“秋池哥哥你好厉害!这凶手是谁?我要和你一起去抓。”
杨秋池向宋知县说道:“伯父,我查出这凶手是应天府白千总手下地一个把总。叫邓有禄。幸亏您们今天赶回来了,我正要禀报周知府。派人和我们一起去应天府抓凶手呢。”
宋知县非常高兴,也来不及问杨秋池是如何侦破的,急急忙忙拉着杨秋池就要去找周知府。
宋晴赶紧拦住,噘着嘴说道:“早知道还要去应天府,我们就不回来了,这一路上累死我了,吃了一路的灰尘,身上脏得要命,我得洗个澡换个衣服,你们一定要等我哦。”
“行~!一定等你。”杨秋池答应道,眉宇间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问。
杨秋池等人找到了周知府,说了发现凶手地事,周知府高兴极了,立即派了一队捕快,与杨秋池等人骑马前去应天府抓人。
这邓有禄是白千总的手下,杨秋池是白千总一家的救命恩人,虽然两家后来因为白千总要求杨秋池休妻另娶白素梅地事情,差点闹翻,但后来白千总夫妻还是登门道了歉,算是和好了。所以通过白千总抓人,应该没什么问题。
杨秋池和捕快们准备好之后,宋晴也洗好澡换了衣服,一身淡红色紧衣短打,显得格外飒爽英姿。杨秋池请周知府安排人送杨母回广德县,然后带着大队人马直奔应天府。
明成祖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才迁都北京的,现在是永乐七年明朝京城还在南京,也就是应天府。
这是杨秋池第一次去京城,不是去面圣当官,而是去抓捕凶手人犯,不管怎样,这第一次进京,到底还是心跳跳地,再说还要见到与自己有过肌肤之亲的白素梅呢。
宁国府距离京城应天府差不多有两天的路程,杨秋池等人紧赶慢赶,也在第三天早晨才赶到了应天府。
京城就是京城,到底不同于小地方,比宁国府不知道要大多少倍了。城墙高大雄伟,城里热闹非凡,人流如潮,摩肩擦踵,熙熙攘攘,一派繁华都市景象。
杨秋池象个刚刚进城的乡巴佬,看什么都很稀奇。他从现代社会穿越过来,又是第一次来到明朝最繁华的都市京城应天府,这可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当然让杨秋池目不暇接了。
宋知县他们可没心思看这些,也习以为常了,问明了白千总的千总府所在地,一路找去。可这京城实在太大了,他们七绕八绕绕了半天,这才找到了千总府。
俗话说,到了京城才知道官小。白千总的军队属于京营(中央军),是内卫部队,京城共设有京营三十五个卫,负责京师的守备;卫由卫指挥使率领,每个卫下辖五个千户所,白千总只是其中一个卫之下的一个千户的首长,相当于现在的武警总队第某大队第某支队的支队长,所以他这千总,别说与王公大臣们相比了,就在京营里也只算是一个中层领导干部,在这大官如地上的蚂蚁一般的京城里,实在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个小芝麻官。
不过,这千总府还是很气派的,门口四个亲兵站岗。杨秋池递上拜贴之后,等了一会,就听到里面传来了爽朗的笑声,白千总笑呵呵迎了出来:“杨公子,可把你们给盼来了。”出到门口,一把抓住杨秋池的胳膊一个劲摇晃,显得十分的亲热。
宋知县和宋芸儿等人上前见礼,白千总笑呵呵还礼。这些人中只有宋晴他没见过,杨秋池赶紧介绍说这是自己未过门的小妾,娘家也在应天府。白千总一听小妾,神情有些黯然,随即还是很热情地将他们迎进了千总府里。
杨秋池没有看见白素梅,微微有些失望。顾不上寒暄,直截了当说明了这次前来的目的。白千总听完,脸色很凝重,立即叫了两个亲兵去将邓有禄带来。
亲兵走后,白千总一直阴着脸不说话。这可以理解,他的手下犯了杀人大罪,他面子上当然不好看。杨秋池侦破案件的手段他是亲眼见过的,绝对相信杨秋池的判断不会有错。特别是这邓有禄又是自己的手下,如果杨秋池没有真凭实据,是绝对不会来找自己的。
过了好一会之后,那两个亲兵气喘吁吁跑回来,说邓有禄凌晨五更时,已经强行离开军营,不知去向。
邓有禄潜逃了?他是强行离开军营的,而且是在凌晨五更,也就是现在的凌晨四点,难道他已经得到消息有人要来抓捕他,才匆匆逃走了吗?
会不会是碰巧邓有禄因为别的原因离开了呢?不对,如果是别的原因,不会那么凑巧深夜离开,那会引起怀疑,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才有可能顾不了这些,强行逃走,这样看来,消息泄漏的可能性非常大。
是有内奸还是无意中泄漏了消息?杨秋池在脑袋里飞快地思索着。

第二卷 第一百二十四章 惊天大阴谋
白千总听到这个消息,气得脸色铁青,派出军士全城四处寻找,务必将其生擒活捉回来。
杨秋池带着小黑狗的,决定用小狗追踪。可是,杨秋池发现,外面的天空,已经开始飘下了鹅毛大雪。
入冬好长时间了,天气一天冷过一天,杨秋池他们在赶来应天府的路上,就发现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雪,今天,这雪终于下了下来,而且越下越大,纷纷扬扬铺天盖地。不一会,地上就全白了。
真是不凑巧!杨秋池在心里骂道,这雪虽然美,但是却会把要追踪的人的气味掩盖住。只能看看运气了。
邓有禄住在京营的大营里,白千总带着杨秋池等人来到了京营大营。
进了大营,杨秋池有些意外,若大的兵营里除了漫天的大雪,空空荡荡的没多少人,奇怪地问白千总怎么回事,白千总说,皇上的一个妃子要去苏杭游玩,抽调了白千总一大半的军队,由另外一个把总带领着,保护鸾驾去了。
邓有禄的住处很零乱,地上有些烧掉的灰烬。这下子更加能说明问题,看来,这邓有禄的确是得到消息潜逃了。杨秋池让其他人在外面等候,自己带着小黑狗进了房间。
杨秋池从房间里找到几件内衣给小黑狗闻,小黑狗闻了之后,低头出了房门,来到外面雪地里,开始低着头到处乱嗅。嗅了半天,站在那里朝着空旷的兵营汪汪乱叫,可怜巴巴地看着杨秋池。完蛋了,邓有禄的气味果然被这场不凑巧的大雪全部掩盖了。
没办法,杨秋池回到房间里,只有在这里仔细搜查一下。看看能不能发现邓有禄潜逃的线索。
杨秋池在床下面发现了几双鞋子,拿出来仔细检查,在其中一双鞋子上,发现了两滴红色斑痕。呈星芒状。这红色的斑点虽然没有经过检验,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就是血液,但也八九不离十了。从这血点痕迹的星芒状外形判断,应该是从一米左右地高度滴落后形成。可能是邓有禄杀人凶器上掉下来的。
这就是凶手杀死屠老四灭口时穿的那双鞋子,杨秋池将鞋子翻过来。找了一把尺子量了一下,一点没错,与现场遗留的那枚脚印长度和宽度相同。鞋底花纹也很相象。
杨秋池翻箱倒柜,又在一件衣服地袖口上找到了一小块颜色很浅地红色斑痕。这衣服很显然被清洗过了,不过,这种血痕一般是洗不掉的。古代洗衣用的又是去污力不怎么样的天然皂角粉,更别想洗掉血渍了。
不需要对鞋子和衣服袖口这两处血渍进行鉴定。因为血型鉴定在明朝是不能作为证据地。血型鉴定只不过是在尚未发现犯罪嫌疑人之前,让杨秋池明确侦破的方向而已,现在靠指纹鉴定就已经明确,这邓有禄就是杀四屠老四灭口地凶手,所以这鉴定也就不需要再做了。杨秋池将衣服和鞋子交给宁国府衙门的捕快保存,将来可以作为证据。
经过搜索,没有发现那把作案凶器匕首,可能被邓有禄携带走了。
杨秋池对地上那一堆灰烬很感兴趣,邓有禄潜逃之前将这书信纸张烧毁,说明这些信件很重要,杨秋池蹲下身仔细观察之后,心中一喜,这些灰烬没有重叠在一起,一共有三张,好像是一封信,虽然烧成了灰烬,但没有弄烂,还有整复的可能。
这烧毁文书的复原属于文书检验地一种,以前很麻烦,但现在有了数码技术之后,变得很容易了,使用红外线数码成像技术,利用具有红外线照相功能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就能看见灰烬上的字迹。
由于红外线波长比较长,所以可以穿透部分物体,比如墨水、某些纺织面料等,所以利用红外线成像地照片就会略去一些我们肉眼看得到的东西,从而能够辨认出灰烬上地字迹。除了整复文书灰烬文字之外,还可以分辨涂改痕迹等。
杨秋池带到明朝来的那部数码相机,就具有红外线照相功能,是专门用于文书检验的,属于这一批援藏法医物证器材之一,杨秋池拿着随便拍摄沿途风景用,没想到给带到明朝来了。
现在关键是自己这部数码像机放在了广德县家里面,谁会想到这次来会遇到这种问题呢。
现在有两个选择,要么保护好现场,回去拿相机来这里检测,要么将灰烬带回去检测。这信件如此重要,肯定是分秒必争的,一来一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