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起波斯湾 >

第298章

宋起波斯湾-第298章

小说: 宋起波斯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报纸上几乎是口无遮拦在闹,这使舒柏安常常担心,会不会造成亚丁行省的混乱。虽然赵伏波说过,这里不是大宋,这里的人不是宋人跟他没有什么关系。现在亚丁走的道路不过是实验。倘若实验失败,这里的人要造反全杀就是,根本一丝一毫的怜悯都不必有。

但在舒柏安的心中,这里一个自己的政绩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将会导致自己的仕途与女儿的未来。虽然赵伏小信中信誓旦旦的表明,无论什么样的结果,只求大家尽心就好,但舒柏安却依然放不下来。

“唉……有时候……”

对于妻子的话,舒柏安只能用这样一句话来回答。作为一个旧式的,皇家子弟的亲信,他相信眼前就是他的宿命。但他对于这新生的一切,都认为是不稳固的,不牢靠的。

“夫君,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不过就像我刚刚街门告诉你的。说这些话的人,反对的人却更多。因为他们做生意发了财,这样的日子如果变回去,继续交那么多莫名其妙的税,他们也不乐意!”

直到这时,舒柏安才听明白妻子的意思。大约作为报馆主编的宁馨儿,总是满意这份收入颇丰的工作。由此对亚丁城日渐活跃的商业,以及日渐丰富的生活总是喜欢的。

虽然自从建立了这些城市自治之后,许多阿拉伯人感觉些新的没有见过的东西不大靠谱而移去了其他城市。但其他城市里的商人与平民们为了讨生活,更多的移到了亚丁城。毕竟对于平民来说,真主再好,可他不给你粮食吃啊!

亚丁城里的规矩再怪,也没说不让信或者礼拜,而且只要有了工作,饭吃起来的味道还不错。人哪!实际是非常现实的动物,比起什么先知、真主和上帝,好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依据。亚丁城的里的规矩就是,来则安之、走之赶之、永不接纳。也就是说,离开了亚丁城的人,永远不可能再回到这里。

愿意在整个体系之外,去享受那些高税收、低保障的生活,只能说这种的脑袋实在是有问题。相信创造财富的能力也会比较差,由着他们去死,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馨儿,那你的意思是……?”

虽然舒柏安从妻子的话里听出来一些什么味道,但他似乎还不能,或者说不敢确定。事情真的就变得那么容易吗?自己的设想,真的就可以实现吗?

看到丈夫胸中那忧虑的垒块松动时,宁馨儿脸上带着微笑。就她来看,恐怕她可以为丈夫解决心中的忧虑。

“夫君,我想你不必太过于忧虑。卖掉那些城市,我想伏波早就打算接受你所有卖掉的方法。我想与其优虑太多,不如把你的想法用那什么光报给发出去,想来伏波得到信也就只是几天的工夫。等到时他回信了,你也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想来也不必顾虑太多,伏波不是个善变的孩子!”

对宁馨儿而言,赵伏波可是她一生幸福的大恩人。心中对于赵伏波与舒钰儿的感情,也非常清楚。知道赵伏波不会因为丈夫的行为,而冷落了舒钰儿。舒钰儿也不会因为自己是丈夫的女儿,而把赵伏波的事情不当回事。

在这里就要说一句,经过了马丁教育的舒钰儿,早就明白了结党营私之害,以及它的出处于来源。作为将来有一天可能的大宋国母,她自然不会犯这种被赵伏波所厌恶,马丁评价为愚蠢的错误。

舒柏安在妻子宁馨儿的劝解下,心中的那个问题终于烟消云散。归根结底,他还是在担心“伴君如伴虎”这个问题上。倘若有这个问题压着,不必谈什么发展建设,明哲保身是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但这种几乎完全违反了传统的行为,常常使颇为传统的舒柏安心中感觉到不安。妻子的议论此刻开解了他,慢慢的他尽头的想法也变得活跃了起来。

“好吧,就是如此。所我的想法递上去,只看伏波的意愿吧!”

如此决定之时,舒柏安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虽然他的执政官的官府地方相当大,可那儿没有他的卧室。因此他住在城中一栋,由赵伏波给他提供的,两层的房屋之中。

安装上了玻璃窗与汽灯的房间显得非常独特,按照马丁的说法,这叫现代化住宅。从二楼的饭厅的窗前,趁着妻子宁馨儿还未端来饭菜,舒柏安从这儿看着整个亚丁行省的变化。

城中是两列明亮的,有着小型汽灯的街灯。街中间奔跑着的马车,甚至不需要点亮车上携带的灯火就看得着道路。生意红火的各种小店在这时都还没有关门,税率不高的亚丁城这时的商业充分繁荣了起来。

在这样的夜里,街上还有一些人在扬着手中的报纸,在街道上来回奔走。等上的行人,因为《神州律》的规定,已经有一些阿拉伯的女人,开始不蒙脸上街。

虽然这违反了穆斯林的规定,但在这里用宗教为名义干涉另外一个人的自由,那是要在街上的十字路口被砍头的。可以这样说,如今的亚丁城里,已经杀绝了这样的人,更多不愿意过好生活的极端宗教狂,也都从这座正在繁荣的城市里滚蛋了。

生活正在慢慢的变好,至于未来会如何,舒柏安真的不知道。他知道这时一个实验区,这里的人倘若有异动,可挡不住赵伏波手下的主战骑兵痛下杀手。

看着这忙碌的,奔向良好生活的人,作为首相的舒柏安感觉到自己肩头的担子实在很沉重!看着明亮的街灯,他告诉自己。

“但愿我可以……”

第三季 法老的家乡 第127章 法老的故乡

“老师,你的意思是建设这些的种族,早就已经没有了踪影吗?”

马丁与赵伏波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里金字塔的,最主要的旅游者。可以说,本着不同的目的,师徒俩是一拍即合。马丁的意思是借古讲今,使赵伏波这个只知道表面上崇尚科技,而不懂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真正发展的必由之路。

至于埃及的历史,马丁是相当熟悉的。尤其在看过《盗墓迷城》之后,在一时的埃及与木乃伊热里,他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因此,才可以向赵伏波说出埃及大略的历史过程。

“是啊,最早的时候埃及在公元前3200年就出现了奴隶制的统一国家。别问我为什么我们要公元纪元,只消想明白为何满清全球最富裕的国家,被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甲午海战败了弹丸小国就该明白原因。

而历史是最无情的一面镜子,无论打碎也罢、歪曲也罢。做过的事情一定会产生结果。就像别人说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对于这种事情,此刻还不十分成熟的赵伏波只有一个想法。

“我知道了老师,这些个狗东西,有朝一日让他们得明白明白,什么叫犯我大宋天威者,虽远必诛!”

赵伏波反应不由马丁所料,虽然这种行为从一个民族存亡与发展的角度上来讲未必就是错的,但问题在于知其然所以然,对于未来的大宋才是件可怕的事情。

“你想法固然方向不错,但手段未免不够聪明。所以呢伏波啊,我感觉你还是多看看历史,才会明白将来你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今天呢,我就给你讲讲埃及的简史!

在当时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随后埃及于公元前525年为波斯人征服,成为当时庞大的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啊,我想起来了……”

赵伏波听着马丁的话,手就在掐着不停点的算。那是马丁教给他的珠心算,利用手指上的关节就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简易计算。

“孔子二十七岁,学于郯子!”

对于读古书,马丁比起赵伏波这“背书狂人”就差得远了。要说三娘的教育虽然带有中国的填鸭式的一些缺陷,但的确是锻炼了赵伏波的记忆能力,也算是有所收获。

“这……这是出于哪本书啊?”

赵伏波偶尔可以在古书范围里当马丁一回老师,也是常使他得意的事情。而马丁的虚心求教,也使他颇为满意。

“《左氏春秋·昭公十七年》,哦,老师不说这,你继续!”

赵伏波一说就有些后悔,他知道马丁老师对于中国的这些古代文献有着一种特殊的向往之情,倘若让他问的话,今天就不必听什么埃及的历史了,又成了“背书日”了。

马丁不甘的咂咂嘴,在与赵伏波聊天之中他发现,自己对于中国那些古代的典籍相当生僻,而赵伏波这被板子打得背下的家伙,居然就不忘了。虽然让他讲,估计也讲不出个所以然,但让他背就没有什么问题。

“好吧,公元前332年左右,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打败波斯人,建立了希腊—马其顿人的统治。”

赵伏波依然在一旁掐着指头在那儿算,打算马丁教了他公元纪年的办法之后,他就开始不时的把中国历史上的纪年与这公元纪年相对应起来。至于记,他是懒得记的,不过跟着出行的宫紫,就成了书记员。

“己丑年,周显王三十七年……那该是战国了吧……啊,对不起啊!马丁老师,您继续!”

马丁翻翻白眼,知道赵伏波不肯背书给自己听。可怜他此刻老眼昏花,还得戴着眼镜闲了自己看。但一天到晚他哪有时间读什么古书啊,有机会的时候,只好让妻子姚芷琳念给自己听。

“公元前30年罗马执政屋大维出兵侵入埃及,那真是一个风流的时代。‘埃及艳后’即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法老。才貌出众,聪颖机智,擅长手腕,心怀叵测,一生富有戏剧性。特别是卷入罗马共和末期的政治漩涡,同恺撒、安东尼关系密切,并伴以种种传闻逸事,使她成为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著名人物。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君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被后世的文学家们称为‘旷世的性感妖妇’!”

马丁的话换来的是一旁宫紫的小小一声冷哼,但赵伏波听得那么聚精会神,使她又不敢过于张扬。在与赵伏波有了合体之缘后,曾经泼辣能干的宫紫有了重大变化。虽然能干依然,但在赵伏波面前她却再也泼辣不起来了。

毕竟那个朱莉安娜一付淑女的模样,另外一个有心的索菲娅更是向朱莉安娜拼命学习,少了其他的泼辣人物,宫紫也就只好不是那太标新立异,怕引起赵伏波的反感。

因此小小一声冷哼之后,宫紫只好继续记录赵伏波不停掐指难算出的,中国的历史时期。

“……她的情人恺撒实践了誓言,在罗马建造了一座祭祀其尤利乌斯族系祖先的维纳斯的神庙,还把她的黄金塑像竖立在女神之旁。可惜就在她差点成为罗马世界的第一夫人,不料恺撒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被刺身亡。美梦顷刻化为泡影的她只好黯然离开了罗马。

克列奥帕特拉七世返回埃及后,毒死托勒密十四世,立她和恺撒所生之子为托勒密十五世,共同统治埃及,其子被宣布为阿蒙神之子。罗马统治达600余年,使埃及成为当时主要的基督教国家之一。

公元640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至9世纪中叶,埃及人的阿拉伯化大体完成!”

看着不太远的金字塔,马丁的叙述引起大家的浮想联翩。就在这同一片大地下,同一片天空下,一个伟大的民族在这里生长、繁荣、毁灭。他们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在金字塔前,把那些悠长的历史凝结成一个故事的时候,居然具有如此动人的魅力。

一直看不上埃及的赵伏波这时说了一句话,令马丁实在是大为感慨。

“唉,想想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