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1038章

龙啸大明-第1038章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丰臣幕府在日本的基础还很不牢固,没有外力的扶持,很难在日本维持得下去,这也是丰臣熏支持割让九州岛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另外商毅只是要求日本割让九州岛岛,而并没有向日本索要赔款的原因,一是在日本的战斗中,中华军也掠夺到了大量的财产,基本可以填平这次战事所花费的费用,毕竟这次中华军出动的兵力并不算多;二是中日重新开通了商贸来往之后,中国每年都可以从日本获取大量的利润,官民都可获利,而如果让日本赔偿,获利的仅仅只是官方,对民间并没有什么好处,而且日本也赔不出多少钱来,相反还会弄得财力衰弱,影响了日本的购买力,做事情讲究细水长流,不做一杆子买卖;三是现在中国己经割让了本州岛岛,这就够说了,如果再要求日本赔偿,难免会进一步引发日本国内的不满,毕竟割让了本州岛岛,和众大名并没有太多的利害冲突,但赔偿则肯定是要摊到每一个大名的头上,这就会引发众怒了。

而中日条约签定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对日本各藩大名的重新分封和划分。

徳川家康在取得了日本的统治权之后,通过统计清算,将全日本的土地分为三千万石左右,最初一共分封了二百多个大名,但在德川幕府五十年的统治期间,又以或真或假的罪名,剥夺了其中绝大倍份大名的全部或部分领地,同时又新増了一百五十多个新的大名,使日本大名的总数维持在二百五十致二百八十个之间,其中有亲藩大名二十四个;谱代大名在一百五十个左右;外样大名在一百个左右。

而为了保证徳川幕府在日本的绝对实力和统治地位,属于幕府的直辖领地为六百八十万石,占到了全国总土地的二成强,和领地最的仙台藩六十二万石相比,也超过了十倍以上;其中有约四百二十万石归徳川幕府的直接收入,而二百六十万石分给了幕府的各旗本的知行所,而在当初丰臣秀吉的统治期间,直属于丰臣氏的领地也只有二百三十万石,因此这也是让不少人对徳川幕府不满的地方,因为幕府占有的土地越多,也就意味着其他大名能得到的土地就越少了。

整个分封计划是由商毅、丰臣熏和丰臣余众一起来制定的,而商毅也不打算改变日本这种封建联邦制度,因为让日本永远陷入这个的分邦状态,而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对中国当然是最有利的。

现在徳川幕府消亡之后,丰臣幕府也正式成立,首先自然是先考虑丰臣幕府的直属领地,虽然很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征夷大将军的这个位置都将是空缺的,但丰臣幕府的领地,和制度还是要先确定下来。

商毅和众人商议确定,丰臣幕府的都城将仍然设在大阪,而直属领地包括以大阪和江户为中心的两块地方,总计约为三百万石,虽然比丰臣秀吉时候要少,但和徳川幕府相比,却不足一半。

一方面是因为现在且本将九州岛岛己经割让给了中国,这一下子就差不多把日本的土地砍去了三百多万石,因此还像德川幕府那样,占有那么多的土地,剩下的土地可就不够分了。

而在另一方面,商毅也不希望让丰臣幕府在日本过于的强势了,尽管未来的丰臣幕府将由自己的子孙继承,但商毅也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只有血源、亲情是靠不住的,看看毛利两川的结果就知道了,一来是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血源亲情终究也会越来越疏远,因此不能让丰臣幕府在日本过于强势,只有这样,丰臣幕府想到在日本保持着自己统治地位,就只能在政治上依靠中国,永远无法摆脱对中国的依附,当然也不能让丰臣幕府太弱了,否则在日本就控制不住局面,罩不住场子。

对于这一点,丰臣熏并没有意见,毕竟三百万石也已经不少了,而且毕竟丰臣氏是依靠外力取得的日本统治权,不仅需要中国的扶植,也同样需要在日本争取到更多的人心,因此大幅削减自已的土地,将这些土地都让给其他的大名,也是一种争取人心,稳定丰臣幕府统治的方式。

而对日本其他的大名,丰臣幕府也不搞什么亲藩大名、谱代大名之类的分别,因为现在丰臣氏的继承人都还没有产生,那来的亲藩大名呢,而且丰臣畲众一共才五六十人,就是全封了谱代大名,也只有徳川幕府的三分之一左右,也没多大意思,因此干脆就不搞这些,一视同仁,也可以体现丰臣幕府的新气像,另外这也是让丰臣幕府必领依附于中国,才能保持住自己在日本的地位。

在其他大名的分封自然是论功行赏中,几个倒幕的主力大藩都获得了十分丰厚的奖励,长州藩大名毛利广纲保持不变,领地由三十九万石増加到六十万石,虽然还赶不上当年一百二十万石的盛况,但也成为丰臣幕府中最大的大名,锅岛胜茂由佐贺藩改领加贺藩,领地由三十五石増加刻五十六万石,有马忠赖由久留米藩改领冈琦藩,领地由二十一万石,増加到四十五万石,也都是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力量。

而丰臣余众也同样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封赏,大野殿守是丰臣畲众的骨干,被封为尾张藩大名,领地五十八万石,内藤昌丰封为彦根藩大名,领地五十三万石;甚助卫门封为福知山藩大名,领地五十万石;石田吉左封为松江藩大名,领地四十三万石;高坂源五郎封为足守藩大名,领地三十八万石,水野蕂九郎封为广岛藩大名,领地三十二万石、山元十兵卫封为丰冈藩大名,领地二十八万石。

同时以上十个人,也出任现在丰臣幕府的代理大臣,在丰臣幕府的继承人还没有产生的时候,就由他们一起付责主持丰臣幕府、仍致整个日本的政务,而在丰臣幕府的继承人到位之后,也由他们来扶持一段时间辅政,因此至少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日本的局势都是由这十个人把持。

这十个人中,有七个都丰臣余众,而另三人是倒幕的主力,也是和中国走得最近的,因此把日本的行政事务交给他们,也能让人放心。

而其他的丰臣畲众,根据各自的功劳、资历的大小,也都有各有封赏,领地大多在十万到二十万石之间,多年的心血这时也终于得到了回报,自然也是皆大欢喜。

其他参加过倒幕的大名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每一位大名的封地都会増加一些,不过这些大名过去都是小藩,因此在封赏之后,也基本都在十万石以下,毕竟这些大名虽然都参与倒幕,但也只是打了一趟酱油,不可能一下子提四五十万石大名的位置,能够有所増加,己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另外还有一些以前曾帮助过中国,或者是帮助过丰臣氏的人,其中还包括有好几名一直帮助中国商馆的商人,也都受到了封赏,虽他们的封地都不高,一般都在一二万石左右,有的甚致只有几千石,做为其他大名的支藩,不过一介平民,一下就能跃升为一藩之主,在日本已经算是一飞冲天了,当初徳川将军的兵法指南柳生一族,经过了两代人的努力,费尽了多少心血,也才获得一万石的封地,挤身于大名之列。

由其是这里面还有商人,这个时代的日本也和中国一样,比较歧视商人的,而这也是向日本表示,中国不计出身,只要是站在中国这一边,对中国作出过帮助,也就会得到封赏。

第357章 日本势力重新洗牌(四)

封完了有功之臣,接下来就是对原来属于徳川氏的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在战争中保持中立、摇摆不定的大名进行处置。

原来的四代将军徳川家纲,在失去了征夷大将军的头衔之后,被封为松代藩大名,领地为二万石;徳川纲重为相良藩大名,领地三万石;另外在徳川氏中还封了四个支藩大名,而其他幕府的亲藩、谱代大名中,则全部都被罢免,成为徳川家纲、徳川纲重的家臣,只有德川千姬的另一个女儿,本多胜姬的丈夫鸟羽藩的大名池田光政,仍然留任,但领地从三十一万石削减到三万二千石,总计起来,随于徳川氏的全部领地也只有十二万石,就算加起来,也只能算是一个中等的大名。

而徳川纲重和池田光政能够保住自己的大名位置,尽管封地也被大幅削减,但还是要比徳川家纲的封地要多,这当然完全是看着丰臣熏的面子,他们一个算是丰臣熏的养弟,一个算是妺夫,总要照顾一点,另外这也是造成现在的德川氏弱干强枝、重心失位的局面,也使徳川氏无法形成凝注力,因此徳川氏虽然还有一定的实力,但基本没有翻身之力了。

当然徳川氏能有这样的结果,也廴经算是很不错了,毕竟当初的丰臣氏失势之后,是被德川幕府赶尽杀绝,只有丰臣熏一人逃脱,因此面对这样的结面,别说是徳川千姬,就是徳川纲重和池田光政、本多胜姬也对商毅和丰臣熏感激不尽。

其他的原来在幕府和倒幕府之中摇摆不定和保持中立的大名中,也是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始终保持中立的大名,基本都保留下来,只是领地都削减到一二万左右,成为小藩,而对那些摇摆不定,企图左右逢源的大名则都受到了狠狠打压,虽然被罢免的不多,但都被削到了一万石以下,给别的大名当支藩,这也是认日本人知道,中国方面,是不容打马虎眼的。

而在这方面表现的最为突出的仙台藩大名伊达纲宗、米泽藩的大名上杉刚宪则都遭到了最大的打击,伊达纲宗由六十二万石削至二万石,上杉刚完由四十万石削至一万石,两个大藩也彻底被削弱。

本来按商毅的想法,干脆就把这两藩撤了算了,但伊达氏、上杉氏毕竟都是日本存在了数百年的家族,两家的先辈当中,伊达政宗、上杉谦信在世的时候,都是日本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根深蒂固,一但撤了藩,说不定会引起什么乱子,因此商毅和丰臣熏等人认真商议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还是保留这两个家族的藩位。

不迈那三名反对中日条约的大名,还有三名没有来到京都,对中华军不理不问的大名,则就不客气,都全部被罢免,彻底退出了日本的政治舞台。

这就样,日本的大名全部分封完毕之后,一共分出了二百三十七位大名,而在过去德川幕府中的大名中,保留下来的还不足一百名,而像岛津氏、细川氏、小笠原氏这些过去日本曾经威名赫赫的大族彻底消亡;徳川氏、松平氏、阿部氏、伊达氏、上杉氏也都遭到了极大的削弱,而一批新兴的力量也在日本崛起,因此整个日本的政治格局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当然这些大名的分封,还有土地的分配,仅仅只是在京都进行了宣布,并不意味着日本国内的政治重新洗牌己经完成了,因为被撤藩、削藩的大名要交出自己的权力、领地;换藩、移藩的大名需要进行权力和地方行改的交接;新封的大名还需要上位,组建自己的家臣班底,接管权力和领地,这些事情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完成,少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在一切都在十分顺利的情况下,如果中间出现一些波拆、事故,这个时间就还有延长。

因此被撤藩的大名未必都会原意心甘情愿的就这样退出日本的政治舞台,由其是像仙台藩、米仓藩这样的大藩被削之后,虽然说在伊达纲宗、上杉刚宪在京都的时候,固然都是老老实实,一但回到了自己的藩地,是否愿意老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