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考研 >

第42章

考研-第42章

小说: 考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鸣天下:阳光总在风雨后
时间进入2002年,我的生活在一天天地变化着,kaoyan也在一天天地长大。2002年的3月我再次搬家,而与此同时kaoyan也迎来了一位新成员—杨海涛。他原来是一个海员,我们都习惯于叫他海牛。海牛在海上漂泊了3年之后决定上岸做点什么,而正巧他的哥哥与小强同在清华化学系读研并住同一宿舍,于是我们很快就熟识了。当时海牛在北京找工作,但是一直没有太满意的,所以就开始来帮我们做考研书店。
当时卖考研书的网站已经有不少,并且打折得很厉害。出于扩大利润和提高服务效率的考虑,在海牛加盟之后,我们决定将考研书店的整个流程都转回自己来做。我们在清华东门附近租了两间平房当书店的物流中心,为了压低进货折扣,我们也不再追求完全的零库存,那两间平房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当时我们开始筹划着成立公司,把一切都正规化起来。公司的名字也想好了,就叫“一鸣天下”。
这段经历一直到现在还为我和海牛所津津乐道,虽然我们每天都要打包到深夜,但那确实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也是考研书店做得最出色的一段时期。
2002年4月,林毅强选择了退出。这可能是一个他考虑了很久的决定,但对于我和海牛来说,这个决定实在是太突然了。小强说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知道他其实是很痛苦的,尽管他试图罗列一些诸如计划要出国之类的理由,但却丝毫没有他惯有的清晰表达。这个决定对他也许是个身不由己的选择,但对我却绝对是一个晴空霹雳般的打击。我已经来不及去追问真实的理由,整个大脑完全被一种失望甚至是绝望的情绪所占据。我们努力地挽留,但我知道以他的性格,这种决定一旦做出,便没有挽回的余地。
那个晚上我和海牛在五道口的铁路边上谈了很久,从开始的绝望到后来的又重新有了信心,那绝对是kaoyan的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夜晚之一。我甚至很佩服我自己从绝望中走出来的如此之高的效率。
接踵而来的,是那个平房要拆迁的消息……
这两个事情大大地加快了公司成立的步伐。5月15号,我们在海淀图书城附近租下了一间50平米的办公室,并在北京科教园学校孙振国先生的大力帮助下,以最快的时间拿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2002年6月22日,北京一鸣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公司一开始的时候有两个股东,我和海牛,而员工也是只有我们两个。这可能是全中国最小的公司了。
公司成立以后,恰逢kaoyan建站3周年,于是我们开始筹划第二次网聚。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我们的准备充分了很多,还印制了T恤衫和海报,并且还有很多的网友热心地参与到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来,这使得2002年7月的这次聚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到这里,我发现从2002年夏天到现在的这段时期是那么的难以叙述,或许是因为时间太近还来不及去沉淀。两年的时间恍若隔日而已,也许这期间的故事,应该留待日后再来回顾。这两年来一鸣天下在稳步地成长,我们相继建立了购书网(goosoo)和报名网(baoming),而kaoyan也即将迎来她的五周岁生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向前发展。我没有理由不相信一鸣天下以及一鸣天下旗下的所有网站都将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一鸣天下是我的一个梦,将要用我毕生的精力去追求,而kaoyan则是梦开始的地方。感谢这一路上陪伴着我的每个人,正因为一路上有你们,我才可以如此真切地触摸到那看似遥远的梦。感谢一路上有你,我的爱人,我的父母兄弟,我的朋友们。
又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这也许只是这五年来许许多多的夜晚之中很普通的一个,但我很庆幸能在这样一个夜晚,泡上一壶茶,任凭思绪在五年间驰骋,并以我笨拙的文字将其中的一些细枝末叶记录下来。回忆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当我敲打键盘的时候有外面的雨声伴奏,而此刻天已亮,竟传来几声小鸟奏响的晨曲,拉开窗帘,一缕朝霞已经迫不及待地与我亲密接触,一夜雨后清晨的阳光是如此的美妙。
是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2004年5月17日晨于北京亚运村
小林,本名林毅鹏,福建龙海人,2000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管理学院,kaoyan创始人、站长。2002年创立北京一鸣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麾下现有kaoyan(考研加油站)、goosoo(购书网)、baoming(报名网)。
作者Email:

Diamonds and Rust
文/恍惚
多年之后回望,过往也许如钻石般闪亮,也许早已锈迹斑斑。一直很喜欢齐豫空灵的声音,DiamondsandRust,那样的名字像极岁月的痕迹,像极kaoyan带给我的回忆。
尽管总是说着自己老了老了,说着工作不觉已近4年,却未曾想及一直陪伴着的kaoyan竟也已5周岁。网络时代,5年,是很厚重的感觉,正如考研加油站对于我的意义。如若当初未曾混迹于此,此刻的自己,想必会是全然不同的另一种轨迹。
遇见
我遇见谁
会有怎样的对白
2001年的春节过后,大抵是因为住处离单位较远,每天午休时间无处可去,于是经常出入网吧,开始泡好友小林一年前就给过我网址的考研论坛。
回想起来频繁灌水的那段日子其实持续得并不算长,也就那么一年多的时间罢了,从2001年的春天到2002年的夏天。胡言乱语的灌水缘于打发无聊及发泄压抑,然而,始料不及竟会在这里遇见那么多可爱的灵魂,遭遇那么多灵犀相通的时刻。
最早熟悉起来的是罗嗦、无锋剑和岸芷汀蓝。之后是小羊、荒城、壁虎、死结。再后来是瓜、星座传说、鱼刺、过儿、cub、唯心。曾聊得较熟的自然还有不少,蚊子、弯刀、晃晃……
在聊天室、在论坛、在Q上、在电话里,迅速地,或缓慢地熟悉了起来。读帖跟帖的时候,聊天的时候,常常感于一个人的文字和语言竟可以那么奇妙而到位地传达出另一个人曾经的或正在体验的心绪。灵魂在交会中碰撞出火花,惬意,快意。
是些什么样的对白?
记得喜欢罗嗦的文字,在聊天室里碰到时总会大叫他偶像,而他总是回着/blush;
记得在汀蓝面前总是她的顽皮宠物,几日不遇,她会在菜地里堂而皇之地贴出寻猫启示;
记得在无锋剑面前眉飞色舞地描述半夜三更与舍友围追堵截老鼠等日常琐事;
记得在聊天室初识小羊时我们各自穿着新马甲,随口问及加油站里喜欢的文字,她的回答里竟提到了恍惚,大惊失色之下,我过了很长一段日子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
记得灌完死结关于柴静的一帖后,在Q上加了彼此,时值他请长假去北京专职考研的前夜,不知不觉竟聊了通宵;
记得第一次碰到壁虎时,便认了妹妹;
记得看到唯心毕业前写给我的帖时很是惶恐,一年之后,我们才渐渐在电话里熟悉了彼此;
记得……
大约只有汀蓝、小羊清楚我顽皮起来有多可恼;
大约只与无锋剑深聊过象棋,并曾期待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能与此高手过招,痛快厮杀一番;
大约最经常接到死结与唯心的电话,虽然多数时候我们只是聊聊各自的生活状态;
大约骚扰过儿讨教复习、考试心得的次数最多;
大约星座远比我透彻清醒,总能帮我分析、厘清混乱的想法;
大约荒城最容易看穿我的种种缺点,性格及其他;
大约……
日久天长,渐渐地却也各自散落天涯,有些已杳无音讯,有些还保持联系。没有刻意追问彼此的近况,只在偶尔的时刻,那些或完整或零散的记忆会不期而至,带着亲切与温暖的气息。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很喜欢《诗经》里的这一句,简单直接地概括尽遇见的欢欣,仿佛清晨的阳光中你带着青草与露珠的气息向我走来,明快,清新,动人。
回来
你的心遗落在茫茫人海
从不为谁存在
我的人依旧在桑田沧海
找你的心回来
看到瓜与流苏在帖里说,是从来到这里才开始写的。不觉会心地笑了。大抵如此罢。于我,如果没有这里,恐怕我不会有转向的勇气。
开始灌水的时候泡着“网络态度”,因那是死党半根烟的自留地,我可为所欲为。用“流烟飞雨”的ID发着露天电影院的几帖,用“音乐虫子”的ID发着半首歌的系列,都在那里。
当灌水成为了习惯时,赶上了“原创地带”的开版。荒城邀我与小羊同他一起出任斑竹时,着实心虚,诚惶诚恐地推辞了半天,最终却还是被他说服了。记忆中,那阵子除了《沉睡森林》的主题征文时发过几篇评论外,我发过的帖其实屈指可数。然而,似乎正是原创地带为我的转向埋下了伏笔。
那时候还在考着法学院的刑法专业,也还当着法学版的斑竹,然而,温书备考时,却越来越清楚自己压根投入不了,内心总有一种隐约却又强烈的抗拒。一次次地提醒自己法律专业是本行,考它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一次次地告诉自己既然长于理性思维那么法律行业其实还是适合自己,即便不是那么喜欢,实务中还是可以得心应手;然而,面对着摊开的法律书,我还是游离。
开始怀疑起自己考研的动机。从事的工作和停留的城市从来没有带给我归属感,这是离心力,也许已足够强大;考法律却只是惯性,向心力那么微弱,不堪一击。
勉为其难地继续复习,如期参加了考试,却深知自己内心深处早已溃不成军。
下一个春天,几经犹豫,终于决定改考中文。
大抵这样的寻找和决定,更多的时候是靠自己来完成,然而,不可否认原创地带以及朋友们的促进作用,正是在这里,在嬉笑怒骂的灌水里,在默契深入的交流里,惊觉自己对文学和文字的热情。
复试的时候,老师问起为何放弃法律而选择中文?我的回答很简单:法律毕竟是一种离内心比较遥远的东西。
也就是这样简单罢。复习备考中,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和喜欢了中文的领域,毕业后一直很浮躁的心绪渐渐不复存在,读着陌生的文论、文学史、古代汉语等各种相关的书,平和而安心。欣喜于内心重返安宁,欣喜于对生活恢复了知觉,越发深信这一选择遵从着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无论前方漫漫长路是否荆棘丛生,都不再回头。
也许,考研是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
茫茫人海中,其实,只不过,想找自己遗落的心回来。
缘分
你我相隔多么远
哪年哪天可相见
那处境可会改变
人群中很习惯保持沉默,大抵这是我并不怎么热衷于见网友的主要原因。
小林、烟与我是多年的同学与好友,想来不能算是网友罢,一年总能见上几面。
真正的网友,至今见过的并不多。
两年前去广州出差时见了荒城和瓜,夜晚,三人在天河体育中心闲聊网事许久。
一年前开始约见同城的鱼刺,然后是阿紫,几个人同游崇武,同爬鼓山,至今记得夜风清爽。
四月的时候见了小笑,并跟随她熟悉了校园。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家乡见了唯心,两三下逛完了小镇,泡茶,聊天。
和鱼刺腐败的次数最多,师大附近,津泰路附近,我们黔驴技穷地经常选择KFC,刷新着腐败的记录。
大致如此了。
若问网上网下的差距,我一直没有太强的感受。也许,网络只不过是载体,我们所认识和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