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345章

大隋帝国风云-第345章

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德言无言以对。

他没办法答复。虽然他随莫贺咄设南下杀进代北,包围雁门后,数次遣使赶赴太行,与王须拔、魏刀儿约定,先坚守太行“坐山观虎斗”,待南北双方打得两败俱伤之后,马上下山摘“桃子”,但王须拔、魏刀儿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定策的,是不是依约定之计行事,他不知道。

从目前局势来看,由于突厥人过于贪婪,中了帝国皇帝的诱敌之计,帝国两京和各地援军已蜂拥而至,将北虏大军团团包围,此刻就算双方打得两败俱伤,帝国大军依旧有余力围剿燕北义军。所以这时王须拔、魏刀儿即便带着燕北义军下山了,横扫太原、雁门,也不过就是大肆掳掠一番而已,不可能在山外站稳脚跟。只待南北决战结束,帝国大军离开代北战场,凯旋而归之时,燕北义军也只得再次撤回太行,缩着脑袋过冬。

“某的军队此刻肯定下山了,肯定在攻打雁门,攻打太原。”

赵德言旋即做出反应,这时候千万不能畏惧,更不能张口结舌手足无措,这时候就要勇敢反击,理直气壮的反击。我说军队下山了,正在打太原,我是没有证据证明此事的准确性,但你也没有证据证明我在胡说八道。

莫贺咄设当真给赵德言理直气壮的回答“哽”住了,憋了半天,他才厉声质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中土人的攻击一天比一天猛烈,没有丝毫减弱迹象?”

这不是笑话嘛,你当我是痴癫啊?赵德言当即走到地图边上,指着地图上的太行山说道,“某的军队在飞狐、恒山一带,距离雁门有数百里,且路途艰险,即便在中土皇帝率军越过句注要塞的第一时间内,某的大军开始下山,距今也不足十天,最多不过正在攻打雁门。但打下雁门并不能给中土大军以威胁,因为太原方向的军队和物资还可以经楼烦关直接进入代北,所以,某的大军还要继续南下打太原。雁门距离太原有四五百里,就算某的大军日夜兼程,且途中没有遭到阻击,最快也要到这个月底才能抵达太原城下。”

赵德言的分析有理有据,莫贺咄设亦是无可奈何,也不好再怒颜相向了,只好自找台阶下,“如此说来,中土人腹背受敌,倒是可以主动议和了。”

“中土皇帝决不会议和。”赵德言语不惊人死不休,又补了一句,“议和正中中土皇帝下怀,不但无助于大军火速突围,反而有助于中土皇帝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后的胜利。”

莫贺咄设不动声色,问道,“为甚?”

“中土皇帝自登基以来,征战不休,尤其三年东征,更是劳民伤财,耗尽国力,导致内部矛盾急骤激化,各种危机接踵而至,其权威更是急转直下,为此他急需一场更大的胜利,一个辉煌的战绩,一个空前绝后的功勋,来重建他至高无上的权威,来威慑他的臣民,来缓和内部矛盾以化解重重危机。”赵德言以非常肯定的口气说道,“这场决战,正是中土皇帝所需要的,他岂肯半途而废?岂肯功亏一篑?”

莫贺咄设沉默不语,感觉议和的希望愈发渺茫。

“某有一计,可挽狂澜于即倒。”

莫贺咄设霍然抬头,目露狂热之色,“计将何出?”

第346章 结束了

从善阳方向北上长城,并不只有经白狼塞至云内这一条路,但这条路历史悠久,宽阔坚固,平坦易行,自古便是代北境内的战略通道,为世人所熟知,为兵家所必争。

代北广袤,地形复杂,崇山峻岭中,小路间道甚多,只是路途艰险,需要翻山越岭。对军队来说,取道小路,不但所耗时间多,缺乏安全,还不利于粮草辎重的运输,所以大军团作战,向来不会选择小路间道。

由白狼塞西北而上,便有一条长约两百余里的小道通往武周山的武州塞。

由武州塞西北而去,便是长城杀虎口要隘,过了长城,遂可直奔定襄郡,由白道要隘抵达阴山南麓,所以杀虎口、武州塞都是代北军事要地。之前代北军全线后撤时,代北军统帅王仁恭曾要求镇戍定襄郡的军队由此路撤回,但定襄郡的军队直接渡河去了榆林。由于杀虎口、武州塞的镇戍力量不足,根本抵挡不住北虏大军,遂奉命撤离。这支军队的撤退路线,便是由武州塞直接撤回善阳城。王仁恭要求代北军民坚壁清野,其中便包括对道路的破坏。这支军队在撤退过程中,也对这条道路进行了破坏,但因为人手有限,局势又特别危急,破坏程度十分有限。

赵德言在北虏大军撤离雁门时,便已预感到突厥人在深陷帝国大军的包围后,强行突围的难度非常大,白狼塞战场有可能成为北虏的坟墓。迫于生存危机,赵德言遂想方设法寻找突围之路,而他的第一个选择就是探查连接白狼塞和武州塞的这条小道是否通畅,结果他派出探路的亲信卫士们激动地告诉他,这条小道畅通无阻,虽局部地方被帝国士兵破坏了,但只要稍加修缮,即可通行。

赵德言并没有马上把这条突围之路告诉莫贺咄设。献计需要时机,若时机恰当,便能把自身价值最大化,把功劳最大化,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就此赢得突厥人的信任和器重,这才是赵德言所需要的。

现在,今夜,九月二十二夜,在突厥人即将陷入彻底的绝望,在北虏大军即将走向全面崩溃之刻,正是他献计的最佳时机,正是他挽狂澜于即倒之时。

二十三日凌晨,始毕可汗接到了莫贺咄设十万火急的报讯,找到了突围之路,突厥人在生死悬于一线,千钧一发之刻,绝处逢生。

始毕可汗大喜,命令莫贺咄设即刻派出一支精锐军队先行开道,确定突围之路是通畅的,是安全的。至此危急关头,容不得丝毫的差错。大军被包围在白狼塞下,固然有覆灭之危,但一旦深陷在崇山峻岭的小道中,进退失据,则覆灭得更快。

覆灭危机导致的悲观和绝望情绪正在突厥统帅们中间蔓延和扩散,谁也不敢保证此刻的诸军统帅们为了自身利益,就没有与帝国军队秘密接触甚至暗中背叛投降的,所以始毕可汗现在疑心重重,谁也不敢相信,但他绝对相信自己一母所生的兄弟。

始毕可汗授权莫贺咄设,全权负责大军撤退计策的拟制和实施,力争最大程度的保全军队和突厥人的实力,但在没有正式实施之前,要绝对保密。

不待始毕可汗下令,莫贺咄设就已经派出了一支精锐之师由小道狂奔武州塞。莫贺咄设命令其统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并在前进过程中每隔三十里便留下快马和信使,以便把选锋军安全抵达武州塞的消息以最短时间和最快速度传递回来,给主力大军的撤退赢得更多时间。

九月二十三日,决战各战场上,双方最高统帅都亲临最前线督战,双方各级军官都身先士卒拼杀在第一线,双方士兵酣呼鏖战,浴血搏杀,誓死不退,战况异常惨烈。

战局陷入僵持,双方的伤亡亦与日俱增,但双方最高统帅就像失去了理智的魔鬼,就像疯狂了的阿修罗,完全无视成千上万条鲜活的生命,只顾杀戮,血腥杀戮。

突厥人在生死存亡之刻,爆发出了全部的潜能。二十四日上午,莫贺咄设接到了从武州塞传回来的消息,小道畅通、安全,且武州塞始终控制在自己人的手上,通往杀虎口长城要隘的路也是畅通安全的,主力大军可以即刻撤离。

莫贺咄设激动不已,当即下令实施撤退之策,他一边把这个惊人的好消息告诉始毕可汗和诸军统帅们,一边依照始毕可汗的授权,开始调整攻防部署,力争在掩护始毕可汗和主力大军撤向武州塞的同时,竭尽全力阻挡帝国军队的攻击,以便最大程度的保全军队,保全突厥人的实力。

二十四日下午,始毕可汗遣使赶赴鹅毛水,把主力大军将于当夜撤往武州塞的消息告诉了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始毕可汗命令阿史那咄栗,未来两天内,继续保持对鹅毛口的攻击,以掩护主力大军从间道撤离,并火速告知云内守军,不惜代价坚守云内城,在确保主力大军从武州塞、杀虎口一线撤出长城的同时,亦要确保俟利弗设的麾下大军可以及时、安全地撤回云内,再从云内方向直接撤出长城。

阿史那咄栗惊喜交集,天不绝突厥,谁能想到关键时刻,突厥人竟能寻到一条逃生之路。他十万火急传令云内,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云内,战局正在发生惊天逆转,突厥人即将安全返回大漠。

二十四日下午,莫贺咄设以始毕可汗的名义,致书帝国皇帝,作出色厉荏苒之态,要与帝国皇帝做最后的决战,为此他向帝国皇帝提出建议,二十四日入暮之后,双方停战六个时辰,以便其调整部署,把主力全部集中到一起,然后握紧拳头,凝聚力量,决一死战。

帝国皇帝对突厥人的挑衅嗤之以鼻,根本不予理睬,不过从这封信里他看到了始毕可汗的绝望,北虏支撑不住了,胜利就在眼前。帝国皇帝下令,所有帝国将士,中土鹰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继续进攻,日夜进攻,把北虏拖垮打垮,以一场辉煌的空前胜利来告慰阵亡的将士,书写新的历史。

关键时刻,帝国皇帝慷慨大方,向决战战场上的帝国将士郑重承诺,胜利后,升官加爵,并赐以物质上的重赏,而阵亡者,其家眷亦能获得丰厚抚恤。帝国皇帝还向决战战场上的所有民夫杂役郑重承诺,胜利后,不但给予他们丰厚赏赐,还免除他们数年的赋税和徭役。他的要求只有一个,进攻,进攻,摧毁北虏,斩尽杀绝。

入暮之后,白狼塞战场突生异变。

攻打白狼隘口的北虏大军忽然停止了攻击,并缓缓后撤,一直撤到了黄花堆。

攻打神武川的北虏大军也停止了攻击,其中实施正面攻击的军队撤回到了金沙滩,而“夹”在帝国西京大军和北平军队之间的北虏康鞘利部,也撤出了战场,退回到了金沙滩。

北虏这一异乎寻常的“动作”,目的何在?是表明他们放弃攻击白狼塞,放弃从白狼要塞突围,还是另有原因?难道始毕可汗与帝国皇帝已经达成了议和约定?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却依旧在猛攻鹅毛口,并没有停止攻击,这又是为什么?

东北道大使、左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薛世雄,东北道副大使、虎贲郎将伽蓝,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辽东留守杨恭仁,东北道五大主力军团的统帅面对战局的突然变化,紧急会见磋商。

皇帝是不是与突厥人议和了?始终与皇帝保持密切联系的薛世雄、伽蓝均一口否决,绝无可能,皇帝绝无可能在胜券在握的大好局面下与北虏议和。

“既然如此,那么北虏此举只有一个可能,他们找到了突围之路。”李景语出惊人。

李景曾在先帝仁寿中期,检校代州总管,代理过一段时间的代北军统帅,对代北军事非常了解。之前他对北虏的异常举动已经有所怀疑,现在薛世雄和伽蓝都非常肯定地否决了皇帝与北虏议和的可能,那么他愈发相信自己的猜测。

李景在地图上标注出了一条由金沙滩方向西北而上,由崇山峻岭间直达武州塞的小道。这条小道在军事地图上并不存在,原因很简单,它爬山涉水,路途艰险,没有军事价值,既不能纵马飞驰,亦不能运输辎重,就算步兵可以负重前进,但所耗时间又太长,所以它的功能也仅仅就是给普通平民提供出行的便利。

“滑公何以知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