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神隐记 >

第32章

三国神隐记-第32章

小说: 三国神隐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夜二人将一干物事暂寄农家,连夜登山,准备一观日出之景致。

翌日,卯时,二人已是登上琅琊台顶。至卯时二刻,天边忽现一抹胭脂,一轮红日似赤盘一般自海天相接之处升腾而起,霎那间,天地一片通亮。

站在琅琊台上,放眼望去,天高地阔,空气清新,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汹涌澎湃的大海,无涯无际,朝夕晖阳,让人心旷神怡。脚下云遮日霭,水回天籁;鹤舞松涛之上,鹿呦涧水林阴,大珠山、小珠山、水灵山岛、斋堂岛环伺周边;观龙湾的白龙戏滩,海市蜃楼的时隐时现,心旷神怡。环视四周,山光岚影,海涛变幻,渔帆点点,气象壮观。

夫妇二人看的心神俱醉,不忍离去。

良久,柳飞方道“不若咱们在四处看看,寻个好去处,便在此安顿了,却也是不虚此行了”

甄姜亦是深感赞同。当下,二人自琅琊台上下来,径自在琅琊四周寻幽探奇。以他二人脚力,只不过半天时间,便已看完。

此时,柳飞见大珠山与琅琊台隔海相望。不禁心中一动,那里僻荒一域,外人难以近前,自己再稍加布置,便自成一境了。当下和甄姜说了,甄姜自是点头。

进入大珠山,但见怪石嶙峋,与海天相依。走兔飞乌,碧树成阴,松涛訇鸣,涧泉戏流水,白云舞清风。山上有峰状如帽子。峰下麓角入海。潮涌起处白雪横铺,蛟枭龟寿,渔礁存生。白帆孤影尽穷天际,一派仙家乐土,隐士圣地。

柳飞大喜,对甄姜道“此真天授与我也。便是此地如何?”

甄姜此时早已是目眩神迷,频频点头不已。

二人也不稍歇。便于那帽子峰上,开始布置。伐树为木,搭梁建屋。让柳飞感到意外之喜的是,竟然在靠近山壁处,发现一片竹林。想那竹子本生长在川中、南方一带,于这北方,竟能生出这么一片竹林,实是罕见。

当即,伐竹插土,编成竹墙。遍植花草。在房屋前深挖一塘,以竹筒引山涧水入。柳飞更是在房内以黄土夯成一张大炕,如此,至冬日时,以火烧之,那美妙滋味,想想都让他惬意。

待的二人将整个峰顶布置完,柳飞取数块晶石,布下一个周天衍行大阵,将进出之法细细教了甄姜。找了一块硕大的山石,凝气于指,纵身而起,由上而下,一挥而就。但见三个大字『隐神谷』现于其上。字体苍劲古朴,肥虞挺拔。

但见帽子峰顶,一片云腾雾隐,如至九天幻境。二人相视一笑,心中满意。当下下山,自农家取了寄存之物,这才往东莱而去。

第四十章:邀斗

正文 第四十章:邀斗

东莱城外,太史慈与吴忠吴勇兄弟正伫立道旁。太史慈更是手搭凉棚,极目远眺,显得有些急躁。

吴忠吴勇对视一笑,吴忠道“少爷,主人既然已让『百草』回来传信了,那就必然会回来的,你不必焦躁的。”

吴勇嘿嘿一笑,接着道“就是就是,便是你要的神驹,主人不是说也给你找到了吗?又何必急于一时呢,还怕它飞了不成。”说完,揶揄之意已是满脸。

太史慈老脸一红,回头道“二位哥哥说的是。是慈躁了些”

正说话间,却听得远处传来一声马嘶。那声音极是响亮,竟如龙吟一般。只听这声嘶叫,便知必非凡物。

太史慈面皮一紧,随即喜动颜色。欢声道“必是师父已回矣,我等速速迎上。”说罢,翻身上马,直迎上去。

堪堪跑了里半之地,便看到那辆马车姗姗而来。待到太史慈看到那拉车的马,顿时瞠目结舌,随即满面痛惜之色。对自己师父如此糟蹋良驹的行为,直有一种以身代之的冲动

肚中腹诽不已,面上却不敢表露。当即翻身下马,于道旁躬身施礼道“弟子恭迎师父、师母大驾”

车帘一僚,柳飞探头将马喝住。转头看着太史慈微微涨红的脸颊,嘴角噙着一丝揶揄,挥袖让他起身。笑道“怎的,对师父这匹拉车的马,感觉如何?”

太史慈呐呐的说不出话来,半响方憋出一句“师父路途劳顿,甚是辛苦,还请师父赶紧进城安置”

柳飞呵呵笑着,只是看着他,让太史慈站也不是,走也不是。旁边甄姜看不下去,轻轻拽了下柳飞,白了他一眼。温声对太史慈道“子义不必管你师父,赶紧进城,回去再说吧”

太史慈大出一口长气,慌不迭的点头。柳飞哈哈大笑。甄姜亦是莞儿。

这边吴忠吴勇已是赶到,齐齐跳下马来,躬身施礼道“吴忠(吴勇),见过主人、主母。小人迎接来迟,望启恕罪”

柳飞点点头,温和的道“不需多礼,你二人多有辛劳,我自知晓。咱们这便回去吧,我还有事需吩咐你们去做呢”

当下,几人牵马拉车,回城而去。

柳飞夫妇却仍是坐于车中,并不露面。不多时,已是到了王洪宅院,王洪早迎出来,躬身见礼。柳飞急忙扶住。甄姜亦下车见礼。

王洪见了甄姜,暗暗点头。众人见礼,一阵忙乱,才进堂落座。柳飞与甄姜二人饮了茶,自去后面沐浴更衣。

王洪早安排了酒宴。席间,说起分手后种种端端,众人尽皆唏嘘不已。

柳飞问起现下时局,王洪面露凝重之色,道出一番话来。

原来自中平元年,黄巾起事作乱。后乱事虽被平息,但汉室威信遇上一次严重的打击,但汉灵帝没有改革,反而继续享乐。於各地还不断发生小形叛乱,产生许多分散的势力,如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刘石、平汉、大洪、白绕、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势力小的也有数千人,势力大的甚至有百万人,如张燕的黑山贼。

如太史慈泰山所除的,不过是些打着黄巾旗号的小股毛贼罢了。便如此,却也有近千人的规模。最近,更是时时听闻,有些地方不断起事。渐有连成一片的苗头。

说到这,王洪又道“先生塞外之游时,却有朝廷中人,曾来此寻你。后见先生不在,才无奈回转,先生当多加小心”

柳飞双眉一轩,诧异的道“朝廷却寻我作甚?”

王洪道“那使者并未多说,只说是皇帝似是听过先生的名头,想要见先生。那使者只是索要贿赂,洪不知先生作何打算,也未多与,只将了五十金与他,似是甚是不喜。”

柳飞摆手道“莫要管他。我日后自会往洛阳一行,到时视情形再说吧。”说罢,转头对吴忠吴勇二人道“我此次回来,已是选了一处所在,定为了居住之所。你二人回头去购置些物件,用品等日常之用,先行去安排收拾妥当。”

吴忠吴勇起身应诺。柳飞将大阵出入之法,低声细细嘱咐了,叮嘱二人不得泄漏。二人不待席散,便自行去了。

筵席直至亥时方歇,柳飞夫妇自去歇息。一夜无话。

翌日,柳飞携甄姜见过了慈母,留甄姜与慈母叙话,自与太史慈至前院,验查太史慈的功课。

师徒二人正自说着,有下人来报,道门外有一少年,请见太史慈。

太史慈愕然,他虽名声在外,但往日来往多是熟人,下人自是认识。今日来人,下人显然从未见过。看着柳飞,柳飞颔首道“既有客人来访,你先去接待吧。回来我们再说。”自行回房去了。

太史慈对下人点头,让将人请进来。自己则立于阶前相候。

不多时,便见家人引一少年进来。那少年七尺开外,双目有神。一身短打装扮。手中尚提一把铁剑。挺胸拔背,昂昂然,颇有英雄之气。

那少年见太史慈阶前相迎,不敢怠慢,忙趋身向前,躬身施礼道“在下颖川徐福,见过太史兄。冒然相访,已是失礼,怎敢当太史兄如此相迎。”

太史慈连忙还礼,道“兄台客气了。有朋自远方来,慈至乐也。安敢怪罪,还请入内奉茶。”

二人谦让一番,方携手而入。分宾主落座,下人上茶。太史慈举手邀饮,方道“不知兄台今日见慈,可有何事?”

那徐福略一沉吟,道“无他。福本游侠,自小立志于仗剑而游天下,以三尺青锋荡涤世间不平。前日,曾于黄河渡口得闻兄台高名。今特来拜访,以求赐教,使福能于武艺一道长进一二,更能为天下百姓谋福。如此,则尽为兄台之赐也。无礼冒昧之求,还望兄台见谅”

太史慈愕然,怎么也没想到竟是来找自己比武的。闻言沉吟半响,方道“蒙徐兄青眼,然慈武艺低微,恐难入方家法眼,不敢献丑。些许薄名,皆世人讹传,不足为信。还请徐兄另请高明为是。”

徐福轩眉道“太史兄何故推托,福非无礼,却真是请教之意,难道兄以弟为不堪就教之人乎。抑或看不起徐福?若此,福请告退,不敢再求”说罢,起身要走。

太史慈大感为难,忙拦住道“徐兄哪里话来,慈安敢狂妄至此。”蹙眉想了想,又道“徐兄今日远来辛苦,不若先暂作歇息。今日正好家师已回,待慈禀明家师,若家师应允,慈敢不奉陪。不知徐兄意下如何?”

徐福眼睛一亮,急声问道“令师可是那『隐神谷主』柳先生?”

太史慈点头道“然”。

徐福大喜道“向闻柳先生乃不世出之奇人也,若能得见,死亦无撼了,还望太史兄能给与引见。福这里拜谢了。”说罢,站起,长身一揖。

太史慈无奈,点头答应,却道见与不见,乃由师父决定,自己只能帮忙说项,成于不成却不敢保证。

徐福听得太史慈答应,已是欣喜不已。当下,让下人领着安置去了。

太史慈望着他得背影,若有所思。。。。。。。

第四十一章:比剑

正文 第四十一章:比剑

却说太史慈送走徐福,便马上来至后院,向柳飞禀明此事。

柳飞闻听亦是愕然,只是听得颖川时,不禁心中一动。要知据史上记载,这个时期,很多名士,俱都出自颖川。

柳飞负手在室内踱步,低头细思,历史上这个时期,出自颖川的,年纪十五六岁,好击剑。。。。难道是他?

柳飞猛的停住,转头问太史慈道“可问过他的表字是什么?”

太史慈一愣,道“未曾,怎么,师父可是识的此人?”

柳飞摇摇头,道“不认识,只是似乎听到过这么个人。年虽舞象之龄(古时男子十五岁到二十岁),但好武尚侠,颇有正义。却不知是不是他了。”

太史慈点头。却见柳飞兀自沉思。太史慈道“那师父的意思,明日徒儿是答应他还是。。。。。。”

柳飞抬头看了他一眼,沉吟了下,道“好吧,见见也是无妨。你自去回他便了,就说明日你们切磋之时,为师自会到场一观。”

太史慈点头应了,自去通知徐福不提。

柳飞这边却仍在想着这个徐福,若果然是那个徐庶徐元直,怎么叫徐福呢?不是叫单福吗?

他却不知,单福之名却是误传。徐庶其人,『三国志』无传。后裴松之引注『魏略』中记载有:“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三国演义》对徐庶生平的介绍取自《魏略》,而单福这一名字的来历无疑起源于“庶先名福,本单家子”。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徐庶早先名福,是单姓人家的子弟,所以叫做单福,后改名为徐庶。

但是这种理解大错特错了。。。”单家“二字在这里绝不是”单姓人家“的意思。单字有四音,作姓时读作”SHAN“,一般的情况下读作”DAN“。古籍中常见”单家“一词。如《晋书。苏峻传》:”峻本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