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甲午崛起 >

第874章

甲午崛起-第874章

小说: 甲午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懂中国。因为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外界对中国有些理解有些不理解。一名优秀的外交官要能把中国的事情对外界讲清楚。

    要会交流。一个外交官的职责说到底就是对外国人讲中国,对中国人讲外国,如果交流能力不行,就不能胜任。

    而中国外交官恰恰不大会交流,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中国注重“敏于行、讷于言”的文化背景;其次在教育上对交流强调得不够,因此现在把“交流学”引进了外交学院,把“在世界上怎么与人打交道”的学问传授给未来的外交官。

    外交的神秘面纱已逐渐被揭开。

    华国的外交部现在提倡“公众外交”很明智。

    外交在一定时期内需要保密,但一旦过了保密期,就应向老百姓公开;即使在尚未解密的时期,也应把事情本身向公众介绍。

    华皇选定了李鸿章和曾纪泽这两个人作为华国的最高外交官,是费了心思的。

    “陛下。”曾纪泽行了一个礼,不清楚陛下半夜还要找自己来做什么?微微有些忐忑,华皇的威势随着年纪的增长,与日俱增。

    “坐。”华皇态度很随和,现在的萌总裁已经很熟悉自己的位置,能够熟练的驾驭氛围,懂得怎么跟各种人相处了。

    曾纪泽谨慎的坐下,没有多余的客套,因为除了下属,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华皇的准岳父,这也让他在华国体制内的地位相当高,能全权负责华国欧洲事务的外交,这是相当大的责任。

    “你明天就先去德国,赶在伊藤博文之前,想办法多和俾斯麦接触。”萌总裁道。

    曾纪泽又是微微一怔,“让我现在就去德国接触俾斯麦?”

    这点,曾纪泽怎么都想不通,卡罗尔一世这种级别,肯定无法和俾斯麦相提并论,卡罗尔一世由华皇亲自接触,重要的多的多的俾斯麦,反而由自己来主导交谈吗?

【1191 找曾纪泽聊天】

    萌总裁看了看曾纪泽,知道曾纪泽心中有很多疑问,微微一笑:“你知道,我最欣赏的清末大臣是谁吗?”

    曾纪泽又是一怔,摇摇头,“不敢妄猜天心。”

    “呵呵,父子闲聊,有什么天心不天心的?”萌总裁喝了一口茶。

    华皇这句父子闲聊,让曾纪泽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臣不敢当啊,陛下严重了。”

    现在是华国了,已经不用臣子这种称呼了,华皇纠正道:“你应该说我不敢当,不是臣不敢当。将来我和思平完婚,你不就是我的岳父吗?你猜一猜,我最欣赏的清末大臣是谁。”

    曾纪泽见陛下一定要让自己猜,想了几秒钟,道:“李鸿章,因为只有李鸿章一个人前朝大臣在现在的华国政府中担任高官。”

    萌总裁摇摇头,“不是。”

    曾纪泽一怔,不是?“那就是左宗棠了,左宗棠在军事上有很多作为,如果不是左宗棠,新疆,甘肃,陕西,甚至整个西北的局面,都没有人收拾,而且太平天国后期的的地方,基本上左宗棠平定的,且能做到平一处,定一处,实为不易。”

    “也不是。”华皇笑道。

    曾纪泽心里又叫一个舒服,都不是的话,那就只有他的父亲了,“陛下说的是家父?”

    “嗯,李鸿章有大才,帅才,左宗棠有将才,都出了不少力,但合在一起,也抵不上曾文正公。你父亲最大的败笔是杀人过多,要不然,对于华国的历史贡献,堪称完美。”萌总裁悠然道,“他之前,中国是古代,他过世之后,中国是近代,曾文正公是历史的分水岭。”

    这不是华皇在抬高曾国藩,后世的史学家基本是这个观点,一个人物分割时代,这是莫大的荣耀。

    太祖和蒋公也很欣赏曾国藩。

    曾纪泽点头称是,华皇的话,他心服口服,父亲做的一套,其实是和现行的华国政策相互违背的,至少在军队纪律上面是这样的。

    晚清时局激荡,曾左李恩怨纠葛跨越几十年。

    曾左恩怨主要来自曾国藩是科举正途出身,左宗棠屡试不第。

    华皇其实很欣赏左宗棠,左宗棠对国家是有大功的,但是左宗棠年纪大了,而且因为性格的原因,已经不是很适合在华国从政了。

    去年统一的时候,华皇给了左宗棠一个总裁府高级参议的身份,左宗棠不是很感冒,回家养老去了。

    不是华皇不愿意再用左宗棠,是华国新政府中没有左宗棠的用武之地,华军和楚军完全不同,一个是新式军队,一个是旧式军队,左宗棠这个资历和声望,也不可能回到军校中回炉,即便能放下架子,年纪也不允许。

    不像李鸿章,有经国外交的才能,华皇可以拿来就用。

    左宗棠虽然没有从科举出身,不是说明他没有才能,恰恰相反,左宗棠学的却是经世致用之学。

    左宗棠早年也以诸葛亮自况,自称“今亮”。

    他才名远播,很多官员都倾力结交他。一代名臣陶澍将其目为奇才,引为忘年之交,甚至结为儿女亲家。

    陶澍乃是开创汉臣格局的人。

    林则徐、贺长龄(此人是左宗棠老师)兄弟、左宗棠、胡林翼、魏源都受过他的栽培或举荐,可以说,他是经世派向洋务派转型的关键人物,“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人才不能蔚起;是国藩之成就,亦赖陶澍之引尔”。

    所谓同光中兴,湖南人才鼎盛,皆起于陶澍,甚至曾国藩本人也受陶澍的影响。

    左宗棠能跟这样的人结为儿女亲家,他的才能可见一斑。

    他后来出任湖南巡抚的幕僚,是他的另一个儿女亲家郭嵩焘多方恳求,才在太平军围攻长沙的危急情势下出山,为张亮基划策,保住了长沙。

    郭嵩焘跟曾国藩也是儿女亲家,而左宗棠一度观察太平军,曾有过投太平军的想法。

    左宗棠这个幕僚当得硬气,他这个幕僚,巡抚要听他的。

    无论是张亮基还是后来的骆秉章,都对他言听计从,所以他虽然没有官身,但却是实际的湖南巡抚。

    曾国藩举荐他当知府,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破格,但要左宗棠屈尊,恐怕很难。

    他早年跟贺长龄读书的时候,贺长龄跟他说过一句话,“幸勿苟且小就,自限其成”,这句话对左宗棠来说确实是至理名言,他当然不会为一个知府自限其成。

    而两人真正交恶,其实正是在这一时期,还不用到太平军灭亡。

    曾国藩受命办理团练,剿灭太平军,但是当时清廷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很多军饷都要自筹。

    被逼无奈,曾国藩想了一个十分缺德的办法,勒捐。

    这是文雅点的说法,说白了跟土匪绑票无异,谁家有钱,把人绑了来,让其家人拿钱赎人。

    而一向读圣贤书,提倡忠孝仁义的曾国藩来做这个事,也实在是有辱斯文。

    曾国藩绑票的人里,最有名的一个人叫陶桄,是名臣陶澍的儿子。

    聪明的人,可能猜到了,陶桄还是左宗棠的学生兼女婿,也就是说曾国藩把左宗棠姑爷给绑了。

    当时陶澍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声望犹在,曾国藩此举不啻于跟整个湖南官绅为敌,在整个湖南官场都引起轩然大波。

    当时的湖南巡抚骆秉章亲自跑过去给陶家说情,曾国藩还是不给面子,硬是让陶家交了银子才放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左宗棠本来就不是好脾气的人,他一怒之下,联合湖南士绅把曾国藩赶出了长沙。

    湘军在长沙呆不下去,只好移驻衡州。

    这才是二人交恶的开始。

    后来虽然曾国藩对左宗棠有举荐之恩,但是也难平二人嫌隙。

    多年以后,曾国藩还对人说:左季高(左宗棠字)以我劝陶少云(陶桄)家捐赀,缓颊未允,以致仇隙。”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完美圣人,道德完人,都是后来加给曾国藩的光环,一个道德完人,是不可能做成什么事的。

    曾左的恩怨,也不是一个光明磊落,一个自私狭隘可以概括的。

    曾纪泽心中好奇,不知道华皇忽然提起父亲,到底想要说什么呢?这跟我要出访德国,有什么关系吗?

    萌总裁微微一笑,像是看出了曾纪泽心中的想法:“大家佩服你的父亲,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才华,是因为他的情商,至少我是这样的,曾文正公并没有特别过人的才华,甚至可以说跟一个普通人差不多,但是他却靠着平凡的资质,取得了过人的成就,常人永远不可能取得的成就,所以,曾文正公一直是我暗暗学习的一个榜样。”

    “陛下。”曾纪泽感慨的看着华皇,心中暖洋洋的,似乎有点明白华皇找自己谈话的目的了,“我及不上家父万一的。”

    “现在的国际局势,其实对于我们华国来说,是很有利的!清中叶后,为维护满清统治的一个惯性恢复阶段。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合作,及太平天国崩溃(1864年),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平静时期,下开洋务运动。亦有人把清时咸丰至同治时期定为咸同中兴,作为一个惯性恢复的阶段,但现时普遍都认为恢复时期主要在同治统治年间。其实在这个阶段,华国的经济是得到了巩固的,江南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很不错。”华皇对曾纪泽道。

    曾纪泽不知道陛下为什么又从父亲身上说到经济上了,点点头,“陛下说的是,现在整个华国的发展形势很好。”

【1192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我不是让你超过祖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不用多想。”华皇洒然一笑:“即便是祖父现在还活着,并且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其实,也只是做一个高级顾问罢了,恐怕,华国政府中,也不见得有适合他的位置,所以,他能够做的事情,并不见得比你多。”

    曾纪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仍然不清楚为什么华皇要让自己去找俾斯麦这么重要的人物,而他却在罗马尼亚王国这种‘小国’盘桓?却也不敢随便发问,知道华皇等会必定会说出来的,既然陛下想要聊天,那就聊聊呗。

    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三大名臣,各有所长,曾的长处是识人用人,培养人,对局势看的很明白,对自己个人人生的把握,看的很透彻。

    左的长处是战略头脑和军事才华,李的长处是精通时务,为人干练,三个人都各有擅场。

    晚清有四大幕府,陶澍、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

    当然,在华皇的这个时空中,不再会有袁世凯同志发挥的空间了,不是说华皇控制不了袁世凯,只是没有必要,袁世凯只是前清政府的一个小官,甚至连小官都不见得算的上,加上稍微知道一些历史,华皇没有必要给自己找不痛快。

    像是康有为,梁启超这一批的人,到时候可能会冒出来,也可能不会冒出来,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了清朝,就不会有百日维新这些事情了,他们即便是通过自己的才学,在新政府中通过考核活的做官的机会,也需要在体制中锤炼。

    华皇不会特别去关注这些人了,而且,以华皇的猜测,像是康有为这种性格的人,顶多做到乡镇长官就到头了,华国的体制,不需要‘大师’。

    入了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