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赵云 >

第68章

赵云-第68章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之子周兴,是周瑜的高祖,官至尚书郎。

其子周景,是周瑜的堂祖父,汉灵帝上台之前的太尉,因为他拥立了当今皇帝,哪怕在灵帝上任同一年去世,也被追封为乡候。

雒阳令周异,是周瑜的生身之父,周景的侄子。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个转折,因为赵家麒麟儿来扬州,辞官在家的从叔周忠竟然带着五岁的周瑜前来。

第九十九章至秣陵

说起来挺可笑的,吴国、越国巴掌大的国家,竟然有些史家还把他们评为春秋五霸。

占有天下近一半的楚国,只能欺负下弱国,就像蔡瑁等人的先祖蔡穆侯,连其父亲都被楚人抓住幽禁。

吴国军队在伍子胥的带领下,直接打到了楚国的都城,连已故楚王都被怀恨的老伍鞭尸。

最后更是被白起追着跑,国都都换了好几个,直至灭国。

江南人自己不争气,也无怪乎中原人看不起。

因此在扬州,赵云确实也不怎么想露面,除了来到船上的庐江周家。

原本的历史中,周忠带着24岁的从侄周瑜回到老家庐江舒县,是在19年后从兄周异病逝,自己当太守让侄子做居巢长。

两千年后的眼光,赵云真算不上颜值有多高。可现代人的评判标准,就是这种国字脸型,浓眉大眼,看上去很man。

眼前的周瑜,难怪人们日后会称呼他美周郎,才五岁的年纪,长得很好看,像一个女娃娃一样,粉妆玉砌,十分可爱。

赵云在打量着周氏叔侄的时候,周瑜也毫不露怯地看着眼前的赵家麒麟儿。

“你就是常山赵云赵子龙?”小周瑜歪着脑袋,满是好奇。

“如果没有别人也叫这个名字的话,那应该就是我咯。”赵云蛮不好意思的,被一个小孩子当面质疑,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瑜儿就是要跟着来,”周忠作为家长也有些难为情,还不好责备周瑜:“兄长原本想回家见见子龙,惜乎事务繁忙。”

世家对小孩子的看重很正常,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代人早慧,展现出过人之处,就被家族拿出去宣传博得名声。

日后长大,就凭着小时候的名气获得孝廉,再入朝为官,就是一条康庄之路。

“你是周瑜吧?”黄旭本身不是很活跃,可能刁珍在教他,从人群里出来牵起小朋友的手:“我叫黄旭,走,我带你去看好东西。”

或许周瑜的前途不可限量,毕竟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在黄旭的引、诱之下,欣然而去。

“周兄回来得正好,”赵云不是客套:“扬州江东这边一盘散沙,周兄来了,才能压得住,不然其他家族谁都不服谁。”

“子龙过奖,”周忠面有得色:“江东都会给我周家一丝薄面。”

说起来,世家的人都很奇怪,每一家都把自己的子弟派到不同的势力中。

譬如周忠和周瑜,叔侄俩一个为汉献帝效力,另一个是孙策的连襟。

然则,汉献帝那丫本身就是一个傀儡,追随者自然就受到了牵连。

周瑜跟的是孙策,两人先是兄弟一般亲密,后来一同迎娶了大小乔。一个是主子,另一个是臣。

孙策英年早逝,可他的位置再怎么也不会给周瑜,传给自己的二弟孙权。

这样一来,周瑜的位置就尴尬了,在从龙之臣中,他的威信甚至超过了继承人。

没办法,干脆跑到外地安心当自己的水军大都督,远离权力中心。

谁知他就比孙策仅仅多活了十多年。

随着周郎故去,庐江周家在江东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终至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就在赵云浮想联翩的时候,蔡瑁等人簇拥着周忠,在一旁闲聊。

尽管年龄差不多,可在雒阳当过官和江陵城里挂名是不一样的。

天子脚下,竞争激烈,哪怕就是微末之官,也不是小地方的官员能比拟的。

周忠尽管做过京官,现在辞官归隐,但他的文名不显,比起赵云来差了好大一截。

要不然,他一过来,说不定就喧宾夺主,成为一群人的中心。

一路行来,赵云从不结交当地官员,身后有赵忠的影子,他还没进入官场,根本就不清楚哪些人是宦官集团哪些又是世家的。

说不定随便见一个就会惹出大、麻烦,根本就没必要。

我从你这里经过,给你送一匹战马,三十万金的东西要不要,不要我自己牵走。

汝南太守赵彦信,那可是蜀郡赵家人,自己的本家,在成名的过程中,其弟赵子柔一路吹捧,这个人情不得不接受。

南郡蔡讽蔡子平,目前手下的军师徐庶他老丈人,能不见吗?

至于张泉,谁管你是谁呀。张允既然和水匪勾连,一样灭了他。

此次扬州世家豪族的聚会,没有安排在任何一个郡城,到时候去拜会太守就成了两难。

江水之滨,丹阳郡中宁镇山脉以南,横山以北,茅山以西的广大区域,始皇帝建秣陵县。

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今南京。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

他们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

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将金陵改为秣陵。

始皇帝以后,秣陵县城从来没有今天这么热闹过。

扬州稍微有头面的世家,都派了自己家的继承人赶了过来。

江东尽管偏居一隅,消息却并不闭塞。赵家麒麟儿联合各地家族要进行海商的讯息,早就通过各种渠道传遍全国。

作为一个县城,秣陵是水陆要冲,城市规模比一些凉州的郡城都要大上好几倍,就是本州的豫章都比不上。

江水与秦淮河的交汇之处,有一座建筑物是本地的地标。

当初,赵家在扬州的负责人赵青松见秣陵繁华,自然准备开一家燕赵风味。

想不到,江东势力十分排外,据说还发生了好几次冲突。

赵云闻讯后,让他与几大世家合资,建起了如今的望江楼。

相同名字的楼阁,在有江河的地方很多,可目前也就秣陵望江楼最为出名。

当初赵云随口一句: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竟然成为了今天各地来此的文人墨客瞻仰的地方,然而印月井究竟在哪儿,秣陵人都打了好几架,最后终于由官府指定了一口古井。

没有楹联的岁月,赵云的做法每每引领时代风潮。

今天的望江楼宾客盈门,他只是在刚开始的时候露了一下面,就当起甩手掌柜。

徐庶完全可以代表赵云拿主意,蔡瑁蒯良等人轻车路熟。

江东鲁家虽然是扬州造船业的龙头,却压根儿就没有地位。其他世家都是小本经营,没必要亲自抛头露面。

不曾想后世中山陵的地方,连影子都找不着,赵云四处溜达,来观赏著名的六朝古都。

秦淮河边,迎面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少年拱手行礼:“是子龙师兄当面吗?”

赵云一行顿时石化。

第一百章老夫是你岳父!

师兄的称谓可不能随便,不管是学文还是习武,是同一个师父或者师爷,才有可能这么叫的。譬如徐庶等人,就是自己的师兄。

至于学武,那就更不用提了,师父年轻时走南闯北,几位师兄早就出师。

来到真定,因为和赵家人极为投契,这里的习武之风甚浓,才破例收了赵云为徒弟。同乡之人夏侯兰,只是记名弟子。

“小兄弟何人?”赵云看到面前的少年举止沉稳,不像是专门来攀附的。

“怪愚弟了,”少年憨憨一笑:“吴郡顾雍顾元叹见过师兄!”

他再次大礼参拜,郑重抱虚拳。

“元叹贤弟是吧!”赵云心头大震,咋把这孩子给招来了:“据云所知,汝之师为蔡邕蔡伯喈先生,云一向敬仰。”

“蔡先生和云的座师荀爽荀慈明先生,并无师兄弟关系。元叹贤弟,你是不是叫错人了?”

“雍也不知,”顾雍摇头苦笑:“老师让我这么叫的,说请你和我去一趟。”

当然,原话可不是这样的。蔡邕盛怒异常:“去把赵家那小子给老夫抓来!”

“噢?”赵云眼睛一亮:“原来蔡先生也在秣陵,请元叹头前带路。”

吴郡顾家在吴县,即后世的苏州,离秣陵并不远,在这里有产业不奇怪。

起先赵云接见江东世家的代表,听说顾家,还以为是顾雍呢,叫什么名字没记。

那曾想这小子比自己年龄还小,看上去才开始发育,连嗓子都没变声。

顾家的产业在一条幽清的街道上,房屋看上去朴实无华,但有好几个院落。

院子里好多地方不是竹子就是莲花池,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

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的文人一个个都容貌清癯。

不等顾雍介绍,赵云一马当先,冲那清瘦背影双手抱虚拳,躬身一礼:“常山赵子龙见过伯喈先生。”

“先生?你叫我先生?”蔡邕本来背对众人,转过身来面如寒霜:“老夫是你岳父!”

岳父?!赵云和随行的赵家部曲面面相觑,不是荀爽荀慈明吗?

蔡伯喈名满天下,当然不会拿自己的名声来开玩笑,蔡家女也不是嫁不出去,非得要赖上真定赵家。

你是赵家麒麟儿又如何?天下间的青年才俊海了去了。

蔡邕的脸比一般人稍微长了一些,胡须半尺有余,打理得很整齐,看来他是一个注重外貌的人。

眼睛细长,后世人称为丹凤眼,在一个男人的脸上却显得一点都不违和。

年轻时肯定是帅哥一枚,如今年过五十,依稀能见昔日风采。

“伯喈先生,是否有误会?”赵云期期艾艾地问:“云两月前与颍川荀家定亲,慈明先生是我岳父。”

“你们赵家是不是太欺负人?”蔡邕的脸上都快滴出水来:“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了不起吗?有了荀家就看不起我陈留蔡家?”

“云实不知何时与您家定亲,请您解惑。”赵云低声说道。

“你不知?”蔡伯喈一惊:“赵子柔没和你说过?”

看对面的青年满脸诚恳,他缓缓摇头,怒气稍减,娓娓道来。

蜀郡赵家和真定赵家,因为赵云这个纽带连在一起。

这是赵温赵子柔第一次到真定,大开眼界。不要说郡城常山的规模比成都还大,乡下的房子一般都是二层楼,看得出生活富足。

如今的真定赵家富甲天下,在建筑上与其他人家也没什么两样。要说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属于赵家的房屋太多了。

恒山脚下,连成片的房屋,一眼望去,根本就看不到边际。

房屋依山而建,还爬上了山坡,一直绵延到山腰,鳞次栉比的房屋,感觉这不是农村。

双方见面,寒暄已毕,谈话的地点变成了赵孟的书房。

“贤弟这么爱书?”赵温看到满屋子的竹木简眼睛一亮:“家学渊源,难怪子龙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兄长,实不相瞒,”赵孟苦笑:“这些书都是来装装样子的,愚弟没看过几本。”

这话把赵温抵在山坡上,哭笑不得,心中对赵云越发好奇起来,难道真是老天给赵家派来的天才,让赵家重新屹立在世家之巅?

“子龙在信中说,让愚兄前来搭建书院的框架。”他不为己甚,转移了话题:“不知贤弟准备得如何?为兄年后就得进京。”

“云儿早有安排,”赵孟悠然自得:“他老丈人荀慈明在来真定途中。”

“老丈人?荀慈明?”赵温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