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赵云 >

第101章

赵云-第101章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日子里,每每看到中门大开,知晓又有比较重要的人物来到。

刚开始,还有人凑热闹,在赵府的门前自动形成两条人流,只把中间宽敞的道路留出来。

天天有人来,天天中门开,大家的兴趣渐渐小了,只不过还是有好事的人注意着,究竟是哪位又来赵府上拜见,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汝南袁家七公子袁子襄公子到!”一位骑士打马如飞,边走边喊。

及至赵孟等人跟前,他来了一个漂亮的急停,从马上一跃而下,拜在家主等人跟前。

“小冲见过家主,见过二老爷!”赵风身边的小厮赵冲连连叩头。

“啊?袁家?汝南袁家?”旁观者不淡定了。

尼玛,先前听说名震天下的汝南袁家与我真定赵家结亲,不少人都持怀疑态度。

赵家确实不错,至少在真定在常山甚至在冀州,都是首屈一指的。

近年来随着赵家的繁荣,不少真定人纷纷外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才发现还是真定好。

然而,各家族学深知在世上武功根本就没有文学管用,加大了蒙学的力度。

不少要出去的人,先在蒙学里考核,要是不达标肯定就不让出去,免得丢了我真定人的脸,到时候谁都不会再理你。

到了外面的人才知道,赵家出了冀州,就没几个人能知道。

或许有人在燕赵风味吃饭,晓得这是赵家的产业。可一般都与当地的世家大族联合开办,赵家反而无形中隐于幕后。

但袁家是何等家族?那可是天下间仅有的两个四世三公的顶级家族啊。

汝南袁家、弘农杨氏,即便在穷乡僻壤,都知道他们的威名。

“快,快去告诉大兄,汝南袁家有人到了,看来咱赵家与袁家结亲是真的。”

“你说笑了吧,袁家能看上赵家?他们家也不过是有钱而已。”

“白痴,不屑于与你为伍。看看咱家的燕赵书院,连大儒们都在里面讲学。”

“就是,我的启蒙先生现在里面只能打杂。”

“还愣着干啥?叫人来看啊。”

“不是袁家吧,那人我见过,是赵家大公子身边的小厮赵冲,小时候我们打过架。”

“你是不是耳朵有问题,刚才那么大的叫声你没听见吗?”

人群议论纷纷,很快又在赵府门前形成两道人墙。

袁家是高傲的,一般的家族根本就难以望其项背。

袁默早就在快抵达赵家的时候,走在队伍的前方,离赵冲有一箭之地。

他目不斜视,面美如玉,好一个风度翩翩的佳公子。人群连大气都不敢喘,只听到得得得的马蹄声响。

“小冲,起来吧。”赵孟心里无法不激动,这可是袁家来人啊。

“谢过家主,”赵冲顺势起身,恭恭敬敬地指着身后:“此位就是袁家七公子,二少奶奶的亲弟弟。”

作为长辈,赵孟等人再激动,也只能站在那里。他们还是蛮忐忑的,万一袁家来人不给面子,要让自己等人先上前拜见怎么办?

没等他们多想,只见袁默翻身下马拜倒在地:“小侄袁家子襄,见过各位世伯世兄。”

声音有些稚嫩,却传得老远。

“贤侄请起!”赵孟与赵仲呵呵大笑,哥俩不约而同地摸着胡须:“请!”

“世伯先请!”袁默站起身,眼睛一扫,不断打量迎接的人群。

难怪自家老子也要和赵家结亲,就是在雒阳,也很少见到如此英雄人物。

每一个男孩子心里面都有一个英雄梦,袁默还在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的阶段,对赵家出塞的故事早就听说过。

或许唯有如此英武之人,才能与胡人的交道中不落下风吧。

突然,他的眼睛对上了赵云的目光,再也移不开。

尽管他从来没有见过赵家麒麟儿,却深信只有眼前之人才是。

“云见过贤弟。”赵云被赶鸭子上架,拉来迎接袁家小辈,心里有些不爽。

然则,想不到袁默竟然和传说中的袁绍袁术大不一样,彬彬有礼,不快也顿时烟消云散。

反正在史书上,那俩货开口汝南袁家,闭口四世三公,恨不得把这几个字贴在脸上。

袁术是在嘴巴上说,袁绍则是心里带着家世的光环。

现代人或许会不以为然,谁不会亮出自己的家世来显摆?

但是赵云的心里极不舒服,有本事你自己去打出一片天地。

可他没想到,谁和他一样,有穿越的金手指,在这个只看家世的年代,趋炎附势在所难免,文人的气节说说而已。

只有等你傍上一棵大树,自己慢慢发芽开花结果,才能形成自己的家族。

那边袁默心里满不是滋味,这就是赵家麒麟儿吗?惜乎我袁家今后要扶持的是赵风与赵巴,不管你多英雄,也只能无视了。

他不仅心里这么想的,动作上根本就没打招呼的样子,只是略微点头。

尼玛,赵云心里一股无名火在升腾。

袁家了不起呀,在三国还没开始,最出息的两人就先后挂掉。

你是谁?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杂鱼,也敢在自己面前得瑟。

说实话,也是几年来顺风顺水,养成了赵云自身的傲气。

或许有些人的傲气表现在外面,譬如袁术。可他的傲气则在心里,老子身上有领先两千多年的知识,就是虐你怎么着吧。

“父亲,孩儿还有要事,告辞。”赵云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人。

袁家目前老一辈的袁隗哥俩,自己看着敬畏也就罢了,你袁默算什么东西?

赵孟百般无奈,大儿子和赵巴是袁家的女婿,袁家人对二儿子有成见在所难免。

自己这个当父亲的太难做了啊,他当下只好挥挥手:“去吧,给两位亲家带好。”

赵仲满含深意的看了一眼自己这个侄子,他是第一次见赵云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无礼。

当然,身后发生的一切,尽管没有回头,却早已尽知。

“不了,父亲,孩儿要去给母亲大人请安。”赵云跟在父亲身后,不敢僭越。

两位亲家?一位返回了颍川!

“恩,你母亲也说你回来这么久只在她那里去了两次。”赵孟装作不知情。

一进院子,赵云就与众人分开,扬长而去。

第一百五十九章干脆三喜临门

“我儿,咋愁眉苦脸?”谁说知子莫若父?母亲赵张氏对二儿子可着紧得很。

“没有,母亲多虑了。”赵云勉强一笑。

自己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一个袁家的小辈而已,犯得着与他斤斤计较吗?

不过,当着这么多人无视自己,想必本来就是袁家长辈的主意,他也不可能再次返回去,与众人一道给袁家子接风。

“连日来书院事情繁多,”赵云心里的郁闷一扫而光:“好些时日没有吃过母亲亲手做的饭菜,甚是想念。”

“就你这小崽子会说话。”赵张氏眉开眼笑,捏着二儿子的脸:“行啦,别说好听的,为娘多日不曾下厨,今日就破例一次。”

旁边的两位妻子和几位妹妹,见到赵云被母亲扭着脸上的肉那龇牙咧嘴的样子,想笑又不敢笑。

袁默等人被引到客房,瞬间变成了土鳖,根本就不知道暖气这回事。

秋天还有淋浴,更是不敢想象,都带着欣喜的心情尝试赵家人的创造发明。

诚不知始作俑者赵云还在叹息,不能做后世常见的喷头,那玩意儿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袁默知道有长辈在等候,洗漱的时间也十分迅速,很快就被人带到饭厅。

不同于袁家的宴席上尽是些琳琅满目的素菜,赵家主要以肉食为主。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袁默毫不客气,挑菜尽奔那些牛羊肉猪肉什么的。

赵孟的书房十分宽大,此刻只有三个人在里面显得有点空旷。

“贤侄远来,不知有何见教?”赵家主本身就不是一个藏着掖着的人,一开口就直奔主题,也不管旁边赵仲的目光。

自家里,张世平是老二,可在袁家这样的亲家面前,还是嫡亲的弟弟是二弟。

“家父让默来此,一是我袁家必须有人来拜访。”袁默落落大方,貌似根本就没被赵孟的直接难住,侃侃而谈。

“二来,两位家姐年纪不小,姐夫们十五日就要从鸿都门学学成归来,必定外放。”

“家父让小侄带话,问及何时他们完婚,今后子为姐夫与子玉姐夫闲暇的时间比较少。”

“贤侄,不知令尊可曾嘱咐于你?”旁边的赵仲开了口:“子玉、子为日后到地方为官,令姐们是跟着上任还是在雒阳。”

他的话十分有讲究,难怪曾经在赵氏行商队伍里,赵家老二才是整支队伍的大脑。

如果袁家出力,正妻可以带着上任。另一方面,就限制了自家孩子纳妾,为家族开枝散叶,诸多不便。

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女在身边,你要到处纳妾,别人家也得看看自家女子是否值得跳进火坑,在赵家的后宅里争风吃醋。

历来,皇帝的驸马都尉不好当。你都幸了皇家公主,难道还不满足,敢去纳妾?

当然,私下里每个驸马都尉肯定有不少女人。

表面上,却只有公主一个女人。你要让皇帝知道在外面有女人,有几个就杀几个,包括她们身后的家族都难于幸免。

更糟糕的是,公主们都有自己的府邸,遇到作风放荡的女子,面首无数,驸马都尉们的头上,都是绿得不能再绿。

即便驸马都尉有幸被公主召见,行房的时候,旁边还有宦官跟着记录。

这样的都尉,不当也罢。

赵家哥俩的心思是一样的,在他们的眼中,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女,身份简直可以与深宫的公主媲美,甚至犹有过之。

“家姐们未出阁时姓袁,”袁默的回答相当得体:“嫁与两位姐夫,她们就是赵家的人。”

“两位世伯也知晓,我袁家有位大姐嫁到高家,至今未曾回门。”

赵孟和赵仲对视一眼,不曾想袁家嫡女竟然如此亲民,没有丝毫大家做派。

其实也是他们想差了,袁家与赵家或是其他家族结亲,不过是想在官场上互相帮衬。

也许其他家族看到的是现在,赵家却是未来。

赵家麒麟儿厉害怎么啦?我袁家就是要来摘你的桃子,你本人爱咋咋地。

“那就定于十月!”赵孟大马金刀地坐了起来,起先有些弯曲的背脊瞬间挺得笔直。

“大兄,甄家那边?”赵仲不由一滞,有些小埋怨。

不管怎么说,当初赵家行商,还是和无极甄家利益相连。

要不然,也不会从贺兰山下回来不久,赵风就和甄家定亲。

是的,赵家如今发达了,和汝南袁家结亲,如果不事先和甄家通气,难免会有说法。

尽管如今的赵家,不再需要看甄家的眼色,反而觉得有些束手束脚。

他们在暗地里搞地那些小动作,兄弟俩心知肚明,却都保持了沉默。

“甄家?”袁默微微一笑:“两位世伯放心,有袁家在这里,谅他们也不会说啥。”

赵孟也有了怒意,刚才听说袁家女嫁到我赵家后就是赵家人,还有些窃喜。

“这就不劳贤侄费心了,”他大手一挥:“回头老夫让人知会甄家,风儿、巴儿定于十月初十完婚!”

“时间上是否太仓促了?”赵仲不给袁默说话的机会:“巴儿来信八月十五圣上亲自到鸿都门学为学子践行。”

“中间不是有一个多月的缓冲吗?”赵孟说话相当霸气:“贤侄一路上用了几许时间?”

身为武人,他十分渴望纵马飞驰,可总是没有那样的机会。

行商时,必须跟着商队。后来从贺兰山下逃难回来,连马都没了。唯有的几匹羸马在路上照料不周,先后死掉。

“小侄一路上马歇人不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