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甲午崛起 >

第904章

甲午崛起-第904章

小说: 甲午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亲法然后给法国背锅,反法然后被法国暴打,不过,萨伏伊王族灵巧的外交手腕使得这个小国成功地在法国和哈布斯堡帝国两个巨兽的争斗中没有受到损害。

    弗朗索瓦一世曾经长期占领并试图吞并皮埃蒙特,不过1559年法国的战败使他没有得逞。

    在三十年战争中萨伏伊站在法国一旁对抗哈布斯堡帝国,但由于公爵阿玛迪乌斯过世,而继承人埃马努埃莱未成年,国政一度由来自法国的公主克里斯蒂娜把持,因此还引发了萨伏伊的内战,西班牙支持的托马斯亲王派反抗法国支持的公主摄政政权,内战最终以1642年和解告终,但萨伏伊继续站在法国一旁直到1659年西法战争结束。

    18世纪初,路易十四继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后又一次群嘲全欧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以法国战败告终。

    这场战争的结果对意大利的未来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西班牙控制的米兰、那不勒斯、撒丁岛从此被转让给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而萨伏伊王朝虽然在战争中扮演的是一开始交好法国,反水后又被法国虐杀的鱼腩角色,但也获得了西西里并获得王国头衔。

    此后,由于四国同盟战争,萨伏伊王朝被迫用西西里交换了奥地利的撒丁岛,从此成为了撒丁王国(碰巧的是,撒丁和普鲁士的王国头衔分别是在1700和1701年重新设立的)。

    撒丁王国参与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它站在了法国的对立面,1747年撒丁军大胜法军,确保了此后半个世纪撒丁王国或者说北意大利的平安无事。

    法国大革命的风暴席卷了整个欧陆,1792年法兰西共和国在萨伏伊和尼斯进行了公投,而萨伏伊王室则加入到了反法联盟中,1796年,拿破仑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击败了撒丁王国,撒丁投降并签订丧权辱国条约,1798年法军又开入都灵城逼迫国王逃跑至撒丁岛。此后法国兼并了皮埃蒙特几度完全重画了北意大利的地图。

    在十多年的拿破仑战争里萨伏伊王室是打酱油的,平原地区的资产阶级接受,甚至欢迎法国带来的新秩序。

    但皮埃蒙特丘陵地区的民众,却积极动员起来反抗法国人并为俄奥军队带路,让法国人在统治皮埃蒙特的15年期间操碎了心。

    萨伏伊王室在法国革命前的保守政策甚至是无能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民众对王室的忠诚撒丁王国并没有采取当时流行的“开明**”,因而激进派并没有形成气候,它也不够中央集权,因此民众对贵族的仇恨很难转化成对君主制的仇恨某种意义上,是法国人在皮埃蒙特完成了那些讨人厌的过程:行政集权化,民法典的引入,启蒙思想的传播,封建制的废除,并为皮埃蒙特在19世纪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最后在维也纳和会上撒丁王国还收获了热那亚这个战利品。

    接着是意大利统一时期,这一阶段里法国扮演的是一个令意大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一方面,法国是革命与民族主义之乡,民族主义者烧炭党人都景仰这个举世无双的革命民族并希望按照她的原则实现意大利的统一(温和的自由主义者如加富尔,则对法国的危险品:普选权和社会主义保持警惕并倾向于英国的体制);另一方面,王政与帝政的法国都试图阻止意大利出现统一强权,并捍卫教皇国的存在。

    最终,撒丁王国借助拿破仑三世这个革命的奇怪后裔之力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但意大利的爱国者不会原谅帝政法国对意大利犯下的罪行直到1870年法兰西帝国崩溃,加里波第志愿军奔赴普法战场向重生的法兰西共和国伸出援手。

    威尼斯最早是在西罗马崩溃时期的难民在滩涂上建成,后来依附拜占庭帝国,从威尼斯岛上的建筑还是看的出。

    华皇重生前玩的帝国时代2中,威尼斯人一直以来是拜占庭文化。

    早期拜占庭坐拥君堡,控制东西方贸易,威尼斯人也是帝国的打工仔,虽然后来取得独立,但威尼斯人当时依然以服务帝国为荣。

    威尼斯海军也是当时拜占庭帝国的地中海协管这样的地位。

    随着阿拉伯和突厥的相继崛起和十字军远征,拜占庭国力不复当年,而威尼斯和其他商业共和国趁机开始在东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贸易站,于是贸易控制权也从拜占庭帝国转移到了威尼斯和其他商业共和国手中。

    中世纪结束后,威尼斯来到了自己的黄金时代,不过随着康布雷同盟战争和新航道的开辟,地中海贸易区也不再是欧洲贸易圈的主要区域,最后在拿破仑革命战争中,威尼斯被解散议会,领土由奥地利和法国瓜分,后来随着撒丁尼亚王国开始意大利统一,奥匈控制的威尼西亚地区也起义,奥匈最后也接受了这一部分回归意大利的条件。

    西罗马灭亡之后西罗马被蛮族占据(哥特人、伦巴第人、汪达尔人,以及法兰克,日耳曼人等等)。

    米兰是伦巴第人的后代,他们定居下来失去了好战性。

    东罗马帝国名将贝利撒留进军罗马和拉文纳的时候,伦巴第人据说也没有响应当时东罗马东方的敌人萨珊波斯的夹击请求。

    萨伏伊以及热那亚更多混杂了法兰克人的血液。跟勃艮第也比较靠近。

    萨伏伊原来是萨伏伊王朝的一部分,反拿破仑结束后的维也纳体系中,萨丁尼亚王国是仍然拥有萨伏伊,尼斯这些领土的。

    割让给法国是为了让法国支持萨丁尼亚…皮埃蒙特与奥地利(奥匈帝国)的对立,助于意大利统一。这归功于加富尔的外交。热那亚现在仍然是意大利的。

    威尼斯作为和热那亚并驾齐驱的商人共和国,甚至具有更大的知名度,随着商业衰落首先是被奥匈吞并的。但是一战后奥匈被肢解意大利又取得了这些领土。

    总的来说,意大利的统一不像其他民族国家的统一那样显得顺畅自然,如英法在百年战争之后,法王逐渐集权,而英国权力集中于议会和资产阶级。

    而激起意大利统一诉求的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神罗皇帝连任者)对意大利地区的控制的加强。

    让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才有了他们的联合。

    意大利既属于德奥的范畴,又是因为反抗奥匈帝国才统一的,华皇也再次体会到历史,为什么总是辩证的,也许,这就是相爱相杀?反抗的同时,还是要依附,弱的一方,还是希望能够借助强的一方的势力,只是希望能够获得平等的地位。

    华皇抵达罗马,不出意料,和在前面几个国家受到的待遇一样,没有一个像样的人来迎接。

    除了在罗马尼亚王国,受到了一次卡罗尔一世的亲自到车站迎接,在奥匈帝国是到了之后,已经下榻,安德拉希伯爵亲自来访,这两次算是对华皇比较客气,其他的国家,简直没有把华皇当成一个人物,轻视华皇,就是轻视华国。

【1226 到西南欧的目的】

    罗马位于台伯河下游平原,东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

    市区跨台伯河两岸,罗马是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城,由于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并有悠久的历史,故被称为“七丘城”和“永恒之城”。

    罗马由于地处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年平均气温15。5c,年降水量880毫米。

    每年4月至6月气候最为怡人,所以,这个时候,正适合游玩。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其实对于华皇临时改变行程,坚持要再到西南欧逛一圈,是不理解的,但是华皇做出了决定,她也一直没有问过。

    “你是不是想问我为什么要到西南欧来?”萌总裁坐在馆驿的办公桌前,看着窗外,问卡特丽娜卡芙公主。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笑道:“多走一些地方,多跟一些国家接触,总没有坏处的。”

    华皇摇头道:“不是,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能再海上来去自如的国家,并且与之交好!要不然,在亚欧还行,要想把经济和军售的触角伸到非洲和美洲去,光是靠商人,是不行的。”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恍然大悟,“嗯,是这样,正常的商业来往还可以,华国的海军还没有发展起来,要进行海外军售,必须有列强国家海外护航,要不然,就算是取得了联系,货送不到,也是不行的。”

    华皇点头道:“是的,要想把东西卖出去,不难,像是非洲的祖鲁战争,酋长打不赢英国人,肯定想要买枪买炮!只要接触上了,马上就能谈拢,美洲也是这样,秘鲁和玻利维亚是没有工业基础的农业国家,根本搞不过有英国人在背后撑腰的智利人。”

    “非洲可能还好一点,因为他们没有多少见识,别说是总裁1874步枪,我估计把清廷用剩下的那些土炮拿给他们,他们都巴不得要买了,但是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会不会接受我们的军售橄榄枝呢?”

    华皇站起身来,用左手摸了摸自己的右手,又用右手摸了摸自己的左手,轻轻地叹口气,这个问题,谁能回答?

    现在的历史,在华皇的手里,虽然说华国之外的历史几乎没有什么更改,但是华国要想介入英国和阿富汗的战争,想介入英国和祖鲁人的战争,介入南美太平洋战争,这些都是历史上未曾发生过的事情,华皇哪里能够回答?

    只能看看运气了吧。

    华国的崛起,对于世界来说,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改变了。

    不过,华皇对陈兰彬还是有信心的。

    陈兰彬和华皇的爷爷差不多年纪,22岁以优行贡京师,咸丰元年(1851年)中顺天举人,咸丰三年(1853年)以二甲七名中进士,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纂修,后改任刑部后补主事。

    咸丰十年(1860年),因母病告假返乡,在高州主讲高文书院。并倡议捐资重修该书院,以弘扬文教,培育人才,之间曾入曾国藩幕。

    后任江南制造局上海广方言馆总办。

    同治九年(1870年),在曾国藩的推荐下,以太常寺正卿衔被任命为留美学生委员,会同副委员容闳制定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

    同治十一年(1872年)开始陆续选派幼童4批共120人赴美学习,是年八月十一日,任陈兰彬为监督、容闳为副监督,率领第一批学童30人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

    不少学生勤奋学习,几年后就读完小学、中学而入大学。

    詹天佑、伍廷芳、唐绍仪、梁敦彦等人都在这当中,后来詹天佑学成归来后,对华国铁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时第一批派出去的,还有华皇自己安插的上千学员,连着四年时间,华国往美洲,欧洲派了十几万学员,现在已经开始陆续回国了,这些都是华皇之前就布的局,这些人,已经开始为华国工业做贡献了,也为整个华国社会的开化,在做贡献。

    华皇的开化,一方面,前期派遣留学生,二是开始就用钱买了很多技术工人,工程师到华国来,还有就是华国推行的整体政策,扫盲,义务教育,社保,医保,养老保险,这些都是加速华国开化的步骤。

    唯一让华皇头疼的是,华国实在是太大了,人口太多了,尤其是在华皇手上,通过和南洋的贸易,加上这几年国内风调雨顺,农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