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321章

大隋帝国风云-第321章

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三日,皇帝召集中枢重臣,详细述说了之前他一直守口如瓶的决战策略。东北道副大使、武贲郎将伽蓝指挥燕北军正潜伏于青陂道和桑干河之间的崇山峻岭里,只待皇帝以身为饵,诱敌深入,完成决战的前期部署后,接下来便轮到这位帝国最年轻的武贲郎将指挥他的军队,与北虏决一死战。

中枢重臣们先前已经有算猜测,如今得到皇帝的亲口证实,虽然一个个嘴上不遗余力的奉承着,心里却不以为然。

远水救不了近火,北虏既然不顾一切南下杀到了雁门,并且包围了帝国皇帝,已经一口咬住了“猎物”,那么就算伽蓝和燕北大军在他们的背后发动攻击,他们也未必会马上丢弃嘴里的猎物,掉头撤回大漠,毕竟此次南下入侵的北虏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完全可以用一半兵力攻打雁门,一半兵力与伽蓝和他的燕北大军决战,若伽蓝和燕北大军打赢了,则始毕可汗也只有忍痛丢弃嘴里的猎物,掉头逃离代北,反之,伽蓝和燕北大军若是打输了,则雁门危在旦夕。

当然,皇帝的计策还是不错的,假若杨长仁和王智辨能在西陉要塞多守一天,或者王仁恭不以保护难民为借口把代北军主力撤到楼烦关,那么齐王杨暕和随同一起的骁果第二、第三军以及行宫全部辎重就能进入雁门城,如此一来皇帝足以在雁门坚守一个月甚至更久。然而,现在却麻烦了,现在雁门城内的军队不足两万,官、民却至少有十五万,就算大家想方设法节约食物,雁门城里的粮食也支撑不了一个月。

从目前的雁门战局来分析,雁门城若要坚守下去,首先齐王杨暕必需守住崞城,把北虏堵截在雁门境内,不让北虏杀进太原,给留守太原的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争取到充足的时间集结援军。齐王杨暕和骁果军显然是靠得住的,但云定兴就不一定靠得住了,退一步说,就算云定兴靠得住,各路援军是否能在最短时间内赶到晋阳?东都和西京的贵族们肯定要拖延各路增援军队北上集结的时间,一旦他们获悉皇帝被北虏包围在雁门,会不会落井下石,让各路增援军队停下北上的脚步?所以仔细分析下来,与其指望太原的云定兴,倒不如指望燕北的伽蓝了,毕竟年轻的伽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尚没有过深的涉足帝国政治,尚没有牵扯进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之中,他对帝国和皇帝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不论怎么说,现在的形势尚没有恶劣到极致,皇帝的早期部署还是给今日危机留下了很多的期待和希望,当前雁门最重要的是鼓舞士气,是君臣、军民齐心协力共御外虏。

皇帝先在宇文述和来护儿的陪同下巡视城防,抚慰帝国将士,并承诺在击败北虏后给帝国军官们升官加爵,给帝国卫士们丰厚奖赏。苏威、裴世矩、樊子盖等中枢大臣们则抚慰城内难民,他们同样承诺,皇帝和中央将在击败北虏后,帮助代北人重建家园。

十三日夜,皇帝走上雁门街头,亲自抚慰城内民众,并信誓旦旦的承诺,帝国军队一定会击败北虏,他不但要确保北疆的安全,更要确保代北人能够世世代代安居乐业。

皇帝和中枢重臣们的鼓励和承诺极大的鼓舞了军民士气,雁门城上上下下空前团结,君臣、军民齐心协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雁门。

十四日,北虏大军在始毕可汗和莫贺咄设的指挥下,向雁门城发起了攻击。皇帝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两军激烈厮杀。

同日,北虏大军也向崞城发动了攻击。齐王杨暕披挂上阵,与将士们一起浴血奋战,誓死阻截北虏南下的脚步。

※※※

十五日,伽蓝日夜兼程,抵达青陂道的崇山峻岭之中,与燕北大军会合。

伽蓝见到了西行,第一句话便问,“句注要塞战况如何?”

“阿飞回报,北虏于十一日攻占句注,于十二日越过句注要塞南下攻击。”

西行的神情憔悴而疲惫,声音有些嘶哑。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他代行伽蓝的统兵权,全权负责把燕北军团秘密调遣到青陂道的崇山峻岭中,其难度之大、运作之细致、工作之艰辛可想而知。

伽蓝剑眉轻蹙,追问道,“可有云内城和白狼塞的消息?”

“长歌回报,云内城及其周边有上万帐,牛羊更是无数,其统帅是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另据黑胡子回报,在白狼塞和善阳城一线,亦有胡帐上万,牲畜不计其数,其统帅是俟利发康鞘利。”

伽蓝稍加沉默,又问道,“燕北诸鹰扬是否已全部进入潜伏位置?”

西行摇头,“主力九十七个团已全部进入潜伏位置,另三十七个团因全部来自燕北本地,担心他们泄露机密,故安排他们最后出发,至今还在行进途中,不过五六天后,他们将陆续抵达。”

伽蓝微微颔首,正想询问粮草武器的事情,不料西行却先开了口,“陛下是否已北上雁门?”

“某接到的最新消息是,陛下于初五日离开汾阳宫北上巡塞。”伽蓝答道,“依正常行进速度计算,陛下应该在初十或者十一日抵达雁门。”

西行暗自吁了一口气,与伽蓝四目相望,会心一笑,“陛下英明,诸般算计,丝毫不差。”

“诱饵已经放了出去,鱼儿也应该上钩了,接下来就轮到我们收网了。”伽蓝目露杀气,不动声色地说道,“传令诸鹰扬官长,十八日于帅帐军议。”

“十九日便展开攻击?”

西行略感惊讶。为确保机密,十八日军议之后,十九日燕北军必然要展开攻击,但北虏大军十二日才越过句注要塞,尚未深陷于雁门战场,更没有对太原乃至河东造成威胁,其控弦之士也没有精疲力竭,所以燕北军过早展开攻击,过早暴露帝国军队的攻击策略,必然会不利于决战的进行,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南北局势的发展。

伽蓝神情凝重,没有说话。

“是我们有后援,还是陛下在雁门暗中部署了军队,打算突然间夺回句注要塞,把北虏大军拦腰斩作三截,然后围而歼之,瓮中捉鳖?”

这次轮到伽蓝惊讶了。西行的想象力很丰富,但与事实却是差之千里。

或许在西行看来,伽蓝在明知提前发动攻击不利于决战的情况下,却坚持提前发动攻击一定有其原因,而原因当然是帝国军队掌控了战局。可惜的是,事实正相反,伽蓝正是因为估猜到战局已然失控,局势的发展已被北虏所掌控,这才毅然决定提前发动攻击,即便全军覆没了,即便未能重创北虏,也决不能让北虏攻陷了雁门,活捉了帝国皇帝,给帝国以致命一击,让帝国就此不可逆转的走向崩溃。

“我们有后援,明公(薛世雄)调来的两个鹰扬正火速赶赴燕北,正好代替我们镇戍长城,让空城计唱得更长一点。”伽蓝亲昵地拍拍西行的手臂,笑着说道,“至于陛下是否在雁门附近暗中部署了军队,某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雁门固若金汤,而太原、河东乃至两京的军队正日夜兼程北上。以北虏之狡诈,一旦发现局势不对,必望风而逃,所以,燕北军必需提前发动攻击,以确保把更多的北虏堵截在句注两麓,予敌以重创。”

第317章 八月十八

听说薛世雄仅派遣两个鹰扬府支援燕北,西行非常吃惊。

“今南北局势已明朗,决战在即,明公为何不倾尽东北道主力进入代北战场?”

这话刚一出口,西行的脑海里便掠过一丝不详之念。伽蓝的崛起速度太快了,虽然他的家世显赫,皇亲国戚,其本人更是功勋累累的沙场悍将,但如此年轻便位居如此之高位,又深得皇帝恩宠,假以时日,其前途不可限量,若说无人嫉恨,那是自欺欺人。难道薛世雄要眼睁睁的看着燕北军损失殆尽,以此来削弱伽蓝的势力,将其牢牢镇制于麾下?抑或,是因为某种不可知的政治原因,迫使薛世雄对伽蓝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伽蓝从西行的眼睛里看到了他的疑惑,微笑摇头,“不要怀疑明公。以我们对明公的了解,他定然另有计较。”

西行起了疑念,心头有了阴霾,但做为薛世雄的老部下,他还是尽量迫使自己往好的方面想,“明公是否认为,一旦始毕可汗和北虏主力陷入我们的包围,突厥人陷入空前困境,叱吉设迫于牙帐和突厥人的整体利益,不得不尽起大军猛攻燕北,继而对我燕北大军形成夹击之势,我燕北大军一旦被敌围歼,则战局必然颠覆。从这一预测出发,明公迟延进入燕北的时间,显然是针对叱吉设,但是……”

伽蓝冲着西行摇了摇手,阻止他说下去,“相信明公,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相信明公。”

伽蓝嘴里这么说,心里也是忐忑。他倒是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也不在乎燕北军是否会损失殆尽,他已经把改变帝国历史的所有希望都倾注在了这场决战上,即便与北虏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他所害怕的,所担心的,正是燕北军的兵力不足,尤其担心叱吉设在决战关键时刻杀进燕北,在自己的背后狠狠捅上一刀,那就全完了,功亏一篑。

伽蓝反复权衡后,于深夜给薛世雄写了一份言辞恳切的书信。一句话,既然皇帝都到了雁门,都在决战的第一线与北虏厮杀,都把帝国和中土的命运维系在这决定性的一战上,那么薛世雄有什么理由不倾尽全力力量参加这场决战?

伽蓝在信中告诉薛世雄,燕北军一百三十四个团,其中九十七个团投到白狼塞战场,另外三十七个团做为备军,并在决战期间给主战场运送粮食武器等辎重物资。因为考虑到机密,并且考虑到北虏入侵的习惯是速战速决,决战时间不可能太长,所以燕北在这场决战中没有征发徭役。可以说,燕北军这次就是孤注一掷了,破釜沉舟,抱着与敌同归于尽之决心,但决心归决心,战局发展未必如燕北所愿,燕北还是急需后援。伽蓝恳求薛世雄,即便只给燕北五千援兵,只要能在燕北军的后方挡住入侵的叱吉设一段时间,给燕北军与北虏同归于尽的时间,那么这场决战最终必然能实现预期之目标。

八月十八日,伽蓝召集燕北军旅帅级以上军官军议,宣读了皇帝诏令,正式下达了进行南北决战的命令。

燕北军的军官们已经估猜到此次秘密部署的目的是在入侵北虏大军的侧翼发动攻击。大多数人考虑到燕北所处的不利环境,都认为这次攻击是突袭性的,是迫使入侵北虏不得不停下入侵的脚步,当然最好的结果是迫使北虏撤回大漠,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一场决战,是包围入侵北虏主力后,对其实施围歼。这显然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尤其对燕北来说,它的背后还有虎视眈眈的叱吉设阿史那咄捺的军队,一旦叱吉设杀进长城,那么就不是燕北军包围入侵的北虏主力,而是被北虏大军包围并有全军覆没之危。

面对军官们的担忧,伽蓝毫不犹豫的“搬”出了皇帝和薛世雄。

皇帝早在三月十七日就北上太原准备这场决战了,至今已有整整五个月,可以想像皇帝在前期做了多少准备工作,又在太原一带秘密囤积了多少军队。涿郡的薛世雄也已经完成了东北道主力大军的集结,其选锋军正在赶赴燕北,不出意外的话,几天后他们就会出现在决战战场上,所以燕北军既不需要担心自己没有援兵,也不需要担心燕北会遭到叱吉设的攻击。总之一句话,这是一场精心准备的决战,是一场胜券在握的决战。燕北军的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