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赵云 >

第448章

赵云-第448章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怎么知道的?你又不认识他们,这些军爷们从来都没有到过苟漏对吧。”

“这你就不懂了吧,我虽然当兵的时间不长,也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然则,每一个兵士的体型什么的都不一样,别看穿着甲胄包裹着,我们有经验,一眼扫过去就能分辨。”

“什么?我们的军爷都穿着甲胄?是那样的?”

“怎么会没有甲胄?你们晓得镇南将军是什么人?那可是武曲星下凡,是雒阳皇宫里的圣上专程派过来看望我们的。”

“当今天子,是玉皇大帝身边的善财童子,出生之日,整个天都是红色的。”

下面的人看到又跑偏了,赶紧拉回来:“军爷们现在干嘛,还在杀人吗?”

皇帝离大家太远了,尽管年轻人对那个雒阳深宫里的人心存幻想,老百姓还是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只要每天不担惊受怕就行。

“我的天啊,他们冲到那个什么什么部落里面去了。都是你们刚才要和我说话耽误的,我都没听清是什么部落,全杀了!”

“多泽部落!”城里的人听得清楚呢。

就是上面的县兵不说话,大家隔着这么点距离都能听到惨叫声,而且是一声接一声。

大家心里害怕,更多的是振奋。部落的头人,说杀就杀,当众宣布的罪状,所有人都听清了。每一个人都有取死之道,哪怕是杀过一个汉人,没二话讲,直接处死。

他们屠灭了五个村庄,显然全部该杀。

“看来赵大帅又要把剩下的两个部落给全部杀掉,”城墙上的士兵说话声音都在发抖,激动啊:“这次大家记下时间,看看一炷香够不够。”

好像是专门印证他的话,赵云清朗的声音飘了过来,没有典韦那种震耳欲聋的感觉,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好像就在耳朵边上。

“别慌,本帅又不是杀人恶魔,你们两个部落,太偏远了。”

“要是没记错的话,你们是布托部落和都仁部落吧,首领上前说话。”

城里城外的人,都以为南征军早就准备好了一切情报,能掐会算呢。

其实,不管在赵云身边还是田丰那里,都有郑家的人。

他们这个部落消失,居于宋家的监视之下,在顾三公子的管辖范围内。

然而自己拉的粑粑,就把屁股给揩干净,谁让你们郑家要整合骆越人?

“别紧张,”赵云见两人一脸戒备,和煦地笑笑,让人如沐春风:“布托,你们在西随水的右岸,那里土地贫瘠,瘴气丛生,光靠打猎的收入难以养活部落,还是搬出来吧。”

“都仁,你在西随水左岸,靠近益州,经常和蛮族人交战。咱骆越男儿都是好汉,交州人不怕死,但也不能轻易地和他们打来打去。”

“总起来,不就是争夺一些耕地吗?本帅有,交州有!”

“我们交州有数不清的耕地,你们能养活所有的族人,多余的粮食还能拿出来卖,换衣服,换鞋子,换所有你们需要的东西!”

“看你们这傻样子,笑什么?愿不愿意,能否听懂我的话!”

赵云绝不是心血来潮,当他知道这两个部落以后,如获至宝,比曾经的夏巴人更能适合山地战丛林战。

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把下巴人给派出去,担心士兵伤亡啊,宁愿派高顺和鞠义上。还准备给夏巴族长去信,干脆等朱崖洲平定了全体迁移过去,今后就是自己比较忠实的手下。

“愿意,我愿意!”

“我也愿意,大帅!”

两个中年汉子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他们身后的三千多部卒一起跪倒。(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四章孟德离别雒阳行

不管是城里的汉人还是城外的骆越人都没想到,南征军前来会是如此的结果。

其实这次的战斗,是戏志才占了上风。他认为只有堂堂正正,把所有的部队聚集起来,既能震慑骆越人,也能震慑本地的汉人,让他们绝了揽权之心。

贾诩并没有第一时间反驳,在参考了所有的资料以后,马上查漏补缺。制定了十面埋伏的计策,尽管兵力和骆越人差不多,让他们觉得到处都是汉人。

赵云对两人的心路历程自然是很清楚的,却也不会在其中去调和什么。

作为一个上位者,主要就是去用人,用一个人的优点。

因此,在历史上就会有一些奸臣和佞臣,难道他的上司不清楚吗。肯定知道,不然的话也太昏庸了。但是为什么不去镇压?很简单,对自己有利。

就像前世的赵子龙所处的社会,做业务的人,你只有给他提成了才有动力,多劳多得嘛,不是很正常吗?

那些所谓的奸人,都是处理人事关系的好手。设若给贾诩一些权利,他在觉得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手段之强,绝对是戏志才之流不能比拟的。

目前自己的人手中,只有天生郭奉孝是一个特例,他既可以处事方正,也能嬉笑怒骂任随于心。最主要的是,他做事让别人一点都不反感。

历史上,这小子原本是袁绍的属官,一个小小的县令,最后成为曹操的谋主。

从袁家投降曹操的人海了去了,为何只有他混得最好?史上没有半点污名,一方面固然是此人英年早逝,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他长袖当舞呢?

要知道,就是几乎同一时期,还有另一个小牛周不疑。

他的能力和事迹,记载得并不多,主要是在三国志里面专门有一段话描述。

三国志上说他著有文论四首,看起来似乎是有关文学论述的诗作。但如果他是一个寻章摘句的腐儒,如同荆州的王粲之流,想来曹操绝对不会对其如此忌讳。

他很可能有孙坚那样的异智,而且刘先又曾经为其择师不得。

我们寻思下,连名字都取名为不疑,你麻痹,多牛气冲天的名字啊,连疑问都没了。

周不疑去了许都以后和曹冲关系很好,互为好友,两个神童在一起,多妙啊。曹操也很喜爱他们两个。可惜天妒英才,建安十三年,曹冲病重不治而去世,年仅十三岁。

曹冲死后,曹操的心就变了,因为他每当看见周不疑的时候就想起曹仓舒来,于是命人暗杀之。曹丕不以为然,还跑去上谏。

结果曹操把他训斥了一通:如果是曹冲倒还罢了,周不疑不是你这样的人玩得转的?原文是: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于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杀了。

这样的人一非皇室,二没军权,就是说到名声也没有什么人知道。曹操竟会怕皇位会被他抢了,还指名道姓说曹丕都不是他的对手!可想而知,周不疑的本事有多吓人!

关于他的军事才能,《零陵先贤传》曾有记载:曹操攻柳城不下,图画形势,为难计策,周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当然,那个时候郭嘉已然没了。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此子估计是和杨修一样不会为人处事,事事学习上古先贤。估计没做一件事情,巴不得露出一副你表扬我啊的样子。

你是魏征,也要遇到唐太宗啊,何况要是没有长孙皇后那样的贤惠女人,说不定李世民一怒之下,早就把你这个魏玄成给剁了。

念及他们两人,又想到自己,是不是也太锋芒毕露了?最为可怕的是,总有一股若有若无的暗流,在推着自己往前走,此时已然骑虎难下。

想着想着,赵云不由自主笑了,这才哪里哪呀,都考虑到今后采用何种方式来用人和自身的命运。

短期内,刘宏的命不该绝。就是灵帝死了,也有天下雄心勃勃的各路诸侯。自己和他们相比,只是领先了一步。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哥们儿站在制高点儿看着你们傻笑。

“主公,本县县令来拜!”樊猛在这时闯了进去。

唉,这小子是不是一个奸臣?看他这副热心的样子,要不是收了人家的好处,哪有这么积极?近段时间都是典韦来通报,那个傻小子,估计还觉得自己地位重要别人得看他脸色吧。

先压压他这股锐气,你收了人家的好处,收完了自己处理!

“不见!”赵云眼皮都没抬,手上看着一封封情报,似乎比什么都要紧。

“主公,吴县令是本地人。”樊猛轻声劝慰:“吴家在苟漏也算是一个大世家。”

赵云没有说话,只是抬起头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要说管家的话,还是他比较合适,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随性,少了大世家出身的底蕴,反而不时流露出一股痞气。

赵满囤儿和赵得柱这俩小子,满囤打死都不想当管家了,他喜欢在战场上大开大合。要论及忠诚度的话,真还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柱子的忠倒是忠了,出身太低,要说樊猛的出身不过是真定的豪族,赵得柱就差得远了。如果没有当上赵云以前的马夫,真不知道他的命运究竟是什么。

出身,有时候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学识,一个的人眼界。

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还会为区区管家都要烦神老半天啊。

“你又为何进来?”赵云话说出口,才感应到不是樊猛。

典韦蹬蹬蹬进来,臭小子,连门都不会敲吗?我手下咋都是这些奇葩,就不能有一个稍微正常的么?

他听到这话,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站在门口发愣。

“咋啦,你想和宋嫣然要完婚?”赵云看到他那呆傻劲不由取笑。

“不是!”典韦脸色红了,头摇得像拨浪鼓:“此次是左路军先锋曹大人求见。”

“啊?”赵云赶紧站起来,亲自出门迎接。

“大帅,难不成我军不准备进城?”曹操心里很感动,却稍微打趣了下。

“不进去了,”赵云居然还郑重其事地回答:“苟漏民生凋敝,我要去不管是吃饭还是看一眼,都会给百姓增加负担,不进也罢。”

曹操呆住了,想不到真还回答,他只是失神了片刻:“大帅,操前来此行。”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赵云心里一叹,还是轻声问道:“准备之官还是?”

“不,回雒阳!”曹操满腔热情:“我这次一定要争取出使西域的任务!”(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五章英雄唯孟德玄德

每一个男人心目当中都有一位或者几位英雄人物,男人有英雄情结很正常。

谁不想金戈铁马提三尺剑封狼居胥当冠军侯,谁就是没卵子的。

对于刘备和曹操这两个,在前世赵子龙的心目中就是英雄人物。

一个身世蹉跎,中山靖王之后,话说刘胜的儿子太多,分封制之下,后辈能够得到的余荫是少之又少。

在群星灿烂的三国英雄谱上,刘备无疑是最璀璨的,最耀眼之一。从摆地摊到穿龙袍,没有超人的文韬武略,没有过人的领袖气质,那完全是白日做梦。

枭雄曹操,在青梅煮酒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魏武桀骜不驯,目中无人,如果说这句话并非其由衷之言,那在赤壁之战后他对众将领所说“刘备,吾俦也”,则应当不是违心之语!

他前世百家讲坛誉刘备为“有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义、英雄之志”。

先来看看刘备的成长:

逆境出人才,它能磨炼一个人的心智!

少年时代的刘备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母亲有一手编织草鞋的手艺,于是刘备走上了类似于今天的摆地摊卖草鞋这个行业。

对于很大一部分人讲,在生活的重压和磨砺下,渐渐失去了棱角。最终变得浑浑噩噩,得过且过,随波逐流。

然而,还有一些人在逆境中越挫越勇,永不放弃。

虽然暂时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但他们心底的信念更加坚定更加明确,他们为理想在不断的摸索切实可行的道路。他们缺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