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纳妾记 >

第138章

纳妾记-第138章

小说: 纳妾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秋池招呼大家动筷子,自己狼吞虎咽大嚼起来。
突然发现宋芸儿依着窗栏没动筷子,杨秋池问道:“芸儿。你怎么不吃啊?”
宋芸儿指了指楼下街道两边躺着做着的乞丐饥民,还有插着草标卖儿卖女的,叹了口气,道:“看着他们这惨样,我真有些食不下咽。”
杨秋池有些不好意思,吩咐酒楼掌柜的。替他准备一大锅粥,供给楼下饥民们。那掌柜地连声答应,一个劲夸杨秋池宅心仁厚。宋芸儿见杨秋池体会自己的心思。心中欢喜不已。
不一会,粥就准备好了。一条街的饥民好几百口子听说酒楼放粥,都围拢了过来,都是穷苦人,倒也不争抢,排队领粥,队伍排得老长。
杨秋池他们吃完的时候,那些粥也分完了。还有好多饥民没领到。
杨秋池很歉意地看着楼下那些仰着头可怜巴巴看着自己的饥民,叹惜自己的能力有限,帮不了这么多人。
这时候,街道边躺着的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杨秋池的注意,这小女孩大概十四五岁,面黄肌瘦,一头蓬松脏乱地头发,上面还插了一根草标,躺在街边一动也不动,巡逻的官兵走过踢她一脚,看看她死了没有,这时候她才艰难地动了动身子。
刚才酒楼发粥的地方离她不远,可她显然没有领到粥,可能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看来,这个女孩子气息奄奄已经快死了。
小女孩旁边躺着两个中年男女,由于躺得比较靠里,所以巡逻地官兵没有踢他们,不过,从他们躺着的怪异姿势,杨秋池就可以断定,这两个中年男女很可能已经死了。
那中年妇人一只手搂着怀里一个瘦骨嶙峋的小男孩,也是一动不动的,妇人另一只手紧紧拉着小女孩的手。看样子,这是一家人。
那母亲临死之前,还在护卫着自己的孩子,这种母爱深深震动了杨秋池,他猛地转身跑下楼去。
众人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宋芸儿连忙起身追了下去。南宫雄带着几名护卫也紧跟杨秋池下楼,来到了街上。
一条大街上到处都是横七竖八地饥民。寒风凛冽,饥民们簌簌发抖。
杨秋池来到那小女孩身边,抓住她的手摇了摇,感觉到她的手冰冷。小女孩艰难地睁开了双眼看了看杨秋池,然后又昏睡过去了。
她还活着,杨秋池又摇了摇那中年妇人怀里地孩子,没有反应,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颈动脉,已经没有了搏动,那对中年男女也摸不到脉搏。
杨秋池翻开他们地眼皮,用手挤压眼珠。看见他们被挤压变形了的瞳孔都没有恢复成圆形,杨秋池心中一沉,用手活动了一下他们的下颌,能感觉到尸僵已经出现,由此确定,这对中年男女和他们怀里的小男孩都已经死了。
宋芸儿难过地说道:“哥,他们好可怜,我们救救他们吧。”
杨秋池正有此意,点了点头:“你快把这小女孩抱进酒楼里去。”
“那她爹娘呢?”宋芸儿道。
杨秋池摇了摇头:“他们已经死了。怀里那男孩也死了。”转头对南宫雄说道:“你派人去叫巡逻的官兵来,将他们的尸体收去掩埋吧。”
估计,现在饥民那么多,饿死的、病死的、冻死的还有抢粮食被处死的,肯定不少,官府恐怕也是挖个万人坑往里扔,堆得差不多了再填土埋上。
宋芸儿顾不得小女孩身上的肮脏,将孱弱的小女孩横抱在怀里,轻若无物,快步进了酒楼。
回到二楼雅座,杨秋池吩咐掌柜的赶紧拿一床被子来,让宋芸儿脱掉小女孩褴褛的外衣,只穿贴身小衣,用被子包好。同时吩咐掌柜的熬稀饭给小女孩服下。
有了吃了,那小女孩有些精神了,喝了一碗,示意还要。宋芸儿要添一碗米饭给她吃,小丫鬟月婵连忙阻止,说那样会撑死的,以前他们村里闹饥荒,有些人得到赈灾粮之后,饿极了,赶紧煮了吃,结果给撑死了。所以刚开始不能一次吃太多,尤其不能吃太干的。
宋芸儿没抢救过饥饿的人,听了月婵的话,看那小女孩渴望的眼神,很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向杨秋池。
杨秋池点点头:“月婵说得对,慢慢来,先给她搓揉手脚,让她喝一些米汤,等胃慢慢恢复之后,再喂稀饭,等她能自由活动了,再吃米饭。”
得了杨秋池的指示,宋芸儿心里就踏实了,让房间里炉火烧旺,被子裹紧,然后宋芸儿和小丫鬟月婵不停地给小女孩搓揉手掌和脚掌。
喝了一碗稀饭之后,小女孩昏睡了一会,苏醒了过来,说口渴,杨秋池又吩咐给他喝一小碗米汤。
又过了一会,小女孩眼睛慢慢有神了,孱弱的声音道:“谢谢大爷,谢谢小姐——我爹娘呢?还有我弟弟呢?”
宋芸儿搓着她的手,有些歉意地说道:“已经死了。”
小女孩悲声哭了起来。
小丫鬟月婵柔声安慰:“别哭,人已经死了,你哭又有什么用呢,现在照顾你自己的身体要紧。”一边帮她搓揉着冰冷的双脚,一边接着说道:“你放心吧,我们少爷心肠可好了,一定会救你性命的。”
小姑娘哭泣着说道:“多些大爷救命之恩,芦荟感激不尽。”
“芦荟?你名字叫芦荟?”杨秋池道。
小女孩点点头。
杨秋池心想,怎么取了这么个名字,不过也难怪,农村嘛,又是女孩子,随便取个花花草草的也就行了。见她有些精神了,又吩咐给她喝了一小碗稀饭,里面加了一些去了刺的武昌鱼肉。
就这样忙活了大半个时辰,芦荟的手脚慢慢暖和起来了。喝了拌着武昌鱼的稀饭之后,也有了精神。杨秋池让月婵上街去帮芦荟买几套冬衣来,给芦荟穿上。
杨秋池问道:“芦荟,你老家是哪里的?”
“湖广德安府三棵柳村的。”
“德安府?”杨秋池没有印象,不知道这德安府在哪里。看了看金师爷。
金师爷道:“德安府在武昌西北,距离几百里地呢。”

第二卷 第一百八十章 大米
杨秋池奇道:“离得那么远,你们怎么不就近逃荒到德安府,怎么跑那么远的武昌来呢?”
芦荟抽泣着慢慢说道:“我们是去了德安府逃荒的。老家去年闹蝗灾,一粒粮食都没收上来,方园几百里都闹灾,能吃的都吃光了,连树皮草根都吃得差不多了,有的村子还吃人。实在没法子了,过了年,我爹娘带着我和弟弟就逃荒到了德安府。”
“到了德安府才知道,粮食早就发完了,靠一些好心的大户人家开粥厂放粥救命,正在这时候就听说朝廷要运赈灾粮到武昌发放,于是我们就一路乞讨着来了武昌。没想到,爹娘他们还是活活饿死了。呜呜呜呜。”芦荟放声哭了起来。
月婵看了看杨秋池,对芦荟柔声道:“你先别哭,少爷还有话问你呢。”
芦荟抹了抹眼泪点了点头。
杨秋池心中赞叹月婵这小丫头真是善解人意,便接着问芦荟:“那你们领到粮食了吗?”
芦荟摇摇头:“没有,那时候一个武昌城到处都是灾民,都是听说武昌要放粮才来的。我们到武昌,听说朝廷的粮食早就到了,等着清点好了就发,可那天晚上,衙门粮仓就失火了,好大的火,半个武昌城都映红了。”说到这里,芦荟似乎还在为那场大火而惊恐。
“衙门粮仓失火?”杨秋池皱了皱眉,“这么巧?”
“是啊,听说是看守粮仓的官员晚上烤火取暖,不小心失火了,才引起了这场大火。”芦荟神情黯然:“大家都说。连老天爷都不帮我们穷人。这日子没法活了。”
杨秋池听到她绝望的话语,心头一凛。又问道:“朝廷没有继续运粮来赈灾吗?”
“运了,都堆在武昌府知府衙门粮仓里呢。”
武昌是湖广省会,同时存在知府衙门和布政使衙门两级政府。相当于现在的省会城市的市政府和省政府。
“为什么不放粮呢?”宋芸儿奇怪地问道。
“官府说粮食要清点完了才能发,都好些天过去了,还没清点完。有人去问,被官兵用鞭子打出来了。”
杨秋池眉头皱得更紧了:“饥民抢粮食地事情你知道吗?”
“那是饿得没办法了。那些人说饿死也是死,砍头也是死,还不如来个痛快。”
“官府处死了多少抢粮的?”
芦荟摇摇头:“我不知道,我爹娘说饿死也不能去干那种事情。”
杨秋池在房间里来回走着,突然停下脚步。说道:“走,到武昌知府衙门去看看,怎么迟迟没有放粮赈灾,究竟是怎么回事!”
金师爷已经猜出了杨秋池的心思,凑上前低声说道:“大人,一切谨慎从事,这些人可都得罪不起的。”
杨秋池点点头:“我有分寸。咱们走吧。”
迈步就要往外走。宋芸儿急道:“哥,等等。芦荟怎么办?”
杨秋池一怔,救了她性命,总不能管她一辈子啊,从怀里摸出一锭银子。说道:“你现在已经恢复了,这点银子给你,桌上还有些菜肴米饭,我会让掌柜的再给你准备些干粮,等衙门放粮了之后,你就回你们老家去吧。”
芦荟很乖巧。咕咚一下跪倒,向杨秋池连连磕头道:“老爷,大老爷。求求你收下我当丫鬟吧,我能吃苦。我什么都会做,我老家没什么亲人了,爹娘和弟弟都死了,我回去迟早也会饿死的,求求您,救救我,收我做丫鬟吧,我不要银子,能给我口饭吃就行了。求求您了。”说罢,哭泣着一个劲在地上磕头。
杨秋池心想,这小姑娘说的倒是实情,她这么小,耕田犁地都不行,赈灾得到地粮食不会很多,迟早也会饿死的。看见白夫人和白素梅在一旁很疼惜地看着这孩子,杨秋池心中有了个主意,便说道:“那好,你签了卖身契,就当我的小丫头吧。”
芦荟大喜,连连磕头感谢。
当下由酒楼掌柜的帮忙作中人,写了一份契约,芦荟按了手印画了押,算是正式卖身给了杨秋池做丫鬟。虽然芦荟说了不要钱,但杨秋池还是给了她二十两银子。
手续办完之后,杨秋池将她拉到白夫人母女身前,将那卖身契递给白夫人,说道:“白夫人,你把月婵丫鬟送给了我,现在我也把芦荟这小丫头送给你。给你当丫鬟。请勿推辞。”
白夫人没想到杨秋池买这小丫鬟是给自己的,说道:“杨公子,这可不行,我们娘两都是……都是犯人,如何能有小丫鬟呢。”
“谁说犯人就不能有丫鬟仆人伺候了。再说了,临走地时候,应天府顾府尹已经安排妥当,我会想办法替你纳赎免去苦役,只要不离开云南,你们会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我会给你们安排妥当的。”
原来,流刑服刑制度中,有钱人家被判流行,到了流所,可以花钱纳赎,也就是花钱请人替自己服劳役,这样一来,只需要定时去报个到就行了,除了不能离开流所所在辖区,和自由人没什么两样。这叫纳赎免役。
白夫人和白素梅闻言大喜,盈盈给杨秋池道了个万福,表达心中的感激。这才接过芦荟的卖身契,留下小丫鬟芦荟。白素梅给芦荟改名荟儿。
吃完武昌鱼,味道是很不错,还新收了个小丫鬟送给了白夫人母女,她们也就有了人照顾,可眼看着满街的饥民,杨秋池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杨秋池等人离开酒楼,前往知府衙门。
路上,经过一家高墙大院旁,见有好多灾民模样的人围在那里,不知在干什么。杨秋池让小丫鬟月婵过去问了,这才知道,这里是武昌府富商米员外的一家米行,正在出售粮食。
那些饥民围着,上去买米的人却很少。杨秋池正有些奇怪,只见一个老妇人从人群里挤了出来,手里捧着一碗白米,两手哆嗦着走了几步,眼泪婆娑地看着那米,手一松,当啷一下,一碗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