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 >

第65章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第65章

小说: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强压着火气,面带笑容地对李进忠解释道:“朕不过是前晚在毓秀宫中恰巧碰上‘靖宫差房’的专使巡夜,今儿见了晋国公随口一问。晋国公不必挂怀。朕既以靖宫重任相托,一应大小事务晋国公自然有权做主,无须事事奏报。目下四方不宁,肘腋之患朕尤为关注,只盼您能早日将张氏残党一网打尽,怎会无故降罪?晋国公今日请见,是否有什么好消息说与朕听啊?”
  李进忠察言观色,已瞧出皇帝尚全然不知昨日傍晚自己遇刺之事,遂故作惊慌地“扑通”一声跪倒在阶下,以头碰地。嘶声嚷道:“老臣无能,昨晚险些被歹人于回府的路上夺走了性命,万望陛下为老臣做主,下旨严惩幕后真凶。”
  皇帝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着实吓了一跳。连忙命王保儿上前搀起李进忠,温言安抚道:“晋国公莫急、莫慌,不妨把话说得再明白些,难道又是张氏残党出来作祟?不管对方是谁,您尽管说出来,朕决不姑息。”
  李进忠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沙哑着嗓子把昨晚自己遇刺的前后经过向皇帝详细叙说了一遍,末了才说道:“根据刺客不慎落在行刺现场的一缕孔雀金丝线,老臣初步断定,南内太妃和长宁长公主恐与此事有涉。她二人必是对老臣力主发兵江陵心怀怨恨,因此才命人半路暗算老臣。现老臣已令禄光庭率人将南内和长公主府团团围住,请陛下降下圣旨,准老臣入内拿人。”
  皇帝听罢,心中暗叫不妙:这李进忠虽不是为逼自己出兵征剿江陵王而来,却给自己出了个更大的难题。
  假设昨晚果然是太妃和长宁母女合谋捅出的乱子,于情于理,自己都万难阻挡李进忠查案拿凶;然而,倘若因此废黜了她们母女的封号位份,父皇生前只留下这么一位尚还待字闺中的亲生女儿,和亲吐蕃之大计岂不要化为泡影?
  刹那间,皇帝的额头也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
  李进忠许久听不到皇帝入宫拿人的旨意说出口,知他内心必是极不情愿在这紧要的当口处置长宁长公主。
  但势到如今,他作为新任的中书令,文武百官之首,又是受害的苦主,如果一旦松口,为了成全皇帝的心意,有意放对方一马,那么,自己以后就将在众人面前完全失去威信,难以在朝堂之上立稳脚跟。
  因此,纵然是明知皇帝心中作何打算,李进忠也难以后退半步,只能硬挺着静等皇帝的决断。他甚至替皇帝着想,心中已暗暗在众宗室的女儿中找寻起长宁长公主的替代人选来了。
  “据朕所知,孔雀金丝线虽出自太妃的故国林邑,然此物作为多年以来的贡物已进奉多年,在宫中并不只是太妃母女处才有此物。晋国公仅凭一缕丝屑便断定太妃母女是刺客背后的主使之人,是不是轻率了些?”皇帝咬紧牙关,试探着问道。
  他明白,依眼前的情势,唯有寄希望于太妃母女不是行刺李进忠的主谋,才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也是最理想的结果。
  李进忠听到皇帝为了使长宁长公主免受惩处,竟然质疑起自己来,不由得恼将上来:连一个与皇帝尚未见面的新入宫嫔妃遇刺,皇帝一怒之下,还将含冰殿所有的当差宫人、宦者杀了殉葬。自己身为有定鼎之功的当朝宰相,半路遇刺,皇帝非但没有任何的安抚表示,反而替自己眼看就要抓到手的嫌犯开脱起来,两相比较起来,怎不令人齿冷心寒?


第三十七章 烈女奇谋(二)
  他怒极而笑,语调寡淡地反驳道:“老臣在宫中办差多年,这点儿规矩还是懂得的。自打老先帝爷当朝时危不全兴兵作乱算起,林邑依附于强邻吐蕃,孔雀金丝线已有近三十年不入大明宫。因此,先帝收复长安,张氏入主中宫后便立下规矩,六宫嫔妃之中,唯有皇后和贵妃能用此物。陛下有如此一问,老臣心中倍感惶恐,难道惠、丽两位贵妃也要置老臣于死地吗?”
  皇帝的脸“腾地”一下直红到了耳根:这老儿竟一点儿面子也不肯留给自己,哪里还有做臣下的样子?为掩饰内心的愤怒,他转向一旁侍立的王保儿,高声责骂道:“裴百药到了没有?父皇百日大祭的日子就在眼前,耽误了朕的大事,小心活剐了你们这些个目无君长的奴才!”
  李进忠对皇帝的恼羞成怒、指桑骂槐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仍旧淡淡地说道:“目下禄光庭已将南内和长公主府围了近两个时辰,陛下再不下旨的话,老臣保不准彼处会陡生变故,到了那时,一切可都晚了。”
  皇帝蓦地想起那晚在毓秀宫听景暄说起纳珠嫁入张门的事来,倘若张氏残党早已与太妃母子有所勾连,行刺李进忠即便太妃母女不是主谋,她二人必也是知情之人,如果真是那样,纵然要临时更换和亲人选,也只能在所不惜了。
  转念联想到这一层利害关系,皇帝稳了稳繁芜的心绪,正要应李进忠之请,开口降下入宫缉凶的旨意,只听殿外由远及近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内侍省监谢良臣一路脚步踉跄着跑进殿来。
  谢良臣为人向来以稳重、谨慎著称,即便是三个月前平定张氏宫乱的当晚,李进忠也未见他如此惊慌失措过。
  “良臣,发生什么事了?为何如此惊慌?”不待皇帝张口,李进忠已一把扶住谢良臣。脱口问道。
  谢良臣大口喘着粗气,上句不接下句地向皇帝禀报道:“南内监传来消息……太妃她……要以身活殉先帝……”
  皇帝和李进忠迅速对视了一眼,仍是李进忠开口问道:“你把话说明白些,太妃是要随先帝而去。还是已经……”
  谢良臣因跑得过急,片刻间难以缓过气来,听到李进忠的问话,只神情焦急地先摇了摇头,又使劲儿点了点头。
  “什么?人已经死了!”皇帝和李进忠心头俱是一凉。
  “内臣禄光庭有要事求见吾皇!”未等殿内众人从紧张不安的气氛中回过神来。殿口处又传来一个声音。
  “快,叫进来说话!”皇帝说不清是悲,还是惊,疾声吩咐道。
  禄光庭毕竟是专管稽核不法的内寺伯出身,远比谢良臣撑得住场面,他神情凝重地走至阶前,撩衣跪下,有板有眼地冲着皇帝三稽首,这才直起身来说道:“内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皇帝以为他同谢良臣一样。也是为了太妃猝然离世一事前来请罪,轻轻叹了口气,冲禄光庭说道:“朕才得知太妃为父皇殉节的消息,此事与禄卿无干,平身说话吧。”
  不料禄光庭并没有起身,仍跪着说道:“长宁长公主和太妃一道归天,实系臣办差不力,恳请陛下赐死。”
  吐蕃和长安朝廷和亲修好,赤德赞普即将迎娶长宁长公主的消息在逻些城中不胫而走。接连数日,吐蕃的王公大臣。富商臣贾们纷纷前往馆驿拜访上邦使团,争先恐后地托睦王殿下向即将成为吐蕃蒙末(皇后)的长宁长公主致意。
  尽管与吐蕃和亲修好的使命顺利达成,纳悉摩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量,也不再查究来兴儿的真实身份。使团的逻些之行眼看就要圆满结束,可来兴儿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千里跋涉、屡次历险,竟连母亲的确切下落都没打听到,怎不叫人感到烦闷和失落。他称病推掉了几乎所有的应酬,一个人关在房中,眼巴巴地盼望着纳玉能给他带来一份惊喜。
  前往大拂庐晋见赤德赞普一回到馆驿。他就借口是景暄命他顺便寻访家中旧仆,托央宗帮他在逻些城中查找母亲的下落。由于近几年来,吐蕃屡屡出兵侵扰河西、陇右一带,汉蕃之间的商路早已断绝,现如今逻些城中仅存的为数不多的汉人女子皆是纳悉摩带兵强掳而来的,并且只有吐蕃朝中极少数的重臣、勋贵府中才能分得几名汉女仆役,因此,央宗没费多少周折就替来兴儿打听明白了,除了纳悉摩府中之外,其他朝臣府中皆没有像来兴儿所说的这样一位汉人女子。
  来兴儿原以为纳玉既然是芙蓉的手下,自然理应站在张谅一边,当众揭破自己的真实身份才是。为何她反在自己于大拂庐中惊慌失态时主动出手相助,刻意替自己隐瞒,帮自己渡过了难关呢?
  来兴儿于晋见赞普的当日,一回到馆驿就借故将纳玉找来,向她单独问起了个中缘由。纳玉起初不肯说,后来被来兴儿逼急了,才冲着他没头没脑地说了句:“一报还一报,这下咱们两不相欠了。”无论来兴儿再怎么问,她只低头不语。
  来兴儿拿她没有办法,他失望之余蓦地想起纳玉的特殊身份,正可托她回纳府详细打探母亲的下落,于是便将记忆中母亲的模样向纳玉仔细描述了一番,请她务必探听明白纳府是否曾收留过这样的汉人女子以及母亲如今的去向。
  “这个女人是你的什么人?”纳玉听来兴儿说完,抬起头,眼睛扑闪着问来兴儿。
  “唔,她是惠贵妃的一个亲戚,我从长安临出发前,娘娘特意交待,要找到此人的下落,然后设法将她带回长安。”来兴儿对纳玉仍然心存戒备,顺口便扯下了个弥天大谎。
  “好。交给我了。”纳玉异常爽快地便答应了,她站起身就走,临出门前突然回头补了一句,“不过,你可要记住,这回可是你先欠下我的。”


第三十七章 烈女奇谋(三)
  想不到自纳玉这一离去,此后数日竟是半点音讯全无。
  这几天的时间里,曾经有过那么一霎那,来兴儿脑中抑制不住地闪现过一个念头:李进忠会不会是在欺骗自己,母亲根本就不在吐蕃境内?
  但他随即就自我否定了这个想法:李进忠身为朝廷宰辅、爵封国公,他为什么要对自己一个小宦者说谎呢?他把自己诳骗到千里之外的逻些城,又能替他做些什么呢?
  “吱地”一声,房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了。来兴儿定睛看时,却是钱大顺双手捧着个热气腾腾的大托盘走了进来。
  “早就到吃饭的时辰了,尚公公见你不愿出门儿,专门命我把饭给你送来了。趁热赶紧吃点儿吧。明天离开了逻些城,回到长安之前,再想吃顿可口的就难了。”钱大顺絮絮叨叨地边说,边把托盘内的饭菜一样一样地摆在了来兴儿面前。
  “是啊,明天就要走了。”来兴儿有气无力地重复着钱大顺的话,随口向他问道,“张谅给芙蓉的回信你拿到了?”
  钱大顺闻言一惊,急忙回身合上房门,压低声音责怪道:“我的小爷,这种事情也好明问的?不瞒兄弟你说,大将军并没有书信交给我,只让我稍个口信给长安城里的兄弟们。”
  “什么口信?”来兴儿问得有些心不在焉。
  钱大顺不放心地朝窗外瞅瞅,这才压低嗓音悄悄说道:“大将军要我转告兄弟们,他这辈子不打算返回中土了,希望兄弟们早寻退路,平平安安地各自渡过余生也就是了,不必再奢望张氏一门东山再起了。”
  “张谅真是这么说的?”来兴儿的双眼不由得瞪大了一些。
  “大哥我什么时候对兄弟你打过诳语?”钱大顺竖起中指放在嘴边,示意来兴儿小声点,“我听说大将军唯恐使团向吐蕃人提出索拿他回长安的要求,暗中委托纳悉摩出面,与林树大人约定。只要今后朝廷不再派人缉拿他,他情愿更名改姓,成为真正的吐蕃国人,今生再不与朝廷为敌。两相印证。我瞧大将军当真是无心重新杀回长安,为皇后娘娘报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