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皇后等等 >

第17章

皇后等等-第17章

小说: 皇后等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姐姐,翊坤宫那边有甚么动静吗?”朱承治扬起脸儿问她。
  这么些月,明明时间不很长,但是他却渐渐变得深沉。
  “殿下你病了,我哪里还有心思去打听翊坤宫那边,”宝馨见朱承治嘴翕张,又赶紧加了句,“不过要是有消息,应该是瞒不过人的。”
  这宫里,可以藏得住不少秘密,但是也藏不住秘密。不管是那些主子还是宫女太监,身边都是人,都有眼睛。一桩事儿有时候不消半天就传的到处都是了。
  朱承治听后,点了点头。
  “宝姐姐在这儿,哪都不要去。”
  宝馨嗳了声,“我呀,就在这守着殿下,哪儿都不去。”
  朱承治听后嗯了身,放心的闭上眼沉沉睡去。
  *
  慈宁宫内寂静的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殿内香几上放置着鎏金铜三角香炉,香炉上香烟淼淼,如同轻纱在风中飘展。
  连嬷嬷使了眼风,宫女们轻手轻脚上前,把填了香料的三角香炉给放到香几上,把原先的撤去。
  人老了,嗅觉不如年轻时候灵敏,喜欢浓厚点的熏香。张太后半躺在红雕花罗汉床上,手下支撑着软枕,一个宫女儿跪在脚踏那里给她捶腿。
  “你说齐贵妃那边,还真胆大包天?”张太后一条手臂支在软枕上,手撑在头上,抬起目光问连嬷嬷。
  连嬷嬷是张太后身边的老人了,听了她这话,呵腰道,“这个奴婢也说不好,不过齐娘娘平常作风……”
  张太后嗤笑,“在我这儿,你还怕个甚么?咱们两个老太婆唠唠嗑,要是有人敢多嘴多舌,直接打死,不用告我了。”
  殿内的宫女太监齐齐打了个寒颤。
  连嬷嬷这才道,“贵妃娘娘平日处事,的确嚣张了些。奴婢昨个在承乾宫听太医说症,大殿下一晚上吐下泻,这瞧着似乎饮食上出了岔子。”
  “……”张太后面上的笑微凝,“还真是……”
  “这个奴婢也说不好,毕竟大殿下现在是皇爷的独苗苗,他要是有万一,谁也担不起啊。”
  张太后叹气,向后一仰,整个人都窝到了罗汉床里头,“我肚皮里头出来的儿子,我还不知道他?要说那齐贵妃之前没那么大的胆子,这么些年下来,胆子真是被养的越来越大了。之前淳哥儿还在的时候,才立太子多久,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用皇后的明黄和仪仗,要不是我挡回去,多半是成了。”
  张太后说着想起了先帝,这对父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像。张太后并不是先帝正宫皇后,先帝在位的时候封皇贵妃代皇后统领六宫,先帝和皇后关系并不融洽,一年到头也难得踏入坤宁宫。反而对她很是器重。
  喜欢的恨不得捧在手心上,不喜欢的,别管有多少名头,哪怕是父皇指定的原配,都能一股脑的丢在脑后,理都不理。
  现在看来,宣和帝和先帝那是像的不能再像了。
  “贵妃娘娘也是人年轻,不稳重。”连嬷嬷在一旁陪着老太后说话,“娘娘还是要多教教她。”
  张太后嗤笑,“我老了,才没有那么多闲情儿来教她呢。不过大哥儿这事,不能由她胡来,她和皇后爱打爱闹,只要别闹得太难看,我也不管他们年轻人的事。但是大哥儿不同,皇嗣这事儿,不能容下她使性子。”
  人人都知道,齐贵妃绝对不喜欢皇长子。宣和帝背着她偷腥临幸宫女生的,而且又挑在自个儿子夭折的时候,大摇大摆出来。指不定心里有多恨呢,说起来要是胆子大点,趁机给皇长子给下药,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连嬷嬷不好当着太后的面给齐贵妃把罪名给定了,毕竟这没凭没据的,太后说是没关系,她说就不行了。
  “或许贵妃娘娘只是请大殿下过去坐坐呢?”
  “呵,那也要敲打一下,至少给我把不该有的念头给按下去了。”张太后想了会,“她还有身孕,好歹也是我的孙儿,不能太过,这样,叫人给她送些佛经过去,让她把这些佛经给抄几遍,好好修身养性。”
  “是。”连嬷嬷应下。
  慈宁宫的女官带着几乎有小山高的佛经到了翊坤宫。
  女官们对着齐贵妃很是和颜悦色,“老娘娘的旨意,让贵妃娘娘把这些都抄了。”
  齐贵妃错眼看到那些太监手里捧着的经书,忍不住眼角抽动一下。这么多,恐怕她不抄几个月是不能安生了。
  “老娘娘凤体康健?”齐贵妃点头表示明白,对前来的女官问道。
  “老娘娘一切都好。”女官见齐贵妃似乎还要开口,立刻退开一步,膝盖冲她弯了弯,“老娘娘的旨意已经送到,奴婢告退。”
  齐贵妃窝了一肚子的火回到明间,承乾宫的那个小崽子病了,老太后就把这堆经书给送过来了。
  天地良心,她的确是不喜欢那个小崽子,有时候夜深的时候也想是不是这个小崽子,自己的淳哥儿才没的。但她真没对小崽子做什么!
  齐贵妃咬碎银牙,坐在那儿生了半日闷气。
  以前和王皇后你来我往斗了那么好几次,慈宁宫都不管不问,这回竟然因为个孩子生病,被老太后罚抄经书了。
  宝馨从小太监那儿听说了,慈宁宫送了一摞经书到翊坤宫叫齐贵妃抄。马上走的脚下生风,去告诉朱承治。
  朱承治听了,一对眼笑成了弯弯的月牙儿。
  “老娘娘还是疼殿下的,这不,叫人送那么一大摞过去,估计抄到过年,都还不见得能抄完。”
  宝馨说着,抬手比划一下,“这么一堆,不知道多少人看笑话呢。”
  “那么父皇会不会给她说情?”朱承治望着宝馨笑,笑着笑着,想起这桩来。
  宝馨一屁股坐到他床上,“老娘娘又没明说要罚她,只是说叫她把那些经书给抄了,没说别的。皇爷就算想要求请,也没个由头啊。”
  朱承治这才终于开怀的笑。
  作者有话要说:  齐贵妃:我是真冤枉!
  朱承治眯眯狐狸眼:才不管你真冤枉还是假冤枉呢
  谢谢小天使的霸王票


第19章 大事
  太后叫齐贵妃抄写经书,宣和帝找不到由头到张太后面前求情。
  张太后沉浸后宫大半辈子,不管也就罢了,若真是出手,保证叫人说不出一句话来。太后叫人抄经,那是一件替自己求福的大好事。平常,王皇后等人还要自己抄经给太后,来获得太后的青睐。
  何况张太后并没说必须要在什么时候之前抄完,谁敢说老太后是在罚齐贵妃。至于什么时候抄完,就看齐贵妃自己的孝心了。
  宣和帝还没把爱妃的困境给解除,朝臣们就连续给他上书。司礼监掌印太监有批红的权力,这回也不敢轻易动那些奏章,着内阁的票拟,一块儿送到了乾清宫。
  冯怀到乾清宫殿外,门外守着的太监,见到他来,冲他摆了摆手。
  冯怀点了点头,抬脚走入殿内。
  他走到南书房外,才进去,就听得啪的一声。只见一封奏折从御案上被狠狠丢掷在地,宣和帝整个人躺回背后的龙椅里头,双手加在两边的架子上,胸脯起伏。
  “混账!”宣和帝气的脸上涨红。
  冯怀弯腰把丢掷在地上的奏章捡起来,瞥了一眼,见着上头写‘宜早立太子,以固国本,安天下臣民之心’。
  他看了那么一眼,将奏章轻轻放回,然后掖手站在一旁。
  对面站着的是司礼监掌印侯良玉,冯怀不动声色视线在他身上转了一回,稳稳当当站在那儿。
  “这些都是你们送来的?”宣和帝敲着手边的奏章问道。
  送过来的奏折十本有九本都是请他早立太子的。看的他莫名的火大。
  侯良玉弓腰,“皇爷,下面朝臣和内阁送过来的奏章兹事体大,奴婢实在是不敢动笔。”
  内阁拟票,司礼监批红。这是不成文的规矩,现在侯良玉把奏章送到宣和帝跟前了,可见这事儿的确挺大。
  冯怀冷眼看着侯良玉呵腰站在那儿,都四五十的老太监了,站在那里,背脊弯了下来,却没几分卑躬屈膝。看来这老家伙的底气的确足的很。
  宣和帝怒视侯良玉,侯良玉垂手低头,“皇爷,立太子之事,奴婢们就算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僭越。”说着,侯良玉跪下来,冲上头的宣和帝磕头。
  司礼监的权力来自于皇帝,皇帝用太监们牵制朝臣,以免皇权受限。太监说到底,还是皇家的家奴,家奴要是骑在家主的头上那还了得?
  宣和帝闻言,脸上的愠怒淡了些,他挥了挥手。侯良玉从地上爬起来,站在一旁。侯良玉和冯怀的目光对上,两人目光如同刀锋一般,先交锋一回而后平静错开。
  冯怀心里冷笑了两声,面上却不失恭敬,将好位置腾出来留给侯良玉。
  御马监和司礼监不对付,连带着这俩衙门的领头人物都互相看不顺眼。
  冯怀才来没多久,已经知道宣和帝为何发怒。立太子之事上,除了外头的那些朝臣,他们这些太监当着皇帝的面,最好还是不要说话的为好。
  宣和帝看了好几封奏章,全都是请立太子。
  立太子一事事关重要,而且一旦立了,想要动,那就要瞻前顾后。太子乃是国本,不是一块石头,想往哪儿挪就往哪儿靠。
  宣和帝内心其实还是想要等等,等齐贵妃肚子里头的那个孩子生下来再说。
  侯良玉守候在一旁,书房内静悄悄的,太监们将呼吸都放到了最轻。他偷眼往上一瞥,见着宣和帝手持奏折,眉头紧锁。一副拿不定注意的模样。
  侯良玉心里着急,可此刻却不是说话的最好时机。
  宣和帝随便看了几封,心烦气躁,不耐烦继续看下去,挥手就叫小太监给搬下去。
  随后宣和帝把笔一丢,靠在椅上,闭上了双眼。
  不多时宣和帝让冯怀上前,询问他外头的事儿。
  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般会督掌东厂,东厂锦衣卫都是旗下的爪牙,专为皇帝收罗朝臣们的情报。哪怕朝臣们和同僚们喝酒,吃的什么酒,用的什么下酒菜,甚至夜里和几个丫鬟小妾睡觉都能知道的一清二楚,全部送到皇帝案前。
  这东厂也存在了少说百年了,到了侯良玉这儿,前几年也都是顺风顺水。只是他做掌印之前把惠妃母子给藏起来,到过几年凭空给众人来了一场大变活人。群臣们为了真正皇长子欢喜鼓舞,宣和帝也很高兴,可是高兴高兴着,帝王的多疑一上来,就有些不是滋味。
  领头的太监瞒着自个,还是皇子这样的事儿。到时候要是做出别的事来,他都不奇怪了。
  东厂的权力也的确很大,这朝堂之上讲究个平衡之道,到了太监这里头,对家奴虽然懒得费太大的心思,但也不好把能干的给换了。那么就另辟途径,叫另外的分一分。
  冯怀在宣和帝的示意下,在外头也有耳目。皇帝的心思他花了不少心思去揣摩,宣和帝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心里门儿清。
  不多时把宣和帝想听的娓娓道来。
  宣和帝被众臣请立太子一事弄得心烦意燥,听些别的换换心情。冯怀投其所好,加上他又有一把好嗓子,不像别的太监那样尖细着嗓音,金玉一样。听在耳朵里无比的舒畅。
  宣和帝听得舒服了,窝在圈椅里懒懒的开口,“你说说看,众朝臣请立太子,这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请立太子,结果只有立和不立。还能怎么办?
  冯怀呵腰笑道,“诸位臣工也是为了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