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赵云 >

第275章

赵云-第275章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元化在检查的时候说过,武者只要丹田没有被废,就有重修的可能性,而且还会因为曾经筑基,修炼的速度大大加快。

第一步相当重要,你必须要感觉到身体内的气,并应用这股气走遍全身的穴位,在体内逐步壮大,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并用气来影响自己的肢体。

“还是没有感觉?”童渊尽管一直在修炼,眼睛始终都没离开自己的关门弟子。

“好像有,”赵云不想让老人担心:“只不过气感太弱,几乎就感觉不到。”

“那就好!”童渊舒了一口气:“水滴石穿,总有个过程,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既然华元化说行,那就一定行!”

对华佗如此崇拜不是没有原因的,老爷子曾经有陈年积伤,遇到刮风下雨的日子,腰酸背疼,浑身无力,逞强运功,就会疼痛加剧。

本来童渊在徒弟的劝说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目的去看了下,华佗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表情,却很清楚地说出伤病大约在多少年前累积下来的。

光就这一样,华元化在老爷子的心目中陡然高大上,而且他吃了几服药以后,身体的毛病渐渐消没,更是对华佗信心百倍。

“那是!”赵云强颜做笑:“师父,你的那些同僚们如今生活怎么样?设若需要帮助,你就给我讲一下,我好去安排。”

童渊沉默了,不是他不想说,而是他也不清楚当年十分亲密的几个属下如今过得如何。

北军悄无声息地解散,官兵们自奔前程,就连他自己当年也不知道今后该靠啥为生,四处流浪,时不时收一个弟子来维持生计。

大牛、二虎、盛九······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脑海里,我的兄弟们,你们还好吗?小老儿自己虽然没本事,我徒弟还是有丰厚的身家。

惜乎人海茫茫,又到哪里去找他们?当初还写了一个地址,但是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有一次和一个胡人部落发生激烈冲突,那次他身受重伤,才流落到真定。

说实话,要不是赵云所在的赵家收留,他真不清楚光靠着一直跟随自己的童智、童慧,能不能在社会上立足都是两说。

生活倒是稳定了,但当初记了同僚地址的木牌再也找不到,约莫是在与胡人的战斗中失落。

“云儿,天下纷乱,你只有到了更高的位置,才能救更多的人。”童渊的眼睛茫然望着天空,没头没脑地说了这句话。

“师父,你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徒弟!”赵云打趣道:“凭借我的本事,日后三公当中的一个,肯定就是留给我的,你就等着瞧吧!”

毕竟气氛太沉闷,他不想继续让老人整天闷闷不乐的。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时而一群不知名的鸟雀在天空飞过。

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的城市,城里能看到蓝天白云,在这个年代很正常。

从赵云居处到鸿都门学,不过两三百米,他还是如第一次一般,安步当车,直接走过去。

本来准备换地方住,免得让家里的孕妇受到干扰,但蔡琰死活不同意,生怕两位姐妹有想法,为她一个人搞特殊化。

再说家里的后院,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汉末也没有电子噪音的存在,坐在那里也十分安静,大家就不再提起话题。

不得不说,张五还是一个合格的门子,这次看到赵云一行,老早就打招呼:“子龙先生早,想不到今天你是第一个来的。”

“噢?”赵云微微笑了笑:“难不成先生们都没有在学校内居住?”

“这倒不是!”张五弓着腰让路:“学校的先生晚上都休息得很晚,据说,还有人深夜在外狎妓,晚上经常让我来开门,唉······”

他还想说什么,却发现赵云他们已经走出一丈远近,根本就没听他的话。

不过,张五还是非常开心,今后和别人也有谈资了,子龙先生和自己说过话,还是笑着说的,小人物的满足就这么简单。

“甲字乙号在哪儿?”赵云随口问道。

乐松本来还想冷一下,到时候让新来的赵家麒麟儿低头。

皇帝让赵云一个没有品级的博士到大殿,再又在后殿召见,本身就是一种殊荣。

而且何进那堂弟的事情,身为学校的祭酒,乐松比一般人要清楚不少。

这两天,何文都遣人前来请假,说身体不愉。开什么玩笑,年纪轻轻的,就是天上下刀子你也得来上课。

然而对方是新晋贵族何家,在品级上与侍中差不多,权力就大多了。

当年曹操一个北部尉,敢活生生把蹇硕的叔叔给打死,一个河南尹真要按照律法,整个河南都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乐松还没有那么弱智不允。

很明显,何家子认输了,他想等风波过一段时间再到学校上课。

这种情况下,设若乐松还想给赵云脸色看,不仅要考虑皇帝知道后的想法,更要顾忌其身后的赵忠、赵温。

赵忠倒也罢了,以前自己还要巴结他,如今根本就不需要。赵温不是啥好相与的,他的职位与何进在雒阳区域是重合的,但显然赵温管得更实际。

要是惹得他不高兴,乐松在城里也有亲戚六眷,一不小心犯在他手里就麻烦大了。

故昨晚戌时,匆匆叫人让赵云今日到甲字乙号来上课。

赵满囤显然做了足够的工作,他满心欢喜:“少爷,那个房间可大了。我去看了下,不要说几百个人,就是一千人都能装下!”

你麻痹,又在阴我?赵云心里苦笑。

这么大的教室,一看就是公开课,是想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他好看着出丑吗?

但是赵满囤可不懂这些,他觉得自家少爷手下的学生越多,就越能说明他有能力。

至于为何要安排这么大的房间,凭他那粗线条的脑袋,做梦都想不出来。

“头前带路吧!”赵云脚步不停,大踏步往前走。(未完待续。)

第八十五章《师说》问世

甲字甲号,那是大汉朝最顶级的那一撮人,才有资格在那里讲课,空间之大,简直都有皇帝接待大臣的大殿一般大。

到目前为止,也就灵帝偶尔心血来潮,乐松召集全校的师生在那里聆听圣训。

其他人,都没有那个资格。再说,三公之流,他们也不会自降身价,到鸿都门学演讲或者给学生上课之类,那样就会被别人认为是宦官一系。

到了三公的层次,位极人臣,是不会为一些风言风语所左右的。

不过他们自身,也确实没有把此校放在眼里。

开什么玩笑,一个光靠着习字做诗词画画的学子,今后真的能够去为官治理一地百姓么?真要那样,当官也太容易了吧。

一个个顶级官员,都是从处级官吏一步步爬到现在,没有任何人一步登天。

就是帝师杨赐,当年不也是被窦家人看重么?不过也就一个县令之类的位置。

乐松本人也经常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所用的地址,就是甲字乙号,乍一看起来,规格是最高的,今后也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柳七是学校平日里专门管理学杂的,昨晚自然也被通知了今天子龙先生的行程。

或许在别人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他看得很重,连夜去找那些住宿在学校的学生们,让他们相互转告,今天是赵先生的课。

不仅如此,今天一大早,柳七寅时许就起床,让下人去通知人工,把教室收拾得干干净净,此刻都还在忙活,比平日里还要用心。

看到一大群人不时在进进出出,赵云有些阴郁的心情好转起来,自己来上课的事情通知的时间比较紧急,就是自己也是晚上才得到消息,他们就更晚了。

能在一大早就过来拾掇教室,还是很上心的,他自然而然就看到了不时吩咐的柳七。

“是哪一位在负责这边?”赵满囤赶紧挤过去询问。

他身强体壮,硬生生地挤过去,引起几个杂工的不满,看到他那魁梧的体格,不由自觉地闭上了嘴巴,小人物应该有这种觉悟。

“我就是,”柳七眉毛一扬,抬起头来,见到那一堆人簇拥着一个少年,不由恍然大悟:“可是子龙先生当面?小可柳七,把教室给你准备好了。”

“柳先生有心了,”赵云淡然一笑:“不知学生可否已经通知过?”

名满天下的赵家麒麟儿竟然称呼自己为先生?柳七一愣,下人捅了他一下才惊醒过来,随即满脸堆笑:“回先生话,听过课的学生都通知到,他们寅时末就已在此恭候。”

说着侧过身子,往里面一指:“喏,到了三百五十二人。”

这么多?赵云怔了怔,神态自若地往里面走。

经过北征的洗礼,经常在几万人面前训话,委实说,他还真不怯场。

这个年代的教室,和后世相比大不一样,三尺讲台倒是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块,却没有黑板,有一个条案放在那里。

巨大的空间,自然需要柱子来支撑,后面的人恐怕要看清楚前面讲台上的动作,就比较吃力了。

赵云暗自打量了一番,约莫二十米宽七八十米长的教室,墙两边,大约每隔一米左右就开一扇窗户,整个教室里显得很明亮。

窗户上都是木条支撑,风直接从一边吹到另一边,沙沙作响。

也不知道冬天的时候是否有保暖措施,不然在滴水成冰的日子,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就太遭罪了。

他在打量教室的时候,那些正襟危坐的学子们一个个睁着好奇的眼光,这就是新来的子龙先生么?

关于赵云的传说实在太多,有的说此人身高丈二,头如巴斗大小,学子们不由失笑。

赵先生何许人也?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又不是项羽那种武夫。

看到真人,大家都吃了一惊,想不到先生竟然如此年轻,却自有一番气度。

不得不说,在任何年代,都有人渴求知识,就是在士子眼中不屑一顾的鸿都门学,同样有这样一批学生。

他们没有显赫的出身,知道今后一切都需要靠自己去创造,获得一个到皇帝亲自设立的学校来求学,那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十分珍惜。

但是,这些人在赵云眼中,和一般的腐儒好像也没啥不同。

杂工们一个个忙得满头大汗,学子们没有一个有帮忙的意识。

或许在他们看来,保持一个良好的坐姿,在大才赵先生面前表现出最美好的一面,应该从此就能有一步登天的机会。

就是现在,学子们也能出去自豪地对别人讲:“我是子龙先生的学生。”

然则,学生也分一个三六九等,就像武侠小说里面写的亲传弟子与普通弟子的区别。

“各位早上好!”没有其他儒生一般的开场白,赵云沿用了后世的问候:“我就是学校新的博士真定赵子龙。”

一时间,整个本来就寂静的教室里鸦雀无声,这是怎么回事?啥时候先生还要给学生问好?一个个大眼瞪小眼,百思不得其解。

不就是想看我的笑话么?赵云嘴角浮起若有若无的笑意。

尽管失去了内力,他常年锻炼的基本功可不是白做的,声音洪亮。

此刻,赵云也不管学子们诧异的眼神,娓娓而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