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起波斯湾 >

第431章

宋起波斯湾-第431章

小说: 宋起波斯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那么自己判断错误这件事,一定无法隐瞒赵伏波。

“派条小船过去通知他们一声,告诉他们离开那儿,我们随后就要攻打了!”

蒲金书拿着望远镜,指着济州城城外,靠近海港处的关隘。如同东方的所有海港相似,靠近码头的地方,有着一个军营。它带有一些城墙与垛口,同时城门也是官府收钱的地方。当然,也有着保持海港的意思。

只是这里的防护能力,与秦皇…APM战船上装载的,那些抛出“宫紫火雨”与“穆克飞弹”的配重式抛石机相比,自然要差得多了。虽然东方的射击系武器,比之阿拉伯、欧洲要强一些。诸如弓箭、弩弓之类的东西。但抛射系的,就要差一些。最少当时的“回回炮”,尤其是经过蒙古政权之中,那些波斯人改良过的“抛石机”,在协助进攻时的确起了相当的作用。

一条只使用着三角帆的的小船,飞快的靠近济州城。作为一个标准的火山岛,实际整个济州岛上平坦的,可以用于建设的土地并不多。只是相对于此刻济州岛上的人口而言,整个城市的建筑,都给人一种空旷而又稀疏的模样。

不过,此刻的济州岛上,却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这个人不是别人,恰恰就是此刻高丽真正掌权兵权的权臣崔皞。作为真正掌握着兵权,心中又坚决搞蒙人的将军,他不甘心此刻高丽的境地。

但高丽军对蒙古军时,连番的败北,却使他心境郁闷。同时朝中主张降蒙的人文臣们,不断向高丽高宗安孝王王皞进言,要求趁此兵败之际罢自己的官,以作为对蒙古和谈的前提。

“这些狗官!”

崔皞此刻已经年近五旬,他们家族一贯掌握着高丽的朝政。只是在他这一代,面对蒙古兵的入侵,高丽军却一败再败。家族的威望,几乎就全然败落在他的手中。

手里的酒杯重重的顿在桌上,心情烦闷之下,他怔怔的想着高丽此刻局势,以及自己家族的未来。不由想得出了神。

高丽抗蒙的过程之中,也曾经胜利过。可谁知道在随后,蒙古军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尤其是那个可憎的叛将洪大宣以及其子洪福源。

他们的祖先是大唐王朝派往高丽,以教化他们的才子之一。到了这一代的时候,洪大宣以都领镇麟州,洪福源为神骑都领。在蒙古军入侵之时,父子皆叛使高丽军的掌军崔家,实在是丢尽了脸面。

随后,高丽对蒙古,时顺、时叛,总不赶忙臣服。最后,高丽高宗安孝王王皞,听从崔皞的建议,把高丽之民尽数纳江华岛,并迁都到江华岛。此刻的蒙古军队,还没有降服南宋,并没有足够的水军征服江华岛。

考虑到将来的崔皞,来这儿的打算,就是看看济州的风土人情。考虑未来更迁都于此的可能。虽然他不完全是为了高丽族人考虑,他主要的考虑是,倘若降蒙,则崔家死无葬身之地。

倘若不降,则崔家依旧可以掌着高丽朝廷上的实权。倘若能够迁都至此的话,只盼望将来的大宋出一个中兴之主,到那时就可以与大宋王师,一起逐蒙古于漠北之地。

高丽于华夏,虽然同样是时战、时盟。只是高丽接受华夏之封,自唐朝开始已经历经多代。两国的交往,亦使得华夏的文化,影响了高丽民族的文化发展。作为当时整个东亚最繁荣的汉唐之国,对于周边民族、国家的影响,无疑是多方面的。

例如在明朝的时候,朝鲜就号称小中华。当时被满族已经占领了大半江山的明,依然受到当时朝鲜王族的支持。

就算此刻的扶桑,同样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可惜的是,中华文化之中,对于外人,总是过于善良,而对内的手段又总是过于苛刻。那么这一次,痛定思痛的马丁,自然绝对不会让历史,再重新回归到那种,“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愚昧状态。

“大元帅,刚刚海上来了一队战船。其中有些仿佛是宋人的船,另外一些船则模样古怪。他们说要攻打我们济州城码头上的护城,并要我们的人离开,如何处理,还请大元帅示下!”

听到军情,作为高丽朝的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的崔皞,自然不能置之不理。此刻他在岛上,自然一切的决断都要出自于他。

“难道是大宋朝已经与蒙古人媾和了吗?不然为何会有大宋水军的战船出现?又或者是,大宋的船被蒙古人夺了去?”

这是崔皞最担心的地方,蒙古人不大习水战,这是迁都江华岛最初的思考。可是倘若蒙古人要是得了宋船的话,那么无论江华岛又或者说济州岛,就全都无险可守了。

心中虽然变得更加忧虑,可是作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他可不会轻易就害怕。无论如何,他都要去看个究竟,再决定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不必惊慌,传令下去,击鼓聚将。本帅要亲自前往一观,看看他们是什么来路!”

第五季 永远的黑暗 第80章 济州攻略战

崔皞带着岛上驻军的首领,那不过是一个500军兵的小兵官。此刻他畏畏缩缩的跟随在崔皞的身后,脸色死灰。

岛上总共只有500军兵,就算加上大帅崔皞的几百手下,也不过就是千人而已。倘若看看海上的阵势,就足以使人害怕了。

10艘宋船,一船之上不要多按300人算来攻的敌军就已经多达3000人。倘若再加上那十艘怪模怪样的,使用柔软风帆的船,人数最少都得有8000~10000。就算其他人全都是水兵,可就这10000人,就已经不是小小的济州岛可以抵抗得了的进攻了。

与这个没用的,脸色灰败的小兵官不同。崔皞固然明白,倘若战的话,只怕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吃。但作为大帅,他总还是比这些小兵官多了更多的勇气。

他的手拳起来,目光透过拳头中间的小眼远远望去。海上那些怪船上的光景,比起其他人看得清楚多了。不知道的诸人以为大帅的眼力好,实际通过拳头中小孔的观察,可以使目标物变得清晰易辩。

大宋羽林军除过黑色的甲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烈火金龙旗。

红色的,在白底上仿佛烈焰一样的花纹。每当旗帜被风吹拂起来的时候,就仿佛是一团在风中跳动着的烈焰。这个情景被崔皞,通过自己拳头形成的小孔,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是宋人的旗帜,可他们到这里来做什么?罢了,看看再说吧!”

心中的疑问,自然不好说出口。而且对方所说的,一柱香的工夫,这时几乎也就要到了。至于是战、是降,他此刻的打算,算得上是“一棵红心,两种准备”。

如今大宋与高丽,都受蒙古人的入侵。最近的入侵虽然少了,听说是那个什么贵由汗驾崩。但他清楚,蒙古人的贪婪,恐怕是无止境的。在灭了辽、金以及更北面的罗斯人之后,恐怕最终亦难以放过大宋与高丽。

“难不成大宋的皇帝也看了岛屿,想要……”

正在崔皞心中乱猜,大宋的皇族,是不是也想要放弃万里的锦绣江山,来到这海外的蛮荒之岛上时,那些在海面上的怪船有了动静。

“这些船……”

那些最宽的怪船,并没有升起风帆。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却突然就动了起来。崔皞把拳头再度放到眼前,仔细观察着那些船。他也惊讶的发现,那些船上根本没有什么船桨之类的东西出现。

只是他在三个高大的间,看到了两台倒着的,长长的杆子,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嘿嘿,表演的话,咱们就得让岛上的人看明白。”

阿布巴克尔在攻击之前,下了帆。目的就是让岛上的人看明白,他们的配重式抛石机的攻击距离。让他们知道,他们不该抵抗,这使用了“神喻”级别武器的大宋羽林军。

“那是什么??”

抛石机,在中国及其周边,古以有之。只是东方人更注重的是射击式的武器,例如弓箭、弩箭之类的玩意。比方说,八牛弩射程近千米。虽然用了轻箭几乎没有什么杀伤力。但在近距离的时候,那样的武器相对于扫射式的武器要准确的多。

抛射式武器的好处在于,弹丸具有相当的质量,可以对坚固目标进行猛烈的强力攻击。就好比射击式武器就仿佛现代的步枪,那么扫射式武器的威力就如同大炮。

当秦皇…APM上的抛石机,配上“宫紫火雨”和“穆克飞弹”之后,就成了配重式抛弹器。这个学究式的,没有一点威胁的名字,自然不会受到军人们的喜欢,所以他们喜欢叫成掷弹器。至于操纵的人,自然也就成了掷弹兵。

远在“异国他乡”的他们可不知道,在索科特拉岛,弩炮式的连射式弩炮,加上带有原始火箭助推的新型榴弹,已经使他们这一行彻底脱离了原始,成为现代的炮兵。

即使如此,在这里,在济州城之外的码头城关上,这种“掷弹器”,依然是整个世界上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武器。

一群群不大的,如同椰子一样的瓷弹飞过天空。火捻使它们在飞行过程中,拖着一个带有火苗一样的小尾巴。300米射程,它们根本飞不了多久。

“轰轰轰……”

连串的爆炸声,在保护码头的,此刻已经按照崔皞命令撤空了的城关上响起。城垛在火绵的爆炸下,变成了碎块。城头上的箭楼,干脆就在“宫紫火雨”的燃烧下,向天空冒起“呼呼”的火焰。

“他们是宋人,可是他们到这里做什么?难道真的是大宋皇帝要到这儿驻哔么?不过他们让人先离开,再显示他们武器的威力,也算符合宋人的仁义之举。只是,我却如何能够轻易的,送出此刻高丽的半壁江山呢?”

此刻的高丽,在蒙古人的进攻下,已经没有多少土地。大片的土地以及黎民,全都被抛给了蒙古人。可以说岸上,已经几乎没有了高丽官军的身影。驻扎在岛上,虽然皇族得了安全,但没有了高丽,这样的情景也维持不了多久的。

尽管心中想着这些事情,但崔皞还是立即就传下了将令。

“着人坐小船与他们相商,要他们派人上来,说明他们的要求,再做定夺!”

眼前的情景让崔皞明白,打肯定不是个办法。不说别的,就凭那在城头爆起一天的火焰,声如雷鸣的东西,他就确定那是宋人的队伍。毕竟普天之下,还有人会玩火药吗?因为见识的问题,他可不知道,马丁他们已经开始玩炸药了。

“也许与他们谈谈,倘若这样的兵器能给我们的话,只要夺得回高丽,一个小小的济州城或者整个济州岛,又算得了什么呢!”

济州岛实际原本并不是高丽的国土,此刻倘若以济州岛为交换,换得高丽复国的话,自然符合高丽人的选择。

尤其那烈火金龙旗,以及那些犀利的炮弹,被崔皞认为恰恰是大宋将要出现中兴之主的象征!

第五季 永远的黑暗 第81章 济王的后人

“果然是宋人,只是他们是哪里的宋人呢?”

崔皞看到,领着的两个完全是宋人的打扮。服饰上来说,其中一个是文人。白色的儒衣,白色的头巾。只是手里掂着个冒着烟的,不知道什么玩意,不时放进嘴里。

另外一个,身上则穿着黑色的背心甲,外面有着银色的锁子甲,这是大宋羽林军弓手的标准准备。作为步下的弓手,他们并没有穿厚重的铠甲。原本在大宋羽林军里,并没有这样的编制。只是蒲金书的船队,除过有欧洲、阿拉伯的种马之外,根本一匹战马都没有带。

至于身后的人,一个个卷发碧眼,崔皞真的不知道那些家伙来自哪儿。尤其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