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206章

大隋帝国风云-第206章

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熙的儿子唐郓出任前凉国的凌江将军,其家族遂由凉州迁居到了晋昌(即今山西的定襄)。唐氏这一支随即发展成为唐氏历史上最大的郡望。

晋昌在哪?就在太原城和雁门之间,与著名的契胡尔朱部落所在的秀容川相邻。尔朱荣的秀容川大军里,就有唐氏的身影。

晋地太原的第一豪门就是王氏,也就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后裔。其次便是唐氏。这两大豪门,包括代、晋两地的众多世家望族,虽然在太行山以西,却都归属于山东贵族集团。这是由它的历史渊源决定的。

历史由南北对峙进入三分天下后,代、晋乃至河东之地,都为高齐所有。在周、齐对抗中,山东齐国的实力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其世家望族亦被统称之为山东贵族集团。不幸的是,山东齐国败给了偏踞西北的周国,黄河流域率先统一。随着黄河流域的统一,当初效力于关陇西魏、北周两朝的原山东世家子弟纷纷回归本堂,于是中土的山东贵族集团骤然庞大,关陇人和山东人的矛盾骤然激烈。

大业初年,关陇本土系第一豪门韦氏的韦云起,公开“举刀”砍向了山东人,“今朝廷多山东人,自作门户,附下罔上,为朋党。不抑其端,必乱政。”今上迫于形势,不得以罢黜多位山东籍大臣。等到韦云起塞外建功,出任治书侍御史后,再次“举刀”,毫不犹豫地“砍”向了内史侍郎虞世基和御史大夫裴蕴。这次今上果断出手,将韦云起连贬数级,最终迫使其辞官归乡。

这只是两大贵族集团激烈斗争中的一个具体事例。由此可以看出,两大贵族集团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权力和财富只有那么多,双方只有斗出个你死我活,胜利一方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同理,在同一个贵族集团内部,其派系之间的争斗也非常残酷。王氏、唐氏做为山东贵族集团中的太原一系,与崔氏、李氏等河北一系,因为地域等等各种原因,其利益诉求有着一定的差别。

先前杨玄感以来护儿叛乱为名向周边郡县征召军队,河内郡主薄唐祎做为杨玄感的同窗好友,奉命带着一支由三四百人组成的乡团赶赴黎阳。到了黎阳唐祎就感觉不对了,接着治书侍御史游元被杀,杨玄感举旗兵变。唐祎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接受杨玄感的任命,出任怀州刺史(怀州就是河内郡)。接受这一任命后,唐祎主动请命,先行返回河内,为杨玄感进军洛阳“铺平道路”。

唐祎到了临清关便“背叛”了杨玄感,一边急速向河内郡府和河阳都尉府报讯求援,一边火速向东都留守府报警。

第184章 李建成的决断

临清关是东都外围重要关隘,此关若失,河内门户大开,不但大河水道会被切断,西京与东都之间的联系也有断绝之忧,故此,临清关常驻府兵便有一个旅。

唐祎抵达之刻,李建成带着两个旅的府兵护卫西土朝贡师团也到了。正因为李建成的出现,唐祎才毅然背叛了杨玄感,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死守临清关,给东都赢得更多时间。

唐祎与李建成相识,有世交之谊。

唐祎的祖父叫唐邕,此人自追随高欢开始,一直到高氏齐国败亡,历六朝帝王,是山东炙手可热的权臣之一。在齐后主高纬时代,唐邕历任右仆射、尚书令,爵至晋昌王,达到权力巅峰。齐亡之际,此人另立皇统,以晋阳为都,力败周军,奈何内奸献城,不得以投降。唐邕德高望重,在周、隋两朝依旧受到重用,于开皇初年卒。

唐邕的长子唐鉴早在高齐就是二品大员了,先帝对其非常器重,多次出任代晋和幽燕的地方官长,后到中央领备身府,统千牛备身。时李渊就是千牛备身,是唐鉴的下属。两人虽隶属不同阵营,但性情相投,相处融洽,建下忘年之交。今上继位不久,唐鉴因老迈而致仕回家。恰好李渊出任楼烦太守,晋昌就在楼烦郡内,李渊出于对老上级老朋友的感情,对唐氏非常照顾,两家的关系因此更为亲密。

唐鉴的儿子中,嫡长子唐俭最为出色,其次便是庶出的儿子唐祎。唐俭是“太子党”重要成员,早在太子杨勇被废黜之后遭弃用,现在家侍奉老父。唐祎仕途坎坷,做为山东贵族集团的一员,他未能逃脱关陇人的“打击”,年过四十还未“出头”,如今这个主薄,还是与家族有着姻亲关系的河内太守所辟。帝国有两套职官,一套由吏部直接任命的官员,比如长史、司马和诸曹参军事,一套则由县令太守等官长个人辟置的僚属,比如郡正、主薄、祭酒等诸从事,这些人的俸禄由官长给付。做为名门望族世代官宦子弟的唐祎,对自己目前处境的不满可想而知。

杨玄感发动政变,对山东人是否有好处?从关陇人的立场来说,如果政变成功,当然要加倍遏制和打击山东人。虽然一部分山东世家望族和诸如孔颖达等山东儒生明里暗里支持杨玄感,其利益诉求很明确,但其动机却非常复杂,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未必就是一致,比如唐祎就是如此,本来他还抱着赌一把的心思,但游元被杀的消息传开后,他便知道那些山东大世家的真实目的了。

太原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晋阳更是“龙兴”之地,历朝历代对这个地方都倾力经略,所以太原王氏、唐氏等山东太原一系的世家贵族在中土统一后,所受到的遏制和打击尤甚于河北一系。河北一系的崔氏、李氏有足够的实力借此机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太原一系不敢也不愿卷进是非,唯恐灰飞烟灭。

唐祎“适逢其会”,想跑都跑不掉。就在他彷徨无策的时候,恰好遇到了李建成。

两家是世交,李渊和杨玄感又隶属于不同的关陇派系,唐祎理所当然警告李建成,劝说李建成赶快返回东都。李建成问了唐祎一句话,“你怎么办?你被杨玄感任命为怀州刺史,证据确凿。杨玄感失败之后,不但你的头颅保不住,还要连累整个家族。”

唐祎反问了一句,“你何以判断楚公必败?”

“某家大人已经奉旨赶赴弘化出任留守一职。”

此刻杨玄感已经举旗,李建成也毋须隐瞒了,相反,说出一些机密,反而有助于东都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

“在陛下的指挥下,一支由西北精骑组建的禁军龙卫横扫了河北,摧毁了河北叛贼,确保了永济渠的畅通。”李建成问道,“这两件事,能否证明陛下早已预料到今日的黎阳之变?”

唐祎想了一下,说道,“形势对东都不利,对陛下更不利。”

当前帝国朝堂上的改革派和保守派已经彻底撕破脸,而皇帝和改革派主力都在辽东战场上,留在东都和西京的大部分都是保守派势力。杨玄感是帝国保守派势力的领袖级人物,此刻他登高一呼,东都还能坚守几天?东征已经失败了一次,这次再败,皇帝和中枢的威信必遭毁灭性打击,就算皇帝迅速撤军了,他是否还能控制十二卫府?十二卫府的大将军、将军们又有多少人绝对忠诚于皇帝?假如卫府军“倒戈”,帝国改天换地,杨玄感赢得了最后的胜利,那帝国又将进入一个怎样的时代?

“陛下既然早有谋算,又岂能让杨玄感得逞?”

李建成嗤之以鼻。

唐祎认真地看着他,思索着。假如李建成的话是真的,李渊到了弘化,拿下了元弘嗣,那么对长安的保守派势力或者杨玄感的支持者来说,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因为西北军的实力过于强大,举兵叛乱无异于自寻死路。长安稳定了,关中的军队就能支援东都。也就是说,就算杨玄感拿下了河内,从河阳、孟津一线渡河了,随即便会遭到长安和东都两地军队的前后夹击,陷于极度被动,拿下东都的难度大大增加。再退一步说,就算杨玄感在东都“内应”的配合下拿下了东都,接下来便会遭到长安大军和从涿郡赶来的幽燕大军的前后夹击,还是陷于被动。杨玄感被动了,形势就对他不利了。

“杨玄感能否拿下东都?”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唐祎想知道答案。

答案其实很简单。越王杨侗坐镇东都,越王是忠诚于皇帝的。东都留守是樊子盖,樊子盖出自荆襄世家,祖辈效力于江左诸国,父亲在侯景之乱的时候投奔齐国,而他自己先是效力于高齐,高齐亡国后,又效力于北周。先帝受禅,又忠诚于先帝。这是一个绝对不容于关陇贵族集团,却被山东人和江左人所接受的当朝权臣,而这样的权臣除了忠诚于皇帝,还能忠诚谁?东都的另一个重量级人物是越王杨侗的长史崔赜,而崔赜是山东第一豪门崔氏的核心决策者之一,他的任何一个决策都必须兼顾到山东人的利益。东都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实际主掌河南政务的将作监、检校河南赞务裴弘策。裴弘策是河东裴氏子弟,裴氏如今有裴世矩和裴蕴两位中枢核心大臣,权势倾天,这种情况下整个河东裴氏为了攫取最大利益,必然搁置内部所有矛盾,全力以赴协助中枢的裴世矩和裴蕴,可以想像,裴弘策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皇帝早有谋算,而越王杨侗和樊子盖、崔赜、裴弘策实际掌控了东都内外军政,这些人齐心协力,杨玄感想在短期内拿下东都根本不可能。假如杨玄感不能在短期内拿下东都,长安的军队一旦支援而来,幽燕大军一旦呼啸南下,杨玄感随即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只要长安的军队赶到东都城下,杨玄感就再无夺取东都之可能。”

长安的军队何时能赶到东都城下?长安距离洛阳八百余里,大军日夜兼程,八到十天内绝对可以赶到东都城下,就算把驿站传递时间和长安决策、集结军队的时间一起算进去,也不会超过十二天。

“代王和越王虽然坐镇两京,但并无调兵之权。”

唐祎直指要害。代王和越王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这是人所皆知的事情。试想皇帝远征,在没有太子监国的情况下,让两个少年皇孙各自镇戍一都,假如授给了他们调兵权,被居心叵测的权臣所挟持,举兵叛乱,那帝国岂不有崩溃之危?

“如果某告诉你,陛下已经秘密下旨,授予越王和代王调兵之权,你是否相信?”

李建成再透机密。皇帝既然有所准备,既然已经派李渊代替了元弘嗣控制了西北军,那么当然有可能授予两位皇孙以调兵之权。唐祎想到了李子雄。李子雄和东莱水师是杨玄感谋划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因为机密泄露,皇帝下旨缉捕李子雄。由此推及,元弘嗣肯定也保不住了,而皇帝迫于无奈,也只有授予两位皇孙调兵之权,也就是说,李建成的话基本可信。皇帝在第一次东征大败,国内形势危急,朝堂矛盾激烈的不利情况下,一意孤行马上发动第二次东征,极有可能就是给杨玄感设下陷阱,让杨玄感造反,然后借机把朝堂上的反对势力一网打尽,继而缓解朝堂上的矛盾,化解国内危急。

唐祎再不敢犹豫,断然决定背叛杨玄感。

李建成随即拿出决策,就在临清关阻击杨玄感,迟滞其前进速度。

临清关令猝不及防,被李建成拿下。临清关随即由李建成的两个旅和唐祎的四百乡勇所控制。

初六日午时,杨玄挺指挥大军向临清关发动了攻击。

初六日黄昏,伽蓝率禁军龙卫进入汲县县境,与王仲伯的军队迎头相遇。双方稍有接触,于天黑后各自撤出战场。

第185章 三千里长的防御线

初六日夜,戌时正(二十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