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137章

大隋帝国风云-第137章

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驿站系统太发达了,各地官府使用它传递公文,世家豪望使用它传递书信,巨商富贾则使用它传递商机,即便是叛军盘驻之地,驿站也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原因无他,叛军同样需要驿站的传递系统。

讯息的不对称获取决定了胜负,现在杨玄感集团对中枢的决策一清二楚,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判断,基本上可以推衍出游元、崔逊和伽蓝这个巡察使团南下黎阳的真实目的。利剑正在缓缓出鞘,接下来,就是你死我活的厮杀了。

“大河的雨季就要到了。”伽蓝微笑着,缓慢说道,“雨太大,风太疾,大坝就会坍塌,洪水就会呼啸而出,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一切。”

大堂气氛骤然凝滞。

游元的眼睛慢慢眯了起来,神情肃穆。崔逊的笑容渐渐敛去,目光深邃。元务本脸色沉郁,目光凌厉,狠狠盯着伽蓝。一众河北人面面相觑,各有思索。

黄河的雨季就是夏天,又叫夏汛。这些年天气异常,前年大水灾,去年大旱,今年呢?现在是初夏,整个大河南北都在关注着天气变化,所有人都在盼望着风调雨顺,因为帝国正在远征,河北河南和山东三地距离辽东战场最近,所承担的徭役也是最重,一旦受灾,必定像前年、去年一样,因为严重缺少劳力,因为官府无心赈灾,最终由天灾酿成人祸。假如连续三年天灾人祸,大河南北必定会变成人间炼狱。

伽蓝这是在警告河北人,看清方向,不要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寻死路。另一层意思则是警告黎阳,不要以为稳操胜券了,在绝对实力面前,黎阳不堪一击,而绝对实力就是皇帝和远征军。再者,大河雨季过后就是秋天,而辽东的冬天来得早,远征军假如在夏末秋初未能取得预期战果,必然急速撤离,也就是说,杨玄感若想造反成功,最迟要在夏末举旗,在皇帝和远征军杀回来之前拿下东都,否则必败无疑。

不知情的人以为伽蓝这是在“反击”元务本的威胁,但知情者知道,伽蓝这句话等于在暗示元务本,未来对他们十分不利,至于原因是什么,为何不利,自己去猜吧,或许是叛乱的阴谋暴露了,或许是其他原因,总而言之一句话,我既然敢南下,我就不怕你,尽管放马过来。

伽蓝这句话玄机太大,元务本似乎从这句话里引申出了无数含义,一时间锋芒尽敛,不再步步紧逼了。

同样因为这句话,河北人也是各有猜测,各怀心思,不过对伽蓝的观感却是一变再变,虽然不知伽蓝的姓氏,不知他的派系,但仅从元务本说他抢了皇帝的女人,仅从他曾在西北征伐十年建下累累功勋,仅从他在元务本的步步紧逼下说出一句莫测高深隐含玄机的话,足见此子非同寻常,必须小心应对,以免大意,阴沟里翻了船。

大堂上的气氛就此沉闷,谁也不愿多说话,以免不慎失言。游元和崔逊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心领神会。游元随即站起来说了一番感谢的话,结束了这场宴会。

当天晚上,元务本就离开了长芦,飞驰而回。

伽蓝回营后,急召西行、薛德音和布衣等人议事。

“元务本与杨玄感可有关系?”

伽蓝急切询问薛德音。

“元务本?”薛德音惊讶地问道,“你遇到了元务本?”

“他是你的好友?”

薛德音点头,“他是浔阳公元孝矩之子,他的姐姐就是前太子杨勇之妃。”

伽蓝明白了,这位元务本和薛德音一样,都是当年的太子党,但因为元妃早逝,元孝矩一家侥幸脱逃了太子废黜一劫,元务本得以相安无事。当年的太子党一直是今上打击的对象,假如杨玄感要叛乱,第一个盟友肯定就是这些屡遭打击的前太子党成员。

想到太子党,伽蓝不禁想到了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蒲山郡公李密。现在距离杨玄感叛乱的时间越来越近,这位李密也该出现了。

“李密是不是太子一系?”

薛德音颔首。

“他会不会就在黎阳?”

薛德音皱皱眉,犹豫了一下,说道,“杨玄感对李密并不是绝对信任。”言下之意,李密未必是杨玄感集团的核心成员。

“因为他是太子一系?”

薛德音摇摇头,然后说了一件事。

李密的曾祖父是八柱国之一的李弼。李弼有六个儿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李弼的长子叫李耀,李密就是李耀的孙子。李弼的第四子叫李纶,文武干用,可惜天妒英才,死得早。他的儿子叫李长雅,娶得是先帝的女儿襄国公主。这样算起来,今上就是李密的舅舅。

今有谶言流传,“当有李氏应为天下”,中土的李氏世家权贵都成了遏制对象,但因为襄国公主的关系,李弼一门的李纶一支却未曾受到影响。

今日京兆尹叫李丹,他是李长雅的弟弟,执掌京畿重地,而李长雅更是贵为帝国工部尚书。

李丹学识渊博,为先帝所喜。昔年宇文氏周国最后一个皇帝静帝宇文衍的皇后是司马消难的女儿。先帝受禅之后,这位司马皇后被废。因为司马消难叛逃江左,司马氏家道中落,这位前皇后无家可归,只能去寺庙剃度出家了。这时候李丹毅然上奏,要迎娶这位前皇后为妻。娶一位前朝皇帝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又是叛臣之女,此人当真是疯狂到了极致。令人吃惊的是,先帝竟然答应了,下旨赐婚。从这件事就看出这位世家子弟的独立特行。

今上得以继承皇统,杨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杨素又是帮助今上铲除异己,甚至杀戮血脉至亲的急先锋,所以大多数皇亲国戚都怨恨杨素。李长雅、李丹兄弟也是一样,但这对兄弟非常喜欢才智超绝的李密,屡次告诫李密不要与杨素一系走得太近,由此直接影响到了李密和杨玄感之间的关系。

杨玄感若想叛乱成功,第一步是攻克东都洛阳,第二步当然是拿下西京长安,而长安有李长雅、李丹兄弟,假若这对兄弟誓死捍卫杨氏的江山,那对杨玄感来说就是个噩耗了。

伽蓝听到这里,不禁想问一句,李氏有这样的权势,李密还要造反?不过想想杨玄感一门显贵,与今上源出同宗,依旧还要造反,那么李密造反也就不以为奇了。

第115章 危机来临

依薛德音的判断,如果杨玄感要在黎阳举兵叛乱,那么李密肯定要去黎阳,而元务本也是杨玄感预先安置在河北的一颗重要棋子,就如弘化留守元弘嗣一样,都是整个谋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河北境内的永济渠分为前中后三段,其中段的南部就是白沟,北部则是平虏渠,而白沟和平虏渠的分界处就是平原郡东光县的白桥。

当前河北境内叛贼聚集之地是高鸡泊和豆子岗,而这两地在地理位置上对白沟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并把沿白沟的郡县全部包括了进来,从白沟最东面的渤海郡到其南部的平原、清河、武阳和汲郡,再到其西北边的信都、襄国、武安和魏郡,都是盗贼四起,屡剿不平,其中尤以渤海、平原和清河三郡的形势最为危急。

谁控制了白沟,实际上也就控制了河北境内的永济渠水道。黎阳是白沟的起点,东光县是白沟的终点。杨玄感亲自坐镇黎阳,元务本掌控东光,两地互通声气,对河北叛贼的活跃区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但这种夹击在缺乏河北世家望族的支持和未能掌控河北诸鹰扬府的情况下,没有实质上的意义。

现在的问题是,杨玄感预先部署在河北境内的关陇人是否赢得了河北世家望族的支持?如果河北有世家望族与关陇人结盟,其共同利益诉求有多大?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又有多少?会否在接下来的黎阳兵变中给予杨玄感以足够的支持?

从今夜长芦城的接风宴席上可以看到,元务本很强势,打了崔氏的“脸”,公开警告游元和河北豪望,直接威胁伽蓝,实质上也是威胁伽蓝背后的河东裴氏和薛氏,很嚣张。

元务本凭什么这么强势?就是因为元氏是中土虏姓第一家。

自汉末三国两晋以来,世家望族借助对经学文化的掌控牢牢把持了王国的权力和财富,士族制度中的九品中正制遂成为王国的核心制度,门阀士族政治就此兴起。几百年来,正是九品中正制保证了门阀世家的世袭政治权力和尊崇地位。

帝国开国后,先帝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那就是改革了选拔制度,废除了中正官,彻底废弃了九品中正制。开皇七年定制,每州每岁贡士三人。州、县保举贡士的标准是文章华美,特别优美者州可保举应秀才科,受特别考试。开皇十八年又下诏,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以科举士,正是科举制度的形成。今上改革的力度更大,直接设进士科取天下贤才。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世家望族始终控制着权力、财富和文化,国家财政也无力帮助每一个适龄学子到郡县的学府学堂学习,所以读书入仕还是有权有势家庭子弟的特权,即便是科举取士,取的“士”也是世家望族子弟。这一制度是好的,但与时代不相适应,必须等到国富民强了,国家财政和普罗大众都有钱供养学子了,更重要的是,必须遏制和削弱门阀士族对国家权力和财富的侵占,把他们逐渐驱逐出权力核心,把他们对国策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官制的基础是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造就了中土的门阀士族,而科举制则从基础上动摇了门阀士族对帝国的掌控,所以,帝国两代皇帝的改革都是步履艰难,很多改革制度都是“换汤不换药”,虽然挂上了“羊头”但卖的还是“狗肉”,因为拟制和实施改革制度的都是世家权贵,他们有足够的办法阻止改革的进程。

世家望族依旧拥有政治特权,拥有尊崇地位。崔氏还是中土第一高门,元氏还是中土第一虏姓大族。元务本即便是个小小的八品县尉,但他姓元,是中土第一虏姓大族的子弟,所以,他拥有政治特权,拥有尊崇地位,他可以非常嚣张地“打”崔氏的脸,威胁河东裴氏和薛氏,警告河北游氏。

崔氏和游氏又是何种反应?始终保持沉默,甚至在言辞上都没有展开反击,更没有在伽蓝被动的时候“伸以援手”。假如伽蓝心智不够,急怒之下上了元务本的当,说了一些冲动的话,暴露了一些不该暴露的东西,崔氏和游元又将如何善后?

河北的豪望们又是何种反应?也是保持沉默。伽蓝的神秘远远比不上元务本头上的耀眼光环,大家都相信元务本所说,换句话说,河北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把伽蓝当作了敌人。崔逊肯定是山东权贵一系,游元更是河北本土世家,这两人南下巡察都会维护河北人的切身利益,但伽蓝显然不会,他是皇帝、裴氏和薛氏的人,他绝不会维护河北人的利益,相反,为了维护皇帝和裴氏薛氏的利益,此子会对河北人大开杀戒。

这样一推衍,河北人的选择可想而知。崔逊和游元的“遮遮掩掩”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实施自己的策略,这也蒙蔽了河北人,让河北人产生误会,认为伽蓝可能不是“敌人”,但元务本三言两语就拆穿了崔逊和游元的“鬼把戏”,把伽蓝的本来面目暴露在河北人眼前,其对河北人的威胁一览无遗。

薛德音和傅端毅的分析很含蓄,唯恐伤害了伽蓝,激怒了这位来自西北蛮荒的野蛮人。

他们和河北人一样,把元务本放在尊崇的位置上,而伽蓝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