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赵云 >

第457章

赵云-第457章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暗的峡谷中,微弱的火把光线,根本就肉眼观察不到谷里的瘴气。加上没有啥特殊的发现,众人不免松懈下来,以至于瘴气入体。

不能不说,华佗之所以让两人独自行医,是对他们的信任。

解开和郭怒在历史上名不经传,真的很有本事,只不过因为医者本身地位低下,没有人看得起所谓的医者,华佗这样的人曹操也是说杀就杀。

他们在放血,灌解毒丸以后,马上命人转移。一会儿就到傍晚了,晚间的瘴气从山谷里散逸出来,此处还是离得太近,避免二次伤害。

鞠义带着先登营精英去鬼见愁的前因后果,赵玄哪怕是大宗师,军事上的事情,还是汇报过去了,赵云是允许的。

可是如果他把目的说出来,估计玄老再怎么拥护分家家主都会产生隔阂。

无他,中原经过一代代的捕杀,说是猛兽倒还有,估计全国每个洲都有老虎之类的存在。

但是能修炼且修炼有成的动物还没见过,曾在慕容山城的那只老虎,经过滨海隐士的调教,就像两三岁的孩子,从不伤人。

要是这蟒蛇能够遵守本心不对人类动手便罢,否则,想尽一切办法也得斩杀。大不了他会把一直都没有说的火药构想讲出来,即便为黑火药,那也可以夷平山谷,将蟒蛇彻底埋葬。

和鞠义比起来,高顺简直就是个乖宝宝,他从不会越矩,尽管看上去不管是武者方面还是为官都不会走到顶峰,却一定是掌权者的心腹,毕竟他的听话换句话说就是忠诚。

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对赵云对所谓的南征军,他是比较排斥的。

并州男儿,即便没有足够的马匹,我们组织步兵,一样可以干掉骑兵。

交州,那是哪儿?赵云倒是清楚,毕竟丁大人几乎天天都在耳边念叨那个文武双全的赵家麒麟儿就是自己的外甥。

具体怎么回事,还需要自己亲自观察。

高顺不善言辞,不是因为他笨,而是不愿意花时间去揣度别人的心思,观察一个人还是能做到的。听丁大人的意思,今后自己就要在他外甥手下了。

到了交州战场上,大帅并没有因为陷阵营不是他的嫡系就让众人当炮灰。

反而百般支持这支队伍的壮大和发展,后来更是拿出了导引术这种大杀器。

要不是高顺到了一定的境界,说不定自己都会废功重修。

一般的人或者家族,就是家里的部曲都不一定会传授导引术,大帅做到了,他对南征军镇南将军的归属感越来越强。

此次赵云让其带着兄弟们和两位神医一道去研究如何对付瘴气的办法,高顺二话没说,从十万大山直接到苟漏城下露露脸就走了。

华佗和张机简直是两个疯子,觉得武者比普通人忍耐力要强,经常让陷阵营的兵士当小白鼠去验证瘴毒。

不管白天黑夜,陷阵营的营地到处愁云惨淡,时不时有人居然疼得哭出来。

就是高顺自己,偶尔也疼得受不了,眼泪大颗大颗滚落,只是死挺着不吭声。(未完待续。)

第两百零九章筚路蓝缕西征路(1/5)

高顺和鞠义在本质上是一类人,要么不做,要做就想方设法把一件事情做好。

真有区别的话,鞠义急于外露,想自己的行为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不管是做人做事都高调。一旦有所成就,恨不得天下人都清楚。

高顺则不一样,属于低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典型。甚至他把事情做好了,你不去问他也不会告诉你。因为他明白自己从小由于家庭贫寒,懂得不多,总想多学一点。

看到自己家的高忠高勇高强高勤,每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伤,他心里很过意不去。

高忠和高勇沾染的是同一类瘴气,脸上、身上起泡了,全部都是指甲大的泡,一个接一个。关键南地潮湿,不敢把泡给戳破,不然就会化脓。

高强与高勤走的是另一路,浑身都看不出任何伤势,只是觉得浑身上下都在难受。

这事情是不是应该和大帅说一声?高顺心里有些打鼓,两路他都跟去了,只不过全程都用强悍的功力来抵御,屏住呼吸,才没有受到伤害。但是身体也有不适,这两天病恹恹的。

而普通的陷阵营士兵,好多都昏迷着。特别是有些至今都还没有突破武者的兄弟,本来都觉得自己比别人笨,在做事情的时候,永远都是最勤快的。

高顺听到大营里此起彼伏的呻吟声,该说的安慰话都说了,只是上前看看。

难过地走了出来,他心情很烦躁,连赵孝在打招呼都没听见。

赵孝没办法,干脆到他身边拍了下肩膀,身为一流武者平时肯定会警觉,不要说拍肩膀,就是迫近十丈之内也会戒备。

“是阿孝啊,”高顺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今天该你当班了?”

“诶!”赵孝心事重重地点点头:“顺平,你说我要是把营地往前面推移一下如何?”

“那太危险了吧?”高顺讶然:“设若要是普通士卒去碰瘴气,结果更是不堪。”

“不,不是到瘴气区域。”赵孝摇摇头:“你想啊,整个营地目前都是一片愁云惨淡。而你的陷阵营是算是我南征军的精锐,影响到了我这个营地的士气。”

高顺悚然一惊,他以前从没想过这个问题,看看不远处和他一起来巡逻的士卒,真没啥精神。再说了,啥时候一军主将也需要亲自出来巡逻的?

“大帅和军师他们把军队交给你的同时,就把担子也压到你身上。从此以后,这支军队的事情,都会由你说了算。哪怕你现在领军去打三苗,都由你自己决断。”

“对呀!你看看我这人,这段时间看到你和兄弟们出生入死,虽然没有真刀实枪地干,其中的凶险比打战更甚。要保护伤兵不一定非得把你们给围住,我懂了,改天喝酒!”

与并州军比起来,高顺更喜欢赵家儿郎这种氛围。在丁原麾下,他好像想让每一个人听从他的指挥,又似乎给大家造成一种竞争的气氛,很是沉闷。

这里大家不管是来自哪里,都有一种兄弟们的气氛。竞争无处不在,不过是良性的。

高顺摇摇头,万事开头难啊。

如何不难?曹操披星戴月回到雒阳,对于朝廷的奖赏什么的,他并不在乎。

确定了西征的思路以后,曹家夏侯家上下,都在围着此事努力,首先必须要取得朝会上的认同。灵帝如今是无可无不可,也不晓得他咋想的,貌似怕军队脱离自己的掌控。

“主公,今日如何?”程昱什么时候都是那副温文尔雅的形象,有他在,曹操就十分安心。更多的时候,他在曹氏集团内部,起到大管家的作用,事无巨细都在过问。

“还能如何?”曹操苦笑:“有袁家的阻挠,反正袁绍目前在零陵郡也混得风生水起,他们自己不说话,其他大臣根本就顾左右而言他。”

“仲德兄,你说我只想去西征,又没有伤害任何人的利益,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不同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程昱分析道:“无他,别的家族们还没有看到切实的利益所在。最主要的是,主公目前身上是赵家的标签。”

“而赵家在北征和南征后,声威一时无两。恐怕就算百官愿意,皇帝也不可能让一个家族一直控制着军队。估计现在好些人揣度皇帝的意思,准备削其权。”

这倒也是啊,真定公无事不上朝,即便到了朝会上也是不说话的类型。

赵忠急于离开宦官的漩涡,早就逐渐退出朝政的争夺,一个大长秋如同隐形人一般。

“其实,主公何不跳开雒阳这个圈子?”程昱端起茶杯,用水渍在案板上画了一个圈:“光武中兴那一批人的后代,至今都想恢复祖先的荣光。”

是啊,曹操茅塞顿开,为何要与这批人整天周旋?

东汉东迁雒阳以后,云台二十八将不过是个把将领们推上神坛的行为,后世还有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臣,不外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那一套。

邓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统家族、窦融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在东汉的一百年里,这六大家族的众多重臣辅佐了十多代皇帝,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世之功。

诚然,邓家、梁家、窦家和阴家,都因为权柄太盛,被皇帝给拿下,基本上废掉。

一帮功臣上了云台阁,下了庙堂。理性之极的光武帝,一竿子就捅到底了,把一批老司机都送回了老家。南征北战的一辈人中就留了马援一人。

云台二十八将是能征善战的一帮人,其中没有伏波将军马援。后来天下初定的时候,战将就留了他。

当时功臣,马援最有才智,因此,光武帝肯定不能容。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人,必然要在每个地方安小鞋,让他走路不是太舒服,这样才能为自己服务。

他在光武帝登基之后,平西羌、征隈嚣、攻交趾、战武陵五溪蛮,光武帝表面上说伏波将军马援每次论兵,都和我的意见相一致。

其实就是在心里打鼓,这个马援王八蛋,怎么还不犯错。

可惜,最后一次,皇帝再也忍不住了,征五溪蛮的时候留了一手,派了女婿梁松监军。

马援开始还说松爸是我弟兄,他是我晚辈,虽然地位高贵,可是我是他老叔,就不怎么摆他,后来发现自己天真之后,来不及了,终于在蛮荒之地,葬送了自己一世英名。

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

他就是第二个韩信而已,高祖用韩信的助手曹参磨灭了他所有的功劳,而光武用一次失败掩盖了伏波所有的功勋。

“那我就想办法与新息侯愍侯的后人联系上,”曹操茅塞顿开:“其他四家,根本就无法翻身了。”

“不然!”程昱制止道:“马家乃马服君后人,且现时马腾为黄忠部将,戴罪立功之中。”

看来,就只有耿家了。曹操不由苦笑,赵云运气真好啊,赵奢的后代改姓马,对赵家总会有一些感情在。

但是曹家现在名声在外,哪怕杀了蹇图,不少人都说是曹腾的后代。

加上刚从交州回来,很明显看成是赵云一路人,不知道耿家又是啥态度?(未完待续。)

第两百一十章诘屈聱牙尽腐儒(2/5)

却说王贵人自从被封了贵人以后,整个人的精气神发生了变化。

与何皇后不一样,冀州王家尽管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浓重的一笔,家教是极好的。

她在宫里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毕竟何皇后善妒,不管哪个妃子和宫女有了孩子,都会遭到她的毒手,一个个妃子害怕不已,纷纷和王贵人结盟。

加上她现在是皇子的生母,与老乡董太后的关系越来越好。

连带着董太后偶尔遇到灵帝也抢白一番,很简单,目前就两个皇子是嫡出,史侯的舅舅做到了河南尹,难不成你就要下决心立太子了么?

刘宏之所以要立南阳屠户家出身的何氏女为皇后,并不是因为她的人品有多好,出身多高贵,而是对日益强大的世家一种明确的表态。

东汉政治经济陷入衰亡,地主阶级经战国、秦和西汉,发展到东汉,出现世家地主。

世家地主除拥有田园、苑囿,庄园内聚族而居,宗族首脑、长者称为“家长”,是庄园内统治的核心。

崔州平的叔叔崔寔,曾担任过五原太守,他对世家的现象有过深刻的研究,尽管他本人也是博陵崔氏的领军人物之一。

在他的《四民月令》,所述的正是东汉晚期一个拥有相当数量田产的世族地主庄园,一年十二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