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甲午崛起 >

第598章

甲午崛起-第598章

小说: 甲午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进行鸦片贸易之前,欧美对华的贸易输出,一直是逆流的!不管他们的工业产品有多少,都是咱们赚钱,因为中国是农业国家,农业社会,工业产品根本就很难打开,所以,对中国,要以扶持农业工业为主,对欧美,要以工业产品输出为主。”萌总裁手舞足蹈的说着自己的计划。

    如今有了清廷这颗摇钱树,而且这颗摇钱树的树干都被萌总裁攥在手中了,再弄不出钱,就是萌总裁无能了。

    北直隶工业区建设的很顺利,整个华国的工业发展平稳,如果不是因为经济增长速度上不去,这个速度还会增快的,主要还是萌总裁不肯牺牲教育,不做面子工程。

    光是海港码头,华国就有二十多处,造船厂十七家,除了山东,到处都是华国的船厂,萌总裁没有夺取山东,是一个遗憾,同时也给清廷留下了一片靠海的空间,否则,清廷真的完全成了内陆了。

    北直隶工业区内有钢铁厂,兵工厂,剿丝厂,纺织厂,染织厂,染织厂里面包括印花车间,甚至可以生产丝袜了。

    最为突出的还表现在皮鞋厂上面,华国不光有牛皮底的皮鞋,还有橡胶底的鞋子,现在华军的装备,不算武器,光是服装,已经可以媲美二战中的美军。

    军用鞋子及军装,是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制造生产的,耐磨耐用,且都是由国家指定企业制造的。这些军品是没有牌子的,只在鞋底注明鞋的大小和生产厂家,比如说北京的都是北京兵工厂生产的,华国的军服装备全部由国营企业生产,军品至今仍然是民品质量不能比的!

    建设兵团则统一发专用的军服,和华军第一野战师是有区别的,建设兵团穿的劳保鞋,也和华军第一野战师穿的军靴有区别,两者的区别体现在功能差异上,劳保鞋的功能主要是劳动保护,此外根据不同的需求又划分为多种类型,安全防护足部;军靴的功能是保证士兵战训时的耐用和舒适,同时要满足美观要求,展现军威。

    华军第一野战师也开始规模扩军,因为经济原因,而且近期没有具体的作战目标,萌总裁命令是计划在一年之内,扩编两个师,华军的步兵总兵力达到三个师,正式成为一个军,形成华军第一野战军!

    没有基础教育,创办基础教育并不比建设基础工业省钱,一家北京大学所花的钱,超过了北京钢铁厂。

    在原本的历史中,北京大学诞生于1898年6月,当时因为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管学大臣)。随后,孙家鼐任命许景澄为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西学总教习。

    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但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因此很多学者(如胡适、冯友兰、季羡林等)认为,北京大学是中国历代太学(国子监、国子学)的继承者,是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甚至认为北大校史应从汉朝太学算起;另一方面,北大又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划时代的开创者,故有“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之说。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1900年8月3日,清廷下令停办京师大学堂。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

    1902年12月,晚清政府委任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责成经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得以恢复。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举办开学典礼。根据学制,不同程度的毕业生分别授给贡生、举人、进士头衔。

    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

    1904年,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改为总理学务大臣,负责统辖全国学务,并另设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专管京师大学堂事宜。京师大学堂统辖全国教育的职能因此分离,成为单纯的高等学校。同年,进士馆开学,招收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两届科举进士,即癸卯科(1903年)进士80余名和甲辰科(1904年)进士30余名入学。并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开中国高等学校派遣留学生之先河。

    1905年国子监停办时,一批未毕业的学生直接进入京师大学堂学习。

    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开办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农科共七科,设十三学门,分别是经科的诗经、周礼、春秋左传,文科的中国文学、中国史学,法政科的政治、法学,商科的银行保险,格致科的地质、化学,工科的土木、矿冶,农科的农学,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终于初具规模。

    原本的历史中,北京大学从创办,到形成规模,用了十二年的时间,但是在萌总裁手里,两个月就初具规模了。

    萌总裁在教育上面花钱是不惜的,价值三百万两的华元扔进去,一座大学轰然而起。

    这还只是前期的投入。

    不光是北京大学,还有华国工业大学和华**工大学。

    北京和天津,计划建设的大学和大专,中专学校,达到了一百多所。

    这些钱都是房地产业流出来的钱。

    不光是北京,还有天津,北直隶的二十八个城镇,都在进行新城区改造,政府出资,政府挑头,银行给贷款,只要是有固定工作的人,都有能力买房。

    这个年代搞房地产比后世方便的多,关键还是人工便宜。加上土地广阔,人口少,地方大,房租又便宜,造成了京城周边,一片片的小别墅,像是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大量的安置房,让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享受独立居住的生活。

    盖房子容易,校舍也容易,有华国政府出资和牵头,有建设兵团动手这些都不是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华国现在的高等教育人才不缺乏,有大量的外籍工程师和技师。

    当然,最初的北京大学不对全社会开放,要想进入大学,都是经过挑选的,基本都是对军内的军工企业和重工企业的有些华粹党成员开放。(未完待续。)

0815 慈禧打皇后

    盖房子容易,校舍也容易,有华国政府出资和牵头,有建设兵团动手这些都不是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华国现在的高等教育人才不缺乏,有大量的外籍工程师和技师。

    当然,最初的北京大学不对全社会开放,要想进入大学,都是经过挑选的,基本都是对军内的军工企业和重工企业的优秀华粹党成员开放。

    政治上要过硬,技术上要有悟性,还必须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要求非常高,面前还处于军管阶段。

    主要以数理化,军工,船舶这些科目为主。

    文科大学方面就没有这么多限制,面向整个华国的高中学生。

    不管文科还是理科,进入北京大学都是免学费,包吃住,还包分配的。

    应该说,这个阶段,华国只要是高中毕业或者中专毕业,都包分配。

    萌总裁当初在天津办的新学,十多万学生已经进入到了初中学习的阶段,并且是边工作边读书,越往后发展,华国的教育基础愈发的稳固,对人才的需求量虽然还是很大,但是官员储备不足的问题,已经大大的缓解,新学已经深入人心。

    天津和北京满大街都是穿着统一校服,念着新课文的小学生,连老人都能跟着背诵总裁的许多话。

    大量总裁的指示被写人课本,当作教材。

    不到半个月,由于天津本来就有发电厂,现在只是扩建工程,铺设线路的速度则很快,供应北直隶的二十八个城镇,全部通上了电路,当然,这个时代,还没有到全民都能够用电的阶段,普通老百姓还是用不起的,要用电的,基本都是商业家,或者工厂主。

    北京城也形成了奇特的景象,到了晚上,华国统治的大片城区,全部灯火通明,因为有路灯,清廷统治的区域则仍然在打灯笼。

    打灯笼的区域不到华国统治的城区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内城的紫禁城和少部分清廷官员的居住区了。

    随着商业的开禁,进入京城的门槛降低,城区大力规划新城区的同时,房价不但不跌,还突飞猛进。

    这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虽然现在绝大部分区域都是华国统治,但是人们心中的观念,还是觉得京城高大上,能够在京城有套房,对于整个华北的地主阶级,也是一个刺激。

    华国的政策很灵活,你买房,我就给你户籍,并且允许清廷和华国政府的双重户籍。

    房地产的兴盛可以带动家居、建材、装修、房产经济人行业、银行、室内设计等上游和下游产业的发展,全盘搞活了华北的经济,同时,加速了华元的流通,你要买华国的房子,当然要华元。

    对于这些变化,李鸿章目瞪口呆。

    “华元这么快就稳固了?”李鸿章不可置信的问盛宣怀。

    盛宣怀颓然道:“是的,在整个华北还不行,但是在北京和天津,以及北直隶,已经全部使用华元了,主要华元发行的手段高明,不够了,发一点,不够了,发一点,都是在缺乏的状态下,给人一种华元比银子不但好使,也靠得住的印象,现在银价一跌再跌!这样下去,如果大清不尽快有自己的货币,或者是和华国货币接轨,要么就是干脆也用华国的货币的话,否则,大清的经济要彻底崩溃。”

    盛宣怀之所以得到李鸿章的器重,因为他是第一批的工业家和商业家,是确实懂经济的。

    李鸿章叹口气:“不行,大清绝不能用华元,那样的话,大清就彻底的成为了华国的附庸了,光是华元上面印的轩悦萌的头像,你让皇太后们,皇帝,摆在哪里?而且,用了他们的华元,以后他们不是能彻底控制大清的经济了?”

    盛宣怀点点头,没有说话,但是心说,你还能阻挡华国控制大清国的经济吗?人往高处走,哪里钱多,哪里的人就多。

    李鸿章黯然无语,李鸿章对于轩悦萌一直很尊重自己,是心存好感的,也希望轩悦萌能就这样保持,他已经开始在内心认同华国的存在了,这一点,和洁格格很相像,但是又不希望华国将清廷挤得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这一点,也和洁格格,和大部分的这个时代的心向清廷的人,是一样的。

    慈禧则是最痛恨华国发展的人,慈禧没有办法容许华国做大,她拿轩悦萌没有办法,拿华国没有办法,就只能拿雅馨来出气了!

    “什么?她不肯退出中宫?”慈禧太后怒问。

    李莲英点头道:“圣母皇太后息怒,的确是这样的,奴才再去说说吧,她仗着有轩悦萌撑腰,胆子大了。”

    慈禧太后怒不可遏,“这个女人就是灾星,她克死了皇帝,难道不应该问罪吗?怎么还有脸霸占中宫?哀家将她打入冷宫,已经是法外开恩了!不识抬举,走!”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