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203章

大隋帝国风云-第203章

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独孤震在得知游元被害的消息后,是不是也会改变策略?考虑到独孤震的政治理念和对帝国未来的构想,可以肯定他不会改变策略,他还是要想办法“帮助”杨玄感以不断加重危机,从而迫使皇帝让步,以立储做为双方的妥协。当然,储君的人选肯定会变化。

储君的人选如何变?关键还在于山东人的态度。山东人的决策权掌控在谁的手里?山东大世家。以此来推断,未来形势的发展就很清楚了,只要杨玄感坚持在皇统一事上向山东大世家做出妥协,那么兵变依旧还有很大的胜算。也就是说,游元的死,不会导致山东大世家与杨玄感决裂,真正与杨玄感决裂的是山东三四流世家和地方豪强。

山东大世家的政治目标不会改变,为此他们必须赢得关陇人的“合作”,而山东各路义军不过是他们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其中一个手段而已。假如山东各路义军为杨玄感所用,其最大作用就是在河北战场上阻碍皇帝和远征军的南下速度,所以他们是纯粹的牺牲品。义军对自己的处境一清二楚,当然不想做个牺牲品,而实际控制他们的山东三四流世家和地方豪强更不甘心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因此左右摇摆踌躇不决,而游元的被害,恰好在最关键时刻送给他们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种决裂,并没有危害到这场风暴的“根源”。这场风暴的“根源”是帝国保守派贵族与激进改革派贵族之间矛盾的总爆发,是双方的巅峰对决,而帝国的保守派贵族既包括关陇贵族,也包括山东和江左贵族,尤其是那些既得利益的大世家大权贵,所以,杨玄感与山东中下级贵族的决裂,并没有影响到对决双方的实力对比,不会给这场风暴带来实质性的影响,除非山东中下级贵族带着山东各路义军全部支持皇帝,成为皇帝的“生力军”,但这可能吗?

这是绝无可能的事,就算山东人有这个心思,皇帝也不会接受,他会举起屠刀,毫不留情地杀戮这些叛逆。如此推衍下去,杨玄感并没有什么损失,他本来就还没有得到山东各路义军的公开支持,因此现在的“决裂”,实际上损失最大的是山东大世家。杨玄感一刀下去,山东贵族集团分裂了,山东一二流世家与山东三四流世家还有那些地方豪强,因为彼此政治目标、利益诉求和所采取的策略悬殊太大,冲突太激烈,终于不可阻止地分裂了。

山东大世家失去了实现其政治目标的一个有效有力的手段,那么在与关陇人的政治妥协和利益交换中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筹码,他们被动了,而被动的结果对杨玄感非常有利,杨玄感正需要他们的被动,由此才能在彼此之间建立更为牢固的合作。与山东大世家的合作加强了,也必然有利于杨玄感拉拢和赢得关陇武川系的支持。

杨玄感杀死游元,从表面上看对他非常不利,但实质上却是有效推动了帝国持保守理念的既得利益贵族集团之间的合作。

山东各路义军本来是山东大世家谋利的手段,是他们手里的一把刀,杨玄感本想据为己有,为己所用,为此他需要向山东大世家做出巨大妥协,而这必然会损害到关陇人的利益,激化关陇人内部的矛盾,于是这成了一盘死棋,就在这时西北人突然给了他致命一击,替他“提”出了一个重要棋子,结果局势豁然开朗,死棋变活棋了。

当初李密、王仲伯等人为什么坚持北上?就是担心山东人出尔反尔,背后下黑手。现在好了,山东大世家失去了山东义军这把刀,没办法背后下黑手了,唯有“帮助”杨玄感拿下东都,与皇帝抗衡到底,否则,在山东义军这股强大的反对皇帝的力量暴露之后,山东大世家必会遭到皇帝毫不留情的打击。

山东义军的燎原之势和对帝国越来越严重的危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被蓄意隐瞒,但现在,终于遮掩不住,要暴露了,而暴露的原因就是黎阳仓遭到劫掠。

到了这一刻,西北人的谋划也清晰浮现。几十万河北饥民,各路河北义军,跟在西北人后面,浩浩荡荡地冲到黎阳,就是为了黎阳仓里的粮食,而西北人正是用黎阳仓里的粮食“收买”了这些河北人,分裂了山东贵族集团,并成功断绝了杨玄感试图召集河北义军来壮大自身实力的企图。

西北人与河北人之间没有任何信任,唯有互相利用。接下来西北人是开仓放粮,而河北义军乘势杀进仓城,大肆劫掠,然后满载而归。这种前所未有的大劫掠,虽然帮助河北义军迅速壮大了,但也把他们的实力彻底暴露了。

皇帝和远征军到了河北,不仅要面对占据东都乃至整个中原的杨玄感,还要对付如潮水一般涌现出来的各路义军,其处境之困窘,可想而知。

实际上,不论是杨玄感掌控河北义军,还是西北人与河北义军互相利用,局势继续发展下去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河北义军迅速壮大,河北义军与皇帝直接对抗,河北义军与杨玄感对皇帝形成了夹击之势。

所以,杨玄感、李子雄和李密等人在仔细分析和推衍了局势之后,对西北人攻陷黎阳仓之举“拍案称好”,并迅速做出了决策:即刻整军,以最快速度渡河,十万火急杀奔东都。

在最短时间内拿下东都,本来就是兵变的核心策略。中原之地和河洛世家才是杨玄感真正的实力所在,东都的贵族官僚才是杨玄感兵变成功的保障。若顺利拿下东都,则兵变成功了一半,若拿不下,则兵变必定一败涂地。

至于黎阳,在兵变中虽然占据了一定份量,不过份量有限。中原与河北抗衡,天然屏障是大河,诸如占据黎阳这类重镇并没有实际意义。尤其重要的是,黎阳仓不是给杨玄感的军队提供粮食,而是给皇帝的军队提供粮食。杨玄感占据黎阳仓,目的无非是断绝皇帝的粮食。现在黎阳仓给西北人占据了,但西北人用黎阳仓的粮食“收买”了河北义军,粮食要给河北人,所以西北人最终拿到的是一座空仓,而这个效果与杨玄感占据黎阳仓的效果如出一辙。

因此,黎阳的诸般麻烦事,就统统丢给西北人,而杨玄感则依照预定谋划,火速杀奔东都。

同一时间,杨玄感以行尚书台的名义,以中央之命,下令黎阳仓开仓放粮。杨玄感要求黎阳及其周边地区各级府署在最短时间内遍告饥民,并火速传达到大河两岸诸郡,让更多的河北义军加入对黎阳仓的劫掠。

一旦河北人的劫掠越过了西北人的底线,双方必然决裂,战斗不可避免,如此既拖住了西北人,又吸引了大量河北义军。而涿郡方向的卫府军在接到皇帝的圣旨后必然急速南下平叛,他们首先就会受阻于黎阳。另外,可以预料到的是,河北义军在自身实力强大了,会迫不及待地开始攻城拔寨,抢占地盘,以便在帝国军队围剿他们之前最大程度地壮大自己。而这种近乎“疯狂”的攻击,必然导致河北局势异常紧张,进一步激化山东贵族集团内部的矛盾,并严重影响到卫府军对东都的攻击。

※※※

六月初四,杨玄感率临时组建的两万大军沿白沟西进,直奔河内。

从汲郡到河内,再从河内渡河南下到东都,是最近的路程,大军可以水陆并进,大大加快行军速度。

杨玄挺领选锋军在前,李子雄率主力居中,王仲伯断后,而元务本留守黎阳。

※※※

同一天,伽蓝和西北人受“困”黎阳仓。

攻占国仓等同谋反,柴绍和宋正本当然不愿承担罪责,所以两人把脑袋一缩,以被西北人“挟持”不得不“合作”为借口,“携手”西北人攻占了国仓。窦衍和贺拔威虽然有所怀疑,但此事只要西北人闭紧嘴巴,也就无从查证了。

黎阳仓方圆二十余里,有九个仓储区,每个仓储区都有坚固门户,都有府兵把守。在遭到攻击的第一时间内,戍守城门的府兵便点燃了报警烽火,结果西北人仓城是进了,但一个仓储也没有拿下来。

伽蓝不敢强攻仓储,一则顾惜兄弟们的性命,二则他也害怕国法。目前还可以找到托词,因为迫于形势不得不进城避难,但进了仓城如果再强攻仓储,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很快,饥民就蜂拥而至,混在其中的河北义军也纷纷冲到了仓城之下。当夜郝孝德、刘黑闼、曹旦、杨公卿、张金称、高开道、孙宣雅等义军首领找上门来,恳请伽蓝兑现承诺,开仓放粮。

伽蓝腹背受敌,苦思无策。

第181章 开仓

普罗大众位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获得“正义”的途经,除了求助虚无缥缈的神,就是寄希望于遥不可及的皇帝和实实在在的官府。

今官府悬榜相告,行尚书台的最高官长杨玄感,下令开黎阳仓放粮,赈济饥民,且时间持久,直到帮助饥民回归乡里耕种自食为止。粗略算一下,这次赈济至少要持续到来年夏天。这是从未有过的“恩赐”,饥民们欢呼雀跃,在对杨玄感感恩戴德的同时,潮水般涌向黎阳仓。

这股“受赈”浪潮必定会迅速席卷大河南北,而未来,不但山东郡县将因此陷入巨大的信任危机,也让皇帝和中央面临同样的艰难困境。

试想,中央控制的国仓开仓放粮,而山东郡县控制的义仓却拒绝赈济,地方官府的威信何在?地方官府的权威荡然无存,拿什么治理地方?不久之后,皇帝到了河北,要攻击杨玄感,需要黎阳仓的粮食,赈济不肯能持续,甚至会以共犯罪名认定饥民“劫掠”黎阳仓而血腥镇压,其结果必然导致皇帝和中央的威信也荡然无存,于是山东会掀起起义高潮,无数愤怒的山东人将揭竿而起,向皇帝、中央和地方官府发动疯狂攻击。

杨玄感这一“为民请命、顺应民意”之举貌似高尚,其实恶毒,直接把山东人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伽蓝闻讯之后悲愤不已,把窦衍、贺拔威、宋正本、柴绍等人请上了仓城城头,登高瞭望。

眼前所见,漫山遍野都是黑压压的饥民,愤怒的吼叫声如同铺天盖地的惊雷,惊天动地。官府告民开仓放粮,而黎阳仓却紧闭城门,饥民们理所当然归罪于仓城官员,他们才不管黎阳仓是否直接听命于中央,他们只知道仓城拒绝执行官府的命令,那就是犯法。既然犯法了那就是罪人。既然是罪人,那就人人得而诛之。

伽蓝再手指东北方向。十几里外就是黎阳城和白沟大渠,那里浓烟滚滚,炙热的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焦木味。大家心知肚明,杨玄感正在焚烧停泊于河渠上的龙舟和大大小小的船只,而这些船上的物资和人员肯定为杨玄感所用,这足够他组建一支军队去攻击东都了。

船没了,短期内,永济渠上的运输将陷入停顿,而河北人即便劫掠了黎阳仓,但因为缺少船只运输,急切间也无法离开,于是便会催发一系列的冲突,而这些冲突会混乱局势,扰乱河北人对局势的判断。一旦涿郡方向的卫府军南下,双方便不可避免地要大打出手,这无疑会加剧河北的危机,但却给杨玄感赢得了更多时间。

贺拔威神情冷峻,一言不发,那双冰冷的眼睛清晰地告诉伽蓝,他绝不妥协。他奉旨镇戍仓城,没有皇帝的命令,仓城绝不放粮,即便眼前饥民如潮,即便饿殍遍野,他也不为所动,原因很简单,现在放粮,自己失去的是整个黎阳仓,而获得声誉的是杨玄感,河北人一旦为其所用,杨玄感的实力会骤然膨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