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赵云 >

第46章

赵云-第46章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习钧现在江陵身无职位,可是胸怀远大,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登临朝堂,当奋勇向前,与宦官做殊死搏斗。

“你以为我们张家就只有郡尉这点实力?”张允的嗓音越来越低:“告诉你,为了让舅父他日重临朝堂之上,还有其他布署。”

“造反!”话一出口,习钧就想给自己两个嘴巴子,心下更是惴惴,生怕对方杀人灭口。

“什么造反?”张允轻叱:“皇帝本身就没有根基,人家让他上位,不过是觉得好控制而已。”

“舅父一样是光武爷苗裔,刘家血脉,私底下有一支部曲有何不可?”

“那倒是!”习钧只有点头的份儿。

“你知道我们那支军队在哪里吗?”张允就像一个挥斥方遒的将军,他站起来踱步到椅子后面的上好绢纸地图前。

“在这里!”他的手指在江夏与洞庭之间轻轻一点。

“着啊!”习钧进入角色脑洞大开:“赵云他们还要去扬州,而哪里是船队的必经之地!”

张允自得地笑笑,因为本身他就想找个军师一类的角色,而不是武将。

“南人善舟楫,北人再会骑马,茫茫大江上,还有什么作为?”想到得意处,习钧禁不住哈哈大笑,与平时的文静大相径庭。

第六十章双喜临门

其实,赵云的意思很简单,他想让徐庶和赵满早日完婚。

一来,今后自己等人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要是不成婚,马上就是黄巾叛乱,诸侯混战,山水相隔,再次见面,已不知是猴年马月。

二来,徐庶不管是历史名声还是如今在自己麾下的表现,值得自己为他解决后顾之忧。

赵满虽然能力不大,但也能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世家子弟各方面发展均衡。

最主要的是,大家是同宗,用起来放心。

像三国中的曹孟德,使用了多少曹姓和夏侯姓的人?无他,一边是曹腾的族人,一边是父亲曹嵩没有过继之前的夏侯本家。

“贤侄,时间是否太仓促了?”蒯权有些无奈,刚刚结亲就成婚,确实有些猝不及防。

“伯父,”赵云深施一礼:“云也知道,此等要求不管是对蒯家还是蔡家,都很不合礼仪。”

“然日后海商开始,顺卿哥和元直都会随队。想我苏双与张世平叔父,九年未归,传在今秋将返。您看?”

他也只是吓一吓,苏双张世平是让他们去到处看看,顺便带来中原没有的好多物产。

今后,不管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有了依据,让人信服。

第二天,蔡家和蒯家都答应了。

周代以前,结婚仪式并不热闹。《礼记·郊特牲》云:“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婚礼不贺,人之序也”。

显然,上古把婚礼视为幽阴之礼,不奏音乐,人们也不祝贺。

直到汉初,有些地方官吏囿于周礼,也禁止人们在婚礼时相贺。

然而,结婚始终是“大吉也,非常吉也”的喜事,在秦汉这样热衷享乐的时代,婚礼不贺的状况不可能持续下去。

汉宣帝五凤二年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

“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勿行苛政。”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政令的形式对婚礼不贺的否定,从此婚姻相贺便逐渐传袭下来。

汉代早婚现象的兴起,王室与民间皆然。

男子的初婚年龄一般从十四岁至十八岁,女子的初婚年龄一般则在十三岁到十六、七岁。十九而出嫁者亦有。

男女之年以相配为主,大率以男稍长于女为常。

例如,汉顺帝初婚年龄是十四岁,其后梁氏是十三岁。

亦有记载云:暴室啬夫许广汉女许平君出嫁时十四五岁,而其丈夫刘恂时年十六岁。

有些皇族的婚龄则更低,一些婚姻几乎处于童婚状态。

汉昭帝、平帝、霍氏、王氏的婚龄皆在十岁以下。

所以,他们两人在这个年代不算早婚。

以往,蔡家、蒯家的门开都快被踏破了,近的自然是南郡、南阳一带的家族,远的有长沙、桂阳、零陵。

毕竟荆州的影响力传不到中原,故根本就没有那边的家族过来提亲。

再说,这个年代要是隔得太远,结婚成本实在是想象不到的大。

男方遣人前来迎亲,在路上都走好几个月,所以蒯家也好,蔡家也罢,在赵云建议后只是稍微考虑也就答应了。

周《礼记·昏义》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也称“六礼”,即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汉平帝元始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

如今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

三书是汉族传统嫁娶的礼仪,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后世人一般就把两种礼仪合并在一起,称为三书六礼。

不要看到赵云他们一路上风平浪静,其实也说不上吧,连山匪都遇到了两次。

南郡周围,特别是江夏与荆南几个郡内,蛮人动不动造反。

要不然,在汝南郡杜春在赵谦眼里就是个屁,只是碍于袁家的颜面没去搭理他。

而在南郡,张泉的地位简直与太守蔡讽不相上下。

那是因为随时都面临蛮人的叛乱,他要带兵出征保境安民,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混乱年代,手里有武力的人更吃香。

本来,是准备蒯权和蔡讽互为媒人,反正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

这下要一起嫁女,显然就没办法,况且蔡讽还是南郡太守,总不可能有事没事儿帮着你赵满去跑东跑西吧。

幸好,来了一个明白之人,那就是刚从老家返回,即将去长沙当太守的张机。

当他介绍到身边的从弟叫张羡时,赵云瞬间石化,难道说几年后荆州一带发生瘟疫老张辞职,就是这人当的太守而后造反?

不过,这些都不关自己什么事。

在张仲景的调配下,事情变得井井有条,媒人变成黄承彦与张机本人。

黄承彦作为媒人代表徐庶去向自己的小姨子提亲,而张机本人作为媒人给赵满提亲。

两边的生辰八字一报,再就是看日期。

庚申年癸未月乙酉日,大吉,宜嫁娶。

两乘肩舆在爆竹声中起行,肩舆也就是轿子,大户人家结婚,是八个人抬,所以俗称八抬大轿。

爆竹就真正是烧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两个媒人穿着红色的吉服,骑上高头大马,带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向着两边开去。

每支队伍里,各有八个人拿着鞭子,一边走一边摔,发出啪啪啪啪的声音。

看热闹的人们把道路围得水泄不通,迎亲队伍到的时候,才让出一条路来。

等队伍一过,人群又突地合拢。

不少半大孩子跟着跑,每当鞭子一响,他们嘴里也发出啪啪啪啪的声音,那些甩鞭子的人甩得更起劲了。

夏天结婚真是遭罪,你看徐庶和赵满,两位新郎官穿着大红袍,脸上的汗不住往下流。

这还是赵云第一次感受这个年代的结婚场景,以前在真定的时候也曾有过人结婚,大不了就去坐坐筵席没参与。

徐庶和赵满这一对平时喜欢互相打趣的,此刻仍不忘指着对方脸上的汗珠发笑。

马秉带着秦涛,主持所有的杂务。

陈到五兄弟脸上满是羡慕,看来回到真定以后,他们几个的婚事就要提上日程了。

只有当他们有了安稳的家,才会为家而奋斗。

黄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脸色好了很多,在人群中跑来跑去,刁珍的手臂还上着夹板,在后面追着,生怕他走失。

看到眼前这一幕,赵云精神恍惚,估计自己回家,父母也该给自己完婚了吧?

第六十一章幼儿庞统

“毅哥,”徐璆看着徐本毅,非常郑重:“此次子龙的海商事宜,经过我近段时间停留在江陵不断努力,终于有了收获。”

“回到海西以后,哪怕把所有的田庄卖了,也得多找一些出过海的渔夫、渔民。徐家能不能出头,就看你的了。”

“公子,口说无凭,我一个下人。”徐本毅苦笑道:“不管是大公子还是三公子四公子,相信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听我的话。”

“没关系!”徐璆摆摆手:“这封信你带回去,我已经说得很明白,谁要是不配合你,直接逐出徐家,父亲也会同意我的看法。”

他在家里并不是老大,上面还有个哥哥,不过,他是嫡长子,也就是日后的家主。

徐璆看得很清楚,赵云这次来荆州,就是捆绑世家利益的。这里是有很多人会水上行船,可惜,不管谁都没有在大海上操舟的经历。

小时候顽皮,趁着父亲没在家,偷偷让部曲带着自己到海上,去寻找传说中的蓬莱方丈。

在家的时候并没有说,只是悄悄让人准备了足够的食物和淡水。到了海上,他以死相逼,才最终得偿所愿。

但是海上的天气变幻莫测,遇到了飓风,由此害死了不少人。

其中,就有徐本毅的父亲徐长,所以他带其到荆州上任,就是想让他历练一番,今后还能外放自立门户,来报答他父亲的枉死。

那次的经历,他一辈子都记得,回来后被父亲一顿猛抽,把自己关在家族祠堂里禁足一个月去反省。

儿时的记忆渐渐远去,对海上的神秘愈加向往,然而自己身为刺史,已不可能随队出发,只好派上最信任的人。

“主公放心!”徐本毅噗通一下跪在地上:“毅万死不辞。”

他知道事情的重要性,连父亲受到徐璆而死在海上的怨气也消散。

一直以来,他都以官人或者公子相称,今天既然把如此重要的事情委托给自己,要是还不识抬举,那太不是人了。

“毅哥,我受你一拜而没有拉你起来,你知道为何?”徐璆的语气有些萧索。

“毅着实不知!”徐本毅摇摇头。

因为在他眼里,公子知书达理,两人名为主仆,他一直拿自己兄弟般对待。

“办好了这件事,你就自立门户吧!”徐璆转过身去,静立在那里:“毅哥,你走吧!”

徐本毅鼻子发酸,恭恭敬敬磕了九个头,慢慢起身离开。

门外,两个刺史府的差人已等在那里,举着“荆州”、“徐”两面旗子,以荆州公干的名义返乡,在路上即便遇到山贼水匪也没人敢动。

刺史府新的管家是马秉的三弟马怀马志忠,因为是庶出,此前他在马家也做着相同的事。

“他们走了吗?”良久,徐璆扭头问马怀,尽管听到马蹄声远去。

他声音嘶哑,眼角湿润。

“大人,三个人都走了。”马怀轻声道:“零陵郡两天之前就有信使到,不知您?”

“安排下,本官得亲自去一趟。”徐璆吁了一口气:“小小蛮人又要造反!”

“大人,是否知会各地郡尉?”马怀小心翼翼地问,察言观色可比徐本毅厉害。

“不必!”徐璆摆摆手:“一个小蛮夷部族,本官亲自去谈,算是给他们面子!”

确实,在边远地区,汉族与蛮人的矛盾比较尖锐,他们就经常陈兵威胁,想要获取更多的权利和照顾。

这样的事情可大可小,如果一味强压,那就有可能真的变成该地区所有的蛮人全部造反。

刺史作为整个州的代言人去谈判,假如他们敢杀刺史,那就等着血腥镇压,很有可能灭族,这样的蠢事没有任何蛮族会干。

徐璆自去零陵不提,再来说燕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