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1238章

清末英雄-第1238章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里没去算美国人数以百计由商船改造的二十节护航航母,但这些护航航母在舰队决战中是不是有用还要打个问号。并且,如果中日占了先手,美国被误导的船坞里塞了不少战列舰,同时她前面两年造船业达不到最优效率——以一战的情况判断,这是极有可能的,当时美国造的商船到大战结束后才大规模下水,最后再是前期交锋中己方占有若干优势,作为战胜方积累了一定的数量优势,这些因素加成下,中日有非常大的胜利可能。

唯一的例外就是飞机!造舰方面美国人被船坞限制死,有钱没处花,但飞机厂和汽车厂是同构的,虽然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飞机再多没有航母也是抓瞎,可要是美国人在发动机技术上超越中日,比如中日航空发动机最大输出是两千马力,美国人发动机马力输出三四千马力……

总参谋部是出怪才的地方,做出的对美、对苏战争方案有很多,但中国不是德国,美国不是法国,没办法复制德国一战时的先法国后俄国的施利芬计划,因此贝寿同等人做梦都想了解俄国的战争意图。

在说完照相卫星对俄价值后,待沉思的杨锐回过神来,贝寿同又道:“先生,照相卫星不但对陆军有用,对海军也是有用的。航母决战时最要紧的不就是发现敌航母方位吗?如果照相卫星能事先发现敌航母编队,那我军就能掌握先发优势。即便到时没办法造云进行隐蔽,也能打敌舰一个措手不及啊!”

贝寿同说的杨锐越来心动了,不过他对贝寿同说的那种照相卫星也了解,是以当即反驳道:“你可别忘记了,照相卫星可不是实时反馈的,等你拍完照、胶卷扔下来,洗好都什么……什么时候了……”

杨锐说着说着就恍惚了,他记得神州五号还是神州几号,飞船在近地轨道绕地球一圈也就九十分钟,而从准备返航到着陆也就半个小时不到。真要扔胶卷下来,那就还要有地面人员接收胶卷和冲印相片的时间。前者时间未知,但后者根据经验普通照相馆加钱的话一小时就能搞定。另外,如果卫星是从东往西飞的话,即对准太平洋上拍照,飞到台湾以及菲律宾、南海上空丢下胶卷,这样绕地球的九十分钟也省了,所有时间加起来也许只在两三个小时之内……

“妈了个巴子的!”杨锐低骂了一句。他如此,贝寿同却没有听到,他只是接着道:“即便时间上间隔太大,无助于舰队指挥官实时做出判断,但对潜艇的狼群战术也是极为有益的啊。商船速度慢,航线也稳定,即便第二天……”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舰队指挥官是用得着这些照片的。”杨锐开口道。“三小时计算,即使是全速航行,舰队也只能走出一百六十公里,但是……”他沉吟了一下道,“还有有几个问题要解决,第一,整个系统要稳定无误,胶卷要准确的落下来;第二,照片的精度要能发现美方舰队,最少要能分辨两百多米的航空母舰;第三,照片上摄入的范围有限,必须是几颗平行的卫星同时拍照才能覆盖整片海域;第四,从接收照片到清洗照片,到最后判读照片,都要非常快速,他们越是快速,舰队指挥官需要搜索的范围就越小;第五……”

杨锐忽然想到了一个似乎难以解决的问题,他站起身遗憾道:“大海茫茫,它不可能和陆地一样有许多地标性物体,即便我们拍到了美国航母舰队,可又怎么确定他在什么位置呢?”

“先生,这……这应该不是问题吧。如果卫星的轨道稳定,那么它拍摄的海域应该是一块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带状海域。我们可以从日本到菲律宾设置一条南北走向的标识物,让卫星在结束摄像前将这些标识物拍下,那就能判定这块带状海域的纬度了。”贝寿同也站起来急道。“还有,如果从美洲大陆就开始拍照,那我们可以通过美洲大陆上的标识物判断纬度,通过拍照的间隔、也就是照片的张数判断经度。”

“嗯。”杨锐又坐下了,他点上一支烟,吸了一口后再道,“可这又要花多少钱呢?”

不当家不知油盐贵,见杨锐心疼起钱,贝寿同这可就没办法了,他也不懂把照相机送上去要花多少钱。“先生,刚才介绍的时候,钱博士不是说丙型火箭最高能射到一百四十公里的高空吗?我们加点燃料,能飞到两百公里高吗?”

“呵呵,你以为是开汽车啊,加点燃料就加点燃料?”杨锐也抛给他一支烟,“而且那是空射高度。你照相机没重量啊?卫星没重量啊?这里最少要半吨一吨的。要发射卫星,最少要丁型火箭才行。现在丁型不成熟要重新设计,还要二十多次试射……”

杨锐还没说完,贝寿同就纠正道:“先生,钱博士是说一共要二十多次试射,现在已进行了九次,每年试射四次的话,三年后就可以定型。如果卫星仅仅是一吨重,它还可以造小一些,保证卫星到两百公里就成,这能省不少钱吧?”

“那估计也要一千万一颗。”杨锐也搞不清这拍照卫星到底要多少钱,其实对比二战后的币值,以及二战后的类似计划,他这价格还是估高了。“再说近地轨道转不了几天就要掉下来,也就是,卫星很可能是一次性的,只能用个两三天。”

“两三天也不怕,每次决战用九颗,也仅仅是一艘航母的造价。如果能料敌于先,还能知道对方舰队有多少艘航母、如何布置,海军肯定会出这笔钱!”贝寿同挥拳道,如同一个嘴馋糖葫芦串的娃娃。

第十六章三种武器

相较于十几年前,横滨港的码头区扩大了几乎一倍,在陆地不够的情况下,加长的防波提也被利用上了,这里是全日本第一大港,犹如中华的沪上。

菊花纹章的遮阳伞下,伏见宫博恭王和闲院宫载仁亲王正眺望着远方一艘入港的邮轮——那是杨锐的座船,基本是由宏远级重巡洋舰改的,火炮全换成了装甲,并且高速。漆成乳白的船身有一个很小楷体船名:红石崖。

因为日本皇室之前的交代,该船并不例行检疫,而是由指定引水员引至这处较为偏僻的码头——中日双方都不想杨锐访问日本之事太过张扬,美畜正在看着呢。

“阁下辛苦了!”杨锐走下悬梯后,码头上静候的日本人对着他鞠躬,身着和服的老熟人伏见还对他微笑了一下,而闲院则完全遵照接待他国首脑的礼节,脸上一丝不苟。

日本没有空军,伏见是海军大将,负责帮天皇掌握海军,闲院则是陆军大将,帮天皇掌握陆军。可以说除去宫内省还有内阁中的天皇嫡系,这两个亲王足以代表天皇了。如果能再加上财阀和议院的总后台西园寺公望公爵,那日本国内的政治势力也就齐了。

日本人喜欢鞠躬,华国人素来作揖,双方礼毕后杨锐便上车前往二重桥,那里,裕仁正在等着。两人十数年前一别后,中日两国更显差距——日本逐渐成为轻工业品的输出国,并因为人员工资高昂,渐渐被中国民间小厂货所挤压,财阀们全靠学习中国公司的管理技能才堪堪维持;而中国的主流工业,重业和新兴产业越做越大,俨然成为全世界的电器生产中心,每年都获得大笔外汇收益。因此不少日本经济学家担心,再发展十年,日本除了帮中国人织布、生产火柴以及提供歌舞伎外,将逐渐沦为中国的一个省。

至于朝鲜,因为起点低,光基础设施建设就够他们吃二十年的,所以怎么发展都无所谓,但日本……,总之,裕仁一直以来都想再次会晤杨锐,想知道一直这么同盟下去,日本究竟能得到什么,仅仅是中国东面抵挡美畜的屏障?亚洲到底是中日同盟的亚洲,还是仅仅是中国的亚洲?

七月十九若是按照耶稣历算,那就是9月4日,处暑已过,再下去就是白露。虽然白天依旧炎热,但早晚却凉意逼人。汽车刚过二重桥,杨锐便看了宫墙两侧载种的菊花,看着点点黄菊随风飘摇,他这才感觉这已经是秋天了。

“先生……”身着上将礼服、与他同行贝寿同见杨锐紧盯着皇宫一处,低声问了一句。

“嗯。”杨锐应道:“没事。”说完他又道:“这就是日本皇宫了,与紫禁城比如何?”

紫禁城少有树木,而日本皇宫却古木参天。要说气派,那自然是层峦叠嶂、规制森严的紫禁城气派,可此时前排开车的是日本司机,贝寿同只得道:“这是春兰秋菊,各有擅长。”

“呵呵,”杨锐猜出了贝寿同心思,笑而不语。若是以前,他是喜欢紫禁城的,可年岁增长下,他就越觉得紫禁城不宜人居,反倒是类似于山间旅馆、旅游胜地的日本皇宫住的舒服。当然这话他也不好当日本人的面说出来,师生俩只得相视一笑。

汽车很快在内苑外停下,觐见的地方是正殿的松之阁,身着和服的裕仁早就等着了。杨锐见他如此打扮便笑道:“上次见陛下的时候,陛下还身着西服。”

他的话让裕仁身边宫内省的人侧目,感觉这样很无礼,但这些人又知道此人是谁,所以只能隐忍不发,倒是裕仁毫不介意却有些尴尬的笑了笑——欧战之后民主之风就吹遍全世界,日本作为脱亚入欧的国家自然深受其影响。但裕仁作为天皇,当然不愿意日本完全变成一个英式或中式的完全议会制国家,他更不能带头信仰麦克思主义,在进步不得的情况下,那就只有退步复古了,唯有如此,才能避开越来越盛的民主潮和共产风。和服着身、武士再现、大和民族源远流长……,这便是眼下日本国内的主流舆情,杨锐开头一句便让裕仁背上微微出汗。

“公爵阁下一路平安否?”裕仁说了一句日语,旁边的通事朗声翻译,随来的伏见宫和闲院宫则半鞠躬立在一旁。

“托陛下的福,来时一路平安。”杨锐毫不拘束,“这次是从封地库页岛来的,鲸海内风平浪静,只是鲸海外却风凶浪涌,盛夏已过,可太平洋还是躁动不安啊!”

没想到杨锐不想绕圈子要直入主题,本想扯一扯中日一衣带水友谊的裕仁当即怔了一怔。默然之后他挥退了无关人等,而后道:“下月便要前往伦敦参加海军裁军会议,有人希望日本退出条约,如此海军造舰将不受拘束;另外有人则认为一旦退出条约,贵我两国和米国将重演英德三十年前之造舰竞赛,大战不可避免。请问公爵阁下有何教朕?”

“当然不可退出条约!”杨锐直截了当,“但美国对此不会同意。若我们不解散同盟,最后的结果要么条约谈不下去,要么就是美国人不与我们签约。”

“可米国已经通过了第二次海军法案。”裕仁似乎能够听明白一些汉语,通事还未来得及翻译完,他就着急的开口相询。

“和美国,上策就是维持条约,发展自我;下策就是退出条约,而后与美国人进行军备竞赛。”杨锐道,“至于中策,那便是开战了。”

伏见和闲院是低着头的,可听闻杨锐说‘中策就是开战’,顿时无比吃惊的看着他。特别是伏见,他记得数年前杨锐还是极力避免开战的。

“与美国相比,中日确实是大国,整个东亚大陆的资源也不逊于美洲,我们的人民也不是南亚、南洋、南美那些好吃懒做之辈,从这个角度看,东亚必定能建设出比欧洲还要发达的工业文明。可我们缺少的是时间,另外,我们还很贫穷。

美国人有钱,他能进行耗费无比的军备竞赛,可我们没钱,即便有钱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