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赵云 >

第510章

赵云-第510章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将军看上去还是像刚开始见面那样,不过功力越发深厚。

他亲自大开中门,把臂相迎:“文将军你还是第一次登门啊,不知有何要事?”

“大将军,我想在大汉的北疆走走。”文丑喟叹:“小时候看到胡人,心里面一点都不害怕,想着提枪上阵,杀他一个人仰马翻。”

“其实你随时都有机会的!”赵云笑涔涔地看过来:“有不少人认为我穷兵黩武,你如何看?”

“妇人之见!”文丑不屑一顾:“我们的兵卒源源不断开往前线,没有他们在远方征战,哪有我们的富足生活?”

随时可以?现在进去太晚了,他们哥俩不想屈居人下。

中东门大开,大将军亲自把他送了出去,走出老远,回头看时,他还站在那里。

天下威武唯汉军,哥们儿得去亲自看看。

文丑心情激荡,奋力打马。

第十八章科举开考定命运

“父亲,这文丑太不当人子!”袁尚气呼呼地说道:“居然没有向你辞行,他这个将军不想干了?长此以往,今后还有谁愿意给咱家效力?”

袁绍心里有些压抑,自己这个儿子怎么和自己年少时一样,当年的自己,何尝不像他一样,意气风发?可惜在赵云手上,不断受挫。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要是没有他的相邀,自己这个太尉能坐得稳么?

就是今天,袁家内部都在闹分离,不管是残废袁术还是已经独当一面的袁默,都不把这个家主当回事。特别是后者,有舅子撑腰,好几年没来自己这边了。

“你们兄弟怎么看?”袁绍嘘了一口气。

袁熙的眼光有些躲闪,他从来都不怎么说话,难道自己这个父亲有那么凶吗?

“父亲,三弟说得有道理。”袁谭有些谨慎:“袁家就是袁家,他们是我们的部曲,真还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也不想想这个将军的位置是如何来的。”

袁绍心里很憋屈,以前总怕他们出京以后寸步难行,还专门因为二叔与三叔的事情,让哥仨轮流的尽孝,博得一个孝道的美名。

孝廉是真的没有用处了,因为自己的阻挠,科举到如今还没有开科举士,但是实际上各郡担纲的,无不是从各地学校里面出来的人。

要不是自己,颜良文丑不管是领兵还是作战,都不错的,至少一个侯爷跑不掉。

“备马,我要去大将军府上!”袁绍连批评他们的勇气都没有了,现在放出京也不清楚晚不晚。可惜啊,赵家的儿郎不是在征战就是各郡理事。

“还是备车吧,”袁尚自作主张:“父亲大人,外面在下雪,天寒路冻。”

袁谭冷笑:“我们是袁家,为何要去赵家?父亲大人,还是给大将军传话吧。”

家门不幸啊,袁绍心里止不住悲哀,连说他们的力气都不想费,径直走了出去。

“原以为仁礼走的时候你就会过来,居然耽误了这么久?”赵云话里不无调笑之意。

袁默倒是毕恭毕敬,叫了一声:“见过兄长。”

“真的天寒路冻啊,还是进你书房去吧,听说里面挺暖和。”袁绍看也不看门子那些好奇的目光,我可是当朝太尉,亲自过来又如何?

“这是玄德兄给我带的普洱茶,我这个粗鲁人也喜欢,你尝尝?”赵云亲自斟茶。

“肯定是要喝的,”袁绍呵呵大笑:“出去我就说,大将军给我泡茶喝。”

“那敢情好,”赵云不以为意,他还是年轻时一样,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原来他喝的真还是普洱:“每一个到书房的人都是我在斟茶。”

袁默的茶杯递到嘴边,闻言差点儿笑了出来,只好把茶杯放下。

这时,有下人来报,轻轻在赵云耳边说话,袁绍不屑于听,自顾喝着茶:“刘玄德不外乎就是想你给他增兵吧,到处都要兵员,他也是太谨慎,现在都还没打完身毒。”

对于大将军的举措,他是十分赞成的。现在的兵役非常合理,在大汉境内训练好,连基层的军官都是从燕赵军官学校出来的,一起开往前线。

那些远征的将帅们,即便想要闹独立,下面的士兵都不会跟随,他们的根在大汉。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变的是各地的军事主官,下面的人员一直都在流动。

“看来申尚书还是很担心你的安危呀,”赵云征询道:“要不一起去迎接下?说起来我这个同乡,也是第一次上门呢,可惜大冬天的,没有了喜鹊。”

审配看到三人联袂出去,脸上还是有些惊讶,他眼睛在袁绍身上多停留了片刻,举手抱拳:“配荣幸之至,还劳烦大将军亲自出府相迎。”

“子襄,你带他们进去。”赵云冲审配笑笑:“看来太尉大人牵一发而动千钧,今天来的人可真不少,他们难道都是来打秋风的?北疆刚好送来了大批牛羊肉。”

大将军府可不止一个书房,这个地方是专门用来议事的,今天里面人头攒动,比开朝会还热闹。在朝堂上根本就没有多少人说话,此刻一个个眉开眼笑。

周瑜和诸葛亮看着先生,很不明白为何赵云突然间就与袁绍这么亲密,难不成平日里在朝堂上针锋相对都是装出来的?

那样的话,是不是老师想要当皇帝?这想法有些突然,两人对望一眼,很快压了下去。

“一直以来,本官都是不同意开科取士的。”袁绍知道哪怕下面闹得纷纷攘攘,都没有实质性的东西:“现在看来,时机成熟,我们今天就这大将军的府上来商量下。”

“你同意了?”赵云有些忘形,声音在每个人的耳边嗡嗡作响。

“总不能让大将军专美于前吧,”袁绍举起手里的茶杯浅啜一口,旁边的下人赶紧给他添满:“今日之后,世家怕是成为历史名词吧。”

“也不尽然,太尉大人!”荀攸比较理智:“大将军削弱了皇权,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嫉恨呢?刘家想要当皇帝的大有人在。”

袁绍眼里有过一丝惊讶,当初赵云和自己可是商量了好久,两人在针对皇权这一点上是一致的。皇帝金口玉言,动不动要人死,他一提出来,自己举双手赞同。

不过他没有说话,不明白其意思,对荀家这条潜龙,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旧的世家去了,新的家族在不断产生而已,大家估计都对皇权不感兴趣。”钟繇不以为然,他心里很是兴奋,自己的儿子钟会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冲天而起。

这几句话一出来,大家瞬间明白,基调是要定好的。反正不管是如今的局面也好,开科取士也罢,皇权就当个摆设好了。

“太尉大人掌管官员的升迁,理当负责首次科举!”审配说这句话理直气壮。

“申大人此言差矣!”黄门侍郎诸葛亮一句就驳了回去:“天下十三州,哪一州的学校太尉大人出过力?事到临头,反而他老人家来负责,是不是有失偏颇?”

审配的话被逼了回去,他算是第一次领教此子的锋芒。

“还是由先生来负责吧,”周瑜马上趁热打铁:“陈留王不妨在一旁协助。”

刘协一个激灵,不会是姐夫想让自己上台吧。

他抬眼望去,才失望地发现,不管是大将军还是太尉,都没有看自己。

第十九章状元江东美周郎

赵云很是感慨,从没想到,在这个年代想要做点儿实事,竟然要这么长的时间。

想不到不当军阀的袁绍,年长的时候竟然莫名其妙就醒悟了,不然不知道还需要多久的功夫才能兑现早就说好的科举。

尽管各地的学校早就建立了,刚开始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世家。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哪怕赵云三令五申,寒门和平民的学生,国家有优待,不管是在上学时的伙食还是在今后的兵役徭役上面。

可是他根本没有想到,一个劳动力对现在的农村意味着什么。

农民确实获得了土地,与此同时,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在土地上劳作,十一二岁的孩子是家庭的劳力。不再像之前给人家帮佣或者当部曲的时候,即便去地里干活也要磨洋工。

好在田丰及时发现了问题,有些地方的世家豪族为了对抗来自上面的政策,竟然给当地的农民出了他们难以拒绝的条件:给钱出人帮他们干活,目的就是不让其孩子上学。

自顾就是民不举官不究,人家是在做好事,政府即便要惩处总得找一个理由啊。

最后,不少农村出身的官员和官吏群策群力,执行大将军所说的五年制义务教育。

随着农民生活的好转,一个尊重需求就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你儿子读书,就可以受到周围人的羡慕,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吸引人。

第一次科举,也只能是试运行,经过了这么多的碰壁,赵云这个穿越者没有屈服,做事比以前要谨慎许多。设若每个县每个郡都选拔,耗费的时间太长,中间不知道又有啥变故。

雒阳周围的驿站,人满为患,往日里门庭若市的燕赵风味等大酒肆,更是住满了人。

最严重的时候,连过道上都有人搭着铺盖卷学习。

尽管交州赵家已经分家,燕赵风味并没有拿大将军当外人,既然是他老人家鼎力支持的科举,真定赵家没有理由不支持。

再说了,这么多年的发展,真定不管是赵家还是其他家族,每一家的士子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实质上,那些能够在燕赵风味过道里学习的人,十有八、九都和赵家有关系。

好久没有这么忙碌过了,赵云甚至有好些天都没有时间回家,不是在亲自带队巡逻,就是在接待学子、解决纠纷的路上。

他的四个学生,开始暗中发力,一为江东周瑜周公瑾,一为琅琊诸葛亮诸葛孔明,一为荆州庞统庞士元,一为益州张松张子乔。

没有见过庞统和张松的时候,赵云也感到很好奇,后来才发现,他们并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丑,只不过身材有些矮小。

作为大家族出来的人,家里的父辈与母系,其实容貌体型都非常不错,不知道为何两人长得这么矮小,在前世的高度,两人连一米六都不到。

但是如今不一样,他们在任何地方,又有谁敢轻视?

不看僧面看佛面,万一被大将军知道你看不起他的学生,你麻痹,连太尉大人都不会和他正面抗衡的人物,是不是嫌活得太长了?

却说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扬州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

堂祖父周景周景最初被大将军梁冀征辟为掾属,后出任豫州刺史。

当时陈国相羊昌贪赃枉法、暴虐不堪,因此当他带领官署巡行到梁国时,当地县功曹乔玄前往拜见,请求任命自己为陈国从事,以终究羊昌的罪恶,

周景认为他意气豪迈,于是同意了。

乔玄到任后,逮捕羊昌的宾客,仔细核实羊昌的罪行。

但羊昌一向依附梁冀,于是梁冀派人传话给周景,要求他召回乔玄,周景碍于梁冀是自己的前任上司,加上当时梁氏权势熏天,他开罪不起,于是只好照办。

不料乔玄只交还文书而自己不出发,核查羊昌的罪名更加急切,羊昌最后被囚车押解进京,而乔玄也因此闻名,后来迁任河内太守。

但不管是在豫州刺史还是河内太守任上,周景都爱才好士,他提拔有才的人、举荐善人,都唯恐有所疏漏。

每到节岁的时候,总是邀请所举的官吏前往后堂,与他们共同欢宴,如此多次,才让他们就任。赠送的财物,没有不齐全的。既而选用父兄子弟,都特别厚待。

后来桓帝征召周景入朝任将作大匠。

在梁冀被诛杀后,他因为曾是梁冀的故吏,于是被免官禁锢。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