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157章

大隋帝国风云-第157章

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旦出自河南曹氏,河南曹氏在山东世家的座次还要高于河北傅氏,所以在与傅端毅的交谈中,曹旦虽然显得很谨慎,但心理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突然见到薛德音,曹旦难以置信,霎那间竟有些失神。

他不但认识薛德音,而且还有故旧之情。今上继位之初以明经科取进士,山东、江左儒士纷赴长安,曹旦也是数千儒士中的一个。那时候山东儒士都去拜访裴世矩和薛道衡,江左儒士则去拜访虞世基和陆德明。高门大府并不是每一个儒士都能进去,曹旦因为祖上与薛道衡有旧,故得以进门,招待他的就是薛德音,并在经学上给其以指点。曹旦没有考取进士,不过薛道衡还是给他在巨野县府谋了一份差事。后来薛道衡失势,曹旦受到连累,被逐回家。窦建德举旗造反,把曹氏逼上了绝路,不得以,曹旦举家渡河北上,与窦建德一起造反了。

薛德音为什么和西北人在一起?联想到薛德音流放西北,伽蓝是裴世矩安置在西北的亲信,这两个人的确有可能走到一起,但这里面的事显然牵扯到大世家之间的利益交换,非自己一个河南没落世家子弟可以揣测。薛德音既然回来了,那说明他已经被皇帝赦免,并再次被皇帝起用。如果西北人是露在明处的“刀”,那藏在暗处握“刀”的手是不是就是薛德音?假如薛德音正在全力与游元、崔逊周旋,河北局势的急骤变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西北人到了河北,竟然挡者披靡无往不利,这本身就很不正常,很诡异。现在,看到薛德音,曹旦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

“先生回来了?”曹旦躬身便拜,神情非常激动。

薛德音倒是不以为然,他父子名震文翰,门生子弟、故旧亲朋满天下,像曹旦这样的没落子弟见得多了。志得意满的时候给予照拂,不过是顺水人情而已,何曾记在心上?只是他无所谓的事情,对曹旦来说却是感激涕零铭记于心。

寒暄了几句,再坐下相谈,气氛就完全不一样了。当今帝国,关陇人在与山东人的争锋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虽说现在山东人竭尽全力予以反击,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肯定是一个两败俱伤甚至玉石俱焚之局。对于曹旦这样的没落世家子弟来说,附翼攀鳞于游氏、刘氏这样的山东二流世家,危险性太大,随时会被他们利用后当作弃子扔掉,比如现今遇到的危机就是一个例证。反之,假如曹旦能攀附上薛氏这样的关陇一流世家,那局势就颠覆了,或许摇身一变,他就能从叛国逆贼变为卫国功臣。

像高士达、窦建德、张金称、刘黑闼等山东豪望举旗之前必然要考虑后果,最好的结局是雄霸天下,但难于登天;其次就是割据一方,逐鹿中原;再其次就是归附了,不论是招安朝廷还是投奔强者,都比身死族灭好;当然,最大的可能还是身死族灭,这是大部分叛乱者的必然结局。

谁想身死族灭?谁都不想,所以凡叛乱者必然竭尽全力争取生存。没办法,敌人拿着刀在背后拼命地追,稍一懈怠脑袋就掉了,不努力不行,所以刘黑闼宁愿结盟西北人,也不愿给刘霸道陪葬,而窦建德更是审时度势,杀伐决断,毅然与西北人联手以争取生存。很多时候,风光无限的背后都掩藏着无人可知的辛酸和悲哀。

西北人就是一把好“刀”,山东大世家握在手上既可以威胁河北义军,又可以砍杀关陇权贵,而河北义军更想握住这把“刀”,如此既可结交关陇贵族,又可对抗山东大世家,还能壮大自身实力,为自己的生存获取更大筹码。

在薛德音面前,曹旦的姿态放得很低,也不待薛德音相讯,便把河北未来局势的发展、高鸡泊义军的艰难处境以及窦建德寻求与西北人妥协的意图一一述说。

薛德音和傅端毅面带微笑,用心聆听,对窦建德的用意已经一目了然。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一句话,担心重蹈刘霸道之覆辙。高鸡泊义军也想劫掠永济渠,也想从山东大世家手中夺取更多利益,然而,刘霸道就是个例子,大世家杀他就如屠狗一般轻松,而且还是一箭多雕,把他们和西北人一起算计了进去,只待时日一到,便要借皇帝之手一一诛杀。

这里就有个疑问,不论是刘霸道还是窦建德,为何知道山东大世家在这一轮博弈中有相当的胜算?正是因为他们察觉到了危机,所以才谋求壮大自身实力,不约而同地威胁永济渠,由此与大世家产生了激烈的利益冲突。大世家则非常果断,借西北人之手,一刀剁下了刘霸道的头颅。西北人突然间威震河北,对各路义军形成了巨大威胁。

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刘霸道、窦建德与杨玄感有了秘密联系,知道杨玄感有意举兵造反,局势要变了。假如他们帮助杨玄感造反成功,他们就是功臣,反之,假如杨玄感失败了,他们必然受到打击,势必连累河北大世家。这就要赌了,赌赢了,对他们有利,赌输了,则把河北大世家一起拉下了水,总而言之,他们与河北大世家的利益冲突骤然激烈。河北大世家岂肯让河北义军控制住了他们的命运?翻手之间,就把河北义军打得鲜血淋漓,满地找牙。

这就是不听话的代价。我要你们生,你们就生,我要你们死,你们就休想看到明天的太阳。

当然,河北大世家“杀鸡儆猴”的手段已经起到了作用,未必会再借西北人的手去杀高鸡泊的义军,但对于高鸡泊义军来说,必须防患于未然,必须做好应对准备,于是乔二就发挥了作用,曹旦就秘密赶到了安德城下。

“某拿什么相信你?”薛德音直言不讳地问道。

空口无凭,你得拿出诚意来,不要哄骗西北人。

曹旦显然已经设计好了底线,几乎是不假思索地问道,“先生可知衡水孔颖达今在何处?”

薛德音已从苏定方那里得知,但他此刻却是摇了摇头。

“在黎阳。”曹旦自己回答了,然后又问道,“先生可知冀城刘炫老先生在哪?”

薛德音还是摇头。

“老先生就在豆子岗。”曹旦再次回答,再次问道,“先生可知衡水盖文达在哪?”

薛德音继续摇头。盖文达与孔颖达同是刘焯的弟子,同为衡水人,同为山东知名大儒。

“盖先生就在高鸡泊。”曹旦再问,“先生可知安定胡师耽在哪?”

胡师耽?薛德音和傅端毅听到这个名字,齐齐动容。

胡师耽,出自安定胡氏。安定位于关中北部,安定胡氏曾是关陇一带的世家豪族。胡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曹魏大将胡遵。此人有六子,最著名者为胡奋,在晋武帝时屡立战功,官至尚书仆射、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为显赫。南北朝时,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胡充华成为北魏皇太后,胡氏就此步入了历史上最辉煌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家族中,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可谓盛极一时。

盛极而衰。胡充华做为北魏皇太后垂帘听政十三年,朝政污浊,最终引发了六镇大起义,引来了一代枭雄尔朱荣,爆发了河阴之变,拓跋氏王朝就此轰然坍塌。安定胡氏做为拓跋氏亡国的罪魁祸首,理所当然遭到了世家权贵们的一致唾弃,迅速衰败。

但胡氏终究是关陇簪缨大世家,有权有钱更有经学,即便在官场上暂时失意,依旧傲立于望族之林。在这一代人中,最为著名者就是胡师耽。胡师耽是高齐旧臣,曾以经学闻名于山东,又以诗赋扬名于大河南北,与薛道衡、刘焯、刘炫都是至交好友。得益于安定本堂胡氏在关陇的庞大势力,胡师耽在高齐灭亡后,继续奔走于仕途,并成为东宫左庶子之一,前太子杨勇的心腹亲信,最为坚定的太子党臣。杨勇倒塌,胡师耽受到连累,一度配发西北。西北是胡氏的根基之地,岂能伤得了胡师耽?今上继位,胡师耽继续受到压制,在洛阳设私学授徒度日,但做为太子余党的领袖级人物,他在西京和东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胡先生在黎阳。”曹旦说道,“今为礼部尚书杨玄感的主薄。”

话说到这个份上,一切都清楚了。杨玄感得到了太子余党的鼎力相助,胡师耽更是为其“冲锋陷阵”,通过山东儒生的帮助秘密联系河北义军,杨玄感打算干什么,已经呼之欲出了。假如窦建德还没有从中看出玄机,也就不配是河北一代枭雄了。他既然看出了玄机,就能推测出河北大世家如何从中谋利,就能估猜到河北义军必将成为他们与关陇人激烈厮杀之后的“弃子”。对于大世家来说,利益肯定要拿到手,而损失,当然由别人去承担。

“先生从西北回来,却在河北现身,接下来,是不是要赶赴黎阳?”

曹旦目露疑问之色,小心翼翼地试探了一句。薛德音、孔颖达、胡师耽,三位当代名儒,云集黎阳,不能不让人产生无限联想。

薛德音不动声色,抚须沉吟良久,忽然问道,“你们需要甚?”

曹旦神情微凛,踌躇了片刻,缓慢而坚定地说道,“我们需要一条出路。”

由豪强到叛贼,这是个颠覆性的转变,而叛贼的出路唯有一条。自古华山一条路,若想成功,难于登天。

薛德音笑了起来,“你以为伽蓝将军能给你们指引一条明路?”

“伽蓝将军是不行,但先生行。”曹旦直言不讳地说道,“更何况,上面还有裴阁老。”

薛德音摇头叹息,“与大世家逐利,等同与虎谋皮。开弓没有回头箭,有些路是不能走的,但既然已经走上去了,就再也不可能回头了。”

曹旦神色一黯,半晌无语。

傅端毅却是急忙冲着薛德音使了个眼色。白沟绵延数百里,这才解决了平原段渠道的安全,而若想解决清河段渠道的危机,就必须与窦建德联手。现在窦建德主动结盟,即便不能满足他的条件,但也不能拒之门外。

薛德音不想欺骗曹旦。河北义军从举旗之日起,就是山东大世家的“棋子”,一旦山东大世家击败了关陇贵族,达到了入主朝堂的目的,那么肯定要戡乱,要剿杀叛贼。河北义军不死,谁死?伽蓝和西北人也是一样,皇帝、裴世矩和薛世雄把他们从西北调到河北,本意就是当“刀”使,人杀完了,刀自然要归鞘。

帐帘掀起,伽蓝走了进来,在曹旦惊诧的目光中,说了一句话,“请转告长乐公,某将与其相会于白沟。”

第132章 反手一击

平原郡的地方官员忍无可忍了,郡守、郡丞、郡尉联手向巡察使团施压。事关切身利益,任何矛盾争议都不得不暂时搁置,一致对外。

游元和崔逊察觉到伽蓝正在与河北义军秘密接触,估猜到大世家的策略正在受到威胁,为此也是焦虑不安,对伽蓝的警告也是越来越严厉。

在他们的谋划中,杨玄感在黎阳举兵谋反,河北义军默契配合切断永济渠,继而迫使皇帝和远征军急速回军平叛,这样一来关陇贵族遭到重创,河北义军也给一扫而光,而山东大世家却因为竭尽全力戍卫东都,积极戡乱平叛而赢得皇帝的信任,就此逆转颓势,大量进入朝堂中枢,与关陇人形成势均力敌之局。

在这一策略中,杨玄感及其同党、河北义军和西北人都是权争牺牲品,但这世上并不只有大世家站得高看得远,河北义军和西北人也不会因为自己实力不济就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