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669章

龙啸大明-第669章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文程进宫来。

因为现在代善还代理着摄政王事,而且他也是爱新觉罗氏里资历最老的人,什幺事也不能避着他。

不一会儿,两位老臣也都先后进宫来,向两宫皇太后见礼之后,皇太后才开口道:“礼亲王,范大学士,现在局面就不用哀家说了,你们说这都火烧眉毛了,多尔衮怎么就是不肯出来呢?难到说大清没了,他就能好到那儿去吗?”

她一说完,代善立刻道:“可不是吗?皇太后,老臣都己经亲自到他府里去找过三回了,可他每次都推说病没好,就是不肯出头。但我看他满面红光的,那儿有半点有病的样子呢?说实话,他不出来,我也没有法子,只能这么硬撑着。”说着也连连叹气。皇太后见了,也跟着叹了两口气。

这时庄太后却看见,一边的范文程却是不动声神的样子,心中一动,道:“范大学士,您又是怎么想的,这里也没有傍的人,有什么说,但说无访。您也是大清的三朝老臣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清就这么下去吧。”

代善也明白,这次进宫自己只是陪衬,主要还是看范文程的,因此也立刻道:“老范啊,你有什么办法就快说吧。”

范文程微微一笑,道:“两位太后,礼亲王,依臣之见,摄政王不肯复出,还是因为朝中有些碍障,没有完全理清,一但理清了这丝障碍,摄政王就会马上复出,而且他己有成竹在胸,一定能让我大清转危为安?”

“障碍?还有什么障碍呢?”庄太后也不禁沉思起来,现在多尓衮最大的政敌济尔哈朗己经举手投降了,而代善本来就被多尔衮推到前台来供着的,而且现在他也主动退让,还有什么是多尔衮的障碍呢?

另一边代善也皱眉,百思不解范文程的意思。

范文程又道:“两位太后,礼亲王,臣所指的障碍,非是指人,而是指事。”

代善喃喃道:“指事,指的什么事?老范啊,有话你就痛快说吧,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就别卖关子了。”

范文程笑道:“请问礼亲王,现在朝廷中争议最多的是什么事情?”

代善认真的想了一想,才道:“有两件事情,一是吴三桂在四川要自立,二是与商毅议和,现在朝中就是为这两件事情争论不休。”

范文程点了点头,又道:“礼亲王,如果依你看,这两仵事情应该如何处理,才是最有利于我大清的,方才皇太后也说了,现在这里没有旁人,礼亲王不妨直说。”

代善还有些发懵,但庄太后却有点会过意来,道:“二哥,这里不是朝堂上议事,只算是闲谈吧,你心里怎样认为的,就直说吧。”

代善理了理思路,这才道:“回禀太后,依臣的愚见,吴三桂现在己占四川大部,形同割据,而我大清目前又无力征伐,因此不如顺水推舟,封他一个蜀中王,在成都开府理事,也好安吴三桂之心,如此一来,吴三桂虽在四川割据,但乃是受我大清策封,否则若是将吴三桂逼得走投无路,倒向南明,与商毅真的联手,将与我大清更为不利。”

顿了一顿,又道:“而与商毅议和,形南北分治,虽说是有辱国威,但却可以为我大清恢复国力,嬴得时间,昔日越王勾践,为报灭国之仇,不惜以身事吴主,卧薪尝胆尚且不惜,何况只是议和,因此在目前来说,也不失为权宜之计。”

范文程点了点头,转向两位皇太后,道:“礼亲王之见,皇太后又以为如何呢?”

庄太后又微一沉呤,道:“哀家是妇人之见,但也觉礼亲王之见,颇有道理,虽说一时有辱我大清国体,但为大清千秋万载着想,小有倔辱,不过是丢点面子,不伤大碍,也算是可行。”

范文程笑道:“礼亲王高见,而太后明断,皆是我大清之福,但既是有利我大清的事情,却又为何还议论不休呢?”

代善见庄太后也同意自已的意见,也放了心,因此又苦笑了一声,道:“问题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看,真正的轻重缓急不知道,却偏偏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结果还煽动了不少人,也糊里糊涂的跟着起哄,说什么也不同意,结果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定不下来。”

这时庄太后眼睛一亮,道:“哦,原来是这样,我总算是明白了。”

第169章 多尓衮复出(二)

就在第二天,清廷的皇帝福临亲自下旨:加封吴三桂为蜀中王,并将成都府、潼川州、顺庆府、重庆府、叙州府、马湖府、雅州、邛州、眉州、嘉定州、泸州等十三外州府,都赐为吴三桂的封地,许吴三桂在成都府自行开府理事,封地内的官员设置任命,都由吴三桂自行安排,钱粮税赋除去每年定额上交朝廷之外,也可自己规定征收。吴三桂部人马,统称为蜀营。又下旨确认,朝廷可以与商毅进行议和。同时也再次下旨,请摄政王复出理事。

这两道圣旨刚一下,清廷立刻又一次炸了锅,满汉官员们都认为这两道圣旨实在是有辱大清国威,大损朝廷尊严,于是也都纷纷发言,要求朝廷收回成命。但皇帝的圣旨,加上代理摄政的代善也全力支持,因此一切的反对统统都没有,两道圣旨还是发了下去。

在随后的两天里,各种上书、奏章又一次纷飞到皇宫里,有的是要求朝廷收回成命,也有指责代理的代善无能,要求他立刻辞职等等。

而福临又再一次下旨,坚定确认,这两份圣旨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人都不许再反对,同时又招多尔衮复出理事,并着令他处理这两件事情。

清廷的官员们都认为,这一次摄政王还是不会应招复出,因为前几次多尓衮都没有应招,而且现在朝廷又下了这样两道圣旨,那么多尔衮就更不会复出了,当然也有人猜测,或者多尔衮会以复出为条件,迫使朝廷收回成命。那知圣旨传下之后,多尔衮立刻穿好朝服进宫面君,并且满口答应,将会尊旨照办。

其实多尔衮早就想复出了,因为济尔哈朗失败之后,己经彻底没有资格和自己争斗了,多尔衮就知道这一次斗争自己取得了全胜,不仅把丢失湖北、江淮的罪名也全都推到济尔哈朗身上,而且商家军接收了江淮地区之后,暂时也无力再发动对清廷的进攻,自己正好可以出面来收拾这个残局。因此才指使党羽们摇旗纳喊,为自己复出造势。

但就在这时,吴三桂的奏章送到了北京,同时在清延内部,也有人提出和商毅讲和的建议,而多尔衮也立刻打消了马上复出的念头,又继续装病。

因为多尔衮十分清楚,给吴三桂封王,和与商毅讲和,虽然在目前的清廷来说,都是正确的选择,但却也是谁干谁挨骂的事,自己由于南征惨败,己经威信大损,这趟浑水可千万不能再踏,否则必将威信扫地。但从目前的情况,又不得不这么做,因此也只能让现在当权的人和朝廷来再被这个黑锅,转移众人的视线。这样一来自己复出以后,虽然也照做,但那只是执行朝廷以前做出的决定,也就不会因此而受到攻击,有陨自己的声望。

但多尔衮的这番心思没法对别人去说,包括自己的党羽,因为在多尔衮的党羽中,绝大部人也是反对这样两道圣旨的,因此也只好这么一声不吭的继续装病,直到有人领会为止。但多尔衮心里,也同样十分着急,自己这么迟迟不肯复出,万一弄得真的以为自己是要退隐了,弄巧成拙了怎么办呢?

好在是范文程不愧老谋深算,一下就看出他这份心思,说动了朝廷出面下旨,封吴三桂为王,并决定和商毅讲和,而多尔衮见所有的障碍都清除了,也就不在装病,立刻应招复出。

就这样经过了四个多月的病休之后,多尔衮终于正式复出,又重新掌握清廷的最高权力,而清廷新一轮的权力斗争,也以多尔衮的全面获胜而结束。不过多尔衮现在面对的,就是开始收拾现在的残局。

而这时在江淮战场上,清军己经全部撤回到淮河北岸,而商家军也全线出击,连续接收了安庆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等地,并且有少数部队还渡过淮河,占领了淮河北岸的五河、怀远、颖川等淮北的沿岸地区,基本完全控制住了淮河区域。而清军只能退守灵壁、宿州、蒙城一线。

另外湖北军区第六军的两个师也翻跃大别山,向河南的汝宁府发动进攻,因为这时清军在河南的驻守兵力集中在南阳一线,防备商家军从襄阳出击,因此在汝宁府的兵力不多,商家军连续攻取了光州、商山、信阳、罗山等淮河以南的地区,大约占汝宁府的一半左右。从而也完全控制了大别山区。

由于商家军出击得极时,清军对淮南地区的破坏并不算十分彻底,破坏的最严重的主要是安庆府、庐州府地区,而在靠近淮河的凤阳、淮安等地区还没来得极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就因为商家军的杀到,而匆匆撤退,在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动手就跑。

不过在安庆府和庐州府造成的破坏却十分严重,由其是治所在地的怀宁和合肥两城都被清军焚之一炉,几乎全毁,而城外的乡村镇县也遭受到大量的破坏,造成无家可归的难民,也达到六七十万之众。

虽然商家军出兵及时,并且带来了必要的粮食、帐蓬等生活物资,组织难民定居,统一安置难民的生活,并且规定难民尊守秩序,各安生业,不得趁机闹事做乱,否则绝不轻恕,不过由于近十年来这此地区的法纪松弛,社会动荡不安,因此人们的胆子也大了不少,有少数不安寂寞的人借机闹事,干一些抢劫掠虏的事情,还有一些有野的人,打算趁机扯旗造反,自立山头。

对此商家军也给予了严厉的打击,凡事有偷盗抢劫的,一率抓起来做苦工,而趁机扯旗造反的,则全部处死。这也是乱世用重典,必须以霹雳手段,压制住各种蠢蠢欲动的事端。结果在商家军恩威并施的之下,立刻迅速的稳定住了江北的局面,而且随后又有大量的粮食、物资送到江北,生活有了基本的保证之后,绝大部份的百姓也就都安心下来。其实中国的农民其实是最老实后,只要是能够活下去,百姓们也都不原造反闹事,因此也总算是没有造成大股的难民潮。

不过江北的破坏情况仍然十分严重,没有二三年的时间,是难以恢复元气,因此商家军现在也无力再向清军发动进攻,于是双方都停止了战争,以现在的地区为分界,暂实互相对持起来。

虽然让商家军的势力扩展到了淮河北岸,并进入河南省的地区,但不管怎么说,商家军的攻势是停止了下来,清廷上下也都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再担心商毅打到北京来。因此退出关外,回归辽东的声音,也渐渐小了许多。毕竟在北京住着,可要比辽东舒服得多了,满洲贵族当然都舍不得离开。

另一方面,册封吴三桂为蜀中王的圣旨到达四川之后,吴三桂也心满意足,虽然说自己以前也是平西王,但那不过是一个空头王爵,那有现在有封地,许开府的真正王位好,这也说明清廷也终于认可了自己在四川割据的事实。自己辛苦经营了这么多年,也终于得到了丰厚的收获。

当然吴三桂也不是不明白,从表面上来,自己的王位还是受清廷册封,而且自己又有让出山海关的前科,因此还很难得到南明势力的认可,从目前来说,还必须依靠清廷才行,于是吴三桂立刻又向清廷上奏,表示了自己对清廷的感激之情,并且向清廷大表自己的忠心,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