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69章

龙啸大明-第69章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轻的份量,孙和鼎心里,也还是有一些抵抗外寇入侵和救助天下苍生的责任感。只是要他冒然一下就答应下来,又觉得一下子转不过这个弯来,因此也犹豫不决。

就在这时,房门又开了,只见有两人并肩走了进来,看见屋中有客人,两个人也都怔了一怔。

商毅看这两人,一人三十四五岁年纪,另一人三十左右岁,衣着都十分破旧,但相貌与孙和鼎有五六分相似。商毅心里估计,这两个人大概就是孙和斗和孙和京吧。

果然就听孙和鼎道:“大人,这是舍弟和斗、和京。”然后又对两个弟弟道:“这位就是守卫兖州的商千总商大人,你们快来见礼。”

孙和斗和孙和京显然也大为意外,罗远斌他们到是认识,但不明白商毅怎么突然一下来到自己的大哥家里。但赶忙就给商毅见礼。而商毅也都还礼。

孙和鼎这才把商毅的来意对两个兄弟说了一遍,而商毅也把刚才劝说孙和鼎的那些话又重述了一遍,同时罗远斌也在一边帮腔。

孙和斗听完之后,立刻道:“大哥,我看您应该答应帮忙。我们兄弟虽然不能做官,但也应该为抗击鞑子尽一份力量。”

孙和京也道:“是啊大哥,就为了穆陵关一城百姓的安危,您也应该去帮这个忙,何况这也不违反父亲的遗命。”

他们兄弟毕竟比孙和鼎年轻得多,由其是孙和京,在孙元化死的时候,他还不满二十岁,虽然不敢违背父亲的遗命,出仕做官,但也有些不甘心这么沉寂下去,这一次商毅来请孙和鼎,两人也觉得是一个好机会,至少能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孙和鼎本来就有些动心,见两个弟子也主张自已出山帮商毅监造火器,也就不再犹豫,立刻答应了下来。商毅自然十分高兴,又拿出十两纹银,让罗远斌去买一些酒莱,众人好好吃一顿。

孙氏兄弟虽然极力阻拦,但罗远斌接过了银子,就这刻出门去了。而商毅又劝了几句,只好作罢。

在等待罗远斌的时候,商毅才又和孙氏兄弟详谈,问孙和斗和孙和京会些什么?是否也会铸造火器。但两人都摇头表示,说铸造火器,并非他们的擅长。原来孙元化是一个全面的科学家,他们兄弟三人各自继承了孙元化的一些本事,孙和鼎善于制造火器,孙和斗则是继承了孙元化的兵法,还会一些武功,而孙和京主要钻研数学、几何等方面的知识。

商毅听了,也不由大喜,当时就表示对他们兄弟三人会都聘用,由孙和斗教导士兵们使用火器的方法,并且操演火器与其他兵种的配合。而孙和京却是付责在穆陵关教授孩子、少年士兵数学、几何知识。并开出了每人一月三十两白银的价格,并且保证,每年还有额外的奖励。

孙氏兄弟也都觉得十分意外,如果商毅聘用孙和斗指导使用火器,这还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但聘请孙和京教授数学、几何知识。这就大出他们的意料了,尽管孙元化生前,也极力主张在大明推广《泰西算要》、《几何用法》、《几何体论》、《西学杂着》等著作知识,但朝廷注重的只是铸造火炮的技术,对其他并不感趣,更有不少士大夫理学家视这些数学、几何知识为奇淫巧技,傍门左道之术,不但不能推行,还应当加以制止。

而商毅这样的一介武夫,居然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吗?还要在穆陵关里教授这些知识,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应付科考之外,顶多也就是再读一读史书而己,谁有兴趣来学数学几何知识。孙和鼎甚至在想,商毅是不是觉待在聘请了自己和二弟之后,却不聘请三弟,有些觉得过意不去,因此才拉孙和京去凑数的。

商毅见他们兄弟的表情,知道他们有些不理解,又进一步解释道:“铸造火炮,是一项综合技术,并非只靠一门技术就能完成,其中涉及铸铁,锻造、火药、数学、几何等等方面的内容。而其他方面,我穆陵关多少还有一些基础,唯有这数学几何,还是一无所能,而三先生精通此道,正是求之不得。教授给工匠士兵,无论是日后铸造还是使用火器,都会大有益。而且穆陵关里的孩子,日后未必能够各个考上科举,因此学习一些数学几何知识,日后也能计算丈量,有一技之长,也好混一口饭吃。”

因为在后世,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因此商毅的这一番见解,在现代社会中是最基本的常识,但在这个时代却算是罕有见解,即是精通这些学术孙氏兄弟也未必有商毅看得这么深远。也对商毅感到由衷的佩服。同时也生出了货买识家的感慨来,觉得答应商毅出山帮助,到是走对了。

而商毅也察觉到他们兄弟对自己的态度大变,不仅是尊敬,还有几分遇到知音的心理。也知道自己以初步嬴得了他们的好感。也十分高兴,十七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材最重要。现在自己手下的军队己初雏形,缺少的是各方面的人材。

第088章 交易(上)

从孙家出来之后,商毅又马不停蹄赶到林之洋的家里去赴晚宴。一方面是他接到了林之洋的邀请,不好不去,另一方面是他还要和那两个老外商谈一下,购买火枪的事情。商毅也不禁感叹,有时候应酬比打仗还要累啊。

来到林之洋的家里,商毅才发现原来林之洋还请了不少客人,都是兖州的地方乡绅商人、头面人物,一共有几十号人。林之洋将商毅一一作了引见。不过这么多人商毅根本都记不住,只是听着林之洋的介绍,一个一个见礼。虽然这里面有几个人头上有功名,或是品级,但实际做官的,除了自己之外,一个人也没有。

但也不能因此而小看了这些人,因为他们大多都有庞大的家族做背景,而且和官府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活动能力相当大,一般的官员,甚至是知县一级的官员,他们都不用放在眼里。

按说商毅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千总,连固定的品级都没有,在一般的情况下,这里人连正眼不会看他。但一来是林之洋专程请来商毅,这个面子可不小,二来众人都知道,商毅现在深受登莱巡抚曾化龙的看重,而且这一次守卫兖州也立了大功,日后升上指挥守备一级,也不是不可能。尽管商毅不在兖州府为官,但兖州府、青州府两地比邻,因此互相之间搞好关系,对日后双方都是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众人对商毅还是十分客气,每个人都说一些赞扬的话,同时还都装模作样的对商毅守住兖州城表示感溦。

只是商毅知道,用不了一个月,兖州府就会被清军攻破,虽然清军并没有对兖州进行屠城,但也将整个兖州城劫掠一空,之后兖洲整个地方势力,也要被重新洗牌,在场的这些人中,估计大部份都难道恶运。不过他还是逢场作戏,对每个人都客气了一番。

虽然是家宴,但也办得十分丰富,不禁有美酒佳肴,还有不少美艳的歌妓来往穿梭,吹拉弹唱,歌舞助兴。也使众客人开怀畅饮,尽情欢娱。商毅也是第一次见识到古代的宴会场景,也夹在里面一起长了不少见识。

酒过三巡之后,林之洋也让林锋将商毅请到一间小阁内。因为这种宴会往往也是有权势的人互相商谈密谋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也专备了几间这样的小阁,十分隐私,客人们可以在这里私下谈生意,达成密谋协议等等。

而等商毅到了小阁,林之洋和那两个葡萄牙商人黄毛斯科拉,红毛阿隆索还有洋和尚阿科尼亚都以经有这里等着他。林锋就在外面守着。

双方见面之后,又客气了一番,同时也对这次打败流寇赞扬了几句。阿科尼亚又扯了几句主的光辉,上帝赐福之类的话。令商毅脸上直起黑线,看来这个洋和尚是卯上自己了。

场面话说完了以后,就步入了正题,斯科拉和阿隆索也都能说几句法语,加上阿隆索还懂中文,又有洋和尚做翻译,因此这场以法语为主,又夹杂着葡萄牙语和汉语的商业谈判就这样开始了。斯科拉首先道:“千总阁下,上一次您提出的要求,我和贝尼克斯经也了仔细的商量,新式的燧发枪,我们最多只能给您提供三十支。要是再多,我们也办不到了。”

商毅点点头,在他的想法里,只要弄到几支就很好了,现在自己这边有了孙家兄弟,再加上自己,只要有了样品,就可以照着进行山寨了。而一次能够弄到三十支新式的燧发枪,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于是道:“很好,只要你们能够弄到多少,我就收多少?那么旧式的隧发枪呢?”

阿隆索道:“这个我们到是可以弄到一些,但不知道千总阁下您耍多少?”

商毅道:“我要一千支,你们有吗?”

两个老外顿时被吓得张大了嘴,没想到商毅一开口就要这么多,过了好一会儿,阿隆索才有些底气不足道:“我们……只能提供三百只左右!”说完之后,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因为燧发枪是在十七世级初被制造出来,到现在还不到四十年历史,就是在欧洲都开始全面装配燧发枪,但也还没有完全取代火绳枪。在亚州就更少了,即使是旧式的燧发枪,在澳门的葡萄牙军队中,也不过才装配了五百多支,两个老外的计划是:在驻澳门的葡萄牙军队中走走门路,先弄一批火枪,买给商毅,等国内重新运来了新枪之后,再补上。

因为现在荷兰在亚州的势力正逐渐在升起,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却日益衰退。西班牙只能困守马尼拉,而葡萄牙也只能保住澳门一隅。亚州地区的其他场子都在被荷兰人慢慢侵占,因此每年的贸易量也大大减少。斯科拉和阿隆索的生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只能勾结军队里的官员,捣腾一些军火来补充。好不容易才逮到商毅这样一个大主户,自然不能轻易放过。

只是商毅可不像别的中国人那样好忽悠,他对火枪的熟悉程度比这两个老外还熟,因此想拿老式的火绳枪是糊弄不过去的,所以这两天两个老外想尽了自己在澳门的门路,才估计出能够弄到二百多支。没想到商毅狮子大开口,一下就要一千支。刚才阿隆索说能提供三百支,那还是咬着后槽牙说的,自己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这些情况商毅自然多少也了解一些,其实他也知道这两个老外肯定弄不到这么多燧发枪来,当然自己一口气也买不了这么多火枪,但故意夸大数字,是在这两个老外面前显示自己的实力。他可不想只做一锤子买卖,因为在日后,商毅估计还有可能和老外做生意,因此必需在老外面前造成一个财大气粗,但不是人傻钱多的形像。洋人做生意比中国更现实,只认钱不认人。

因此听阿隆索说完之后,商毅也点了点头,道:“那也行,三百就三百吧,这一次我们是做第一笔生意,我就将就一点,你们再去想想办法,有多少我就收多少。”

两个老外这才放下心来,斯科拉道:“我们还有转轮打火枪,不知道千总阁下是否也感兴越?”说着他从桌子底下拿出一支四十厘米多长的原始手枪样式的火枪来,介绍道:“千总阁下,这种火枪可以一次填弹四发,可以连续发射,而且无论刮风下雨,都能使用,非常方便。如果您的军队装这种火枪,一定能够大大加强他们的战斗力。”

商毅心里暗笑,看来老外又把自己当冤大头,他当然知道:所谓转轮打火枪,实际就是后来左轮手枪的先祖,据说是一位德国钟表师约翰·基弗斯根据钟表原理发明,因为靠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