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810章

执宰大明-第810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岛津鸣云得知李云天竟然率明军水师抵达大琉球岛的时候,顿时感到无比震惊,随后就对派兵去松江府劫掠感到后悔,因为他意识到这次可是可能遇上了大麻烦,天知道李云天真的率兵前来倭国找他孙长。
  不过萨摩藩毕竟是倭国的强藩,再加上当年元军两次东征失败,因此岛津鸣云有信心击败前来兴师问罪的李云天,他怎会将他派去劫掠的那些家臣抓起来送给李云天,如此一来他还如何服众,颜面何在?
  可随后事态的发展完全超乎了岛津鸣云的想象,就在岛津鸣云积极联络九州岛、四国岛和本州岛的大名共同来对抗明君侵犯,并且派人趋向幕府求援的时候,李云天却跑去了京都进而一举扭转了战局,使得岛津鸣云失去了外援不得不孤军奋战。
  求胜心切下,岛津鸣云做出了在红鸟山伏击明军的决定,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掉李云天所率领的明军,而结果却与他料想的大相径庭,竟然在红鸟山被明军伏击,以至于全军覆没,不得不让清水城的岛津鸣海开城投降。
  如果可以给岛津鸣云一个重新来过机会的话,他绝对不会派人去大明的松江府劫掠,进而遇上李云天这么一个可怕的对手,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被李云天所掌控似的,稀里糊涂地就在红鸟山成为了俘虏。
  蛊惑岛津鸣云劫掠松江府的人本来住在清水城,不过明军的船队抵达大琉球岛的消息传来后他就莫名地消失了,逃得无影无踪。
  岛津鸣云开始还以为是其是胆小故而被明军给吓跑了,心里对其颇为鄙视,可直至做了俘虏后他才意识到那个可恶的家伙肯定是知道李云天的可怕,因此才提前逃走避祸。
  说实话,岛津鸣云现在心里更恨这个鼓动他派兵去松江府劫掠的家伙,如果不是他的话萨摩藩岂会遭此大劫?
  所以岛津鸣云肯定要把其供出来,一方面是想要对方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一方面也是想戴罪立功给家人谋一条出路,毕竟他的家小全被李云天抓来了大明,除了李云天外没人能救得了他们。
  当李云天从岛津鸣云口中听说了那个怂恿其派兵劫掠松江府的人名后不由得感到颇为意外,同时也觉得有些可惜,如果去年在小琉球岛将其给抓住后松江府也就不会遭此大劫了。
  鼓动岛津鸣云前去松江府劫掠的不是别人,正是去年在李云天收复小琉球岛鸡笼港的时候预感到事态不妙进而开溜的堂本宗光。
  由于堂本宗光投靠在了青木明心的麾下,因此李云天曾经在清水城问过青木明心,可惜的是青木明心也不清楚堂本宗光的真实背景,毕竟干倭寇这一行的都会对自己的身世严格保密,讳莫如深,相互间谁也不会打探谁的底细。
  在青木明心看来,堂本宗光出手阔绰,为人豪爽,在钱财开路下结交了不少朋友,是一个非常世故圆滑的人,
  而且,堂本宗光有时候身上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子上位者的官宦之气,虽然他好像在极力掩饰但是青木明心在人世间摸爬滚打了数十年,这点儿眼力劲还是有的。
  虽然青木明心怀疑过堂本宗光是大明哪家遭了难的官宦人家子弟,但英雄莫问出处,只要堂本宗光忠心给他办事就行,他也不会计较堂本宗光的过去。
  青木明心并不知道堂本宗光去了哪里,自从小琉球岛被李云天收复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堂本宗光,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堂本宗光是前去投靠了岛津鸣云。
  从堂本宗光离开岛津鸣云后没有去找青木明心来看,这家伙肯定还有别的地方可以投靠,只不过一时间难以查出来他去了哪里。
  山口惠子和讲武堂京都司务处的人都被李云天叮嘱暗中查访堂本宗光,虽然现在还不清楚堂本宗光的底细,但现在至少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只要能查清堂本宗光的身份那么很多事情就会真相大白。
  京城的辅政大臣们听说李云天这次征伐倭国带来了倭国的一个藩王,于是给李云天写了一封信,让李云天把岛津鸣云等人押往京城游街示众,以宣扬大明的国威,鼓舞民心。
  李云天接到信后不由得暗叹岛津鸣云的运气好,如此一来的话岛津鸣云可能会保留一条性命,就看他届时机灵不机灵了,要知道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们向来都喜欢向那些尚未开化的“海外蛮夷”施以仁德,希望能感化他们,对岛津鸣云这种“藩王”更是会特别优待。
  事情果然如李云天所料想的那样,岛津鸣云去了京城后干净利落地承认了罪行,并恳请大明天子的宽恕,反正大明的皇帝是整个东方的霸主,连幕府的将军都接受了其册封,故而他向正统帝求情也显得顺理成章并没有什么丢人的。
  经历了红鸟山一战后岛津鸣云是深受打击,早已经心灰意冷,没有了以前的雄心壮志,只想着下半辈子能与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
  至于萨摩藩,当岛津鸣云下决心让岛津鸣海投降的那一刻就知道萨摩藩已经与他渐行渐远,没人愿意要一个打了败仗又投降敌人的人当藩主。
  正统帝年幼,岛津鸣云的事情自然由辅政大臣们来商议解决,经过众辅政大臣的商议后决定网开一面免除岛津鸣云的死罪,让其随同家人一同流配,以向海外诸蛮夷之国展现大明的威德。
  于是岛津鸣云幸运地保留了一条命,后来跟着家人一起去了琼州岛,在琼州岛终老一生,倒也得以善终。


第963章 惊天大案

  松江府府城里大张旗鼓地公审岛津鸣云等人时,李云天已经去了杭州城,他这次去杭州并不是为了倭寇的事情,而是要查一件轰动了整个江南的案子。
  李云天除了要平定沿海的倭寇外还肩负着巡查江南的职责,正是他巡查江南的身份使得江南大大小小的官员莫不对他敬畏有加,进而使得他的平倭方略能够得以执行。
  为了能够专心对付倭寇,李云天经把巡查江南的重任交给了协助他前来巡查江南的都察院左副佥御史谢沐恩,这段时间来都是谢沐恩在江南巡查。
  一旦遇到棘手的案子时,谢沐恩开始并不会介入,而是让当地的巡按御史先查,如果巡按御史查不出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他才动手去查。
  之所以这样是李云天的要求,毕竟大明两京十四省有着各自的巡按御史或者巡抚,出了案子的话理应由他们先审,否则的话岂不是要把李云天和谢沐恩累死,况且办事需要一个流程,要按照层层上报的步骤去执行。
  这个案子之所以惊动了李云天,是因为其牵涉甚广,包括浙江巡抚、浙江巡按御史、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以及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在内的浙江官场大员悉数卷入其中,而谢沐恩也审不出个所以然来,不得不向李云天奏禀。
  截至李云天从倭国回来,此案已经闹得浙江满城风雨,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对此议论纷纷,都想知道案情的真相。
  如果官府再不能破案的话,涉案一方的家眷准备去京城告御状,请正统帝来定夺,虽然正统帝还年幼但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见正统帝,只是表达一种诉求而已。
  李云天没想到浙江会出这么大的案子,竟然要闹到告御状的地步,因此决定去看看,想要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情之所以会闹得这么大,是因为其中涉事的一方是一名新科举子,其同窗好友以及一同中举的同年合力造势,进而使得案子传得很快,连浙江学政都亲自过问。
  根据李云天所掌握的案情,杭州府临安县有一个名叫刘庆的新科举子,与镇上王屠户的妻子柳氏勾搭成奸,唆使柳氏暗中用砒霜谋害了王屠户,可谓是一个蛇蝎心肠的女子。
  案子的卷宗上记载,刘庆俊朗儒雅,文采斐然,而同镇的王屠夫是一个五大三粗的三十多岁的莽夫,不过柳氏却还不到双十年华,长的如花似玉,水灵灵的好像用手轻轻一碰就能渗出水来,不知道被多少狂蜂浪蝶所觊觎。
  王屠夫之所以能娶得令人垂涎的老婆,是因为她是王家的童养媳,十五岁就与已经年过三十的王屠夫圆了房,被人暗地里叹为“一朵鲜花插在了猪粪上”。
  柳氏曾在刘庆家中帮佣,期间被年轻英俊又颇具文采的刘庆吸引,而刘庆也早对貌美如花的柳氏心仪已久,两人干柴烈火,很快就走在一起做出了苟且之事。
  为了能长相厮守,刘庆便与柳氏暗地里商议,用砒霜毒害了正当壮年的王屠夫,使得王屠夫暴毙而亡。
  临安县知县白德章得知此案后带着仵作前去验尸,仵作用银针刺进王屠夫体内,发现针身变黑,因此断定王屠夫是中毒而亡,而且依照他的经验王屠夫的死时砒霜导致的。
  白德章于是就捉拿了柳氏,柳氏供认是刘庆与其私通,为了能长久相好就用砒霜毒死了王屠夫。
  得到了柳氏的证供后,白德章下令捉拿了刚刚从杭州城回来的刘庆,经过一番审问后将其以“谋夫夺妇”为由定成了死罪,并且上报浙江学政大人革去了刘庆的功名。
  谁也不会想到,就这么一起看似普通的“奸夫****”案竟然折腾了两年多,从临安县打到杭州府,然后再到浙江按察使司,并且惊动了刑部,即便是浙江巡按御史和浙江巡抚也都先后介入,前前后后过了二十几堂还未能结案,在杭州府乃至整个江南都出了名。
  刘庆的胞姐刘氏和妻子杨氏因为不服上搞而获罪被拒,幸好刘庆乡试的同科好友们联名上书向刑部辨冤,以至于刑部驳回了浙江按察使司给刘庆和柳氏所定罪名的公文,令浙江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会同浙江巡按御史、浙江巡抚进行四堂会审。
  四堂会审的结果刘庆和柳氏维持原罪名,刘庆的姐姐刘氏不服,准备进京向正统皇帝告御状,就在这个时候谢沐恩来到了杭州府巡查,遇上了这么一个棘手的案子。
  此案的难点在于,刘庆得到了杭州府举子、士子以及士绅阶层的支持,而地方衙门则一致认定其有罪,这使得案子僵持了下来。
  谢沐恩觉得案情非常棘手,判定刘庆有罪的证据看似确凿却无法直接给其定罪,故而向李云天求援以免此案得以激化,万一刘庆的姐姐刘氏真的上京去告御状那么事情可就闹大了。
  刘家是士绅家庭,故而刘氏有能力去京城敲响登闻鼓,届时不仅浙江的相关衙门,就连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也会受到牵连。
  李云天觉得刘庆的这个案子没有那么简单,看似是王屠夫被害一案,其实里面牵涉到地方士绅与地方官府的一场较量,而且衙门里官员十有八九存在严重的渎职和违法乱纪的现象。
  因此,李云天接到了谢沐恩的公文后就轻车简从赶去了杭州府,想要弄清楚案子的缘由,以平息这场愈演愈烈的风波。
  这天上午,杭州府临安县县城驶进了两辆马车,十几匹骑着马的精壮大汉一前一后紧紧簇拥着那两辆马车,一行人风尘仆仆,操着金陵地区的口音,像是从金陵来的客商。
  在县城里最好的酒楼前停下来后,后面的马车上下来了两名侍女来到前面马车前伺候着。
  随着前面那辆马车车帘的掀起,一名娇俏的侍女从车厢里钻出来,然后扶下了一对儿年轻夫妇,男的儒雅俊朗,女的雍容靓丽,立刻吸引了街上不少人的目光。
  “两位贵客楼上请。”酒楼门外立着的店小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